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丰收的节日

2021-12-31叙事散文乔举平
丰收的节日乔举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情,在大西北陇中洮河岸畔我的故乡,每年秋后农作物收获打碾之后,每个村庄都要各自为单位,按各自约定成俗的日子共庆丰收、欢度佳节。节日的气氛异常热闹,更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这就是家乡神秘而狂欢的“拉扎节”。“拉扎……
丰收的节日
乔举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情,在大西北陇中洮河岸畔我的故乡,每年秋后农作物收获打碾之后,每个村庄都要各自为单位,按各自约定成俗的日子共庆丰收、欢度佳节。节日的气氛异常热闹,更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这就是家乡神秘而狂欢的“拉扎节”。
“拉扎节”盛行于甘肃临洮南部的南屏、衙下以及相邻的渭源、康乐一带。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开始,一直到十月二十五结束,以自然村庄为单位,按各自的日子,每村一天轮流过,历时三个多月,时间之长,规模之盛,真可谓临洮民俗文化之一大奇观,其盛况可与春节相媲美。
在历史上,临洮南部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繁,老百姓春播之后就在险要山头插山神以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收之后,新粮打碾,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感激,便开展一系列祭祀山神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祀活动逐渐演化,形成了 “拉扎节”。
“拉扎节”期间,村巷小路上走亲访友的人群络绎不绝,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手提礼品,登门道喜,互祝吉祥,过节的家家户户亲朋满座,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节日还要举行跳神祭祀、傩舞表演。燃起篝火的场地上,法师载歌载舞,羊皮鼓声此起彼伏,围观者人山人海,整片南乡的山水便陶醉在节日的快乐里。
“拉扎节”临近,整个庄子一派热闹,家家户户忙着准备,男人就杀猪宰羊、担水劈材、购置烟酒。女人就要炸油饼、扯馓子、炕花干粮、蒸大馍馍,以备招待亲朋。亲朋来时,过去也是要提上用当年的新粮食面做成的大馍馍,谓之送新麦面。现在乡村人的生活好了,家家粮满仓,面满柜,送大馍馍就有点“俗”,改送土特产或烟酒糕点高档礼品了。
一个庄子要过“拉扎节”的前一两天,小商小贩们就闻风而动,三马子拉着一应蔬菜、百货齐聚到这个村里来,村头场院顿时成了繁华的集市,牛肉、羊肉、猪肉,包括海鲜一应俱全,豆腐、清油、粉条、蜂蜜、各种酒类、糕点应有尽有,甚至祭祀用的各种冥币也骇然上市,村民足不出村,就置办好了过节的所需,也省去了跑远路赶集购买的麻烦。商贩的思路也很灵活,可以拿钱买,也可以用粮食兑换商品,是两家都很情愿的买卖。一时手头紧缺的人家,大多拿出刚收获的麦子、豌豆,去换需要的商品。
过节的时候一到,主人就天不亮起床,打扫庭院,喂好牲畜、收拾干净家具、生好炉子、在大锅里炖好肉菜,紧忙紧赶,太阳就明晃晃照到了院子里来,忽然狗一阵欢叫,就有赶早的亲朋来到了大门口。
亲朋让到了厅房热炕上,先是油馍油馓端上桌来,一番问侯寒暄过后,就端上了大盘的骨头,大碗的肉菜,亲朋也不谦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亲朋是一拨一拨的来,肉菜是接连不断的上。也有条件好的人家,拉开八仙桌,做成满桌新鲜的酒席,一时谈笑风生,划拳猜令,好不热闹。
“拉扎节”的喝酒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晌午过后就可以听到满庄子响彻划拳猜令的声浪,一浪压过一浪,家家户户的亲朋都喝到了白热化的状态。有人要转好几家亲戚,每到一家就嚷着不吃肉,要喝酒打关,自然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自己喝醉了耍酒疯,出洋相,攥紧人家小媳妇手不放的,这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过“拉扎节”又增添了新的内容,音响里播放着流行歌曲,传统戏曲,青年男女喝下几杯酒后,一时来了兴致,就唱着流行歌曲,随地跳起了摇摆的舞步,这户人家顷刻就变成了青年男女跳舞唱歌的热闹所在,自然就招来了好多看稀奇的人。
有些人家还利用这一喜庆的机会,给儿子订亲娶亲、或出嫁姑娘,操办喜事,这自然是喜上加喜,全庄人都要来人操办帮忙,吃喜糖喝喜酒,这种热闹的场面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近几年,有的村庄过一天“拉扎节”还嫌不够,要延续一两天,请来戏班子,邀来电影队,招待亲朋,闲话农事,一醉方休。
在“拉扎节 ”期间,最富有民俗特色、最热闹的还是原始的跳神活动,好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个传统。每个村庄的跳神活动一般一年一小跳,三年一大跳。小跳是指在 “ 拉扎节 ” 期间请上一两个法师,法师手持羊皮鼓,敲打扭动,祷告祈福,表达村民对山神的虔诚和感谢,同时又祈求山神对乡民的保佑。大跳是指请上几个甚至十几个法师跳神三天。
“拉扎节”期间的跳神活动,一般第一天为设坛请神,法师身着神衣,头上扎有尺许长的小摆头,手持羊皮鼓,随着鼓点的指挥,头上的小摆头频频转动,翩翩起舞,几个人动作整齐划一,别有风趣。第二天是祭神,法师口念番语,词曲流畅、舞姿古朴。第三天是跳黑神、跳护神,法师用油彩打花脸,或将脸涂黑,口含猪的虎牙,形象凶恶,边唱边舞,并乘机将脸上的黑墨涂抹到围观的男女脸上,表示吉祥。
夜晚还要送火把,村里每户都要扎制一个丈余长的火把,从各家各户的院落点燃,一齐汇聚到跳神的村口,并将神场上表示“瘟神”的纸人点燃,名曰“送瘟神”,跳神活动才告结束。有些地方还有“打西蕃婆”的集体舞蹈,男女老少身着藏服,男子头戴礼帽,手提羊皮鼓,身佩腰刀,女子头戴花饰,戴上眼镜,身穿藏服,载歌载舞,整个舞蹈粗犷古朴,具有典型的藏传遗风。
傩舞是“拉扎节”期间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盛开在民族文化土壤的民俗艺术之花,是民族情绪最直接的宣泄和表达,这一带有宗教意味的舞蹈,伴以富有韵味的祷词演唱,加以节奏明快,高亢嘹亮的扇鼓击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一般情况下,这种舞蹈形式动作有立定式、走动式和舞蹈式,其中舞蹈式是最突出的,伴随着演唱节奏,师公们或走成直线、或围成圆圈、或前后错动变幻着队形,翩翩起舞,跳跃腾挪,舞动着扇鼓。优美的舞姿,骄健奔放的动作,表现出高原人民豪放浪漫的性格,特别是舞者边舞边甩摆头时,气氛更加热烈。
“拉扎节”是在秋收季节庆贺丰收,驱逐“疫鬼”、敬祭祖神、保佑平安的礼仪活动,实际上即是从古至今传统的“傩舞”。“傩”自先秦时代开始,以一种逐鬼祈福免灾的形式出现,以沟通人、神、天为目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相互往来的密切关系,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临洮“拉扎节”期间的跳神,是中原“傩”与“蕃傩”的结合体,它既娱神,又娱人,使“傩”常常蒙上了一层世俗化与戏剧化的色彩,它既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又与现代文化交错并存,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民俗风情。
据《临洮县志》记载,临洮南部地区的衙下集原有藏族土司设立的衙门,有大衙、二衙、三衙,是土司赵琨的封地,称“党布里”。这一带有许多藏语地名沿用至今,“拉扎节”便是藏传遗风的延续。据考察,“拉扎”是藏语的音译,汉语的意思为“山神”,顾名思义, “拉扎节”也就是汉藏杂居地区汉族群众祭山神的民俗活动,其中包含着,祈祷和庆贺五谷丰登的诸多愿望。
今年又逢“拉扎节”,我赶到故乡,在村庄小巷间流连忘返,体会感受着这一乡情浓郁、古朴神秘的节日,一颗心便在酒香和傩舞的鼓声里陶醉着。传统节日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幅社会发展的历史画面,其丰富的内容则是一幅幅生动的民间生活 风俗风貌图景。在它几千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尽管时代在发展,但古老的习俗仍旧深深根植于那片乡土,历久弥新,散发着一方水土别样清新、传承恒久的气息。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1-1-28 09:0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