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解词:缘木求鱼

2021-12-31抒情散文江湖一刀

??诸子百家中,孟子的善辩,是著名的。虽然他说过:“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但他的词锋锐利、举例生动、语言通俗、逻辑严谨,让人真切感受到什么叫“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的舌头,是颇有战斗力。如果把他与人说话,比作打仗的话。
??……
??诸子百家中,孟子的善辩,是著名的。虽然他说过:“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但他的词锋锐利、举例生动、语言通俗、逻辑严谨,让人真切感受到什么叫“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的舌头,是颇有战斗力。如果把他与人说话,比作打仗的话。 ??齐宣王想武力征天下,孟子劝他用仁政,这二者间的攻防改变,思想转换,其难度,不亚于要让挟持人质的罪犯,把刀从人质脖子上放下。但孟子做到了。而且很轻松,只用了一个成语。 ??当然双方互有攻防,孟子的战术,是典型的防守反击。让宣王把想法(“所大欲”)亮出来,再狠狠一击,予以驳斥。《孟子·梁惠王上》这样记载孟子的反击:“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即是说,您想扩张疆土,使秦楚来朝拜,自己君临中原、安抚四周民族。但凭您的做法,想实现您的心愿,就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宣王问:“有这么严重?”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上树捉鱼,虽捉不到鱼,但不会有后患。而按您的做法,费尽心力后,不仅徒劳无功,还会有灾祸降临。什么样的灾祸?孟子未明说,但征服必有战争,战争必有死伤,轻则残民,重则破国,还不严重吗? ??就这样,战斗完毕。宣王听从了劝告。孟子全胜。 ??孟子取胜的致命一击,就是“缘木求鱼”。众所周知,水中捉鱼,海里采珠。而要沿着树干去捉鱼,显然是方向性错误,荒谬而不可行。所以这成语,就用来比喻方向或方法错误,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类似的还有“南辕北辙”。 ??有很多年,我一直信服孟子。说是他的fans,也不为过。他那么睿智,犀利,气势磅礴,让人口服,心更服。所以,虽然我也捉鱼,在童年和少年时,曾因逃学旷课去捉鱼,而被老师批评、罚站,被父母斥骂、痛打。但记忆里,捉鱼都是在河中,在水里,没有一次是在树上。即使做梦,也不曾上树捉鱼。因为我知道,鱼,只能生活在水里。 ??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知树上没有鱼,千百年来,沿着树干去求鱼的人并不少。就像兔子被逼慌了撞在树上的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但仍有不少人守株待兔一样。到底是为什么? ??我捉过鱼,也钓过鱼。钓鱼当然得有钩,有饵,此外,我老家的人还说:“打枪(猎)要跑得,钓鱼要等得。”又说:“久等必有一禅。”我不知道钓鱼时,怎么会等来“禅”,但我认真地等了,基本上都等到了鱼。小时候,听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听到他直钩垂纶,迷惑不解:直钩能钓到鱼?以我的经验,显然不可能。而且,他居然不用饵料,钩也离水面三尺。当讲故事的人告诉我,姜太公终于钓到了周文王这条大鱼,我仍疑惑:那是钓鱼吗? ??现在明白了。姜太公显然不是为了鱼。虽然他确实在钓。而且一钓就是56年。柳宗元的《江雪》诗中,那位“孤舟簑笠翁”,他也垂纶,是否直钩,不得而知,但他显然也非为了鱼,柳宗元说,他是要“独钓寒江雪”。那样沉迷,入定,俨然雪中一景。想想,那样的场景,飞雪漫天,人鸟绝迹。因钓者的存在,雪,更冷艳,江,更静寂;而独钓者,那样孤高清绝,那样空灵超然,正如天地间的精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让我确信,人世间,有些智者,钓而并非为得鱼。比如清人王士桢诗中所说:“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那个江边孤独的钓者,对酒高歌,钓的是一江秋意。岑参有诗,明确道破其中意味:“世人哪得解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取适非取鱼”,不过就是求心安,哪里是为真钓鱼? ??成年后也曾垂钓。在周末,带着妻儿,到溪边,或塘里。守在河边,想起梭罗的诗:“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感觉那蓝天,大地,一汪碧水,满眼草树,多么闲适、享受。为鱼么?我不爱吃鱼。真要想吃,市场上什么鱼买不到?钓,远胜于鱼。钓,只在那过程。孔子说“钓而不纲”,他也不过是喜欢钓鱼的形式,喜欢在那过程中,寻找一种感觉,所以,他不想用网去捕。 ??既然如此,缘木求鱼,是不是也可以说,那人只是为了缘木的过程,而非一定要求到鱼呢?   鱼生活在水中,鱼是幸福的。因为,有水。缘木求鱼的人,他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心中有鱼。走错了方向?有可能。但“错”,是针对什么而言?攀缘的过程,求的过程,是不会错的。结果——鱼,是结果吗?可我原本就不是为了得鱼啊。 ??西西弗斯被宙斯处罚,每天日出时推巨石上山,但到晚上,巨石又会滚落山底,如此周而复始,永无停息。汉人吴刚学仙有过,被罚月宫砍树,斧头砍下去,是有斫伤,但再举起,伤处便已愈合。如此日复一日,吴刚只好生命不息,砍树不止——荒谬?是有些荒谬。正如加缪所说,这是荒谬的英雄,因为他“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但是加缪又说:“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所以巨石成全了西西弗斯。而吴刚,在砍斫之余,还能捧出桂花美酒待客,这该是怎样通达的心态?这也便是我们的人生。推石就推石,砍树就砍树,石头能否最终上山,大树能否最终砍倒,似乎并不重要。 ??我相信,鱼,在孟子那里,还有别的意义。比如说:欲,即欲望。世人逃不脱的,无非嗔痴,世人越不过的,无非欲求。可欲壑难填,欲望的满足哪有尽头?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对于天地光阴,对于万物人生,我们都只是匆匆过客,都只有短暂一瞬。既如此,何必太关注那结果——自古文人多临水,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多水边垂钓的人,也多是“钓者之意不在鱼”。 ??水中的鱼是鱼,树上的鱼也是鱼。世上有水,自然有人水中捕鱼;世上有树,自然有人缘木求鱼。水中也好,树上也罢,攀缘不息,或潜泳不止,就在这过程中,何乐不为?   所以我以为,缘木求鱼,正是一份百折不回的坚持,一场前赴后继的追寻。 ??即如此刻,面对滔滔大海般的网络,我在博客里,写下这些文字,也正是“归卧空山钓碧流”的心态。静坐屏前,思考,敲打,犹如抛饵,静候。放进博里,似在钓鱼,但目的,并非为了钓到鱼。我享受键盘的脆响,屏幕的渐渐满盈,最终的结果,于我的心情,并无多大影响。 ??只是,我没想到,这世上真还有会爬树的鱼!据说,海南岛有种鱼叫“攀鲈”,似鲈鱼而能攀缘树木,因此人们常在树上捉到它。而在云南腾冲的槟榔江,还有种“大头鱼”,每年春夏,水漫丛林,它便会沿着树干攀援,悬挂在树上。此时,捕鱼的人,连树也不用爬了,只需将网兜在树下,再用竹竿敲打树枝,鱼便会纷纷落入网兜。 ??缘木,也能求到真正的鱼。估计,这也是孟子没想到的。否则,他在辩驳宣王时,可能不会那样底气十足,当然也就不可能一语中的。   当然,可能也就轮不到我,现在在这里大费周章地解这个词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