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乡间旧事
2022-01-01抒情散文蟋蟀清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9 编辑
乡间旧事
□韦清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邮编251100童年时的乡村是平静的,但偶尔也被突如其来的场景搅乱了。或许人们正在田间劳作,忽听远处传来阵阵急促嘶……
乡间旧事
□韦清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邮编251100童年时的乡村是平静的,但偶尔也被突如其来的场景搅乱了。或许人们正在田间劳作,忽听远处传来阵阵急促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9 编辑 <br /><br />乡间旧事
□韦清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邮编251100
童年时的乡村是平静的,但偶尔也被突如其来的场景搅乱了。
或许人们正在田间劳作,忽听远处传来阵阵急促嘶哑的呐喊:“不好了,牛惊了!不好了,牛惊了!赶快闪开!赶快闪开!……”只见远远的乡间土路上扬起一片沙尘,一道魔箭似的黑影横射过来,行人立即逃遁,“牛惊了!牛惊了!……”这声音颤栗着向远处飞去。随着黑影越来越近,惊呆了的乡人们才看清是一头黑牛,扬起四蹄,口吐白沫,眼睛红肿,狂奔不止,身后的平板车只剩下车盘,轱辘早就跑丢了。
顷刻间,乡村、道路、树林、乡人、喊声、原野、太阳及飞鸟都成了倾斜的颤抖的,路空旷起来,牛飞起来,轻飘飘的,一切如在梦中。
瞬间,牛就驶出人们的视野,屏息而立的乡人这才缓过神来,长长地舒一口气,议论猜测着,牛的主人是谁,哪个村的,是否受伤,牛在哪里惊的,是否撞了人,不知跑到哪里才能站住,这牛八成活够了,等等,兴奋着忧虑着叹息着,又摸起农具,各人忙各人的去了。围绕疯牛的话题要持续数日,发酵渲染传播,偏僻的乡村天生就喜欢这些荒诞的事情,仿佛越荒诞,人们就越过瘾。
牛是老实温顺的,但也自有它的倔脾气,尤其是公牛,主人如果经常打它,也极易惹它发怒,瞪圆了眼珠子喘着粗气,说撒野就撒野,说牴人就牴人,其或直或弯的犄角就是锋利的武器,这样的牛就成了让人惊骇的牛魔王。所谓牛惊了,其实不一定是牛受到惊吓而发疯,更多的是对主人暴打的反抗。牛当时不一定发作,说不定何时何处,大约感觉机会到了,就会爆发。疯跑是最极端的方式,另外还有嚎叫,用角撞墙撞树拱地,牛气冲天,气势汹汹。
牛惊通常是在路上,也有时在田间,或耕地耙地耩地,或拉着板车,或拉着拖车,在人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就狂奔起来。在路上对人造成的危害相对要小,牛顺着大路跑,人们望风而逃,但在地里发疯的牛,则往村里跑,往饲养栏跑,容易伤着老人或孩子。总有大胆的,几个人拿起木棒铁锨吆喝威吓拦截,使之停下,或牛在疯跑的过程中,绳套突然被障碍物卡住,也得停下,此时,牛跑累了,疯够了,像做错了事的孩子,等候惩处。
牛或许也有青春期的叛逆,从这一点上看,牛的发疯也属常态。乡人也许明白这一点,他们随时观察公牛发育的快慢,牛脾气的转变,一个时代相传的苦肉计在他们心里预备着,多数公牛出生不到一年就被实施酷刑——旧时乡间有专门以捶牛为业的人,工具就是两根扁圆光滑而结实的短木棍,一头用绳子拴紧,然后套住牛的阴囊,在另一端使劲挟,反复挟,把阴囊的功能废掉了。被捶的牛要把鼻子用缰绳吊在树上,前腿也摽在树上,两条后腿由好几个壮汉把持着,牛站立着却动弹不得,任由人们摆布,牛的反抗就是拼命地哞——哞嚎叫,悲鸣之声震动四野。
捶牛一般在春末夏初,此时气候温和,天气稳定。公牛被捶过之后,数日无精打采,不思饮食,主人心怀负罪之心,大概也怕把牛捶坏了,耕地缺少健壮的牲口,经济上也受损失,便对牛精心喂养,牵出去慢慢溜达,用刷子梳理牛毛,买了虱子药涂上,像伺候病人那样调理,以减轻牛的痛感,时间长了,也就复原了。牛捶过后,受了重创,即使个头长得再大,阴囊还是当初的样子,也不再发疯,谁用它也不打怵,它的野性被彻底摘除了。而那种原始的物理阉割法,实在过于野蛮残暴,至今想起那一幕幕,仍触目惊心,难以释怀。后来知道司马迁也受了宫刑,与公牛一样的遭遇,司马迁是汉武帝眼里的“罪人”,而公牛一下生就注定罪孽深重,除个别的选作牛种或主人实在心软的,都逃不了这样的厄运。
在乡间不仅牛易发疯,就连人也不乏失常之举。这样的疯子几乎每村都有。疯子症状不一,有的持刀在大街上比划——像日本浪人,有的边走边唱,有的沿街叫骂,有的爬墙上树,飞檐走壁,有的狂笑着四处游走,大声喧哗,如同吵架,有的不愿见人,躲在家里,也有的白日呓语,眼珠翻白,浑身乏力——这在乡间叫撞科,说话嗓音同某一个去世的乡人完全一样,说的也是那人生前的事,这病也叫鬼说话。数百人的村子,活跃着各色人物,像个大戏台。
我曾经生活过的村子,有个疯子专好骂街,他骂街骂得蹊跷,即一到收公粮提留,他就开市,公粮提留收完了,他也歇业。他并不提名道姓,只是一阵阵乱骂,围着村子一圈圈转,累了,就随处找个地方坐下歇息,抽烟,甚至与人闲聊,开玩笑,歇够了,再骂,骂街似乎是他的职业,乡人习以为常,也没人劝他,说你别骂了,回家歇歇吧,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他的家人也不出来劝阻,村干部更懒得管,似乎大家都盼着有这么一个人发出这样一种声音。
此人也常下地干活,对他的家人也很温和,对街坊邻居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有大事也去帮忙。后来免除了农业税,他的病不治自愈。他的表现大概是一种条件反射吧。如今他儿孙一大家人,生活和顺。如果不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谁知道他有那段典故呢?他自己回忆起来,又是何等心情?
不过我的邻村,却有一个人疯了一辈子。他读过高中,读过《红楼梦》,因失恋而感情郁结。我上初中时就看见他一个人踽踽独行,絮絮叨叨,到处乱跑,跑够了回家,每天如此。他戴着帽子,天气很热了,还穿着棉衣,眼神迷茫,面色青灰,细瘦高挑,如果不疯的话,应该是个风度翩翩的帅哥了。因我也正处于胡思乱想的年龄,对他颇为关注同情,不知道他究竟有怎样的恋爱故事,他所恋着的女神究竟生得何等的花容月貌,使他如此痴迷。
他那时二十多岁,现在已年逾花甲,我回老家看到他,还是那个样子,老远就能认出他来。不过人已佝偻下去,像个乞丐。不知他的父母是否还在,如果不在,他何以为生?他的思绪被那场恋爱打乱了,他仍沉浸在恋爱中,每日不间断的游走,或许就是在寻找他曾经的恋人,他只为恋爱而来,也为恋爱而终。他活在独自的世界里,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他姓朱,人们叫他朱傻子。
令我们惊讶的还有冬夜的鬼火。村子很小,地势很高,我家又在村子的最南边,出了大门,便是开阔的农田,站在门口向南看,风清月朗,一望无际,远处那灯火密集如银河的,是县城;原野里偶见星星点点的火球,同伴便大呼“耶,快看呐,鬼火,鬼火!”一簇簇鬼火在荒坟圈子里蹦蹦跳跳的,像一些小孩子在兴奋地玩游戏,蓝幽幽的光,恍恍惚惚,使乡村冬夜多了一些神秘色彩。那些逝去的人,一定感觉地下的沉闷,憋不住了,也出来放放风透透气。
鬼火出没的地方,我们也并不陌生,我们平时割草剜菜哪里也去,哪里有坟,哪里坟多,甚至坟上长了什么样的大树,树上有几个鸟巢,坟头上的蛇窝鼠洞也一并记得,但坟地里的野草野菜无论长得多好,我们也不要,从内心里感觉坟地毕竟不是吉利之处,生长的东西怎么能喂猪喂牛呢?平时一个人是不敢去那些地方的,一只老鼠忽然窜出来,一条蛇突然爬出来,一只野兔掠过,都会使人心惊,我更担心的是,那幽深的蛇窝鼠洞里,是否会钻出一个白胡子老头?或冒出一溜烟,摇身变成一个女妖?而鬼火则是顺着那黑黝黝的隧道逃出来的吧。
月光皎洁,野鸟疾飞,鬼火游动,怪兽哀鸣,天高地远,谁知道这个斑驳陆离的世间,到底隐藏了多少玄机?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雨中飞鱼。那时夏天多雨,常常下得沟满河平,人们出不了村子,等水消退后,这里那里尽是水洼,水洼不深,里面有各等的游鱼,最常见的是鲢子鲫鱼鲶鱼草鱼尜牙,我们就整天泡在水里逮鱼,男孩子不会逮鱼摸虾的要遭到同伴的嘲笑。
鱼是有翅膀的,据说在雨中可以冲出水面,逆雨高飞,从这个池塘飞到另一个池塘,从这条河飞到另一条河,从这个村子飞到另一个村子,从乡村飞到城市,甚至从北方飞到南方。这些能飞的大鱼,当其时,摆鳍振翅,扶摇直上,发出噼里啪啦霹的巨响,有的飞着飞着,落到谁家庭院里。我期盼下雨,期盼能有一条鱼落在我的院子里,但从童年等到少年从少年等到青年,也始终没有等来,而且我也没有见谁家有这样的运气。那时我常梦见自己长了翅膀,在空中自由来往,飘飘欲仙。
飞鱼未能见到,但大雨之后,庄稼地里的确是可见大鱼的,有的已经干死,那是鱼逆水游到地里,水势褪了,鱼却没走了,水越耗越少,落得这样的命运。鱼喜逆水,认为水流来处必有大泽,于是想游到更广阔的水域,雨来时就赶紧逃离,机不可失,赶紧逃啊,不料却误入尺寸之水,干涸而死。即使这样,我依然相信鱼的飞翔,若不,那些荒草野坡少人问津中的水潭,何处来的大鱼?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悄然发生,我们的视线又能看到多少?
一些陈年旧事难以忘怀,这使我频频回望故乡,回望来路,回望童年。故乡的人物、场景、风物、传说无不是浪漫的传奇,她喂养了我的童年,而她自身却佝偻低矮下去。有谁知道,在故乡寂寞平静温和的表象之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麻木忧郁孤独渴望绝望残忍狂躁的隐衷?
在异乡,故乡是我内心的风景;在故乡,我是乡人眼里的风景。一代代乡人,轮番上场退席,留下的是乡村这个古老戏台,马灯走动,世象纷繁,时光流转,恍如隔世。
(3月28日)
□韦清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邮编251100
童年时的乡村是平静的,但偶尔也被突如其来的场景搅乱了。
或许人们正在田间劳作,忽听远处传来阵阵急促嘶哑的呐喊:“不好了,牛惊了!不好了,牛惊了!赶快闪开!赶快闪开!……”只见远远的乡间土路上扬起一片沙尘,一道魔箭似的黑影横射过来,行人立即逃遁,“牛惊了!牛惊了!……”这声音颤栗着向远处飞去。随着黑影越来越近,惊呆了的乡人们才看清是一头黑牛,扬起四蹄,口吐白沫,眼睛红肿,狂奔不止,身后的平板车只剩下车盘,轱辘早就跑丢了。
顷刻间,乡村、道路、树林、乡人、喊声、原野、太阳及飞鸟都成了倾斜的颤抖的,路空旷起来,牛飞起来,轻飘飘的,一切如在梦中。
瞬间,牛就驶出人们的视野,屏息而立的乡人这才缓过神来,长长地舒一口气,议论猜测着,牛的主人是谁,哪个村的,是否受伤,牛在哪里惊的,是否撞了人,不知跑到哪里才能站住,这牛八成活够了,等等,兴奋着忧虑着叹息着,又摸起农具,各人忙各人的去了。围绕疯牛的话题要持续数日,发酵渲染传播,偏僻的乡村天生就喜欢这些荒诞的事情,仿佛越荒诞,人们就越过瘾。
牛是老实温顺的,但也自有它的倔脾气,尤其是公牛,主人如果经常打它,也极易惹它发怒,瞪圆了眼珠子喘着粗气,说撒野就撒野,说牴人就牴人,其或直或弯的犄角就是锋利的武器,这样的牛就成了让人惊骇的牛魔王。所谓牛惊了,其实不一定是牛受到惊吓而发疯,更多的是对主人暴打的反抗。牛当时不一定发作,说不定何时何处,大约感觉机会到了,就会爆发。疯跑是最极端的方式,另外还有嚎叫,用角撞墙撞树拱地,牛气冲天,气势汹汹。
牛惊通常是在路上,也有时在田间,或耕地耙地耩地,或拉着板车,或拉着拖车,在人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就狂奔起来。在路上对人造成的危害相对要小,牛顺着大路跑,人们望风而逃,但在地里发疯的牛,则往村里跑,往饲养栏跑,容易伤着老人或孩子。总有大胆的,几个人拿起木棒铁锨吆喝威吓拦截,使之停下,或牛在疯跑的过程中,绳套突然被障碍物卡住,也得停下,此时,牛跑累了,疯够了,像做错了事的孩子,等候惩处。
牛或许也有青春期的叛逆,从这一点上看,牛的发疯也属常态。乡人也许明白这一点,他们随时观察公牛发育的快慢,牛脾气的转变,一个时代相传的苦肉计在他们心里预备着,多数公牛出生不到一年就被实施酷刑——旧时乡间有专门以捶牛为业的人,工具就是两根扁圆光滑而结实的短木棍,一头用绳子拴紧,然后套住牛的阴囊,在另一端使劲挟,反复挟,把阴囊的功能废掉了。被捶的牛要把鼻子用缰绳吊在树上,前腿也摽在树上,两条后腿由好几个壮汉把持着,牛站立着却动弹不得,任由人们摆布,牛的反抗就是拼命地哞——哞嚎叫,悲鸣之声震动四野。
捶牛一般在春末夏初,此时气候温和,天气稳定。公牛被捶过之后,数日无精打采,不思饮食,主人心怀负罪之心,大概也怕把牛捶坏了,耕地缺少健壮的牲口,经济上也受损失,便对牛精心喂养,牵出去慢慢溜达,用刷子梳理牛毛,买了虱子药涂上,像伺候病人那样调理,以减轻牛的痛感,时间长了,也就复原了。牛捶过后,受了重创,即使个头长得再大,阴囊还是当初的样子,也不再发疯,谁用它也不打怵,它的野性被彻底摘除了。而那种原始的物理阉割法,实在过于野蛮残暴,至今想起那一幕幕,仍触目惊心,难以释怀。后来知道司马迁也受了宫刑,与公牛一样的遭遇,司马迁是汉武帝眼里的“罪人”,而公牛一下生就注定罪孽深重,除个别的选作牛种或主人实在心软的,都逃不了这样的厄运。
在乡间不仅牛易发疯,就连人也不乏失常之举。这样的疯子几乎每村都有。疯子症状不一,有的持刀在大街上比划——像日本浪人,有的边走边唱,有的沿街叫骂,有的爬墙上树,飞檐走壁,有的狂笑着四处游走,大声喧哗,如同吵架,有的不愿见人,躲在家里,也有的白日呓语,眼珠翻白,浑身乏力——这在乡间叫撞科,说话嗓音同某一个去世的乡人完全一样,说的也是那人生前的事,这病也叫鬼说话。数百人的村子,活跃着各色人物,像个大戏台。
我曾经生活过的村子,有个疯子专好骂街,他骂街骂得蹊跷,即一到收公粮提留,他就开市,公粮提留收完了,他也歇业。他并不提名道姓,只是一阵阵乱骂,围着村子一圈圈转,累了,就随处找个地方坐下歇息,抽烟,甚至与人闲聊,开玩笑,歇够了,再骂,骂街似乎是他的职业,乡人习以为常,也没人劝他,说你别骂了,回家歇歇吧,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他的家人也不出来劝阻,村干部更懒得管,似乎大家都盼着有这么一个人发出这样一种声音。
此人也常下地干活,对他的家人也很温和,对街坊邻居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有大事也去帮忙。后来免除了农业税,他的病不治自愈。他的表现大概是一种条件反射吧。如今他儿孙一大家人,生活和顺。如果不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谁知道他有那段典故呢?他自己回忆起来,又是何等心情?
不过我的邻村,却有一个人疯了一辈子。他读过高中,读过《红楼梦》,因失恋而感情郁结。我上初中时就看见他一个人踽踽独行,絮絮叨叨,到处乱跑,跑够了回家,每天如此。他戴着帽子,天气很热了,还穿着棉衣,眼神迷茫,面色青灰,细瘦高挑,如果不疯的话,应该是个风度翩翩的帅哥了。因我也正处于胡思乱想的年龄,对他颇为关注同情,不知道他究竟有怎样的恋爱故事,他所恋着的女神究竟生得何等的花容月貌,使他如此痴迷。
他那时二十多岁,现在已年逾花甲,我回老家看到他,还是那个样子,老远就能认出他来。不过人已佝偻下去,像个乞丐。不知他的父母是否还在,如果不在,他何以为生?他的思绪被那场恋爱打乱了,他仍沉浸在恋爱中,每日不间断的游走,或许就是在寻找他曾经的恋人,他只为恋爱而来,也为恋爱而终。他活在独自的世界里,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他姓朱,人们叫他朱傻子。
令我们惊讶的还有冬夜的鬼火。村子很小,地势很高,我家又在村子的最南边,出了大门,便是开阔的农田,站在门口向南看,风清月朗,一望无际,远处那灯火密集如银河的,是县城;原野里偶见星星点点的火球,同伴便大呼“耶,快看呐,鬼火,鬼火!”一簇簇鬼火在荒坟圈子里蹦蹦跳跳的,像一些小孩子在兴奋地玩游戏,蓝幽幽的光,恍恍惚惚,使乡村冬夜多了一些神秘色彩。那些逝去的人,一定感觉地下的沉闷,憋不住了,也出来放放风透透气。
鬼火出没的地方,我们也并不陌生,我们平时割草剜菜哪里也去,哪里有坟,哪里坟多,甚至坟上长了什么样的大树,树上有几个鸟巢,坟头上的蛇窝鼠洞也一并记得,但坟地里的野草野菜无论长得多好,我们也不要,从内心里感觉坟地毕竟不是吉利之处,生长的东西怎么能喂猪喂牛呢?平时一个人是不敢去那些地方的,一只老鼠忽然窜出来,一条蛇突然爬出来,一只野兔掠过,都会使人心惊,我更担心的是,那幽深的蛇窝鼠洞里,是否会钻出一个白胡子老头?或冒出一溜烟,摇身变成一个女妖?而鬼火则是顺着那黑黝黝的隧道逃出来的吧。
月光皎洁,野鸟疾飞,鬼火游动,怪兽哀鸣,天高地远,谁知道这个斑驳陆离的世间,到底隐藏了多少玄机?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雨中飞鱼。那时夏天多雨,常常下得沟满河平,人们出不了村子,等水消退后,这里那里尽是水洼,水洼不深,里面有各等的游鱼,最常见的是鲢子鲫鱼鲶鱼草鱼尜牙,我们就整天泡在水里逮鱼,男孩子不会逮鱼摸虾的要遭到同伴的嘲笑。
鱼是有翅膀的,据说在雨中可以冲出水面,逆雨高飞,从这个池塘飞到另一个池塘,从这条河飞到另一条河,从这个村子飞到另一个村子,从乡村飞到城市,甚至从北方飞到南方。这些能飞的大鱼,当其时,摆鳍振翅,扶摇直上,发出噼里啪啦霹的巨响,有的飞着飞着,落到谁家庭院里。我期盼下雨,期盼能有一条鱼落在我的院子里,但从童年等到少年从少年等到青年,也始终没有等来,而且我也没有见谁家有这样的运气。那时我常梦见自己长了翅膀,在空中自由来往,飘飘欲仙。
飞鱼未能见到,但大雨之后,庄稼地里的确是可见大鱼的,有的已经干死,那是鱼逆水游到地里,水势褪了,鱼却没走了,水越耗越少,落得这样的命运。鱼喜逆水,认为水流来处必有大泽,于是想游到更广阔的水域,雨来时就赶紧逃离,机不可失,赶紧逃啊,不料却误入尺寸之水,干涸而死。即使这样,我依然相信鱼的飞翔,若不,那些荒草野坡少人问津中的水潭,何处来的大鱼?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悄然发生,我们的视线又能看到多少?
一些陈年旧事难以忘怀,这使我频频回望故乡,回望来路,回望童年。故乡的人物、场景、风物、传说无不是浪漫的传奇,她喂养了我的童年,而她自身却佝偻低矮下去。有谁知道,在故乡寂寞平静温和的表象之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麻木忧郁孤独渴望绝望残忍狂躁的隐衷?
在异乡,故乡是我内心的风景;在故乡,我是乡人眼里的风景。一代代乡人,轮番上场退席,留下的是乡村这个古老戏台,马灯走动,世象纷繁,时光流转,恍如隔世。
(3月28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