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寻访洱源石钟寺

2021-12-31叙事散文yangshiming
寻访洱源石钟寺杨世明隐藏在滇西北洱源县西部炼铁山区中同样以“石钟”冠名的寺院——洱源石钟寺。在今年的初春,我曾慕名去寻访。在平甸公路旁,距炼铁街4公里处的江旁村下车,徒步沿着曾被列为国际援助水土治理项目的客什貌地形大峡谷中往上攀爬1500米……
         寻访洱源石钟寺

             杨世明   隐藏在滇西北洱源县西部炼铁山区中同样以“石钟”冠名的寺院——洱源石钟寺。在今年的初春,我曾慕名去寻访。   在平甸公路旁,距炼铁街4公里处的江旁村下车,徒步沿着曾被列为国际援助水土治理项目的客什貌地形大峡谷中往上攀爬1500米后跨越峡谷,穿过一坡梯田,展现你眼前的是一堵“欲于天公试比高”的山崖,叫观音岭。此岭既高有陡,怪石嶙峋,杂木丛生,古木参天,寺宇在密林中若隐若现,宛如绿纱中的少女。沿着观音岭右侧缓坡攀登约十来分钟就可到达石钟寺。寺院大门是白族式的建筑,飞檐出角,圆形拱顶,其上绘有《竹报平安》和《夏赏绿荷》等壁画,门顶悬挂着刻有“石钟寺”三个硕大篆字的匾额。站在寺门,向西极目眺望,炼铁坝“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似的田野风光尽收眼底,远处雾霭中的群山此起彼伏如油画中的绿色波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的黑惠江水犹如巨龙在群山中蜿蜒遨游。   十来间大小寺宇照壁、大门的墙基就地取用形状怪异的崖石砌就而成,在围成不到50平方米的条形场院里栽种着四季长青的松柏,满树松花的云南松,花儿绽满枝头的古梨树,它们给古寺增添了浓浓的春意。寺院的左厢房是僧尼和朝山拜会者的居所,累了,可在这里休憩做一晚的僧尼;右厢房则是僧尼们烹素调斋的厨房;饿了,可在这里亲自撑锅掌勺烹制一顿素饭;走出后门则是从峭壁的石缝中引来的山泉,渴了,可俯身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清泉的甘美。
寺院的正上方则是大雄宝殿,其建筑仿剑川石钟寺的殿宇模式,依崖势而建,用锻打的铁链将石崖和屋架牢牢地栓在一起来稳住峭壁上的殿宇。据说,起初建寺竖房后的当晚,随着一阵狂风的袭来,整个殿宇的屋架拔地而起,顷刻间滚落到山谷中,砸得粉碎。但这没有吓倒虔诚的僧尼和战天斗地的能工巧匠们。不然,今天我们就很难见到如此宏大的寺宇了。   殿内有巨大钟乳石窟,宽12米,3米多高。其内乳石突兀,姿态各异,气象万千,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还有的像海底生物------尤其是石窟突兀的正上方悬挂着经数千年滴水形成的巨型石乳,酷似石钟,“石钟寺”由此而得名。石窟内除了供奉着十余尊泥塑或木雕的佛像外,石窟一角还置放着历经数百年的大型牛皮佛鼓。在众多古佛器中完整地保存至今的只有此一件了。唯有这佛鼓才是寺院历史兴衰的见证者,它躺在一隅,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似乎向游人诉说寺院的千年苍桑风雨。殿梁柱上分别悬挂着“共成善果”、“万善同源”等柏木匾额和篆字椿木佛联。字里行间渗透着出家人一生以慈悲为怀,以消减人世间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为己任的崇高至极的灵魂。   我踏着夕阳的余辉沿着峭壁上的单边山道下了岭,回望观音岭上掩映在密林中的石钟寺,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慨。古人为何偏要以这险峻山岭来作寺址?偏要攀爬着头晕目眩的山梁将一石一木、一瓦一砖背运到峻岭之上,数十代人以愚公的精神在峭壁上“燕子垒窝”式一点一滴地建造出这般规模的寺院?也许那时的先人认为人越爬到高处就越远离滚滚红尘,越与大自然亲近,或越到高处就越显示出人类永远会战胜残酷的现实的哲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