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城古镇
2021-12-31叙事散文聂中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26 编辑
街亭,作为具有悲剧色彩意义的三国古战场,让我很是神往。而闻名于世的街亭遗址就在甘肃秦安陇城镇。去岁秋天,终于一了心愿!街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却成……
街亭,作为具有悲剧色彩意义的三国古战场,让我很是神往。而闻名于世的街亭遗址就在甘肃秦安陇城镇。去岁秋天,终于一了心愿!街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却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26 编辑 <br /><br />
街亭,作为具有悲剧色彩意义的三国古战场,让我很是神往。而闻名于世的街亭遗址就在甘肃秦安陇城镇。去岁秋天,终于一了心愿!街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却成了后人怀古幽思的文化胜地。在干旱广袤的陇中高原,陇城古镇如同一座古老的村庄,屹立在苍茫的天宇之下,以饱满地姿态迓迎着奔走于西部大地的天涯行者。
作为陇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陇城镇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7800年以前。陇城镇东南约二公里的风沟有女娲洞,相传女娲生于陇城之南的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这充分的说明自远古时代的人们早就在陇川繁衍生息。不然那里会有人类始祖女娲出生于陇城的传说呢?如果没有大地湾考古的奇迹和这动人的传说,陇城镇那能冠于“娲皇故里”的盛誉呢。而我所知道的陇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浩浩荡荡的商贾们从西安成群结队的出发,经关中就上了关东南大道,然后从陇山脚下进入甘肃境内的。
陇城自古是丝绸之路上的名镇,为商贸繁昌之地。明清两代,商业发达,商贸来往于陇,于是就有了山西会馆这样的商业文化遗迹。陇城镇的建筑在明清两代发展到了近乎及致,明代陇城西街建有“都宪牌坊”、清代上街建有建“娲皇故里”牌坊,大量的铺面、楼阁等古代建筑已无迹可寻。现在陇城城内的明清建筑物大多是商业铺面,分布在陇城城内街道两边,长约二百多米,四五十间。这些建筑物较好的表现了当时陇城民众的建造水平及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观赏及历史价值。
走过陇城镇丁字形的街道,最让人怀想的要说女娲庙和西蕃寺的。后来查资料得知,清代乾隆初年,城北的龙泉山崩,修建于汉代的女娲庙移建在陇城东门内。此后,由于清水河不断侵蚀城址,女娲庙又移建东山坪。同治初年,回民起义,女娲庙被毁,后重建于陇城南门内。文革中,女娲庙再次被毁。直到1989年,陇城民众集资在陇城南门的原址重建。女娲庙大殿前檐还有国内书法名家题写的“娲皇宫”、“炼石补天”、“开天辟地”的匾额。在门口立有“娲皇故里”的石碑一通。而西蕃寺呢,我只能说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了。鉴于手头资料的缺乏,我只能用街亭的遗韵来弥补缺憾和裂痕了。
陇城故城的历史,起码得从 (公元前106年)说起。汉代的凉洲刺史部冶所在陇城(古名为龙城),晋代置略阳郡、北魏至唐为陇城县、宋时更名陇城寨、明代中叶设置陇城巡检司的治所,从陇城的沿革建制显见陇城故城的脉络。陇城镇因地处边陲,在北魏、北周时期一度成为边防重地,唐代宗宝应年(公元762年)因吐蕃进犯而被毁无余。现在的陇城,修建于宋正隆四年,又称八卦城。其城布局为八卦状,城池面积约为210亩,城墙高六丈有余。清道光十年(1837年),一半被水冲毁,仅存一半。因此又有“半个城”之说。清道光十七年,秦安知县严长宦修缮其城,令民众筑河堤,挖河改道。解放后,八卦城城墙经城内居民历年取土补毁,现仅存长约30米,宽8米,高10米的城墙一段。我去寻访陇城古镇的那天,巍然高耸的城墙依然神韵犹存,依稀可见往日斑斑杂杂的沧桑与厚重。
在陇城的街中心,有一座六角形的碑亭在醒目地矗立着。1997年,秦安县政府在陇城镇修建碑亭并立碑,碑名由曾任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的习仲勋同志题写。石碑上书“三国古战场街亭”七个字笔力遒劲、古朴典雅。亭子西侧有一口井,这便是学者颇有争议的街泉罢了。街泉井宽约4米,井口直径约1米,井口用鹅卵叠砌而成,井深约30多米。井旁边有饮马糟一尊,古朴的味道立时浮游在我的视野盛宴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街亭就已经被兵家辟为关陇要道,东汉最大的行政区凉州刺史部治所最初就设在街亭。《说文解字》上也说:“街,四通道也。”街亭这个地方,有街、有泉、有亭,道路四通八达,取街亭为地名,也不为过。当地人说陇城先有泉而后才有井,再有街,最后有亭的,街泉亭在三国时就已经称为街亭了。
而位于陇城镇街亭古战场遗址是汉代略阳道街泉县的治所、俗称汉街城。这便是属将马谡当年败绩处。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使首出祁山的叛魏应亮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家喻户晓,名垂青史!
朝着时间的方向逆流而上,便到了群雄四起的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北伐曹魏,为使将来易于大举进攻而舍弃了从秦岭峡谷出兵,选择了“安从坦道”、“平取陇右”的战略决策。面对在三军将士中神明一世的诸葛亮,只有魏延敢于站出来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他建议诸葛亮让他率大军“自钭谷而出,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以出奇不意地直取长安,并预言“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魏延的计谋风险和机遇兼而有之。汉高祖刘邦当年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由汉中攻入长安,从而一举平定三秦。而魏延的建议,实际上是对韩信计谋的一种绝妙反用,也实在是一条奇谋妙计。众所周知,一生谨慎谋事的诸葛亮却从骨子里看不起魏延,因此也就对魏延有了错误看法。我想,街亭之战之所以以悲情落幕,这与对魏延和马谡不恰当的使用有绝大的干系罢。在陇城,只能说街亭空留武侯恨!
距陇城镇不远的龙山镇北面有断山一座,马谡当年视之为“天赐之险”,于是冒险屯军于此。据《秦安县志》载:“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柯川,即马谡覆军处。正因为有了街亭之战的失败,才有了人们对诸葛亮首出祁山、北伐曹魏的叹息与惆怅。因此,与街亭齐名的人物就是马谡而不是魏延了。而今,我一直难以释怀的是陇城为什么不以街亭而名,这正好佐证了我对街亭在龙山镇的畅想。
站在陇城的高处极目远望,只见苍山纵横,河流如带,四野茫茫。在落日和夕阳之下,街亭数十公里的古战场,仿佛可见旌旗飞卷,刃光闪烁,耳畔隐约可闻战马嘶鸣。徜徉于街亭较场,仿佛是游走在历史的河岸。我只能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雄浑和悲壮中再一次想起马谡,这是在陇山以西的陇城古镇。
街亭,作为具有悲剧色彩意义的三国古战场,让我很是神往。而闻名于世的街亭遗址就在甘肃秦安陇城镇。去岁秋天,终于一了心愿!街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却成了后人怀古幽思的文化胜地。在干旱广袤的陇中高原,陇城古镇如同一座古老的村庄,屹立在苍茫的天宇之下,以饱满地姿态迓迎着奔走于西部大地的天涯行者。
作为陇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陇城镇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7800年以前。陇城镇东南约二公里的风沟有女娲洞,相传女娲生于陇城之南的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这充分的说明自远古时代的人们早就在陇川繁衍生息。不然那里会有人类始祖女娲出生于陇城的传说呢?如果没有大地湾考古的奇迹和这动人的传说,陇城镇那能冠于“娲皇故里”的盛誉呢。而我所知道的陇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浩浩荡荡的商贾们从西安成群结队的出发,经关中就上了关东南大道,然后从陇山脚下进入甘肃境内的。
陇城自古是丝绸之路上的名镇,为商贸繁昌之地。明清两代,商业发达,商贸来往于陇,于是就有了山西会馆这样的商业文化遗迹。陇城镇的建筑在明清两代发展到了近乎及致,明代陇城西街建有“都宪牌坊”、清代上街建有建“娲皇故里”牌坊,大量的铺面、楼阁等古代建筑已无迹可寻。现在陇城城内的明清建筑物大多是商业铺面,分布在陇城城内街道两边,长约二百多米,四五十间。这些建筑物较好的表现了当时陇城民众的建造水平及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观赏及历史价值。
走过陇城镇丁字形的街道,最让人怀想的要说女娲庙和西蕃寺的。后来查资料得知,清代乾隆初年,城北的龙泉山崩,修建于汉代的女娲庙移建在陇城东门内。此后,由于清水河不断侵蚀城址,女娲庙又移建东山坪。同治初年,回民起义,女娲庙被毁,后重建于陇城南门内。文革中,女娲庙再次被毁。直到1989年,陇城民众集资在陇城南门的原址重建。女娲庙大殿前檐还有国内书法名家题写的“娲皇宫”、“炼石补天”、“开天辟地”的匾额。在门口立有“娲皇故里”的石碑一通。而西蕃寺呢,我只能说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了。鉴于手头资料的缺乏,我只能用街亭的遗韵来弥补缺憾和裂痕了。
陇城故城的历史,起码得从 (公元前106年)说起。汉代的凉洲刺史部冶所在陇城(古名为龙城),晋代置略阳郡、北魏至唐为陇城县、宋时更名陇城寨、明代中叶设置陇城巡检司的治所,从陇城的沿革建制显见陇城故城的脉络。陇城镇因地处边陲,在北魏、北周时期一度成为边防重地,唐代宗宝应年(公元762年)因吐蕃进犯而被毁无余。现在的陇城,修建于宋正隆四年,又称八卦城。其城布局为八卦状,城池面积约为210亩,城墙高六丈有余。清道光十年(1837年),一半被水冲毁,仅存一半。因此又有“半个城”之说。清道光十七年,秦安知县严长宦修缮其城,令民众筑河堤,挖河改道。解放后,八卦城城墙经城内居民历年取土补毁,现仅存长约30米,宽8米,高10米的城墙一段。我去寻访陇城古镇的那天,巍然高耸的城墙依然神韵犹存,依稀可见往日斑斑杂杂的沧桑与厚重。
在陇城的街中心,有一座六角形的碑亭在醒目地矗立着。1997年,秦安县政府在陇城镇修建碑亭并立碑,碑名由曾任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的习仲勋同志题写。石碑上书“三国古战场街亭”七个字笔力遒劲、古朴典雅。亭子西侧有一口井,这便是学者颇有争议的街泉罢了。街泉井宽约4米,井口直径约1米,井口用鹅卵叠砌而成,井深约30多米。井旁边有饮马糟一尊,古朴的味道立时浮游在我的视野盛宴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街亭就已经被兵家辟为关陇要道,东汉最大的行政区凉州刺史部治所最初就设在街亭。《说文解字》上也说:“街,四通道也。”街亭这个地方,有街、有泉、有亭,道路四通八达,取街亭为地名,也不为过。当地人说陇城先有泉而后才有井,再有街,最后有亭的,街泉亭在三国时就已经称为街亭了。
而位于陇城镇街亭古战场遗址是汉代略阳道街泉县的治所、俗称汉街城。这便是属将马谡当年败绩处。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使首出祁山的叛魏应亮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家喻户晓,名垂青史!
朝着时间的方向逆流而上,便到了群雄四起的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北伐曹魏,为使将来易于大举进攻而舍弃了从秦岭峡谷出兵,选择了“安从坦道”、“平取陇右”的战略决策。面对在三军将士中神明一世的诸葛亮,只有魏延敢于站出来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他建议诸葛亮让他率大军“自钭谷而出,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以出奇不意地直取长安,并预言“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魏延的计谋风险和机遇兼而有之。汉高祖刘邦当年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由汉中攻入长安,从而一举平定三秦。而魏延的建议,实际上是对韩信计谋的一种绝妙反用,也实在是一条奇谋妙计。众所周知,一生谨慎谋事的诸葛亮却从骨子里看不起魏延,因此也就对魏延有了错误看法。我想,街亭之战之所以以悲情落幕,这与对魏延和马谡不恰当的使用有绝大的干系罢。在陇城,只能说街亭空留武侯恨!
距陇城镇不远的龙山镇北面有断山一座,马谡当年视之为“天赐之险”,于是冒险屯军于此。据《秦安县志》载:“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柯川,即马谡覆军处。正因为有了街亭之战的失败,才有了人们对诸葛亮首出祁山、北伐曹魏的叹息与惆怅。因此,与街亭齐名的人物就是马谡而不是魏延了。而今,我一直难以释怀的是陇城为什么不以街亭而名,这正好佐证了我对街亭在龙山镇的畅想。
站在陇城的高处极目远望,只见苍山纵横,河流如带,四野茫茫。在落日和夕阳之下,街亭数十公里的古战场,仿佛可见旌旗飞卷,刃光闪烁,耳畔隐约可闻战马嘶鸣。徜徉于街亭较场,仿佛是游走在历史的河岸。我只能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雄浑和悲壮中再一次想起马谡,这是在陇山以西的陇城古镇。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