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塬上人家

2021-12-31经典散文
[db:简介]
                                                                      1、
      
       塬上没有茂盛的植物,只有在风里摇晃着变黄变绿、变绿又变黄的草,麦子、玉米和高粱为一块块土地着色。塬上人家的院子里虽有树,却不多,因而视野开阔,能顺利看到对面山顶上的庙。
      舅太爷的房子不一样。他的房子藏在一座低矮的红土山后边,房子前边立着棵被誉为“神树”的槐树,有一抱多粗。树下置一个放了黄土又垫满香灰的破旧香炉。树后边是粗细不一的椿树、杨树,紧接着是几块石头垒起的大牛槽。牛槽边上的栅栏上已经绕满了吐着紫花、白花的豆角秧。凑近了,隐隐约约听见小鸡的叫声。沿着侧边的小道走进去,舅爷的房子就猫在里边。院子的一侧摆着铡刀,把没铡好的长草和铡完的短草隔开。几只小鸡正在上边叽叽叫着扒拉,一只母鸡对着草上的嫩花不住啄,另外的几只鸡分别在枝叉上和树下的土坑里打盹。一棵树上结了桃,另一棵树上结了杏,那棵缀满细碎小花的是枣树,叶子透着亮。
      几件棉衣搭在老墙与树间的铁丝上,树的这一端围了一圈鞋子,应该是怕把树勒伤。棉衣是舅太爷一年四季必备的衣服,即便在别人热得想钻进冰里的天气,他也能稳稳穿着薄棉衣,把自己树皮一样的身体藏起来。单帽子和棉帽子一年四季在他的头顶轮换。有一回,他让我父亲帮着剃头,剃完之后,马上把帽子盖上,说,你们竟然开着窗户,有风!当时是夏天,父亲没有感受到他所指的风,却看见他风也似地逃跑了。
      舅太爷先后养过很多头种牛,他从来都舍不得让它们耕地。每过几天,都会有本村或者外村的人牵着母牛来,在大槐树后边找一棵椿树拴紧,再从小路穿进院子。舅太爷把对方的钱揣进口袋,这才把小母牛牵到种牛的旁边。村里的男人们从看到母牛牵进村子的那一刻,就快速扒完碗里的饭,急匆匆地去看热闹。只见种牛望着母牛的水门,焦急地刨着脚下的土,双眼圆睁,喘着粗气。舅太爷帮着公牛摆正位置,让公牛能顺利地爬上母牛的后背。他一脸庄严的表情好像是在举行什么仪式。不时有孩子钻进人群,挤着往里看,被看得入神的大人们一阵轰。
      传说,舅太爷没少从种牛身上挣钱,所以他上山放牛总要比别人走得更远,生怕哪头母牛发情,一不小心占了他种牛的便宜。
      舅太爷放牛时总背着一个军用包,传说里边都是宝贝,我们为了这些宝贝乐滋滋地跟着他去放牛。牛们自己进山吃草去了,他吩咐我们把几块大石头搬到一处,再用小一些的石头垒高。又要我们四处去找枯枝。水源他已经探好,就在不远处。他从军用背包里先是拿出了一个烧痕斑驳的铁桶,然后是一把铁丝。铁桶里的水大约有七成,在枯枝被点燃之前,铁桶已经架上去。过一会儿,他又从包里拿出几块土豆和红薯,扔进去,再用铁丝慢悠悠地穿馒头片。水不一会儿开了,他拿出个瓷碗给我们倒满。正当我惊讶他赤手端着铁桶的时候,还在翻滚的水已经到了他的唇边,我看着他的喉结上下移动,手心顿时冒出热汗。他竟然不怕烫!
      土豆和红薯也先后熟了,冒出了热气。舅太爷禁不住我们的催逼,从火堆里拔拉出其中一个土豆,掰成几小块,分给我们解馋。最好的佐料就是他嘴里的故事。
      舅太爷的脸上布满沟壑,已经没有一处平坦的地方,所以,我们都觉得他活得跟村庄一样久。他身上总是有奇特的事情发生。他在讲故事之前,先看我们一眼,确定我们的眼里都已经蓄满了期待。某一天,天还很亮,他就赶着牛往回走,可是不到半山腰,天就黑了。黑影罩着他,也罩着崖壁上的植物,一开始这影子是安静的,后来就晃起来,越晃越厉害,大种牛感觉不妙,四只蹄子捯得飞快。舅太爷紧紧抓住牛尾巴不敢松开,他不敢吱声,不敢回头可又忍不住回了头。他看见一个巨大的身躯上举着一张阔大的红脸,并且手提长刀,面露凶相。舅太爷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可又觉得这人眼熟,转眼一想,这不就是画上的关公吗?种牛奔跑得更快了,带着他快速飞奔。等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井边的草地上。一个大月亮停在井底,大种牛正从一旁的小水壕里呼哧呼哧地喝水。他赶紧爬起身回家。
      关公找你干嘛?我们问。
      一个娃娃家,问那么多干嘛?他说。

                                                               2、
      在大人们的记忆里,舅太爷从井边醒来那是另有其因,压根没关公啥事。当年,他从部队当了逃兵,回乡以后,就恨不得把自家的屋子隐了身。村里一来生人,他就心惊胆颤。一辆吉普车驶进村子,他吓得直往玉米地里钻。后来,听说吉普车到的地方,连牛都给拉走了,他再次跑的时候连牛一起带着。天黑以后,他在山洼里的井边听动静,等舅太奶奶来以后,发现他竟然在井台上睡着了。她说,睡得死沉死沉的,把他扔到井里都不知道。舅太奶奶告诉他,村里要执行计划生育了,没人想抓他,可他心里仍旧不踏实。
      舅太奶奶不生养,有人说抱养一个孩子,女人的肚子就会有动静。他们先是抱养了一个女孩,传说没能应验。接着,又抱养了个男孩。
      舅太爷抱着一儿一女,喜欢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我的孩子托生到别人肚子里,现在他们终于到了家!他拼命种地,又是喂牛,又是喂猪,人们睡眼惺忪地打开门正准备倒夜壶,就看见他已经背着一大垛青草从村外回来了。别人吃饭的时候,他早赶着牛出村了。
      舅太爷家只有一间房。推开门,屋子被黑暗灌满,只听见有人在暗影里嚼东西,等眼睛缓过劲以后,隐约看到舅太爷坐在炕上的轮廓,和身后脱落得像牛皮癣一样的墙。舅太奶奶已经跑到屋后,可以看见她站在几个瓦缸旁边,把棺材盖推开,在棺材里四处摸索,拿出来一捧松子,或者一把核桃。他们很多年前打好的两幅棺材紧挨着,分别盛了杂物和衣物。墙上挂着一些照片,黑白的,不用你凑近,他们马上就告诉你,哪个是他们的儿子,哪个是他们的女儿。好像照相那天的情景在他们眼前马上复活了一样。
      舅太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子嗣,他的种牛却让方圆百里漫延着自己的骨血。这好像是一种讽刺,被人背地里开玩笑。种牛在几十年间换了一代又一代,他也因此变得富足,置办了一批桌椅板凳,外加锅碗瓢盆,租给人们红白事的时候使用。至于租金,舅太爷并不计较,给多少完全随对方的心。有时盘子、碗摔了,对方就用新的补上。几年下来,家伙什融入了各种花色与型号。他们并不觉得什么,“人吃的是饭,又不是盘子!”可别人家一水儿的新盘子、碗一出现,他们立马没了生意。这些盘子、碗,舅太奶奶迈着小脚往各家送了好多天才送完。桌椅放在儿子的厢房,在没柴禾烧的时候,陆陆续续全都劈掉了。舅太爷在院子里看见儿子房顶上冒出的青烟,说,烧就烧吧,太占地!
      他们似乎每件事都做得红红火火,可还是只穿黑色或墨蓝色的厚的薄的棉衣,还是住在那一间透不进什么光的屋子。幸好他们给儿子盖了全村最好的房子,媳妇也娶进门,很快有了孙女孙子。舅太爷把树皮一样的双手用碱面洗了又洗,搓了又搓,朝向孙子的手还没完全张开,孙子早跑了。
      很多头只对舅太爷才显出温顺的种牛,都先后被他儿子卖了。舅太爷坐在河里的石头上叹气。别人说,以后别再把什么都交到儿子手里。舅太爷说,咱还不都是活儿女吗?不给他们给谁呢。
      他们在儿子的土地上播种、收获,把打好的粮食晒干,装满瓦缸,盖上石板或木板,大功告成以后,小心翼翼看儿子、儿媳的脸上是否有笑模样。
      眼看配牛的来了一拨又一拨,他儿子意识到有利可图之后,舅太爷只能眼看着最后一头种牛被儿子牵走。年轻人进城打工,把地荒了,他看着可惜,拣起来种。又在边边角角开垦起菜地。麦子黄了,只能依靠儿孙们去收,他们腿往地里走,嘴里却不断埋怨着干旱的天气和不通畅的道路。好像多少粮食也不能让舅太爷满足。别人扔一块儿,他种一块。
      麦收时节,他总是扛着一垛垛麦子往回走。他的身子掩在麦秸里,看不见身体,远远看去,好像一垛麦子在行走。那时候,我们家已经买了三轮车,父亲把我家的麦子收完,就赶紧去帮舅太爷的忙,这时候,他才坐下来喘口气。村子里像他这样的老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大树底下打纸牌,要不就摇着扇子在一边看别人打纸牌。  我问他,你就不累吗?舅太爷告诉我一个秘密,天不亮,通往学堂的那条路上,经常奔跑着一拨将领,你看过晋剧吗?那些将领就像晋剧里武将的扮相,一个个骑着马,从山坡上跑下去。我问,他们也拿鞭子当马吗?舅太爷回答,鞭子是鞭子,马是马,枣红色、黑色都有,个个健壮。鞭子很长。你猜他们有多大个儿?舅太爷问完,自己用手指比划起来,说还不如他的小手指大。这些马根本没沾着路,可是跑过去,竟然有一串马蹄印。他用手抹了抹,还热乎,可这一抹,就什么都不见了。他说,就是因为这些沾在他手指上的脚印,让他再也不知道累了。他讲得绘声绘色,让我深信不疑,很长时间里,我天不亮就往学堂跑。可是一直到我从这个学堂毕业,也没能见到骑着马匹的神仙们。

                                                                3、
      舅太爷的儿子不喜欢去山里放牛,种牛到了他手里,唯一的口粮就是干草拌麦麸。舅太爷看着心里难受,特意跑去地垄上割了草,隔着栅栏给种牛扔进去,他儿子儿媳看了以后非常生气,说怕牛给吃馋了,影响配牛的生意。其实对配牛生意的影响早已经开始了,当一张张印着“人工配牛”的卡片发到我们村子以后,村里就炸开了锅。人工配牛是怎么一回事?别的村子都已经尝试过,说只要一个电话,配牛的人就骑着摩托来了,拿个针管,不一会儿就完工,省了很多事。只有我们村的人碍于面子,不得不把牛牵到舅太爷家的种牛面前。年轻人大多都去城里打工,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没人愿往跟前凑。
     舅太爷的儿子本想带着种牛上门服务,可跑了两回以后,他就发誓再也不干了,把种牛卖掉,带着女人孩子进城打工去了。他们担心自己的房子没人住,给废掉,就腾出三间房子,让舅太爷搬进去。舅太爷的旧床单铺到新炕上,旧窗帘挂起来,再加上掉了漆的衣柜,两幅棺材,整个屋子一下子变得阴沉。
      白天,舅太爷坐在不知道谁家给的破皮沙发上打盹。天一黑,他就来了精神,催着舅太奶奶去地里看庄稼,又催着她生火、做饭。舅太奶奶刚把饭碗放下,他又大喊大叫。舅太奶奶困得受不了,刚一闭上眼,就被他给晃醒了。
      孩子们在城里不容易,舅太爷非让舅太奶奶把压箱子底的钱给送去。她下山之前,托邻居给儿子打个电话。儿子的电话没打通,邻居又四处找她闺女的电话。在车站,她闺女看见八十岁的老妈人生第一次坐上汽车进城,当时就哭了。儿子赶到的时候,不明白姐姐为啥哭成那样?直到两卷钱分别塞到他们的手里。
      儿子送她回家,他们老两口被儿子狠狠训斥。这种训斥是多么温暖,让舅太奶奶又充满力量。春天,她孵了一窝小鸡,在儿子的院子里,种下一棵桃树和两棵枣树。又插上篱笆,架上豆角。政府每个月给他们几十块钱的养老金都攒起来,说要留给孩子们。在村庄里很多院子一片荒芜大门紧锁的时候,她儿子的院子却一片生机。
      我抱着孩子从树香、草香还有豆角花香的院子里走过,一群小鸡又叫又刨,似乎看不见我的到来。舅太奶奶正坐在树下打盹,我不忍心扰乱她的梦。轻声轻脚地进屋。舅太爷雕塑一样在沙发上闭着眼熟睡。他那脏旧的军用书包挂在墙上,落满了灰尘。赶牛的鞭子也在墙上挂着,离远了看,像是一个细长的折枝。那两口棺材也已经被用久,像其他的老家具一样和谐地躺在屋子里。他使劲盯着我,终于认出的时候,问,你放学了?我说我早已经不上学了,我把孩子放到他怀里,闻见他棉裤上浓烈的尿臊味。我在他耳边大声问了两遍:你以前真遇到过关公和骑马的神仙吗?他却颤抖着声音不断重复:你都这么大了,都有孩子了!
      那棵巨槐神树,他们初一十五地敬着,大槐树后边的树木都已经被砍倒,却又冒出了新芽,牛槽还在,树下原本种牛们常卧的地方,牛粪的营养似乎还没有流失尽,野草格外茂盛。
      舅太奶奶经常去老屋子里看看,她还盼着儿孙都回到村子,他们搬回去住。舅太爷想着,等村里人回来,就把土地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耕种。有些夜晚,他们就站在神树下边看远处,城市的灯光像繁星一样闪烁着光芒。舅太爷说,天底下哪有扔了家不回的人,他们早晚得回来。
       我离开乡村之后,走在他们可以看到灯光的城市的街道上,忍不住朝着塬上的方向回头望,无论我怎样努力,都只能看到一座山的轮廓,更多的东西沉默在黑暗里。当我不断行走,路过一座座城市,跨越省份,舅太爷、舅太奶的样子以及塬上所有与他们有关的生灵忽然一下子映现在鼻尖上,一切离我那么近,让我不敢低头也不敢抬头,生怕一不小心什么东西掉到地上,摔碎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