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 落日 情结
2022-01-01叙事散文祁连云烟
陵园 落日 情结我走进陵园。是祁连山下的高台陵园,几个西路红军将领的长眠之地。从1937年算起,时光已经流过70个春秋,烈士们的肉体早化为尘埃,甚至连名字也渐渐被人淡忘,西风白云之下,只有那个纪念碑还高高矗立,上摩苍穹,仿佛还在向人们讲述那……
陵园 落日 情结
我走进陵园。
是祁连山下的高台陵园,几个西路红军将领的长眠之地。从1937年算起,时光已经流过70个春秋,烈士们的肉体早化为尘埃,甚至连名字也渐渐被人淡忘,西风白云之下,只有那个纪念碑还高高矗立,上摩苍穹,仿佛还在向人们讲述那些峥嵘岁月。
秋风瑟瑟。细碎的霜花漫天飞舞。抬起头,我看见如血的残阳正从远处的雪峰上滑落,染红了悬崖峭壁上的塔松、云杉和白雪。陵园里的几棵白杨,静静地站立着,橙黄的心形叶子缀满枝头。叶子上的露水明亮而灿烂,被风吹着,一点一滴地洒落下来,落在荒草忧伤的张望中,落进菊花淡淡的惆怅里。
几只湖蓝的蝴蝶飞过来,绕着墓地盘旋,但很快就消失于苍凉的夕阳之中,光与影斑驳如梦。还有蚂蚁和七星瓢虫,还有麻雀和鸽子,都各自忙碌着踏上归家的征程。陵园一片阒寂。临近黄昏,在落日的顾盼中,这里似乎呈现出一种亘古的宁静与安谧,叫人不会想起战争与杀戮,不会想起血腥与阴谋,一切都笼罩着和平年代的诗意。
但他们的灵魂依然醒着。
董振堂的灵魂。杨克明的灵魂。将领与普通战士的灵魂。战马和子弹呼啸的灵魂。以及红五星熠熠闪光的灵魂。灵魂覆盖着灵魂。灵魂睁开眼睛。灵魂跟灵魂交谈着,谈论河西走廊的山岗、河流,谈论落日下古老的城镇,城镇里飘摇的风尘与灰土,谈论最后的一场大雪以及明年春日的马兰花……
1936年寒冬的那轮落日,一定让那些伟大的灵魂注目凝望,发出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浩叹。
那个临近黄昏的时候,高台城外枪炮声轰鸣,马步芳的军队已经爬上了城墙,把雨点般的子弹射向红军。敌众我寡,战士们倒在血泊中了,董振堂和杨克明倒在血泊中了。从这一刻起,西路红军走完了悲壮的西征路程。血溅黄沙,生命陨落。漫天的夕阳余辉沿着城墙的垛口飘旋下来,笼罩着那些逐渐冰冷的躯体,湮没了他们的脸庞和眼睛。而时间仿佛就永远定格在那个血色黄昏,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人们一提及西路红军,记忆的屏幕上立刻就会闪现出高台的城垣,还有那一年四季都在城壕里摇曳的野草野花。
尸骨埋入地下,化成肥料,不断给地上的植物提供营养,所以陵园中的草叶特别苍翠、葳蕤,花朵开得格外艳丽、灿烂。
英雄渐走渐远。
英雄的背后只留下了墓地、文字、纪念碑和几棵云杉、数株兰草。
每年都有人前来扫墓,清明或除夕,陵园里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花篮、花圈。来者有学生,也有达官显要,或坐车,或步行,车辙、足迹,覆盖了一层又一层,形成了一个特别显眼的疆域。当然也不乏隆重肃穆的祭奠仪式,比如默哀、鞠躬,读一些措辞优美的悼念文章。等这一切过后,人们最喜欢的还是陵园中的风景,站在高大的祁连云杉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照几张相,留影后满意而归。
难道岁月能篡改一切?
记忆不断叠加,不断更新和消失。七十年的时光流逝,确实没有谁能还原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所谓纪念和凭吊,仅仅是一种形式罢了。或者说,我们只是通过那些尚在人世的老红军、老将军的言传口授,去眺望英雄的背影,扼腕向天,发出唏嘘感叹,而在这个过程中,谁又能保证那些耄耋老人的记忆不会被时光篡改?
沿着一条水泥小路,我来到西路军纪念馆。站在宽敞明亮的展厅中间,正好望见祁连山的落日景象:一轮浑圆饱满的太阳悬挂在雪峰之上,周围漂浮着点点云朵,晚霞如血,将峰峦和云岫染成玫瑰红、玛瑙紫,而苍崖云树则呈现出一种幽深的靛蓝……我转过身,发现一束束橙黄的光线从窗口里射进来,笼罩着墙角的玻璃橱柜,照亮了西路红军将士留下的物品:手榴弹、马刀、盒子枪、地图、马鞍子、破旧的军装、镶有五角星的八角帽,甚至还有钢笔、信封、血迹模糊的书本和弹痕累累的报纸。所有的遗物似乎都保存着原样,安静地躺在那里,一任阳光月色浸泡、皴染,一任岁月从上面轻轻走过。时间可以让那些东西渐渐冷却、冰凉,变成供人们观瞻的文物,同时也让它们具备了用金钱衡量的价值,然而这一切,对死者,对长眠于地下的英雄烈士,已没了任何意义。
临窗的墙上挂着一张董振堂的照片。看样子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翻拍,照片的背景早已模糊不清,影像完全失真,但令我惊悚不已的是,照片上仅仅是一颗头颅——被割下来的头颅。仔细看,头颅上的刀痕和血迹还清清楚楚。影像中一切都呈现着恐怖的黧黑:黑色的脸皮,黑色的鼻窦,黑色的弹孔和刀伤。据纪念馆的讲解员说,董振堂牺牲以后,凶残的马家军就把他的头颅切割下来,用铁丝穿起来,悬挂在高台城门上示众,当时有一位记者正好路过高台,拍下了这张照片。而当地群众却说,董振堂的眼睛始终没有闭合,三天过后,目光里依然飘散着熊熊怒火。
死去的英雄义薄云天,气贯长虹……
黄昏,我再次回到墓地。
我又想到了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由此看来,只有人的灵魂能死而复生。这灵魂不是妖魔鬼魅,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场。他,他们,那些感天动地的西路军英雄,有的来自四川、江西,有的来自湖南、湖北,为了那美好的信仰,前仆后继,血染沙场。信仰使灵魂不死,使精神永存。
还记得河西走廊的那种被称作“红军杨”的树,它们主干遒劲,枝柯横空,在严酷的大漠里跟风沙抗争,跟霜雪搏斗,一年四季都向山河大地昭示着勃勃生机。也许,在“红军杨”生生不息的肢体里,就寄寓着那些红西路军将士的灵魂!
2009.5
[ 本帖最后由 祁连云烟 于 2009-6-3 15:47 编辑 ]
我走进陵园。
是祁连山下的高台陵园,几个西路红军将领的长眠之地。从1937年算起,时光已经流过70个春秋,烈士们的肉体早化为尘埃,甚至连名字也渐渐被人淡忘,西风白云之下,只有那个纪念碑还高高矗立,上摩苍穹,仿佛还在向人们讲述那些峥嵘岁月。
秋风瑟瑟。细碎的霜花漫天飞舞。抬起头,我看见如血的残阳正从远处的雪峰上滑落,染红了悬崖峭壁上的塔松、云杉和白雪。陵园里的几棵白杨,静静地站立着,橙黄的心形叶子缀满枝头。叶子上的露水明亮而灿烂,被风吹着,一点一滴地洒落下来,落在荒草忧伤的张望中,落进菊花淡淡的惆怅里。
几只湖蓝的蝴蝶飞过来,绕着墓地盘旋,但很快就消失于苍凉的夕阳之中,光与影斑驳如梦。还有蚂蚁和七星瓢虫,还有麻雀和鸽子,都各自忙碌着踏上归家的征程。陵园一片阒寂。临近黄昏,在落日的顾盼中,这里似乎呈现出一种亘古的宁静与安谧,叫人不会想起战争与杀戮,不会想起血腥与阴谋,一切都笼罩着和平年代的诗意。
但他们的灵魂依然醒着。
董振堂的灵魂。杨克明的灵魂。将领与普通战士的灵魂。战马和子弹呼啸的灵魂。以及红五星熠熠闪光的灵魂。灵魂覆盖着灵魂。灵魂睁开眼睛。灵魂跟灵魂交谈着,谈论河西走廊的山岗、河流,谈论落日下古老的城镇,城镇里飘摇的风尘与灰土,谈论最后的一场大雪以及明年春日的马兰花……
1936年寒冬的那轮落日,一定让那些伟大的灵魂注目凝望,发出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浩叹。
那个临近黄昏的时候,高台城外枪炮声轰鸣,马步芳的军队已经爬上了城墙,把雨点般的子弹射向红军。敌众我寡,战士们倒在血泊中了,董振堂和杨克明倒在血泊中了。从这一刻起,西路红军走完了悲壮的西征路程。血溅黄沙,生命陨落。漫天的夕阳余辉沿着城墙的垛口飘旋下来,笼罩着那些逐渐冰冷的躯体,湮没了他们的脸庞和眼睛。而时间仿佛就永远定格在那个血色黄昏,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人们一提及西路红军,记忆的屏幕上立刻就会闪现出高台的城垣,还有那一年四季都在城壕里摇曳的野草野花。
尸骨埋入地下,化成肥料,不断给地上的植物提供营养,所以陵园中的草叶特别苍翠、葳蕤,花朵开得格外艳丽、灿烂。
英雄渐走渐远。
英雄的背后只留下了墓地、文字、纪念碑和几棵云杉、数株兰草。
每年都有人前来扫墓,清明或除夕,陵园里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花篮、花圈。来者有学生,也有达官显要,或坐车,或步行,车辙、足迹,覆盖了一层又一层,形成了一个特别显眼的疆域。当然也不乏隆重肃穆的祭奠仪式,比如默哀、鞠躬,读一些措辞优美的悼念文章。等这一切过后,人们最喜欢的还是陵园中的风景,站在高大的祁连云杉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照几张相,留影后满意而归。
难道岁月能篡改一切?
记忆不断叠加,不断更新和消失。七十年的时光流逝,确实没有谁能还原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所谓纪念和凭吊,仅仅是一种形式罢了。或者说,我们只是通过那些尚在人世的老红军、老将军的言传口授,去眺望英雄的背影,扼腕向天,发出唏嘘感叹,而在这个过程中,谁又能保证那些耄耋老人的记忆不会被时光篡改?
沿着一条水泥小路,我来到西路军纪念馆。站在宽敞明亮的展厅中间,正好望见祁连山的落日景象:一轮浑圆饱满的太阳悬挂在雪峰之上,周围漂浮着点点云朵,晚霞如血,将峰峦和云岫染成玫瑰红、玛瑙紫,而苍崖云树则呈现出一种幽深的靛蓝……我转过身,发现一束束橙黄的光线从窗口里射进来,笼罩着墙角的玻璃橱柜,照亮了西路红军将士留下的物品:手榴弹、马刀、盒子枪、地图、马鞍子、破旧的军装、镶有五角星的八角帽,甚至还有钢笔、信封、血迹模糊的书本和弹痕累累的报纸。所有的遗物似乎都保存着原样,安静地躺在那里,一任阳光月色浸泡、皴染,一任岁月从上面轻轻走过。时间可以让那些东西渐渐冷却、冰凉,变成供人们观瞻的文物,同时也让它们具备了用金钱衡量的价值,然而这一切,对死者,对长眠于地下的英雄烈士,已没了任何意义。
临窗的墙上挂着一张董振堂的照片。看样子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翻拍,照片的背景早已模糊不清,影像完全失真,但令我惊悚不已的是,照片上仅仅是一颗头颅——被割下来的头颅。仔细看,头颅上的刀痕和血迹还清清楚楚。影像中一切都呈现着恐怖的黧黑:黑色的脸皮,黑色的鼻窦,黑色的弹孔和刀伤。据纪念馆的讲解员说,董振堂牺牲以后,凶残的马家军就把他的头颅切割下来,用铁丝穿起来,悬挂在高台城门上示众,当时有一位记者正好路过高台,拍下了这张照片。而当地群众却说,董振堂的眼睛始终没有闭合,三天过后,目光里依然飘散着熊熊怒火。
死去的英雄义薄云天,气贯长虹……
黄昏,我再次回到墓地。
我又想到了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由此看来,只有人的灵魂能死而复生。这灵魂不是妖魔鬼魅,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场。他,他们,那些感天动地的西路军英雄,有的来自四川、江西,有的来自湖南、湖北,为了那美好的信仰,前仆后继,血染沙场。信仰使灵魂不死,使精神永存。
还记得河西走廊的那种被称作“红军杨”的树,它们主干遒劲,枝柯横空,在严酷的大漠里跟风沙抗争,跟霜雪搏斗,一年四季都向山河大地昭示着勃勃生机。也许,在“红军杨”生生不息的肢体里,就寄寓着那些红西路军将士的灵魂!
2009.5
[ 本帖最后由 祁连云烟 于 2009-6-3 15:4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