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面卷子(外一篇)
2021-12-31叙事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2 编辑
《豆面卷子》家乡有种小吃叫豆面卷子。记忆中,我在家就吃过一次。奶奶、妈妈在灶上忙活着,厨房里满是热气。耳朵听着刀在面板上起落——仿佛切面条的声音。随……
《豆面卷子》家乡有种小吃叫豆面卷子。记忆中,我在家就吃过一次。奶奶、妈妈在灶上忙活着,厨房里满是热气。耳朵听着刀在面板上起落——仿佛切面条的声音。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2 编辑 <br /><br /> 《豆面卷子》
家乡有种小吃叫豆面卷子。
记忆中,我在家就吃过一次。奶奶、妈妈在灶上忙活着,厨房里满是热气。耳朵听着刀在面板上起落——仿佛切面条的声音。随后,一盘豆面卷子就端上桌了。也不记得是否洗过手,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连咸菜都顾不得吃……等大人在身后喊,早就跑没影儿了。
当时年纪小,不吃咸菜来消食、养胃,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
长大之后,才知道,好吃的豆面卷子是满族的传统食品。说起来,有一段佳话呢!
满族人刚开始居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以打猎为生,生活艰苦。待南迁到长白山下正是秋季。此时,又累又饿,带的干粮已经吃完,不知道眼前大山的底细,不敢贸然打猎。一个老人注意到不远处有两片庄稼,一片火红火红的,一片金黄金黄的。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把“火红的”磨成面,做成饽饽,“金黄的”的也被磨成面,用来蘸食。吃起来特别香。
这么一香,几百年就过去了。
在当地的春、夏两季。总有人用自行车、三轮车或拉或驮着面案子,走街串巷地叫卖豆面卷子。在农村,可以用粮食兑换,甚至用可回收的废品也行,经营手法很是灵活。
面案四周都加了挡板,上面罩着纱布。掀开纱布,面板上并排着几快粘米面,形状像没切之前的手擀面条,上面均匀地撒着豆面。
待有人买,经营者就把车子停稳,手在面上比量着长短,问买者道:“在这儿切行不行?”得到准许的位置,便手起刀落,把斩下来的部分,展开,洒上芝麻、白糖,卷起来后,再切成大小约两寸宽的块儿,装入塑料袋里,放到秤上秤重了。
如果,不考虑君子、淑女风范,捏着盛有塑料袋的豆面卷子,边走边吃,更能提高效率。所以,在市场上,它很受小商贩的欢迎。他们为了看摊儿,吃饭总不能走出去太远。此时,卖豆面卷子的流动车过来了,总要围上去一帮人,排队买呢!
豆面卷子的做法不算难,但很独特。将粘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长的卷子。
粘米面不太容易消化,如今的饮食又如此丰富,大多数人吃起来就是尝个鲜儿,对个人来说消费量不大,不值得费心去做。何况,很久不做,手法对于合面、味道的掌握,是有些力不能及的,倒不如买来吃便宜。
此时,外面是深冬节气,街巷间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都是推销粘豆包的。倒让我怀念起豆面卷子了。
这样的想法风一般掠过心怀,像湖面涌起了涟漪。为早日吃到豆面卷子,打打牙祭,我倒盼着春天了。
豆面卷子
豆面卷子的做法
《酸汤子》
酸汤子也是一种满族食品,对于它的记忆,得追溯到童年。
那时候,姥姥家一年总要吃上几次。时间总是安排在,家住省城的老姨回家时候。我的几个姨和妈妈都喜欢吃,她们都要回家去尝鲜,更像一场聚会。
汤子面是经过发酵的玉米粉,有一种浓重刺鼻的酸味。我倒觉得用比喻臭豆腐的话来形容它恰好不过——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也确实如此,不喜欢的人,逃避这种味道,躲得远远的,而喜欢的人,真是吃也吃不够的。记忆中,老姨和妈妈就是这样。
在灶上忙活的总是老姨。将发酵面挤进“汤筒”(或凿有小洞的猪哈拉巴骨),使之成面条状漏入沸腾水锅中。挤的过程需要好腕力,不然,是挤不动的,尤其吃的人多,没有一定体力是坚持不下来的。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当地的浇头,有酸菜卤、韭菜卤和炸酱。
姥姥去世后,吃汤子面的聚会,自然就散了。妈妈喜欢吃,在家里的响应者,却只有我。旁人对汤子面的酸味,不说深恶痛绝吧,也断是不吃的。再说,就自己吃,做起来有些不值当这么费事,妈妈平时只能割舍这份嗜好。
我则是比较宽厚的,不吃的时候,就忘记它。有享用的机会,吃一次也未尝不可。
夏天的时候,妈妈去拔残存的几颗牙,准备做一个假牙套。去医院前,提的要求竟是要吃一次汤子。于是,我领着她在市场里的路边餐桌挨个找,终于有一家煮玉米面条的小店,兼营汤子。妈妈吃得很畅快,我倒有些难过。
之后,妈妈就等待镶牙的日子。有两个月时间,她一如既往地给家人做饭,而她自己,只能吃流食和稀粥。吃也是生活的乐趣之一,不为美食,就为果腹也不能亏待自己啊,想到这里,我的心是悲凉的。
等过了秋天,妈妈终于镶好假牙。和我提的要求也是要吃汤子。我领她去上次吃的地方去找,原地的路边餐桌,经营项目中已经没有汤子了。跟店主打听,被告知,在临近市场内的临街小店有专营。
店主很忙碌,没时间指点具体方位。我就领着妈妈去了市场内,仔细看小店橱窗上的不干胶刻字——这是提示的经营项目。我们一家也不放过。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小门脸,写着“汤子”,我领妈妈进了屋。
此时,正是中午饭时,别的饮食店都顾客盈门,这里却显得冷清,店内算上服务员,有三个人在吃饭。
母亲慢慢吃着汤子,刻意试用她新镶的牙,笑了。
我付了饭费之后,倒有些心酸,我们俩一共消费了5元钱。对照现在的物价,真是太便宜了。用这些钱,去饭店,都买不到半个菜。
酸汤子
家乡有种小吃叫豆面卷子。
记忆中,我在家就吃过一次。奶奶、妈妈在灶上忙活着,厨房里满是热气。耳朵听着刀在面板上起落——仿佛切面条的声音。随后,一盘豆面卷子就端上桌了。也不记得是否洗过手,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连咸菜都顾不得吃……等大人在身后喊,早就跑没影儿了。
当时年纪小,不吃咸菜来消食、养胃,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
长大之后,才知道,好吃的豆面卷子是满族的传统食品。说起来,有一段佳话呢!
满族人刚开始居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以打猎为生,生活艰苦。待南迁到长白山下正是秋季。此时,又累又饿,带的干粮已经吃完,不知道眼前大山的底细,不敢贸然打猎。一个老人注意到不远处有两片庄稼,一片火红火红的,一片金黄金黄的。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把“火红的”磨成面,做成饽饽,“金黄的”的也被磨成面,用来蘸食。吃起来特别香。
这么一香,几百年就过去了。
在当地的春、夏两季。总有人用自行车、三轮车或拉或驮着面案子,走街串巷地叫卖豆面卷子。在农村,可以用粮食兑换,甚至用可回收的废品也行,经营手法很是灵活。
面案四周都加了挡板,上面罩着纱布。掀开纱布,面板上并排着几快粘米面,形状像没切之前的手擀面条,上面均匀地撒着豆面。
待有人买,经营者就把车子停稳,手在面上比量着长短,问买者道:“在这儿切行不行?”得到准许的位置,便手起刀落,把斩下来的部分,展开,洒上芝麻、白糖,卷起来后,再切成大小约两寸宽的块儿,装入塑料袋里,放到秤上秤重了。
如果,不考虑君子、淑女风范,捏着盛有塑料袋的豆面卷子,边走边吃,更能提高效率。所以,在市场上,它很受小商贩的欢迎。他们为了看摊儿,吃饭总不能走出去太远。此时,卖豆面卷子的流动车过来了,总要围上去一帮人,排队买呢!
豆面卷子的做法不算难,但很独特。将粘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长的卷子。
粘米面不太容易消化,如今的饮食又如此丰富,大多数人吃起来就是尝个鲜儿,对个人来说消费量不大,不值得费心去做。何况,很久不做,手法对于合面、味道的掌握,是有些力不能及的,倒不如买来吃便宜。
此时,外面是深冬节气,街巷间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都是推销粘豆包的。倒让我怀念起豆面卷子了。
这样的想法风一般掠过心怀,像湖面涌起了涟漪。为早日吃到豆面卷子,打打牙祭,我倒盼着春天了。
豆面卷子
豆面卷子的做法
《酸汤子》
酸汤子也是一种满族食品,对于它的记忆,得追溯到童年。
那时候,姥姥家一年总要吃上几次。时间总是安排在,家住省城的老姨回家时候。我的几个姨和妈妈都喜欢吃,她们都要回家去尝鲜,更像一场聚会。
汤子面是经过发酵的玉米粉,有一种浓重刺鼻的酸味。我倒觉得用比喻臭豆腐的话来形容它恰好不过——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也确实如此,不喜欢的人,逃避这种味道,躲得远远的,而喜欢的人,真是吃也吃不够的。记忆中,老姨和妈妈就是这样。
在灶上忙活的总是老姨。将发酵面挤进“汤筒”(或凿有小洞的猪哈拉巴骨),使之成面条状漏入沸腾水锅中。挤的过程需要好腕力,不然,是挤不动的,尤其吃的人多,没有一定体力是坚持不下来的。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当地的浇头,有酸菜卤、韭菜卤和炸酱。
姥姥去世后,吃汤子面的聚会,自然就散了。妈妈喜欢吃,在家里的响应者,却只有我。旁人对汤子面的酸味,不说深恶痛绝吧,也断是不吃的。再说,就自己吃,做起来有些不值当这么费事,妈妈平时只能割舍这份嗜好。
我则是比较宽厚的,不吃的时候,就忘记它。有享用的机会,吃一次也未尝不可。
夏天的时候,妈妈去拔残存的几颗牙,准备做一个假牙套。去医院前,提的要求竟是要吃一次汤子。于是,我领着她在市场里的路边餐桌挨个找,终于有一家煮玉米面条的小店,兼营汤子。妈妈吃得很畅快,我倒有些难过。
之后,妈妈就等待镶牙的日子。有两个月时间,她一如既往地给家人做饭,而她自己,只能吃流食和稀粥。吃也是生活的乐趣之一,不为美食,就为果腹也不能亏待自己啊,想到这里,我的心是悲凉的。
等过了秋天,妈妈终于镶好假牙。和我提的要求也是要吃汤子。我领她去上次吃的地方去找,原地的路边餐桌,经营项目中已经没有汤子了。跟店主打听,被告知,在临近市场内的临街小店有专营。
店主很忙碌,没时间指点具体方位。我就领着妈妈去了市场内,仔细看小店橱窗上的不干胶刻字——这是提示的经营项目。我们一家也不放过。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小门脸,写着“汤子”,我领妈妈进了屋。
此时,正是中午饭时,别的饮食店都顾客盈门,这里却显得冷清,店内算上服务员,有三个人在吃饭。
母亲慢慢吃着汤子,刻意试用她新镶的牙,笑了。
我付了饭费之后,倒有些心酸,我们俩一共消费了5元钱。对照现在的物价,真是太便宜了。用这些钱,去饭店,都买不到半个菜。
酸汤子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