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天趣淡然走枣乡

2021-12-31抒情散文范廷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6 编辑

  圆铃枣是邹平县码头镇的地方特产,人们又常称作“红枣”或者“大枣”,该枣形状似圆铃,皮色紫红,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列入营养价值最高的五果之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6 编辑 <br /><br />  

   
  圆铃枣是邹平县码头镇的地方特产,人们又常称作“红枣”或者“大枣”,该枣形状似圆铃,皮色紫红,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列入营养价值最高的五果之一。圆铃枣即可鲜食,又可干制;既是宝贵的木本粮食,又是滋补健身的佳品。据老人们说,码头圆铃枣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种树传统历千年而不衰。尤其是用优质圆铃枣熏制而成的乌枣,早在清末就畅销大江南北了。
  我的故乡码头镇,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紧邻黄河南岸,独特的地容地貌、沙质的土壤水肥,造就了码头圆铃枣的独特品质。记得小时候,老家的渠畔、路旁、村民的庭院、房前屋后,散生着许多许多的圆铃枣树,花开花落,叶绿叶黄,春来蜂舞蝶喧,秋到枣红香浓,母亲说,用竹杆敲枣,枣树会越敲越旺,枣枝越敲挂果越多。孩子们那持杆敲枣、欢天喜地的经典场面,至今还鲜活在我最初的童年印象里。在外读书、工作二十多年了,记忆深处的故里风物中所蕴藏着的纯朴真挚的乡情、亲情,现在细细想来,就像窖藏的陈年醇酒一样历久弥香。偶尔的一次小聚,我提到了故乡的圆铃枣,尚在码头镇党委任职的高中同学,诚邀我到金码无公害圆铃枣生产基地采风,那里的邵家村,包括附近的谷家、谷王、小杨家、草庙等村庄,满坡遍野的圆铃枣林,规模之大,省内唯一、全国少见,他执意让我亲自去感受一下生态码头的巨大变化,感受一下一村一品的无穷魅力。就在那个凉爽的夏夜里,我的梦境中已出现了唐代诗人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乡情画面:一些尚未凋落的枣花,如同青春靓丽的花季少女,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野上,在绿意盎然、青葱欲滴的枣林间翩翩起舞,摇曳生姿。
  西出码头镇驻地,笔直平坦的乡间公路从点点村居中穿过,浓密的庄稼像两道绿色的屏障,将这乡间小路衬托得更加妩媚修长,婉约娴静。这片被现代作家李广田先生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古老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那些昔日荒草遍野的涝洼地,如今已是“一奁波净茎摇绿,晚凉刚动藕花风”,那些春风曾经肆虐过的沙土地,非常适合种植西瓜、花生、大豆、铃枣等农作物。车到位于码头镇西北方向的邵家村头,但见翠绿娇嫩,密密匝匝,却又玲珑精巧的圆铃枣挂满了枝头,一枝枝、一树树,绿野如茵,田园锦绣,已成蔚然大观。田野里、枣林间醇酽的绿色似一杯清凉的爽口饮料,湿润浓烈的地气清新得沁人心脾,像是能将人的五脏六俯洗个干干净净。邵家村,是金码无公害圆铃枣生产基地,村子的四面八方都是硕壮的枣树,有三十多棵树龄已达一百三十年,树龄短的也有六、七十多年了,除了村外成方、成行、成片的枣树,家家户户的门前、院中、屋后都被圆铃枣树点缀着,仅仅只有一百四十八口人的小村,没有今天都市的喧嚣躁动、光怪陆离,没有昔日乡间的闭塞亘久、愚昧落后,有的只是翠幕烟绡,阡陌交织的恬淡与宁静。
  在邵家村的东面,纵横成行的枣树,树身木质坚硬,树皮凸凹有致,像一些老人历经沧桑的皱纹。陪同我的村支书杨茂国介绍道,邵家村圆铃枣果实个大、色艳、肉厚,是入药的滋补佳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糖分、钙、磷、铁等人体必须物质,除了能增强人的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外,还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等药用价值。我问道,无公害的含义是什么?杨书记说圆铃枣的用药是在花期以前,因为花芽太嫩,容易被一些诸如吊死鬼、芒椿象之类的害虫蚕食,严重影响坐果率,而圆铃枣坐果后,只是偶尔用点杀菌药,治治黑星病,防枣果腐烂或者酱包,其余的就不用药了,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圆铃枣是无公害的纯天然果品,那首经典的红歌《大红枣儿甜又香》中唱道: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心心向着共产党,唱的就是圆铃枣。邵家村的圆铃枣,平均二十个就能凑上一斤,人们称圆铃枣居百果之首,也是名副其实的。枣林内曲径通幽,有一只黑花的老母鸡,带领十来只雏鸡悠闲地在田间啄食,枣林间作中的花生叶叶肥硕,圆圆的叶子在风中轻轻地抖动,也像是一些顽皮的男孩子在毫无顾忌地嬉闹着,刚刚绽开的部分柿黄色的小花,又似乡间女孩半露半掩地躲在叶子的下面,简直一幅含羞撩人的的娇态模样。
  我的老家离邵家村只有二十华里,但圆铃枣的种植规模小,多为散植,基本上制作酒枣或晒成干枣,春节启封的时候,好事的孩子们总是围在一起欢呼雀跃。启封后的酒枣,果型美观,紫红光亮,鲜美甘甜,酒香醇厚,现在大概有二十多年没有品尝到醉枣了吧?以前曾经听老乡们说,邵家村的圆铃枣产量高,消化的方式很多,尤其是用圆铃枣经过潦、烤、熏等工序制成的乌枣,有熏烤味,耐咀嚼,并且甜香浓重,余味无穷,易于人们长期保存,销往南方的很多。我向杨书记求证时,他说因为南方空气比较潮湿,雾天多,每年都有精明的南方客商来邵家村预订乌枣,乌枣可以明目,对孕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他们的计生办等部门定期给孕妇发乌枣。听到这些,对于民间 “一日三枣,长生不老”的谚语,我确实相信了,无论甘甜味美的邵家圆铃鲜枣,还是醇香柔韧的邵家干枣,都有形圆肉肥,营养丰富,质优细韧,色泽紫红,油光放亮的显著特点,这是与外地圆铃枣最鲜明的区别之处。我深深懂得了,邵家村的父老乡亲,他们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枣林里辛勤地劳作,这片四百余亩的圆铃枣林,才有了枝叶茂密、清丽俊秀、素洁典雅的婵娟风姿,才有了挺拔凌云、坚贞不阿、刚直坚韧的操守特质。
  在邵家村圆铃枣专业合作社院内,我有幸见上了村里八十岁的老村支书刘敬泰,老人精神矍铄,谈锋甚健。他说明末清初的邵家村,村子的南、北、西方向都是一些寸草不长的沙洼地,春天起风的时候遮天蔽日,敞着的铁锅里被风刮进半锅沙土。那时村里姓邵、姓华的两户人家,为了防风固沙,护卫家园,在村的周围栽种下连片的圆铃枣树,风雨晦明,沧桑巨变,几百年过去了,村民们祖祖辈辈栽种枣树的好传统却一直延续至今。圆铃枣树耐瘠薄,生长慢,既能单独做防护林,也可与多种农作物间作,它的最大作用是改善农田小气候。老人曾经在福建当过兵,他兴奋地向我说道,要想做乌枣,非圆铃枣不可,福建、两广一带的老百姓都知道山东邵家村的乌枣,咱们的圆铃枣是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它还是一种备战粮呢!如果被敌人困在山上,每天只吃一把乌枣,少喝点水,撑上半月照样饿不死人。其实我早听别人介绍过,邵家村男女老少爱树如命,落在地上的枣子,路人可以随便吃,但树上的鲜枣却不允许随便摘一个,每到枣子成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枣林里扎庵屋护枣,孩子呢,也特别懂事,有坏孩子祸害树都知道疼得慌。老人自豪地说,三年自然灾害时,因为有祖上留下来的这些枣树,邵家村没要过国家一分钱、一粒粮,没饿死过一个人。
  在邵家、在枣林,我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码头镇的巨大变化,生态码头,一村一品,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宏伟目标正在实现,正是有了镇、村两级领导的执着追求,正是由于他们敢为人先,才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的路子。刘敬泰老人骄傲地说,种植枣树,重在管理,贵在坚持,一九六三年,九户公社一个王姓支书,拍胸脯发誓要两年赶上邵家,三年超过邵家,结果没有两年时间,因为管理不善,几百亩的枣林全当了柴禾。咱邵家村虽然全村只有七十多亩粮田,却有四百多亩种植规模的圆铃枣林,虽然不足一百五十口人,每年却有近百万元的收入,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无限活力的小村,抬眼望到的是已经成型的圆铃枣和尚未凋谢的枣花。杨茂国告诉我,枣花蜜质地粘稠,味道甜腻,枣花沁蜜丰富,花蜜在花盘上积聚成滴,晶莹如珠,因为保留了枣花的自然营养成分,含糖量高,色泽金亮,味感纯正,所以每年的放蜂时节,济南、淄博、东营等地的客商和居民,经常驱车前来购买。我在诗意浪漫地想象着,阳光明媚的五月,小小的村庄,静谧的院落,总要被那些玲珑剔透的枣花给映黄了、衬嫩了。细碎的枣花凝结在枝上,跃入了人们的眼帘;淡淡的花香,却留在了游人的心上。
  清代的李鲁这样写枣林春天的旖旎风光:添得枣林路歧,行道是旧西溪。红绫车慢梨花,风暖沙柔陷马蹄。而宋代的李耒却这样写秋天的枣林:风已过又秋分,打枣声隔垄闻;三两家十万树,田屋脊晒红云。邵家村,这里枣林绕屋,花木扶疏,这里淡成天趣,返朴归真,真真诱得城里人冀希清晨披衣怀思而出,傍晚洗尘吐垢而归,真真诱得人们门前倚石吹长笛,月下焚香抚玉琴,真真诱得人们平生愿得一日闲,邵家村里做神仙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