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菲兹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021-12-31经典散文
[db:简介]
说起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他那首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了。这倒不是完全因为父亲喜欢拉小提琴,使我对它情有独钟的缘故,实在是这首曲子太美太伟大了。有人说贝多芬这首曲子与勃拉姆斯那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所有音乐中最伟大的两首!”
贝多芬的肖像,人们形容他犹如—头“雄狮”,他的外貌具有强烈骇人的英雄气质,他的音乐既刚健有力又无比深邃,让人震撼。其实,他的音乐也不乏柔情似水的时刻 ,有时那无比动人的深情倾诉,真的令人肝肠寸断啊!
读贝多芬的传记和聆听他的某些音乐篇章,人们会发现——“猛狮”也会恋爱,有着“幻梦与温柔的情调”,他甚至还有自己的“永恒的情人”。 那些爱情的旋律在音乐里深情地流淌,是那么浓郁芬芳,那么沁人心脾!
据说,这位使贝多芬终生迷恋的情人,就是丹兰丝•德•勃伦施维克。当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时,贝多芬曾是这位匈牙利伯爵小姐的钢琴教师。贝多芬称自己的情人是“身边开放的最美丽的花朵”。他把自己—生中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重现在他的《第四交响曲》中,并在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中得到了无比美妙动人的表达。
这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于1806年完成。这—年的夏天,他到伯爵的庄园度假。丹兰丝曾回忆道:“我的心被他的歌和目光渗透了,感到了生命的丰满……1806年5月,只获得我亲爱的哥哥的同意,我和他订了婚。”但,四年以后,婚约毁了。直到晚年,他仍拥抱着丹兰丝的肖像,痛苦地泣诉:“你是这样地美,这样地伟大,和天使—样。”
贝多芬在那段“最明朗的日子”里,写出了这首优美高雅又激情四射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卢森堡为“欧洲音乐年”发行的邮票中,有—枚印上了贝多芬这部小提琴的曲谱。
在这个三个乐章的协奏曲中,明朗乐观的情绪传递着温馨的幸福感。其中第一乐章中的—个主题.成为千古不朽的优美的旋律,永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每当听到这一主题奏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头的一切,凝神谛听。
协奏曲的第—乐章由四声定音鼓揭开序幕。据说,贝多芬开始写作这部作品时,时值深夜,邻居的敲门声给了他创作中的第—个灵感。
在第—乐章中通常要有显示演奏技巧的华丽乐段,—般由演奏者即兴演奏并谱写下来。这部协奏曲首章的华彩乐段,以约阿希姆、克莱斯勒、奥依斯特拉赫等人的谱写最为著名。
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是一个抒情的慢板乐章。曲调优美动听,乐思高贵庄严。这个乐章完全刻画出了作曲家沉浸于爱情之中的迷醉情态,显得无比地缠绵和深邃,其织体有如天鹅绒般精致和华丽。
终曲乐章情绪欢腾,振奋人心,这不但是音乐发展的需要,也是贝多芬激动心潮的自然流露,整首乐曲完美得令人惊叹!
海菲兹(1901-1987),这位出生于俄国,有着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琴演奏家,是当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肖伯纳曾这样写信给他说:“爱嫉妒的上帝每晚上床都要拉点什么!”诙谐中掩盖不住的是自己深深的倾慕之心。音乐界则众口一辞:“海菲兹成了小提琴登峰造极的同义词。”就是在那些遥远的国度里,他的名字也是音乐爱好者心目中的魅力超群的小提琴之神!
这不仅因为海菲兹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颗与贝多芬一样坚强而深厚的心灵。他在世80余年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可谓阅尽春秋演义。无论日本地震后,还是爪哇暴动后,天津被日本入侵后,他都赶赴现场演出,以他宽厚的人道主义的琴声与那里的人民交融在一起。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上前线为战士演出300余场。他对战士们讲:“我不知道你们需要什么?我将演奏舒伯特的《圣母颂》!”他赢得战士们的掌声。《圣母颂》成为他为战士演奏次数最多的曲子。1959年,虽然他已经宣布退出舞台,而且刚刚摔伤不久行走不便,为了参加庆祝人权宣言八周年的活动,他仍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抱着小提琴,走进联合国大厅演出。正因为海菲兹有着如此举世无双的技艺和人格,才赢得人民对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久不衰的爱戴。当他重返苏联演出时,那里的音乐爱好者不惜变卖家具等贵重物品,凑钱买票观赏他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年轻人伫立街头久久不肯散去,等待他从剧场出来,向他高声欢呼致意!
海菲茨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技巧堪称完美,演奏时冷峻的外表后面是被帕尔曼形容为“tornado(龙卷风)”的感情。演奏非常大气,银铃般似的音色准确性,以及他所赋予音乐的高贵姿态,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对感性和理性的完美平衡,让海菲茨的演奏不可被超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