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父亲
2021-12-31抒情散文汪彤
再见到父亲,他躺在病床上。脸颊消瘦,眉头紧锁,身体病痛的苦全挂在脸上。他鼻腔里插着胃管,胳膊上吊着点滴管,身上插着各种说不来名目的管子。父亲靠这些管子输进能量,在周身循环吸收后,又靠这些管子把身体里的废物排泄出来,这一切都在裹了父亲的白色被……
再见到父亲,他躺在病床上。脸颊消瘦,眉头紧锁,身体病痛的苦全挂在脸上。
他鼻腔里插着胃管,胳膊上吊着点滴管,身上插着各种说不来名目的管子。父亲靠这些管子输进能量,在周身循环吸收后,又靠这些管子把身体里的废物排泄出来,这一切都在裹了父亲的白色被单下悄悄进行,而我看到的只是父亲紧锁的眉头和深陷的眼窝。那拧在眉头上的锁,也锁住了我的心头,我感到沉重无措。
记得五一探亲时,父亲身体还很健朗。临走时,他硬要送我到兰州。父亲说:你一个人带孩子,我不放心。
兰州到武威那三百公里的路程,父亲今生不知走了多少遍。以前每次都是去探望爷爷奶奶,而这次却不一样。父亲说送我上了天水的车,下午便返回去。爷爷奶奶的逝去让父亲没有了在这个城市停留的意愿。
在和父亲去兰州的路上,还像在我小时候,父亲每路过一处都指给我看,告诉我那个地方发生过的故事。
于是我又忆起了古浪峡杨门女将的传说;忆起了十八里铺的银行,那个院子里有我和小朋友分享泡泡糖的味道。在父亲的描述中,我好像还看到一个梳着大辫子的古浪一中的女生,在火车站送父亲的身影,那是年轻时的母亲。车行到天祝,父亲指给我世界上唯一有白牦牛的草原,我的思想便随了父亲的描述,在汽车飞驰的路上留下一串串向往。
兰州是父亲熟悉的城市,记得小时候,每年寒暑假父亲都会带着我回老家。父亲的孝心因了在这个城市里的驻足而深厚。母亲常常埋怨父亲,把辛苦教学挣来的钱都洒在了路上和这个城市里。而父亲直到爷爷奶奶去世才悄悄对我说:和母亲结婚三十六年,只有两次过年是赔她度过的,很对不住母亲。
自古忠孝难两全,人生离离散散总无常。而历经两月,当我再次回到父亲身边,当我踏进父亲病房的那一瞬,我们这五口人的一家,终于在十年后的这一刻彻底团聚在一起。
当我和弟弟左右搀扶着父亲在医院的走廊里艰难的行走时,哥哥伸直胳膊高高的举着输液瓶,母亲在父亲身后提着引流的各种管袋。
而父亲佝偻着背,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的朝前挪动着步子。这样一家人同时艰难的行走,就是为了摆脱这些各种管子对人身体的束缚。
父亲每挪动一步,我们一家五口人十双脚都会同时向一个方向迈进一步,这样共同频率的运动,是我们一家人为战胜病痛共同迈出的步伐。
看到父亲脸上有笑容是在手术后的第三日。对于旁人也许父亲的手术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我们的家庭,经历“手术”却是头一遭。这三日里,父亲躺在病床上,妈妈和我、哥哥、弟弟守在父亲身旁。我们谁也不愿有一刻离开病房,直到三日后父亲可以用自己的器官进行身体机能的运转时,我们才算松了口气。
第三日午后,父亲刚睡醒,我便拿了发表文字的刊物读给他听。听到有趣处,我看到父亲脸上微微露出几许欣慰的笑容。这时,我感觉自己的文字力量似乎比吃药强。然而,那笑容却稍纵即逝。接下来的整个下午,父亲缝了八针的伤口痛得厉害。我文字的力量只是短暂的起了作用,父亲的眉头一次一次紧锁起来。
父亲让我摇起病床坐一会儿,可还没有几分钟,又让我把病床放下去。父亲痛的厉害,这样,那个午后,我一遍一遍的把父亲从病床上摇起,又一遍遍把载了父亲的床放下去。父亲疼痛但却没有一声呻吟,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一天。
那也是夏日的午后,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收割完麦子的父亲回来时,怀里抱了坠满沉甸甸麦穗的一捆麦草,丢在廊檐下看书的我面前。父亲说,看书眼睛累,把麦穗剪下来活动活动。
从没剪过麦穗的我觉得新鲜,于是那个燥热的午后,便一直坐在廊檐下的小凳上剪麦穗。
用剪刀一次次重复的剪似乎相同的一粒粒麦穗,是一件非常枯燥而乏味的事情。没剪一会儿,我便扔下剪刀不干了。可父亲却耐心的对我说:这捆麦本可以放在打谷场上不用带回来,这是专门为你抱来的。去剪吧,枯燥乏味的事情才能锻炼人的意志。那时,我并不懂父亲说的话,但那话似乎又有许多道理,于是我又做起了那枯燥乏味单调的工作,手的中指,握剪刀磨出水泡,破了,可我咬紧牙关,没吭一声,那次我学会了坚强和坚持。
而在病房里的这个午后,父亲坚持的咬紧牙关,坚强的没有发出一声疼痛的呻吟。这让我感觉到父亲给我的教育不仅仅是从麦杆上传递来的,而是从他身体里渗透到我骨子里的。
父亲出院后,在修养中需要照料,而我却不得不离开。在临行时,父亲坚持要去车站送我。
在汽车缓缓离开的车窗里,我看到母亲搀扶着疲劳而瘦弱的父亲。父亲一只手捂在伤口的地方,脸上却带了一些轻松的笑来看我。
他们的影子在车后越来越远,越来越小,而他们向着我离去方向仰起的微笑的脸,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挥之不去。
他鼻腔里插着胃管,胳膊上吊着点滴管,身上插着各种说不来名目的管子。父亲靠这些管子输进能量,在周身循环吸收后,又靠这些管子把身体里的废物排泄出来,这一切都在裹了父亲的白色被单下悄悄进行,而我看到的只是父亲紧锁的眉头和深陷的眼窝。那拧在眉头上的锁,也锁住了我的心头,我感到沉重无措。
记得五一探亲时,父亲身体还很健朗。临走时,他硬要送我到兰州。父亲说:你一个人带孩子,我不放心。
兰州到武威那三百公里的路程,父亲今生不知走了多少遍。以前每次都是去探望爷爷奶奶,而这次却不一样。父亲说送我上了天水的车,下午便返回去。爷爷奶奶的逝去让父亲没有了在这个城市停留的意愿。
在和父亲去兰州的路上,还像在我小时候,父亲每路过一处都指给我看,告诉我那个地方发生过的故事。
于是我又忆起了古浪峡杨门女将的传说;忆起了十八里铺的银行,那个院子里有我和小朋友分享泡泡糖的味道。在父亲的描述中,我好像还看到一个梳着大辫子的古浪一中的女生,在火车站送父亲的身影,那是年轻时的母亲。车行到天祝,父亲指给我世界上唯一有白牦牛的草原,我的思想便随了父亲的描述,在汽车飞驰的路上留下一串串向往。
兰州是父亲熟悉的城市,记得小时候,每年寒暑假父亲都会带着我回老家。父亲的孝心因了在这个城市里的驻足而深厚。母亲常常埋怨父亲,把辛苦教学挣来的钱都洒在了路上和这个城市里。而父亲直到爷爷奶奶去世才悄悄对我说:和母亲结婚三十六年,只有两次过年是赔她度过的,很对不住母亲。
自古忠孝难两全,人生离离散散总无常。而历经两月,当我再次回到父亲身边,当我踏进父亲病房的那一瞬,我们这五口人的一家,终于在十年后的这一刻彻底团聚在一起。
当我和弟弟左右搀扶着父亲在医院的走廊里艰难的行走时,哥哥伸直胳膊高高的举着输液瓶,母亲在父亲身后提着引流的各种管袋。
而父亲佝偻着背,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的朝前挪动着步子。这样一家人同时艰难的行走,就是为了摆脱这些各种管子对人身体的束缚。
父亲每挪动一步,我们一家五口人十双脚都会同时向一个方向迈进一步,这样共同频率的运动,是我们一家人为战胜病痛共同迈出的步伐。
看到父亲脸上有笑容是在手术后的第三日。对于旁人也许父亲的手术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我们的家庭,经历“手术”却是头一遭。这三日里,父亲躺在病床上,妈妈和我、哥哥、弟弟守在父亲身旁。我们谁也不愿有一刻离开病房,直到三日后父亲可以用自己的器官进行身体机能的运转时,我们才算松了口气。
第三日午后,父亲刚睡醒,我便拿了发表文字的刊物读给他听。听到有趣处,我看到父亲脸上微微露出几许欣慰的笑容。这时,我感觉自己的文字力量似乎比吃药强。然而,那笑容却稍纵即逝。接下来的整个下午,父亲缝了八针的伤口痛得厉害。我文字的力量只是短暂的起了作用,父亲的眉头一次一次紧锁起来。
父亲让我摇起病床坐一会儿,可还没有几分钟,又让我把病床放下去。父亲痛的厉害,这样,那个午后,我一遍一遍的把父亲从病床上摇起,又一遍遍把载了父亲的床放下去。父亲疼痛但却没有一声呻吟,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一天。
那也是夏日的午后,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收割完麦子的父亲回来时,怀里抱了坠满沉甸甸麦穗的一捆麦草,丢在廊檐下看书的我面前。父亲说,看书眼睛累,把麦穗剪下来活动活动。
从没剪过麦穗的我觉得新鲜,于是那个燥热的午后,便一直坐在廊檐下的小凳上剪麦穗。
用剪刀一次次重复的剪似乎相同的一粒粒麦穗,是一件非常枯燥而乏味的事情。没剪一会儿,我便扔下剪刀不干了。可父亲却耐心的对我说:这捆麦本可以放在打谷场上不用带回来,这是专门为你抱来的。去剪吧,枯燥乏味的事情才能锻炼人的意志。那时,我并不懂父亲说的话,但那话似乎又有许多道理,于是我又做起了那枯燥乏味单调的工作,手的中指,握剪刀磨出水泡,破了,可我咬紧牙关,没吭一声,那次我学会了坚强和坚持。
而在病房里的这个午后,父亲坚持的咬紧牙关,坚强的没有发出一声疼痛的呻吟。这让我感觉到父亲给我的教育不仅仅是从麦杆上传递来的,而是从他身体里渗透到我骨子里的。
父亲出院后,在修养中需要照料,而我却不得不离开。在临行时,父亲坚持要去车站送我。
在汽车缓缓离开的车窗里,我看到母亲搀扶着疲劳而瘦弱的父亲。父亲一只手捂在伤口的地方,脸上却带了一些轻松的笑来看我。
他们的影子在车后越来越远,越来越小,而他们向着我离去方向仰起的微笑的脸,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挥之不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