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流光深处的年俗之写春联
2021-12-31抒情散文杨木华
散落在流光深处的年俗之写春联
杨木华春节一天天临近,看着大街小巷中随风轻扬的火红春联,许多关于春联的往事浮上心头,不肯褪去……过年前,父亲突然买回来红纸和毛笔墨水,对我们几兄弟说,过年了,写几幅对联。我们面面相觑,不敢出声——那时,我们都……
散落在流光深处的年俗之写春联
杨木华
春节一天天临近,看着大街小巷中随风轻扬的火红春联,许多关于春联的往事浮上心头,不肯褪去……
过年前,父亲突然买回来红纸和毛笔墨水,对我们几兄弟说,过年了,写几幅对联。我们面面相觑,不敢出声——那时,我们都只是小学生啊!水笔字都歪歪扭扭地,写毛笔字,当然不敢尝试!看看畏畏缩缩的我们,父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发了一通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禁不住几角钱的诱惑,翻出农家历,按封底上的春联模式,裁了纸,折了格,摆好阵势,准备写春联。真正要写了,又开始怕了,握笔的手抖了又抖,终于把笔尖压到纸上,可写出的线都抖成了点的链接。父亲却说:好呢,好呢!继续写。第一副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写完第一对,手竟不抖了,僵硬的脸开始柔软起来。在父亲的赞美声中,我接连写了两对。写完,父亲用小麦面调好浆糊,我们把对联贴在仅有的三道门上。贴好后,一幅幅观赏。火红的对联,给艰难困苦的生活,增添了几分喜气。一个邻居来串门,看到新贴的对联,赞不绝口,得知是我写的,他说:看这几个字,就知道你将来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也许仅仅是礼节性的鼓励,但我却无比激动。第一次写春联,一份自信从此在心底暗暗滋长:我是有出息的人!
那后,每到年关,父亲都会买回来红纸,让我写春联,我也乐此不疲。当新一年的春联贴上去,总发觉去年的字太丑——心中有了信念,字自然越写越好了。
初中毕业,我选择了农家孩子最保险的做法:考中等师范。结果自然如愿以偿。第一学期放假前,一位舍友买来一本《实用对联新编》。外观朴实无华,内涵却极其丰富,春联、寿联、婚联等常用的对联全都有。看后,大家都想买,看看定价:1.84元后,又都退缩了。想想确实需要啊!我们是读师范的“秀才”,过年回乡,春联肯定是要写的。到时候,提笔无语咋办?最后,一致决定决定:抄!书只有一百多页,但抄完依旧是很困难,我们决定先抄春联部分。昔日喧闹的宿舍顿时安静下来,七个人围着一本书,轮换着念,大家一起抄。终于赶在放假前夜,抄完了春联。果然,假期中,我经历了写春联的考验。心中有了储备,自然从容面对邻人的邀请。乡亲们评价说:字漂亮,内容新,果真是秀才!听完赞誉,深深的皱纹掩盖不住父亲脸上扬起的笑意,他骄傲地说:这才是我们家的老三嘛!(我在家中排行第三)寒假结束回校,说起假期生活,我们最大的同感是:抄春联,值!接下来的目标是:买那本对联书。一个月后,我们宿舍没书的七个人,都买回来了那本渴慕已久的《实用对联新编》。
读师范,练习勤,我们的毛笔字开始上一个层次。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年三十那天,我写自家的春联时,已经有人守在我身边,要请我去给他们写春联。写完自家的春联,我提上笔墨,去帮人家写。那时,许多春联已经牢记在心中,还结合家庭现状和个人喜好,写一些符合主人胃口的内容。写完一家,喝上一杯茶,马上被另一家带走。村子不大,也就十来户人家,当我把最后一家的春联写完,父亲已经来到我身边,催我回家吃年饭了。有了这样一个开头,后面几年写春联的故事自然延续,虽然有些累,但看着自己的字贴在人家的房门上,快乐自然涌来。
后来,我离开了乡村小学,几经辗转到县城教书,书法经过多年历练,自己感觉进步不小。去年回乡过年,我找出珍藏多年的《实用对联新编》,把春联部分再一次细细研读,又买了红纸,备了笔墨,准备回村大展身手,让乡亲们也见见我书法的进步。年三十上午,我回到老家,自己摆好阵势,给自家所有的房门写对联。粗大的毛笔在装墨水的小碗边一舔,笔锋在红纸上自由挥洒,一副春联一气呵成。写完,贴好,自己观赏了一阵。感觉有些寂寥,回首才想起,喜欢念叨我字写得好的父亲已经去世几年了。妻子给我泡了一杯茶,我就在院子里等。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心中不禁焦躁起来。于是,我拿着红纸,提上笔墨,准备送上门去——给村民们写春联。第一家,大门上贴着烫金的大对联,我转身向第二家走去。一转弯,第二家大门就在眼前,但大门上贴着的对联比第一家更豪华,还是立体装饰的,看看就知道价格不菲。第三家,第四家依旧如此……走了一圈,才发现家家都已经贴好了春联,有的是买来的,有的是各种商业机构赠送的。
看着我狼狈地回到家中,孩子的一句话更是雪上加霜:叔叔已经买好了春联,看你要写,才没有拿出来!原来,改变早已从身边开始!
我苦笑了一下,对弟弟说:买了就拿出来,我也看看。弟弟把他买回来的春联摆出来一看,果然喜气,大气,精美。和自己写的一比,嘿嘿,我写的才是真正的“土”!我再三请求,弟弟终于把他买的春联贴在我写的那个上面。贴的时候,弟弟问我:哪只是上联?我说:用最后一个字读音的声调判断,三四声的是上联,一二声的是下联。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村子里的人,你教一下,这样就不会贴错了。我提着笔墨一村子逛时,已经发现有的人家上下联贴反了。
看着脱胎换骨的春联,我陷入了沉思。从城市到乡村,春联越来越华美,盛世谱华章,社会快速发展进步,高兴之余,却总有一份淡淡的失落,那些豪华的春联似乎缺少几分乡村的淳朴,缺少一种古朴的年味的交融……无可奈何花落去,写春联,逐渐成为一种记忆,我的拙笔,也许该退隐江湖了。 [ 本帖最后由 杨木华 于 2010-1-29 13:28 编辑 ]
杨木华
春节一天天临近,看着大街小巷中随风轻扬的火红春联,许多关于春联的往事浮上心头,不肯褪去……
过年前,父亲突然买回来红纸和毛笔墨水,对我们几兄弟说,过年了,写几幅对联。我们面面相觑,不敢出声——那时,我们都只是小学生啊!水笔字都歪歪扭扭地,写毛笔字,当然不敢尝试!看看畏畏缩缩的我们,父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发了一通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禁不住几角钱的诱惑,翻出农家历,按封底上的春联模式,裁了纸,折了格,摆好阵势,准备写春联。真正要写了,又开始怕了,握笔的手抖了又抖,终于把笔尖压到纸上,可写出的线都抖成了点的链接。父亲却说:好呢,好呢!继续写。第一副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写完第一对,手竟不抖了,僵硬的脸开始柔软起来。在父亲的赞美声中,我接连写了两对。写完,父亲用小麦面调好浆糊,我们把对联贴在仅有的三道门上。贴好后,一幅幅观赏。火红的对联,给艰难困苦的生活,增添了几分喜气。一个邻居来串门,看到新贴的对联,赞不绝口,得知是我写的,他说:看这几个字,就知道你将来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也许仅仅是礼节性的鼓励,但我却无比激动。第一次写春联,一份自信从此在心底暗暗滋长:我是有出息的人!
那后,每到年关,父亲都会买回来红纸,让我写春联,我也乐此不疲。当新一年的春联贴上去,总发觉去年的字太丑——心中有了信念,字自然越写越好了。
初中毕业,我选择了农家孩子最保险的做法:考中等师范。结果自然如愿以偿。第一学期放假前,一位舍友买来一本《实用对联新编》。外观朴实无华,内涵却极其丰富,春联、寿联、婚联等常用的对联全都有。看后,大家都想买,看看定价:1.84元后,又都退缩了。想想确实需要啊!我们是读师范的“秀才”,过年回乡,春联肯定是要写的。到时候,提笔无语咋办?最后,一致决定决定:抄!书只有一百多页,但抄完依旧是很困难,我们决定先抄春联部分。昔日喧闹的宿舍顿时安静下来,七个人围着一本书,轮换着念,大家一起抄。终于赶在放假前夜,抄完了春联。果然,假期中,我经历了写春联的考验。心中有了储备,自然从容面对邻人的邀请。乡亲们评价说:字漂亮,内容新,果真是秀才!听完赞誉,深深的皱纹掩盖不住父亲脸上扬起的笑意,他骄傲地说:这才是我们家的老三嘛!(我在家中排行第三)寒假结束回校,说起假期生活,我们最大的同感是:抄春联,值!接下来的目标是:买那本对联书。一个月后,我们宿舍没书的七个人,都买回来了那本渴慕已久的《实用对联新编》。
读师范,练习勤,我们的毛笔字开始上一个层次。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年三十那天,我写自家的春联时,已经有人守在我身边,要请我去给他们写春联。写完自家的春联,我提上笔墨,去帮人家写。那时,许多春联已经牢记在心中,还结合家庭现状和个人喜好,写一些符合主人胃口的内容。写完一家,喝上一杯茶,马上被另一家带走。村子不大,也就十来户人家,当我把最后一家的春联写完,父亲已经来到我身边,催我回家吃年饭了。有了这样一个开头,后面几年写春联的故事自然延续,虽然有些累,但看着自己的字贴在人家的房门上,快乐自然涌来。
后来,我离开了乡村小学,几经辗转到县城教书,书法经过多年历练,自己感觉进步不小。去年回乡过年,我找出珍藏多年的《实用对联新编》,把春联部分再一次细细研读,又买了红纸,备了笔墨,准备回村大展身手,让乡亲们也见见我书法的进步。年三十上午,我回到老家,自己摆好阵势,给自家所有的房门写对联。粗大的毛笔在装墨水的小碗边一舔,笔锋在红纸上自由挥洒,一副春联一气呵成。写完,贴好,自己观赏了一阵。感觉有些寂寥,回首才想起,喜欢念叨我字写得好的父亲已经去世几年了。妻子给我泡了一杯茶,我就在院子里等。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心中不禁焦躁起来。于是,我拿着红纸,提上笔墨,准备送上门去——给村民们写春联。第一家,大门上贴着烫金的大对联,我转身向第二家走去。一转弯,第二家大门就在眼前,但大门上贴着的对联比第一家更豪华,还是立体装饰的,看看就知道价格不菲。第三家,第四家依旧如此……走了一圈,才发现家家都已经贴好了春联,有的是买来的,有的是各种商业机构赠送的。
看着我狼狈地回到家中,孩子的一句话更是雪上加霜:叔叔已经买好了春联,看你要写,才没有拿出来!原来,改变早已从身边开始!
我苦笑了一下,对弟弟说:买了就拿出来,我也看看。弟弟把他买回来的春联摆出来一看,果然喜气,大气,精美。和自己写的一比,嘿嘿,我写的才是真正的“土”!我再三请求,弟弟终于把他买的春联贴在我写的那个上面。贴的时候,弟弟问我:哪只是上联?我说:用最后一个字读音的声调判断,三四声的是上联,一二声的是下联。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村子里的人,你教一下,这样就不会贴错了。我提着笔墨一村子逛时,已经发现有的人家上下联贴反了。
看着脱胎换骨的春联,我陷入了沉思。从城市到乡村,春联越来越华美,盛世谱华章,社会快速发展进步,高兴之余,却总有一份淡淡的失落,那些豪华的春联似乎缺少几分乡村的淳朴,缺少一种古朴的年味的交融……无可奈何花落去,写春联,逐渐成为一种记忆,我的拙笔,也许该退隐江湖了。 [ 本帖最后由 杨木华 于 2010-1-29 13:2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