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吃记
2022-01-01叙事散文云馨
寻吃记出门旅游,绝大多数人都冲着风景去。而我,除了有一个安放疲惫身躯之处外,就以吃为重点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满足肠胃的需要,给予身体及时的滋养,这没什么错。“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这句话我很是赞同。当然,这样的想法不免招人笑话,我仍然坚持……
寻吃记
出门旅游,绝大多数人都冲着风景去。而我,除了有一个安放疲惫身躯之处外,就以吃为重点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满足肠胃的需要,给予身体及时的滋养,这没什么错。“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这句话我很是赞同。当然,这样的想法不免招人笑话,我仍然坚持。如果肚子不安抚好,哪来的脚力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华饮食历来遵循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习俗。这不仅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说明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我的父母均为南方人,虽在大西北居住了几十年,但根植于血脉里的秉性很难改。由此,自小以来我也沿袭着以米饭为主食的习惯。话说入乡随俗,虽以米饭为主食,但生活于新疆,西北的食物我也喜爱,南北大融合在我的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照此推断,若去南方旅游,南方的食物,跟我的胃口很搭。今年十月,怀揣着遍尝美食的愿望出门了。
第一站是伟大的首都北京。一路上,就跟先生念叨北京的特色小吃——豆汁儿。没吃过啊,总听人说起“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想必那是人间至极的美味了,肚子里的馋虫便一个劲地猛钻,感觉那条航线用我的涎水穿成。在京逗留八天,头两天拉着先生急切切地走街串巷寻觅那传说中的豆汁儿,终未遂。问了不少人,都说不吃那玩意儿,更不知何方有卖。我傻眼了,莫非这豆汁儿真的只是传说?后听闻,那豆汁的气味极其独特,初喝时竟如泔水般难以下咽。若能捏着鼻子喝上几次,立时就会有非一般的感受,渐至上瘾。或许,只有地道的北京人才能享用吧。因为停留时间有限,没能继续寻找,想来我与那豆汁儿无缘吧,无法领略其“怪异”的味道。为弥补缺憾,只好猛吃了几碗北京炸酱面,不能让舌头在首都受委屈。
离京准备前往云南之时,儿子笑说:“妈,你一定会在大理饿肚子,南边的东西你吃不惯。”儿子多虑了,南方人惯吃米饭,我岂会饿肚子。结果,被儿子不幸言中。到了大理之后才发觉,无论走进哪一家店,所卖多是云南特色,诸如饵丝、饵块和过桥米线。并且还有一个怪现象,很多店家非本地人,似乎这里的店都被外来的人承包了。心里犯了疑,怕自己吃到的不是正宗的云南风味小吃,心里总是踌躇不决。怎奈肚子不争气,一个劲说着“既来之,则安之。”尝过米线和饵丝之后,我竟然懵懵然分辨不清其间的区别,只觉汤汁都比较油腻。总的来说,爽弹滑润的过桥米线还是让我印象深刻的,那滚烫的汤汁,油油地铺一层,不吭声不出气,像在耍弄人一般。你敢猛然下口,它就敢在你舌尖上调皮,烫得你从此学会如何斯文地吃米线。
满肚子的油水悄悄就催生出几斤赘肉来。一日,想换口味了,在所住民宿处与先生寻觅清淡的吃食,看到一家安徽人开的早餐店。进店一打望,居然发现有米粥,心里一阵暗喜,久违的大米了啊,终于可以好好地养一下胃了。当即叫了两碗八宝粥,一屉小笼包,外加两个茶叶蛋。伙计动作麻利,很快端上来。正欲下筷,却傻了眼。那盛八宝粥的碗也太秀气了些,就我这吃八方的嘴,三两下就得见底。好在粥熬得粘稠,热气中散发出丝丝清甜,看起来很爽口的样子,也就无需挑剔了。只是那小笼包,很袖珍,七个包子宛如七枚鸽子蛋,哪里能填饱肚子。无奈,让店家又上一屉。吃罢,结帐。好家伙,四十三元,挺能吃啊!看来,浓缩的真是精华。也不知为何,很多食客都望着我,难道我成了“七把叉”?不能够啊,肚子刚刚饱而已。穿过众人的视线,我拿起背包,昂首走出店门,嘴里兀自嘀咕:有啥好看的?我吃得很多吗?如果肚子不给力,哪有劲去环游洱海,没有力气就不能给你们的旅游事业做贡献了。
那一天的精神特别充沛。后来去到洱海边,我和先生与十来个小青年一起骑着单车,环湖近五公里路。体力上确实比不过年轻人,但是,纵然稍晚些到达目的地,也让那些年轻人刮目相看了。早上装进肚子里的八宝粥和两笼“鸽子蛋”功不可没。吃,真的很重要!
游洱环游的最后一站是喜洲古镇。听导游说,这个古朴雅致的镇子比大理、丽江古镇更胜一筹。走进她,一种庄重雄浑又不失轻巧灵透的气韵扑面而来。再走进,又觉其有着自由洒脱的率性,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可惜,导游只给了一个小时的游历时间,只能走马观花,无法细致地去观赏。一个小时能做什么?除了吃,还是吃!既然带不走这仙镇美景,那就让舌尖享受这古风仙气里浸润出来的美食吧,也不枉此行。
古镇里随处可见烤饵块、炸鲜奶、鸡丝凉米线、老冰棍……招牌太多,根本记不住。我们夫妻二人与四个小年轻搭伴去找寻《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喜洲粑粑(也叫破酥粑粑)。这是喜洲白族的特色小吃之一。来之前看过这档节目,喜洲粑粑为麦面做成,有咸甜两味,外脆内软。那黄澄澄油酥酥的破酥粑粑,像一个个金灿灿的小太阳,隔着屏幕都能嗅到那股酥香味,非一般的烤饼可以媲美,岂有不细细品尝之理。
古镇有很多家喜洲粑粑,但我们要找的是四方街杨家,据导游说那一家做的味儿最正。一路走走看看,停停转转,到了四方街已剩不足半个时辰。难怪都要来这家买,香味儿和生意一样浓郁,我们只能干着急地站在外面数人头了。心有不甘,我拼尽全力冲开包围圈挤到了店门口,不曾想遭到冷遇,那店家只管低头做饼,根本不搭理人,无论谁问他,就只一句话:“半个小时以后才能出锅,能等就等,不能等的就散了。”真是了不得,这架势也太牛逼了吧。哀叹一声,没口福,又一次与心念的美食无缘,败兴而归。返回宾馆时天色已晚,腹中空空,已无力再去寻觅可口的吃食,就近在一家餐馆里吃了最便捷最能有效保存体力的蛋炒饭。
翌日,去泸沽湖的途中,因车程过远,又颇受颠簸,体内热量消耗得快,不到午餐时间,游客们已是饥饿难耐。大家将背包里所带食物全部消灭,又在停靠的景点处买了水果补充水分。终于挨到就餐时间,满以为导游又要给我们介绍美食,车停稳,导游却通知今天吃自助餐,又大致说了一下这里的地理环境。此处海拨高,土壤不适合蔬菜的种植,菜品非常少,能吃到炒熟的蔬菜就很不容易了。大伙儿来到一家简陋却非常干净的民宿,看着餐桌上稀疏的没有一丝油光的菜品,不免有些失望。因腹中饥饿,也顾不得寡淡了,各自拿碗盛饭,又自行配菜,再不管菜品的少盐缺油,只顾闷头猛吃。那一餐饭,我吃得很饱,咽下的,除了米饭和半生不熟的青菜,更多的是难受,心里五味杂陈。原本是想着走一路吃一路,享尽美食。却原来,在秀绝幽然的风光之外,还有人过着这般清苦的日子。在这原生态的环境里,肠胃也在经受考验,这是我没想到的。
风景一茬一茬地过,各方小吃一碗一碟地往肚里装。犹在回味之际,却要启程往回走了。离开丽江前往西安的那个清晨,我和先生去了前日里吃蛋炒饭的那家餐馆。品尝了当地太多的小吃之后,依然觉得米饭下肚后最为踏实。这碗很家常的蛋炒饭,为我的云南之行划上了句号。到了西安,就算是踏上了大西北的土地,饮食习惯跟新疆无太大差异。西安的美食也颇具盛名,一幅幅美食图映现于脑海,肠胃又开始蠕动。下了飞机去到订好的宾馆,等不及清洗一路的风尘,放下行李便与先生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寻吃记。
在寻吃的路上,我兴高采烈地对夫君说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西安的情形。当年,我们一行十多人来到西安,如现在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吃。基本以面食为主的新疆人,对陕西牛肉面和饸饹面欠缺的柔韧劲道无好评。同行的领导经朋友推介,准备带我们去一家新疆人开的饭馆,那里的拉条子、炒面、揪片子汤饭等新疆特色食物应有尽有。大家一边拍手称好,一边极力找寻那家饭馆。为了那一餐饭,我们穿过七八个街区,问了十几个路人,总算闻到了拉条子的香味。进到店里时,眼睛都绿了,身子也几近瘫软,为了一顿饭,也是很拼啊。后来,这千里寻吃之事就成了办公室的笑谈。二十年后再次来到古都西安,可不能再吃拉条子,自然要品尝地道的羊肉泡馍和肉夹馍。
一路寻来,经营羊肉泡馍和肉夹馍的店铺真多啊,各种香味混杂一处,真不知要迈进哪一家为好。经过任何一家店铺,店主人都会热情地喊话拉生意:“刚出炉的肉夹馍,爽口味香,欢迎品尝!最正宗的羊肉泡馍,养身补气,吃完神清气爽啊。”可能眼睛被那些招牌晃花了,恍惚间走进一家店,居然没点羊肉泡馍和肉夹馍,我们各自要了一碗牛肉面,再加一盘蛋炒饭,吃得还挺香。蛋炒饭从云南吃到西安,好像都吃出感情了。第二天去几个景点留下足迹之后,我带着先生直奔回民小吃一条街。那一天真是豁出去了,都懒得搭理身上的赘肉,随它疯长吧,出来就是为了吃,吃好了再减肥不迟。什么麻酱凉皮、八宝镜糕、黄桂柿子饼、贾三灌汤包、牛肉夹馍,一路吃下去,吃到满嘴流油,感觉肚子都在唱歌了,美食真是能让人心情暴爽。先生跟在我身后直嚷:“该刹车了哦,你不要身材了啊!瞧你这吃货样,恨不能把这条街包圆了,咱们明天再来慢慢品尝不好吗?”我头一甩:“那可不行,好东西岂能过夜。走,继续吃。”夫君无奈地笑笑,陪我吃到肚子溜圆,方才推着我一路“滚”回宾馆。
第二天游览了曲江池旧址后,我们去到了永兴访。这个闻名遐迩的108坊,原是唐代时著名的旧货交易地及古玩市场,如今已成为西安美食一条街。全省各地的名小吃、关中民俗席面、陕西非遗宴等特色宴席尽汇集于此,充分满足了过往游客“一站式咥美陕西”的消费愿望。来这里寻吃的,除本地人,更多的是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我们首先吃的是子长煎饼,此为陕西省子长县著名的传统小吃。饼以荞麦面粉制作而成,品种很多,有豆腐干煎饼、凉菜煎饼、稣肉煎饼、鸡肉煎饼等。饼状洁白莹亮,吃来口感清爽。还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辅以辣椒油、醋或凉汤,毫无油腻之感。那一天,恨不得将自己的胃拉长加宽,当各种美食进肚,再豁不开一丝缝隙时,夜色已降临。临走,又打包一份汉阴坑坑馍,买了两袋麻辣豆腐干。似乎,嗅着袅绕的香气安睡,才踏实。
这次出行,让我的味蕾彻底地盛放。一个地方的景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但美食,抓住的是人们的胃。美景只可观赏,带不走。美食却能实实在在地停留在身体里,每一次咀嚼,牵动起无数的神经,在身体里镌刻下记忆。正所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清晨,与先生从小公园溜达回来的路上,途经街边的几个早餐店,蒸腾的热气氤氲在初冬的上空,慢慢地散入大街小巷,激活了人们沉睡了一宿的肠胃。许是受了香味的引诱,先生踯躅不前了,用征询的眼光望着我,之后果断地说:吃了回去吧,免得你忙活。
我两手一拍,灿然一笑:好啊,不用受油烟的熏染了,开心!
先生问我:想吃什么?豆浆?米粥?
我的大脑里快速地闪映着各种美食,忠实的舌尖却只为一种食物停留。对着先生意味深长地一笑:想吃蛋炒饭!
先生骤然一愣,随后也跟着我哈哈大笑起来。无论在云南或西安,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点一份蛋炒饭,从来没想过缘由。原来,那一粒粒的米饭莹润如月亮,黄酥酥的鸡蛋像阳光——那是家的味道。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