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2021-12-31经典散文
[db:简介]
西厢,是隐在山城博山的一个小村庄。
去西厢,原是早有计划的,怎奈头天晚上竟无端腰痛,心里为去与否敲了半夜小鼓,及至天明,贴了止疼膏的腰疾好转,不免化忧为喜。
车子出城向西南旖旎而行,途径一段九曲连环似的盘山路,盘山路两旁是林立的杨树,时值深秋,往日碧润的叶子失了本色,变成了一树树的金黄。老树沧桑,黄叶明亮,从车窗向外望,叶片澄明清润,在阳光下闪着琥珀样的光芒,让人心情陡然舒畅。
驶过九连环,穿过一个不长的隧道,再走几十分钟车程,在一片连绵的丘陵沟壑间,就看到了西厢的门楣。
第一次从朋友口中听到她的名字时,竟把她和记录一段美满姻缘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这里是不是张生和莺莺故事的发源地?直到游走的脚步踏入西厢,对于她的种种怀想才尘埃落定。
脚下的石街,像一首古诗的韵脚,平平仄仄,行走 其间,恍若跌入一段旧时光。街道两旁,是矮矮的石房子。说它矮,是比较与城市林立的高楼。那些朴拙的老屋,历尽百年风雨沧桑,诉说岁月过往。最喜那木制的小窗,窄窄的窗棂,嵌于厚厚的石墙,远远望过去,很容易想起小时老家的模样。茅檐低小,柴门半开,溪水傍户,绿树遮阴。晚来,一灯如豆,温暖可亲。
西厢,在清晨的阳光里静谧安逸,像一条小船停泊在时间的渡口,看水流花谢,云卷云舒。每一块石头,每一段院墙,每一处庭院,于无声之处留下了先人生活的印迹。看着或开启或紧闭的大门,触摸着嵌在石墙里的拴马桩,看着石楼之上的飞檐斗拱,再望望天际掠过的浮云,不免有逝者如斯的感叹。
当年,石板路上清脆的马蹄声渐去渐远,钢筋混凝在三十年的变迁里成了城市的代名词。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繁重的公务或是劳作之后,寻找往日田园山水,就成了一种消解劳顿的乐趣。很多人选择在岁月的缝隙中,工作的闲暇里,走进青山,涉入碧水,亲近自然。他们用探寻的脚步,开放的心态,去寻找那些失落的记忆,去寻觅一种叫慢的灵丹妙药,来治愈久居城市的隐痛。当他们来到这个古韵幽然的村落时,寻寻觅觅的目光与老街蔼然顾盼的眼神相视一笑,那一瞬,心灵共鸣与自然生发的静慧悠然落定。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西厢,越来越多的脚步走近西厢,西厢也由此迎来了新生。有人因地势而宜,把闲置或是弃用的石屋,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建,在沉寂的村落里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心灵蓝图。房子修旧如旧,即还原生态,回归自然,又承载着新旧时光的交接。
当浓郁的人文气息融入设计理念,老屋便如空山新雨,抖落弥久的尘埃,直起弯曲的脊背,泰然享受时光的静谧。每一座房子就像一张眉目不同的脸,或简约,或厚重,或灵秀,加之时尚元素的融入,石韵与自然情怀所崭露的人文之美愈加厚朴。老房子,因文化的濡养而丰富深沉。曾经萧条的村落,仿佛植入了新的血液,变得柔软美好,像一朵玫瑰,温情绽放。
正午的阳光安暖舒适,从石屋的房顶倾泻下来,从朴拙的门缝里渗透过来,从矮矮的院墙里流溢出来。
谁家的墙头上升起袅袅的炊烟,那丝丝缕缕飘逸的,是一抹淡淡的乡愁和怀念,它打开时间的隧道,把人度向童年,耳畔仿佛响起母亲的呼唤,一声近,一声远。
谁家的院里晒着洁净绵软的花被,过了晌可以抱一铺暄腾腾的阳光回屋,夜晚,枕着阳光入睡,该是多么温暖惬意?
谁家的柿树从院子里探身到街上张望,那一枚枚玲珑剔透的果实向着路人, 向着阳光,向着季节报以甜蜜的微笑。
西厢,有“拄杖无时夜叩门”的闲散,也有“悠然见南山”的疏放,更有“独钓寒江雪"的清远。
曾经设想,老了有一处闲院,庭前种种花草,屋后浇浇菜田,篱下看看青蔬,院里数数鹅鸭,凡俗简朴的日子里,该是最好的清欢之味吧? 若有三两知己小聚啜饮,兴致来时,吟风诵月,对酒当歌,又是何等潇然闲逸?西厢,很是符合这样的愿景。
西厢,背依青山,怀纳碧水。古朴与时尚交汇,发展与环保同步,简约与多元并存。西厢,在变革的流光中,用真实细腻的情感与岁月交谈,用清隽凝练的笔触书写光阴的续曲,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春花秋实的变迁。
西厢,美丽的西厢,就是这样一个石上栽华的村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