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马陵山怀古

2021-12-31经典散文
[db:简介]


   好友老朱说,看鬼谷子隐居的山洞去。我说,好。

   老朱刚从官场退出,闲暇富余,常带我们一帮狐朋狗友爬山涉水,整点野趣儿,调出点儿文化人才有的那点酸味。鬼谷子是个奇人,老朱说,春秋战国时的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都是他的弟子,了不得!为官为人,老朱鬼点子多,不知是否也得了鬼谷子的真传。

  我们的车随着丘陵起伏着一直向西,在一个叫山里颜的村子停下,眼前就是低矮破碎的马陵山。怕刮坏底盘,再向西的路高洼不平,只能步行。路上行人稀少,偶遇一个背柴火的老妇,心情一下被拽回到古代,远处的一处平岗,兀自长着十来棵的矮松,又仿佛嗅到了几分《水浒》的气息,想象宋时的英雄或贼人挥戈操戟出没其间,平添了一股豪壮之气,但总压制不住因空旷苍凉而从心底生出的丝丝寒意。

   那儿是望海楼,老朱把手向南一挥说,孔子在那看过海,也叫孔望山。从我们现在所处的沟底向南望,确有一爿像乱石堆起的似山非山的石峰。记忆中海州也有一座孔望山,莫非孔子两处都攀爬过,不过凭借孔子七十年的“在人间”记录,其间沧海变桑田实属扯淡,我向老朱表达我的疑惑。孔子师郯子的故事你一定知道,感觉老朱要把话题展开,结果是话锋一转说道,有史为证,《左传》中记载和明代海州刺史张峰考证,鲁昭公十七年秋,孔子“问官于郯”时,曾至马陵山和朐山(海州是它的辖地)观望大海。我做了一个大胆的想象,在此观海之后,孔子纠集了子路一帮体格强健的弟子,备足粮草,乘一叶木舟,劈波斩浪,儒雅之衣袂被海风剪裁成飘逸的风景,一直向东。历史的未知和无解给了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求解的过程有时又显得那么的荒诞无稽。

   走出沟底右拐,我们踏上一片开阔的平地,视野马上舒展开来,向东,一座白色的穆斯林圆顶建筑在初春的雾气中出没着,周围错落分布着许多农家的院落,水墨丹青一般;向西,视线几乎没有遮拦,远处的村庄时隐时现,仿佛是一群隐士。

   再北走几十米,见一石碑立于路边,上书古战场,顿感一股萧杀之气扑面而来,右侧为黑龙潭水库,水尤清冽,不知是不是全石以为底,周围无树无竹,冬天的萧瑟之气犹存,水之西立有一灯塔,书有文革流行语。再向西,名曰小三峡。

    小三峡其实是个几米深的山涧,蜿蜒曲折向西南延伸,虽不见郦道元笔下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气势,却也见得壁陡石险之惊奇。老朱说,这是水冲击形成的。我倒感觉像一股外力在大地的胸膛上撕裂的一条永久性的外伤。在涧的北侧有一石洞,名为由吾洞。进入洞内,发现有石床、石刻壁画,道家佛像、海水、龟龙水兽以及凤鸟云纹等图案依稀可辨。经考证形成于隋唐时期,老朱说。其西侧有一较大的石室,长方形,约20平米。这是由吾道人的厨房和储藏室,老朱又说,史料上记载,由吾道人是琅琊人,传说由吾道人弃官后在此洞隐居20余年修成正果。

   一南一北,南儒北道,儒释道融于一山,此类现象于名寺大刹并不鲜见,在这名不经转的荒郊野外有此一景实属难得。孔子登山观海,视野开阔,普世思想浓厚,所以儒学能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而存在;而道教以山洞为圆心,内视自己的精神诉求,以得道成仙为修炼的终极目标。在调和人的生存状态方面,它们实为中国人的精神领袖。

   在方圆百里的马陵山南麓,据说有多处鬼谷子隐身之处,老朱在我们吃尽爬山之苦之后,最终还是没找到一处。留点遗憾让以后有个念想,老朱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