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怀念孔令更先生

2021-12-31叙事散文陈思侠
大约是在2000年吧?有一天我正在翻阅旧刊物,忽然看到一个名字:孔令更。我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坐在地上细细地翻看起来。但是那篇文章很是叫人扫兴。文章说:孔令更先生自从徒步走过黄河后,就被黄河打倒了,自此再无新诗问世,一门心思钻到格律诗里去了……
  大约是在2000年吧?有一天我正在翻阅旧刊物,忽然看到一个名字:孔令更。我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坐在地上细细地翻看起来。但是那篇文章很是叫人扫兴。文章说:孔令更先生自从徒步走过黄河后,就被黄河打倒了,自此再无新诗问世,一门心思钻到格律诗里去了。   我不知道这位作者——据说是新生代诗人,是否真正了解孔令更先生?我是熟悉孔令更先生的。他不是一个所谓什么一次徒步就能够被轻易打倒的人。也许,他是在积蓄着一场更大的狂澜和洪潮呢。这位生长在黄河畔,中原古城开封的新诗创作的领潮人,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学修为,引领着我们——当年东湖诗会的朋友们,一路长跑。   我一直关注着孔令更先生和开封诗人们的创作。我有时间总是会到大河风文学论坛和开封的一些网站去。有一次发现了一则短消息:“昨日是诗歌爱好者孔阺、关朵的大喜日子,他们的朋友策划了一场以诗歌朗诵为主题的新婚典礼。11时许,婚礼一开始,他们的父亲孔令更便以一首诗拉开了婚礼的序幕。孔令更朗诵道:‘爸爸没有钱,去过黄河源。虽然没有钱,送你们一只船。莫道船儿小,神通大无边。可以捕鱼虾,可以捞海鲜……’随后,证婚人孙富山以及朋友牛继军、陈继军、陈可洁等各自朗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新人的祝愿。其中,年仅5岁的小女孩任志欣朗诵的一首名为红豆曲的词将婚礼推上了高潮。婚礼主持人沈慧告诉记者,她也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此之前她从未做过婚礼主持人,她是受这对新人之托主持这次婚礼的。在整个婚礼中,她都是用诗句将每一个环节串在一起,使得整个婚礼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这样特殊而诗意的婚礼,怕只有在诗情洋溢的开封,只有在孔令更先生坦荡的视野里发生。率性、温和、宽厚的诗人,给予子女的财富,是文化的传承,是一个诗人的情怀和人格魅力。这比金钱,更有价值和意义。   我是在开封读大学的时候,认识孔令更先生的。起初,我知道开封图书馆要举办一场东湖诗会,要朗诵诗歌。我和同学校的诗歌爱好者刘达、王清礼就闯过去了。没有想到,那场诗歌朗诵会竟然爆满!我们一直在门外站到了散会,也没有挤进会场。这场诗会的发起和组织者,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大胡子诗人——孔令更先生。   我后来知道的是,孔令更先生是河南省兰考县人,1950年生,比我大了整整20岁。他出版有与后来知名的诗歌评论家程光炜合著的诗集《相聚在雨后的密林》以及《丁当红萝卜》。那个时候,他在《东京文学》杂志社做诗歌编辑。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开封火车站的一个姓单的青年诗人带去的。他带着我和刘达,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走了很久,那是开封独有的那种巷子,窄的仅能通过一辆自行车,深的走半个小时也看不到巷口。那是一座朴素的民居,色彩和周围的环境,都呈青灰色。孔令更先生住宅的门框边上,有一幅字,记得是“孔令更陋室”,上面复了一层薄薄的塑料纸。单带我们到门口,告诉我们说:你别说是我带来的,你们进去说吧。我当时想,也许那时候我们太小,没有什么名头吧?他一转身,我们就敲响了门。
这是一次很唐突的造访。我的心里也惴惴不安。   但是,孔令更先生显然对远道来的我这个甘肃人很友好。他谈到了1982年穿过河西走廊去新疆参加绿风诗会的情景。他说:千里河西走廊是一块美丽的绿洲,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巍峨壮阔。这一切,他透过车窗就能看到。他谈到了诗人——林染,就是生活在酒泉的。他还谈到了我的一首诗——《狼》,说是准备这期<东京文学>要发的,但是我的另一首诗歌《石头河》也不错,先发了。过一段时间再发。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们坚持创作,只有坚持,才能出作品。并告诫我们:人格,才是一个诗人的通行证。他对我的生活还是十分关心的,临走的时候,他说:你离家很远,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   正是孔令更先生的鼓励,我和刘达,很多年后,因为诗歌再次相遇。当我们在大河风文学论坛相遇的时候,一起谈起的,就是在开封幸运地遇到了孔令更先生。他的教诲和勉励,能够让我们享用一生。在后来的东湖诗会中,我获过最佳创作奖,也做过评委。多年后,我还记得开封诗人们给我的留言:“很多诗人,就是在开封吸足了水分,走出去的。”我想,我的获奖,以及后来做评委,正是得益于孔令更先生的热心扶持。   “三日一聚,五日一饮。颇有魏晋雅士风度。”这是省外诗人对开封诗群的评价。这个评价,在于孔令更先生带出了一支团结、友爱、互相帮扶的诗人团队。那个时候,沙龙形式的聚会,经常有。记得还办过一场规模很大的诗歌展览,整整一个大厅,四面墙壁张贴的满满的。我想在中国,这也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展览。那些穿行于诗歌走廊的年轻人,享受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那是来自诗人心灵里最纯净的呼吸。在这里,相聚、相识的诗人们,浅浅的笑意真诚地写在脸上,写在心里。我因此认识了诗人刘海潮、刘静沙等很多诗人。孔令更先生的正直、豁达、开放、包容,一直是我对待诗人朋友的标尺,做人处世的标尺。   孔令更先生的诗歌,我读的很多。记得有一句“一颗雨|颤抖于太阳的睫毛|久久不肯下落”。那种简洁、透明、灵气的语言风格,让我揣味了很久。但是更多的,是大气厚重的组诗,在《诗刊》、《绿风》上,醒目而耀眼。1985年,孔令更先生踏上了一条寻根之路。这位黄河之子,用双脚丈量了黄河古道。从高原到平原,从春走到秋,也从薄薄的纸页,走到了深深的内心。诗人的大胡子,就飘在朔风里,冷雨里。我想,那时候,尽管诗人风尘仆仆,披星戴月,经历了艰辛的跋涉,但应该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一个诗人选择了那种独有的行进方式,将自己完全融入黄河,那需要何等的勇气啊。即是在今天,又有哪一位诗人,能够在大地上行万里路呢?能够那么热忱、真实地对待生活呢?   我很怀念孔令更先生。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