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思索生活 (修改版)

2022-01-01叙事散文夏日荷风
思索生活想起霍金的《时间简史》,内心竟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沧桑。在浩瀚的宇宙里,人的确如同沧海一粟,脆弱的很,有着很大概率的不确定性。在这本书里,霍金完全抛开以人类为主题的思维,把思索的触角延伸到整个宇宙,似乎感觉到他的身躯直入天宇苍穹,呼吸……
思索生活
想起霍金的《时间简史》,内心竟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沧桑。在浩瀚的宇宙里,人的确如同沧海一粟,脆弱的很,有着很大概率的不确定性。在这本书里,霍金完全抛开以人类为主题的思维,把思索的触角延伸到整个宇宙,似乎感觉到他的身躯直入天宇苍穹,呼吸间顺应着宇宙的百转轮回。时间产生于何时?是产生于有限久的以前吗?在这样的思索里,渺小的人类会忘记自身,抛开自我,仿佛自己只是茫茫宇宙里的一粒没有思想和欲望的尘埃。
然而,现实里的霍金毕竟是少数。命运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没有如霍金一样肉体苦痛经历的人或许永远无法步入霍金宏如宇宙、胸纳天地的思想境界。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每时每刻在做着一些相对于宇宙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可是,虽然如此,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又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用我们的思想撑起一个任由自己掌控的宇宙。
因为,世界是属于意识的,是属于丰富的思想的。在人的这个小世界里,我们照例思索着时间、思索着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思索着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而,爱决定着一个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决定着一个人生活和生命的质量。在这里,爱包括的内涵很多。爱自身、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人类。


绝对不是为附庸风雅而罗列的陈词滥调。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一个人自身的价值实现和幸福感的收获完全来自于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封闭的人不会幸福,自私的人不会幸福,伤害他人的人不会幸福。一个人的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没有幸福,怨不得任何别人。
为此,我常常琢磨我身边的好多人。有的人受人尊重,走到哪里哪里欢声一片;有的人被人厌恶,人们总是避之而不及;有的人坚守原则、坚持正义,靠自身劳动,收获着自己该收获的东西,靠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赢得了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有的人毫无原则,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或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想来,在浩瀚的宇宙之内,在短暂人生旅途,何不顺应自然之道,淡泊人间名利,做一叶在长溪中追逐浪花的轻便小舟呢?
总是会对一些关于生存的话题和文章感兴趣。似乎总是奢望把他人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吸收到自己的生命里,让自己的人生也活得稍稍有些质量和特色。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因为一把钥匙只能够开一把锁。他人的顿悟,他人的理性文字,到了我这里,便成为了一堆单纯的文字符号。我想,在对于生活方面的理解上,人是依赖不了任何人的,只有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才能拥有超度自己的思想感悟,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更切近现实的生活,让自己对生活、对人生有更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如此想到了尚未分娩的婴儿,悠闲而单纯地位于母体内,很安静地延续着生命。相对于长大以后的人来说,它们算不算更贴近宇宙自然呢?婴儿于母体,是不是如同人类于自然呢?在母体内,它们微妙地动着,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总是会传递给母亲和尚未谋面的亲人们一连窜惊喜而激动的信息符号。它们成了快乐的原点,成了许多人生命和生活的信念和激情的支点,这种让人艳羡的幸福,是不是应该被人类尊崇为活着的最高境界呢?
如此想到活在世上的种种痛苦。感觉不到爱与光普惠的人们,思想扭曲如梵高的花瓶一样的形状。我相信原始的艺术产生于苦痛,是痛苦不堪的思想和灵魂的嘶喊与纠结。苦是炼狱一个人的过程。走过一段路后,就会感觉原来的苦其实不是苦,当时大可不必如此难受,这时人的思想就会有所升华,对艺术的捕捉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人这样一点点长大,在反复的迷失和挫折中,认清自己,并且寻找到自己。然后,人会变得隐忍而深刻,会为了自己的所爱所求,默默地改变着自己,向着人生一个新的起点迈进。
无论如何,必须承认活着必定包含很多琐屑的事情,琐屑得甚至让人感觉到卑微。不要因此厌恨生活,卑微才能让人感觉到珍惜和美好。想起了居住的小区里一位身体残疾的老人,每天早晨在她丈夫的搀扶下,颤微微地在楼下漫步。丈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见她累的时候,就停一下休息片刻,帮她拭去脸上的汗水,用微笑的眼睛瞅着她满足而感激的目光。想象着丈夫和她生活在一起的无数诸如上下楼梯、穿衣就寝等更加琐屑的细节,我的内心总是沉浸在一种温润美好的情感之中。活着,究竟应该努力为自己为他人营造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觉呢?
表妹家的那栋楼房里,是一个买了一二个楼层的海边的富裕户。他平日不到楼房里来,只是偶尔开车过来拉着一帮朋友打打麻将。有一次因水费的事表妹到他家,在开门的瞬间表妹见到了他家的豪华,然后匆匆离开。主人倒是热情,一劲儿让表妹进去坐坐。可表妹说,她被那种迎面而来的豪华吓住了,说什么也不敢停留。
我不富裕,所以我不知道有钱人的滋味,但我并不羡慕他们的生活。我内心深处鼎礼膜拜的,永远是温暖、朴素的感情和态度;是真诚心灵影射出的和谐、自然。我非常喜欢听于丹教授的讲话,尤其喜欢她理念中把儒、道和释三家始终作为自己精神源头的那种信念和坚持,她说:儒家教我们缔造规律,担当责任;道家是生命与宇宙的自然相接,得到永恒自由;释,则是以禅宗的方式完成心灵的顿悟。这种感悟生活的方式和浮躁的物质世界毫不相干,讲求的完全是一种精神理念的缔造和承接。虽然我们凡人尚达不到上述境界,然而终归可以在某些独到的时刻,对我们麻痹、困惑的思想做出引领和皈依。 [ 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09-5-12 08:2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