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喝崇明老白酒

2021-12-31经典散文
[db:简介]
                                               喝崇明老白酒
                                                     围庭



      前几日,志昌兄在微信中邀我喝崇明老白酒。崇明老白酒我喝过,但那都是在超市里买的,这次是他在老家自己手工酿的,性质不一样。他又约了几人,我们“结伙”一起到申通渔港酒店喝了个痛快。

      崇明老白酒虽也叫白酒,但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酒(白干、高粱酒)。白酒为蒸馏酒,度数一般52度,酒质清澈如水,如茅台酒、五粮液。这种酿酒法在元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元朝以前,古人喝酒精含量低的米酒和果酒,也就是如现在崇明老白酒这一类的。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喝酒用碗,一碗约半斤,一喝就是好几碗;而武松过景阳冈时先用碗喝,嫌不过瘾,捧起酒坛咕噜噜地往肚皮里灌,然后,踉踉跄跄上山了,这些都是低度酒,和现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如果那是52度白酒,李白不超过30岁就会喝死,武松上山不是他打死老虎,而是老虎撕了他这个醉人。

      在我印象里,但凡盛行喝低度米酒的乡村城镇,都是古风尚存的地方,比如西安人喜饮稠酒,这是杨贵妃当年喜欢喝的酒;楚乡自古酿制米酒,现在的孝感人餐前饭后都要喝上几口被他们称之为醪糟的米酒。我去过这些地方,在那里喝米酒,时常沉浸到“把酒话桑麻”和“樽酒家贫只旧醅”的古诗里。志昌兄告我,崇明岛也是这么一个地方。每逢过节及佳期吉日,老家的亲友们便用他们自酿的老白酒来寄情助兴。当地人不喝则己,一饮便灌个满肚饱。人们借着酒兴吟风弄月,吹吹打打,十分热闹。崇明岛上出产糯米,用这些谷物酿造米酒,是极好的的材料。酿酒过程中产生很多酒糟,这既可人吃也可拿来喂猪。饲料里酒糟,猪特别爱吃,猪多猪肥猪粪多,猪粪沤肥,又促进了稻谷丰产。还有就是江岛四面环水,靠船舶输出和运入货物极不方便。他们自个酿酒自个喝,潇潇洒洒地节省了运力。老白酒是崇明岛上最有名的地域标识。

      志昌兄1982年从崇明的乡村考上上海的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小平南巡讲话后,他辞职下海经商。我不了解他事业上的成就,但从他开着的豪车来看,他应该有钱也有闲的。有些人从乡间脱颖而出后便不再返乡或很少回老家,志昌兄发达后虽落户在上海,但不忘故土,花钱重修了老宅,闲时到乡间呼呼新鲜空气,帮父母干干农活。夏初秋末是崇明当地人酿米酒的时节,这时的他,只要有空便登岛积极参与。他与我说起他是如何捋起袖子,如何干淘米、浸泡、发酵、过滤这些活儿的。那场面热闹而又有趣。米酒酿好以后,他又将米酒灌进那些早已买好的坛坛罐罐里,封了洒坛,再一一送给好酒的朋友。这些细节让我感动,所以当他请我喝他自酿的米酒时,酒还未入肚,肚肠已经被崇明米酒暖得发热了。

      白居易在《问刘十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过去不太明白诗中“绿蚁”的实际状况,借饮酒之际,遂向志昌兄请教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新酿的酒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看我还是不太清楚,他将他酿酒时拍摄的一幅“绿蚁”图片让我看。果然活龙活现地再现了白诗中的“绿蚁”情景。这也让我深信,唐朝时,白居易喝的酒,也就是这种米酒。此亦是我这随他喝崇明老白酒中的一大收获。

      临别时,蒙志昌兄赠一坛五斤装的崇明老白酒。他说,这坛酒已储存了一年了,再放上一年会更好喝。这好像也象征地是说友情,历久弥新,有时越交往越醇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