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生活系列之四十五:露天舞
2020-09-21抒情散文于文华
本色生活系列之四十五:露天舞□文/于文华晨风里翩翩起舞,路灯下放松身心。飞扬舞步里打发人生,轻松氛围中休养身心。早上,“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之时,习惯性从热被窝里爬起,随意洗漱一番,匆匆忙忙来到熟稔的场地。微黄的路灯光亮,柔和地
本色生活系列之四十五:露天舞
□文/于文华
晨风里翩翩起舞,路灯下放松身心。飞扬舞步里打发人生,轻松氛围中休养身心。
早上,“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之时,习惯性从热被窝里爬起,随意洗漱一番,匆匆忙忙来到熟稔的场地。微黄的路灯光亮,柔和地一层层落在晨舞者身上,给人一种莫名的温暖。这温暖悄然而顽强地越过衣服,穿透皮肤,向她(他)的身心渗透。已有人捷足先登开始热身,影影绰绰间,一个接一个的人陆续到场。和熟脸孔打声招呼,或微笑点头致意,或轻声细语说句话。缕缕晨风恰到好处,漫过身心。随意自然地抬头、挺胸、扭颈、抬脚、甩膊、弯腰。眼中是熟悉安详的景致,耳畔是自然亲切的乐曲,身心的每一个毛孔,被悠扬闲散的舞曲渐渐打开,一点点随一个个动作舒展开来。年轻时得为家庭忙碌、为儿女尽力、为事业拼搏。人生如修行。阅读了多少次叶荣叶枯、草长草衰,才明白:万事到头都是梦,唯有身体最重要。跳着跳着,天渐渐亮了。不知不觉中,路灯不知何时已被谁灭了,晨阳已然钻上了山顶,新的一天拉开了簇新帷幕,迎候人们在各自舞台上表演。
露天舞场无场地限制,无人数局限。一块平坦地,一处僻静处,三五知己也行,一二十个志同道合亦可。大点的,五六十、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更有气势。有人举手投足灵活自如。有人扭头弯腰显得笨手笨脚。有人一招一式颇有架势。有人跃跃欲试观望着。过不了几天,她也自动加入行列,且成为了“铁杆舞迷”——有益身心者,谁都乐意;利己利人者,谁会拒绝。在县城绿地中心广场,上百个五十多到七十多的男女,混杂一块,自觉围拢成半圆形。先来的站前面,后来者排后面。没有谁号召。没有谁喊叫。人们自觉自愿跟着乐曲,跳一种时下流行的养生操、搓手脚、拍全身,前来后去,左挪右转。不远处,一伙穿着铁锈红运动衣衫的女子,欢快热烈地跳动感十足的广场舞。一些老太老头们耍剑舞的耍剑舞,打太极拳的打太极拳。同一时间,在电影院门前小广场,在烈士纪念馆广场,在廉租房活动中心……以妇女居多,男士寥寥无几的队伍,好像游离于时间之外、季节之外,自顾自地活动手脚、自娱自乐,享受人生脚踏实地的那份温馨与踏实。
这里谁都是演员,谁都是观众。不问你来自何方,不说你从前辉煌或平庸,亦不论从事何种营生,既来之,则手之足之舞之蹈之。无需声张,不讲客套。人到老了,才相信布衣素食才是真,淳朴恬淡方是味。露天跳舞者远离了喧嚣,远离了功名利禄,远离了生活压力,只是跟着感觉走,只是随乐曲与众人舞动。
这里无门票限制,有气流涌动。天是背景,地是舞台。且随春花雪月、秋菊冬霜变幻着场景,更迭着“幕布”。来去自由,出入方便。跳的好赖无人评头论足,舞的高低没人说三道四——就像山涧小溪,来自不同途径,都为着一个目的:强身健体。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长相出众、打扮时髦的,有相貌平平、一身布衣的,有退休老太太,有种菜卖水果的居民,有超市药店打工的,有个体商贩。来迟了,用不着脸红,自觉站在最后,跟着音乐的节奏,抬手,扭腰,踢腿,转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需关注,不慕虚荣,只为自己身体的康健。心中安然,灵魂自在,举手投足便有种落叶归根的淡定,一招一式有种无惧风霜雨雪的超然——就这样走过春意盎然、夏花灿烂、秋菊芬芳、冬雪飘飞……
有人自告奋勇,在前面做示范。一群人便跟着她的动作与音乐节拍舞动起来。没有舞厅摇曳迷离灯光,唯有月光、星星、路灯相伴。既有动感十足的广场舞,也有舒缓自然的养生操;既有浪漫抒情的民族舞,也有随意简单的大众舞……扭扭脖子,转转腰肢,踢踢腿脚,抖抖手腕,拍拍身躯。眉眼舒展,舞步飞扬。让全身在愉悦的氛围中愉悦,让灵魂在快乐的环境里快乐。
风儿柔柔。舞曲悠悠。时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寸寸光阴在盈手之间、抬脚之中悄悄溜走,而身手就那么优雅自如地翻转、跳跃、扭动。手脚并用,眼到手到。起起伏伏间,前来后去中丢弃了烦恼,抛扔了利禄,只觉身热了,体健了,心安了。而心安即吾乡——心静如水了,了无牵挂了,自会忘却年纪,忘却年龄,忘却身份,忘却疾苦,忘却一切,唯有返璞归真,平和友善。也许人上了岁数了,成熟稳重了,许多事情就自热而然看透了、看淡了、看轻了。感觉累了,难过了,就停下匆匆步履,给自己一个舒心的问候。别指望别人来同情你,怜悯你。你哭了,眼泪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毕竟,人生的路得自己走,没有人能替代你。即使受过伤,流过泪,即使遭受非议、倍受压抑、被人误解,也要咬牙坚强走下去——因为,自己喜欢的日子,才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才是最好的活法。人生是你一个人的行走的人生。所有的一切得自己扛着。
天淡云闲。花谢木枯。“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可人们并未停下脚步,只是加了衣衫。每每在社区活动中心、在街角平坦之处、在小区宽阔之地、在乡镇便民服务广场、在农家院门前……看到许多年老半百妇女,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太仍精神矍铄,欢快自如、身轻如燕的锻炼,让我精神的后院分外欢愉、静谧、恬淡、自如。天寒地冻,雪霜飘落,万物枯萎,水瘦山寒了,露天舞场的人有些稀少,但更多的人依然乐此不彼,该起床就起床,按惯常时间、素日场地,活动活动筋骨,锻炼锻炼身体,倍觉平安活着是件幸福之事。
这样的场景,放置在七八十年代,或再往前的四五十年代,想都不敢想——人们谁不为吃饱肚子奔波,为穿暖身躯打拼,为儿女家庭操劳,既无闲心,也无闲情为自个儿活。而今,物质丰裕,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了,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开始有意经营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人生境界。周国平在《丰富的安静》一文中写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在静的国度中畅游,人生的厚度会不断加长……”露天舞者的内心无疑是安静的,安然的,也是丰富的、自如的。在我看来,露天跳舞者具有一种臻于禅境的意念,无悲无喜,无怨无怒,对造化万物心存感念,对天地众生怀揣善意。追求一种简单而快乐,随意而自然的生活状态。
谁都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活着。就像河流,只能以一种方式流淌。
自以为清高者,未必就儒雅。自然随和者,未必就低俗。露天舞场,一出天天上演,没有剧情,不会落幕的戏,给苍白平淡的生活增添些许活力,给寡淡平实的人生添加些别样趣味。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3-10-12 17:02 编辑 ] 本色生活, 感悟, 人生, 舞步
□文/于文华
晨风里翩翩起舞,路灯下放松身心。飞扬舞步里打发人生,轻松氛围中休养身心。
早上,“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之时,习惯性从热被窝里爬起,随意洗漱一番,匆匆忙忙来到熟稔的场地。微黄的路灯光亮,柔和地一层层落在晨舞者身上,给人一种莫名的温暖。这温暖悄然而顽强地越过衣服,穿透皮肤,向她(他)的身心渗透。已有人捷足先登开始热身,影影绰绰间,一个接一个的人陆续到场。和熟脸孔打声招呼,或微笑点头致意,或轻声细语说句话。缕缕晨风恰到好处,漫过身心。随意自然地抬头、挺胸、扭颈、抬脚、甩膊、弯腰。眼中是熟悉安详的景致,耳畔是自然亲切的乐曲,身心的每一个毛孔,被悠扬闲散的舞曲渐渐打开,一点点随一个个动作舒展开来。年轻时得为家庭忙碌、为儿女尽力、为事业拼搏。人生如修行。阅读了多少次叶荣叶枯、草长草衰,才明白:万事到头都是梦,唯有身体最重要。跳着跳着,天渐渐亮了。不知不觉中,路灯不知何时已被谁灭了,晨阳已然钻上了山顶,新的一天拉开了簇新帷幕,迎候人们在各自舞台上表演。
露天舞场无场地限制,无人数局限。一块平坦地,一处僻静处,三五知己也行,一二十个志同道合亦可。大点的,五六十、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更有气势。有人举手投足灵活自如。有人扭头弯腰显得笨手笨脚。有人一招一式颇有架势。有人跃跃欲试观望着。过不了几天,她也自动加入行列,且成为了“铁杆舞迷”——有益身心者,谁都乐意;利己利人者,谁会拒绝。在县城绿地中心广场,上百个五十多到七十多的男女,混杂一块,自觉围拢成半圆形。先来的站前面,后来者排后面。没有谁号召。没有谁喊叫。人们自觉自愿跟着乐曲,跳一种时下流行的养生操、搓手脚、拍全身,前来后去,左挪右转。不远处,一伙穿着铁锈红运动衣衫的女子,欢快热烈地跳动感十足的广场舞。一些老太老头们耍剑舞的耍剑舞,打太极拳的打太极拳。同一时间,在电影院门前小广场,在烈士纪念馆广场,在廉租房活动中心……以妇女居多,男士寥寥无几的队伍,好像游离于时间之外、季节之外,自顾自地活动手脚、自娱自乐,享受人生脚踏实地的那份温馨与踏实。
这里谁都是演员,谁都是观众。不问你来自何方,不说你从前辉煌或平庸,亦不论从事何种营生,既来之,则手之足之舞之蹈之。无需声张,不讲客套。人到老了,才相信布衣素食才是真,淳朴恬淡方是味。露天跳舞者远离了喧嚣,远离了功名利禄,远离了生活压力,只是跟着感觉走,只是随乐曲与众人舞动。
这里无门票限制,有气流涌动。天是背景,地是舞台。且随春花雪月、秋菊冬霜变幻着场景,更迭着“幕布”。来去自由,出入方便。跳的好赖无人评头论足,舞的高低没人说三道四——就像山涧小溪,来自不同途径,都为着一个目的:强身健体。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长相出众、打扮时髦的,有相貌平平、一身布衣的,有退休老太太,有种菜卖水果的居民,有超市药店打工的,有个体商贩。来迟了,用不着脸红,自觉站在最后,跟着音乐的节奏,抬手,扭腰,踢腿,转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需关注,不慕虚荣,只为自己身体的康健。心中安然,灵魂自在,举手投足便有种落叶归根的淡定,一招一式有种无惧风霜雨雪的超然——就这样走过春意盎然、夏花灿烂、秋菊芬芳、冬雪飘飞……
有人自告奋勇,在前面做示范。一群人便跟着她的动作与音乐节拍舞动起来。没有舞厅摇曳迷离灯光,唯有月光、星星、路灯相伴。既有动感十足的广场舞,也有舒缓自然的养生操;既有浪漫抒情的民族舞,也有随意简单的大众舞……扭扭脖子,转转腰肢,踢踢腿脚,抖抖手腕,拍拍身躯。眉眼舒展,舞步飞扬。让全身在愉悦的氛围中愉悦,让灵魂在快乐的环境里快乐。
风儿柔柔。舞曲悠悠。时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寸寸光阴在盈手之间、抬脚之中悄悄溜走,而身手就那么优雅自如地翻转、跳跃、扭动。手脚并用,眼到手到。起起伏伏间,前来后去中丢弃了烦恼,抛扔了利禄,只觉身热了,体健了,心安了。而心安即吾乡——心静如水了,了无牵挂了,自会忘却年纪,忘却年龄,忘却身份,忘却疾苦,忘却一切,唯有返璞归真,平和友善。也许人上了岁数了,成熟稳重了,许多事情就自热而然看透了、看淡了、看轻了。感觉累了,难过了,就停下匆匆步履,给自己一个舒心的问候。别指望别人来同情你,怜悯你。你哭了,眼泪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毕竟,人生的路得自己走,没有人能替代你。即使受过伤,流过泪,即使遭受非议、倍受压抑、被人误解,也要咬牙坚强走下去——因为,自己喜欢的日子,才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才是最好的活法。人生是你一个人的行走的人生。所有的一切得自己扛着。
天淡云闲。花谢木枯。“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可人们并未停下脚步,只是加了衣衫。每每在社区活动中心、在街角平坦之处、在小区宽阔之地、在乡镇便民服务广场、在农家院门前……看到许多年老半百妇女,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太仍精神矍铄,欢快自如、身轻如燕的锻炼,让我精神的后院分外欢愉、静谧、恬淡、自如。天寒地冻,雪霜飘落,万物枯萎,水瘦山寒了,露天舞场的人有些稀少,但更多的人依然乐此不彼,该起床就起床,按惯常时间、素日场地,活动活动筋骨,锻炼锻炼身体,倍觉平安活着是件幸福之事。
这样的场景,放置在七八十年代,或再往前的四五十年代,想都不敢想——人们谁不为吃饱肚子奔波,为穿暖身躯打拼,为儿女家庭操劳,既无闲心,也无闲情为自个儿活。而今,物质丰裕,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了,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开始有意经营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人生境界。周国平在《丰富的安静》一文中写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在静的国度中畅游,人生的厚度会不断加长……”露天舞者的内心无疑是安静的,安然的,也是丰富的、自如的。在我看来,露天跳舞者具有一种臻于禅境的意念,无悲无喜,无怨无怒,对造化万物心存感念,对天地众生怀揣善意。追求一种简单而快乐,随意而自然的生活状态。
谁都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活着。就像河流,只能以一种方式流淌。
自以为清高者,未必就儒雅。自然随和者,未必就低俗。露天舞场,一出天天上演,没有剧情,不会落幕的戏,给苍白平淡的生活增添些许活力,给寡淡平实的人生添加些别样趣味。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3-10-12 17:02 编辑 ] 本色生活, 感悟, 人生, 舞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