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胡说粥

2021-12-31叙事散文王铁夫
胡说粥文/王铁夫近日读清代《粥谱说》,书中所列上、中、下三品之粥竟有100余种,使只知道大米粥小米粥,最多不过绿豆粥和皮蛋瘦肉粥的我眼界大开。粥过去曾是贫穷的象征。日子过不起了,说是到了喝粥的份。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的北……
              胡说粥
                     文/王铁夫
  近日读清代《粥谱说》,书中所列上、中、下三品之粥竟有100余种,使只知道大米粥小米粥,最多不过绿豆粥和皮蛋瘦肉粥的我眼界大开。
 
  粥过去曾是贫穷的象征。日子过不起了,说是到了喝粥的份。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的北宋词家秦观,在穷困时曾写到:“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华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穷人喝粥没有讲究,填饱肚子就行,往往是越穷粥越稀。而那些条件好的就要讲究营养和味道了。清人袁枚对粥的要求就很高。《随园食单》之《饭粥单》曰:“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我也喜欢喝粥。尤其是粗粮做的粥,比如小米粥、苞米馇子粥都喜欢,我觉得这些粥比起大米粥来味道醇厚一些,我们老家的话叫“有滋味”。我们老家那里的乡下,很多人家都喜欢喝一种秫米粥。脱过壳的高粱米就叫秫米,将秫米用碾子轧过一遍轧成碎米后再熬粥。秫米粥汤粘稠米光滑,喝到嘴里口感最好,我一顿能喝好几碗。粥虽好喝,但不能光喝粥,需佐以各种小菜才算最美。在老家每次吃粥,姥姥都会弄一些自己腌的小菜,咸葱咸黄瓜咸茄子咸韭菜每样弄一点。我们村里有一家从山东迁过来的,他家喜欢在小米粥里放一些地瓜,我常去他家玩,吃过几次,别有一番风味。
小时候,与我年纪相仿的几个孩子在邻居家偷做过一种荤粥,我们管这种粥叫“大米肉粥”,粥里加了很多肥肉,看着油汪汪,吃着也很香。那时肚子里缺少油水,觉得这大米肉粥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我们四个孩子竟吃掉了满满一小锅。若是现在,恐一碗也吃不下去。后来在一本书中读到了一段关于肉粥的文字,始知大米肉粥并非我们首创,而是早已有之,名曰“喇嘛肉粥”。还有个关于喇嘛肉粥的故事:喇嘛原先是不吃肉的。康熙八年,阜新县的一个乡村,建了一座大庙,名瑞应寺。瑞应寺经不断扩建完善,形成了一座恢宏的藏式建筑群,鼎藏时期,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为了解决众多喇嘛吃饭问题,瑞应寺的活佛派大喇嘛扎嘎去北京铸造大锅。经百般努力,铸成了一口能供八千人吃饭的大铜锅,又经千辛万苦,将大铜锅运回了瑞应寺。大喇嘛扎嗄认为自己铸锅有功,定会受赏。可是活佛没有封赏他。大喇嘛很窝火,不久便气死了。他死后,阴魂不散,在寺院里闹鬼。被迷上的喇嘛大吵大闹、又哭又笑,折腾得全寺院不得安宁。为此活佛领着众喇嘛祈祷,念《甘珠经》驱邪,跳查玛舞赶鬼,可是均无奏效,把活佛和众喇嘛愁坏了。后来有人提议说:“咱们喇嘛教从来不吃肉,我想从现在起咱们开始吃肉,荤通七窍,大喇嘛的阴魂就不敢附体了。”于是活佛允许在粥锅里放上一些肉,熬肉粥吃。全寺院的喇嘛吃肉粥后,果然驱走了大喇嘛的阴魂。从此,不但瑞应寺的喇嘛吃肉粥,别的寺庙喇嘛也吃起了肉粥。   现如今,各种特色的粥店满街都是,喝粥已然成为一种时尚。说不定哪天,见面的问候语变成了——今天你粥了吗?
                      (约1170字) 地址:(110032)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鸭绿江街53号王铁夫收
电话:024-86601817 13840368161
邮箱:liaoxiren78@sohu.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