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敲扣尊严

2021-12-31叙事散文唐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15 编辑

敲扣尊严艾略特在《荒原》中一遍遍叙说荒原的干旱与贫瘠: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山岭是石头的全没水。只有干打雷没有雨。他仰头而呼:“伦敦桥崩塌了崩塌了崩塌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15 编辑 <br /><br />敲扣尊严
  艾略特在《荒原》中一遍遍叙说荒原的干旱与贫瘠: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山岭是石头的全没水。只有干打雷没有雨。他仰头而呼:“伦敦桥崩塌了崩塌了崩塌了/于是他把自己隐入炼狱之中”。艾略特用但丁《神曲》中的一句诗来痛定思痛毁坏人类文明的罪恶。我深深思考的是,毁坏与人的尊严的丧失。这是张天元先生《生死大穿越》(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书给我的强烈震撼。
  《生死大穿越》一书只逼人类灵魂最弱处。张天元先生在扣击我们最敏感神经的同时,试图对人类尊严的丧失进行拯救。显而易见,对生态的肆意蹂躏是对人类自己的蹂躏 。当我们赖以栖身的绿地被掘金者大面积破坏,当一只只与生态息息相关的藏羚羊倒在枪口之下,那么在我们忧虑的眼光之下,出现的将是另一个“楼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当这种沙漠化的生活斜掠而至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时,我们丧失的是尊严和道德——那就是,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尊严丧失,我们还得为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埋单”。如果当我们觉得那是离我们还很遥远的地方,而津津乐道于那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时,那我们就会看见那只美丽的翅膀——一只在北美洲振翅的蝴蝶——那个美丽的“蝴蝶效应”对我们狠狠的惩罚。我们必须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民间之语是我们永远的哲学。我们必须清醒,保护生态,善待自然,敲响尊严之钟是我们时下无处可躲的责任。在这种情形下,张天元先生一行,訇訇敲响了我们所忽视的警钟。
  在我的主观意识里,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藏北羌塘无人区是对生命尊贵的标榜——穿越它们,是我们对博大自然的了解、勾通和相融,而同时,又是对我们生命尊严的显赫昭示,使我们的灵魂愈更高尚和伟大。但是,当我深浸《生死大穿越》一书其中,追随张天元先生一路艰辛,一颗心时上时下地忽悠,惊叹自然伟大而瑰丽的壮观景色时,我更看见他紧绷如弦的生命在那亘古之地完美演绎了人类的尊严和不屈,听见了他铿锵跳动的心脏下面呼啸的不安和愤慨。天地高远,自然厚大,然而在自然法则无法更改的生息死亡之外,是人类智慧结出的现实畸儿。我注意到了这些文字:羊绒“每只藏羚羊身上只能取125--150克。一条长2米、宽1米,重100克的‘沙拉图’需要3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幼小的藏羚羊羔仍然在粘满鲜血的,已经剥下皮的红色乳头上吸取乳汁,羚羊妈妈的鲜血染红了小羚羊的嘴巴,鼻子和它那憔悴的面颊”……人类的尊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丧失殆尽。只是,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实恶果这一句无情的咒语……
  《约伯纪·第二对话》中有这么一句:“地啊,不要遮盖我的血!不要阻挡我的要求!”对所有生命或鲜血来说,博厚的大地完全能容纳。不管是一支呼啸而出的箭,还是一枚闪着青铜之光的子弹。只是,当一滴血在溶入大地之时,先于鲜血而干涸的,是生命的尊严。所以,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生命真正高贵的源泉。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这个深奥的命题至今仍无人能真正阐明其所包含的博深意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先哲对这一命题的发问是对自我灵魂纯洁的自觉。在如今拒绝反省和批评的年代,对自然的探索和对自身的警醒显得是多么重要。从这种意义来说,张天元先生的《生死大穿越》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不是真正的现代人,一个民族不热情关注自然,那它将无从创造辉煌,因为,一个社会的最终和谐,必将由人与自然的和谐来表现。穿越“四大无人区”,那就意味着生命的无所保障,这需要勇气、毅力、智慧,及对自然、社会的大爱。诚如张天元先生在该书“后记”中所言的: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微不足道。但是,当你能通过阅读此书,能通过我们16位队员冒死穿越四大无人区的经历,对生态危机有所认识,对疲惫的记忆有所唤醒,真正树立起“保护生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我和我的队友也就不虚此行了……张天元先生的话,我深深明白:所有具有责任的生命,他的尊严不能承受之轻!
  这次活动,是国内首次组织一次性穿越“四大无人区”活动,张天元先生及他的队友们完成了英雄般的壮举。神密美丽的高原、血淋淋的枪杀、骇人的巨大白骨,及他们一路的生死博击,《生死大穿越》一书以详实的资料、细腻厚重的文字和一张张实地照片,对“四大无人区”进行诠释和解密。阅读此书,对我们的灵魂无疑是一次洗礼。捧着这本沉甸甸的著作,通过这些文字及那一幅幅图片,我更能读懂张天元先生一行那种顽强、执著的“生死大穿越”之行对唤醒人类良知、重塑生命尊严的急切!但愿所有的人都能读懂他的良苦用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