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春节[原创]
2022-01-01叙事散文于文华
一个人的春节(散文)寒风凛冽地击打着脸面,正是水瘦山寒,天冷地冻,毫无生机的日子,四下里空寂一片,路上不见一个行人。腊月的脚步,火急火燎地奔入人们眼前。谁家都匆匆忙忙地杀猪宰羊,打扫庭除,蒸炸食品,购买年货,准备欢度一年一度的春节。而我—……
一个人的春节(散文)
寒风凛冽地击打着脸面,正是水瘦山寒,天冷地冻,毫无生机的日子,四下里空寂一片,路上不见一个行人。
腊月的脚步,火急火燎地奔入人们眼前。谁家都匆匆忙忙地杀猪宰羊,打扫庭除,蒸炸食品,购买年货,准备欢度一年一度的春节。而我——连续四年高考,年年欢欢喜喜去考试,年年垂头丧气失望而归,兴冲冲送我进入考场,成绩揭晓却无颜面对父母和兄弟姐妹。我那有一丝一毫的心情过年,那有一丝半点的笑容看家乡欢天喜地的场景,只能选择逃避。
那年,离家乡二十多里地,在土门林场工作的尕爹,说趁好他过年值班,让我一个人到他居住的房子里,一边学习,一边替他值班,同时也是一种讲究。因为在他们林场寒假曾经温习过书本的几个,都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包括我们家的邻居的两个孩子。其中之一还是我的同学,他仅仅补习了两年,却在他父亲工作的林场学习了一个寒假,最终考上了西北林学院。父亲听说后无可奈何地点头连声说谢,而母亲则默默地替我准备了蒸好的馍馍,炸好的油馓子,还有挂面和大米。尕爹说他那里炊具和一应的调料都有,白面、清油、大米和一些猪肉,煤炭可以随便烧,柴禾到处堆放,用水也有水井,而且晚上还有一位当地人给我作伴。
我骑着家里唯一值钱的自行车,两边挂的是满满当当的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具,信心百倍地向林场驶去。这个假期,我一定要好好恶补一下,抓抓最头痛也是我拉分最严重的英语和数学,以期来年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好报答关心我的双亲、老师、同学和亲戚邻舍、兄弟姐妹。冬日的地上,失去了庄稼和植物的点缀,显得分外寂寞荒凉,尽管穿着棉衣,外面套着奢侈的军用面大衣(救济用品),还有些冷风刺骨。想着精密细致的复习计划,想着如何好好利用好难得的大块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抵达林场的大门前,回头一看捎的东西,似乎缺少了什么。赶忙下车一瞧,妈呀!乖乖,怎么偏偏把从同学手中求告,好不容易借来的全套资料书,还有我新买的一套资料不见了。赶快顺着原路返回,像《鸡毛信》中的海娃,盼望能够出现奇迹!找到我珍贵的资料。路上碰到了几个匆忙的行人,我求爷爷告奶奶低声下气地央告他们,说我是高中的学生,如果捡到一小包书,我可以给些钱,除非是家里有高三的学生,丝毫没有什么用处。问遍了几个人,他们的脸上也显出同情的神色,但对于书本,却毫无影响。眼看找了十几里路,没有半点线索,我垂头丧气地再次向林场而去。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有什么脸面和理由说自己丢失了书本。幸好课本和一些书还在,只能开学再说。
到了林场大门口,我推着车子向尕爹的住处走去。猛不然,不知从那里跳出一只大狼狗来,就像《水浒传》凭空冒出一只大虫一样错愕和惊奇。尕爹此前丝毫没有提起他们林场有狼狗,而且那么厉害,似乎要把人吃了似的。嘴里咆哮着,小孩腿粗样的两条前腿眼看伸向了我的脸上,我嘴里使劲喊着“狗,狗,狗”,一边向后慢慢退缩着。幸亏有自行车,不然可就要吃大亏。我像东郭先生一样利用自行车做掩护,且退且避。但那狼狗煞是聪明,它不是笨拙的驴子。它一下子跳将起来,用利嘴撕着书包,抓倒了车子。我啥都顾不得拾,心慌意乱,战战兢兢,一个劲后退着,不时向下蹲一下。我知道一蹲,狗的本性还以为要找什么东西击打它。急中生智我脱下大衣,使劲胡乱摔着。尽管我退缩着,左右抵挡着,我的军大衣还是被狼狗的利齿撕破了——幸亏撕去的是大衣的几条子,不然我的身上就要被撕出几个洞,冒出血来。先前我吓的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本能地后退,一直到大门外,那狼狗还是不依不挠,看起来如果没有人搭救,它是不会善罢甘休 。一般情况下,陌生人只要不进入人家的大门,狗就会停止进攻。那狼狗的智商就是不同于一般的狗,我一边大声哭着,一边大声喊着“快救人啊!快救人啊!”。半天尕爹和几个工人才从房子里出来。原来他们玩的起劲,酒喝的不亦乐乎,忘了把大狼狗放开的事情,忘记了我要进门的事情,也没有听见狼狗的咆哮和撕扯。要不是我“重任在肩”,打算借助公家的有效资源——不受限制的电灯,温暖如春的房间,没有任何人的打搅,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我差点就要回头去家里过年了。
尕爹笑着说,不要紧,这狗就这样,生人是不能随便进入林场大门口的。这样也好,你可以放心地学习,狗叫的紧了,可以出门看一看。交待一番,尕爹和几个人都出了大门。那狗太灵性,见我似乎成为了林场的一员,再也没有向我发起任何进攻,成了我那段时间朝夕相处的好伙伴。
黄昏伴随着寂寞一点点如约降临。我拉上狼狗,来到林场不远的明代长城脚下。历尽千年沧桑,阅尽人间冷暖,长城依然耸立在苍茫大地之上。雨雪冰霜的袭击,风沙酷热的肆虐,没有更改长城矢志坚守的信念。长城脚下,走过队队驼铃悠扬的客商,走过吹着胡笳骑着战马的匈奴,走过无数防守边塞的将士,走过西区开发新疆的兵团官兵。唯独长城依然默默耸立在这里,矢志不移一个永恒的约定。
除夕之夜如约来临,四下里鞭炮声声,但这里没有丰盛的饭菜,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团圆的氛围,没有笑语喧话的过年气息,除了几幅红彤彤的春联喻示着过年了。我早早炒了一个猪肉洋芋丝,一个白菜炒猪肉,下了满满两大碗细细滑滑的拉条子,然后就着明亮的灯光学起来。没有电视机看一眼喜庆的春节歌舞,没有收音机听一下欢快热闹的各地新闻,也没有亲戚和其他人的打搅。再说就是有,我也没有心思和时间欣赏。来之前,母亲曾经安顿过说,外爷和几个舅舅家在林场的高墙外面,不远,也就两三里路。春节期间就是一天吃一家,也能对凑好几天。实在着急了,就回家过年来。但我去既没有拿什么礼物(平时尚可,过年期间不拿东西叫我的脸面那里放),也不好面对,看外爷外婆还是以后再说,想来他们也不会怪罪于我。家里除了吃的稍稍好些,哪有如此绝佳的学习环境?
深夜的林场大院静悄悄的,除了那狼狗不时的叫几声,没有任何声响,但这的确是学习的大好机会。人越长大,越觉的过年的滋味越来越淡了。小时候是多么的盼望着过年啊!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有好吃的,有一点零花钱拿,太开心的事了,可现在我什么也不想。只想古人尚且能够面壁十年,食则一箪,饮则一瓢,漱石枕流,不慕名利,不羡荣华,唯一读书为乐,甘愿自守清贫淡泊的日子,专心思考,我只是短短十来天的“潜心修行”,有什么不能克服。接下来我找了块空地,把初中的六册英语课本从头至尾往下背诵。短短几天时间,那地被踏出了一条跑道一样清晰的路。然后是学语文和政治,下午稍稍休息一番,再背诵一阵史地,晚上重点学习数学。家里贫穷,没有也不可能给我购买手表,幸亏放假时从校长那里借了块闹钟。这样早上可以早点起床,晚上可以按照我的计划时间歇息。
外爷的家乡,从初四就开始敲锣打鼓,摩拳擦掌练习闹社火。但热闹和欢喜是他们的,喜庆和欢快也是他们的,除了孜孜以求的学习,我什么也没有。房间里温暖如春,不像家里,除了炕上是热的,其余都是清冷的。每天我变化着花样,使我的伙食不至于重复。早上我是开水就馒头,中饭晚饭或是拉条子,或是揪面片,或是汤面条,或是捞面条,或是大米饭,或是挂面。菜是六菜两汤——土豆丝、土豆块、猪肉炒白菜、土豆红烧肉、白菜炒土豆、猪肉土豆丝,汤是鸡蛋或者是面汤,炸好的油果子是肚子感到饥饿时的零食。实在寂寞和孤独了,我到空旷的林场大院里随意走走,转转,看看,想想。期间,林场附件值班的那个人来过问过几次,有没有什么意外,并且极力拉我到他家做一做,吃一顿。我婉言拒绝,说啥都不缺,比家里都吃的好。
初七八开始,附近的农人开始一家一户闹社火、串院子。隔着厚厚高高的林场院墙,能够听见锣鼓喧天,笑语声声。人们笑着说着吵闹着高叫着,夹杂着唱秧歌的声音,劝着喝酒的声音。尔后,到黄昏来历,一切归于安静,安静的几乎没有任何声响。
我手拿课本,诵读着、记忆着……这时候我很想回家,很想全家团圆的其乐融融,很想与伙伴们的欢呼与雀跃。但我“重任在肩”,岂能轻易撤退。
正月十四开始,外爷的家乡戏台上响起“咿咿呀呀”的声音,我知道这是乡村的戏迷自发组织的草台班子,利用春节人们喜欢看,他们也趁好美美露个脸。一般都是传统的秦腔和眉户剧,短小精悍,角色简单,但唱腔、衣服、道具和伴奏,一点也不含糊,有板有眼,吸引的周围乡村的人都来观看,几乎是场场爆满。我只是偶尔走出来,远远听听他们优美的旋律,给大脑一点点调剂和安慰——可以听到随风传来唱戏的一些声音,无疑是我一个人过春节最好的享受!
十五之夜,天幕尚未黑,各家各户就早早挂起了好看的灯笼——因为我看见,平时有点黑暗的乡村,此时打扮的灯火通明,煞是明亮,好像一个红光满面的新娘,怀揣美好旖旎的梦想,就要在喜庆的锣鼓声里上路,走向幸福翠绿的殿堂,从此就要过上一种人人羡慕和称赞的崭新生活。农人在平时,一般是不大愿意白白浪费一点点电的,一年四季除了除夕之夜和正月十五,人家的电灯多些,明亮些。这夜,闹社火的人要装身子,唱戏的人要打扮,小孩嬉笑着追逐打闹着,不时这里那里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一轮空明澄净、圆圆大大的玉盘慢慢爬上了白杨树的树梢,人们开始了元霄狂欢——在乡下,今夜无论牙牙学语的小孩,还是白发苍苍的老汉,无论生病在床的有疾病的,还是身怀六甲的孕妇,一般都要走出家门走一走、转一转,名为“正月十五串百病”,千年以来的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唯有在乡下,不折不扣地传承着、延续着,有些还发扬广大着。乡村的元霄会组织的富有经验,他们先是红红火火地闹社火,带着人们在朝夕相处的乡土上,在他们再熟捻不过的地方欢欢势势地闹腾着嬉笑着欢乐着游走着。我听见了一阵比一阵激烈的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欢笑声。尔后开始安静下来,我刚刚拿起课本认真读起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破空而来,我知道这是开场锣鼓,意在告诉演员快做准备,马上登台,也传递人们一个信息:戏就要开始了,赶快前来捧场。戏台上是字正腔圆的秦腔,戏台下是一声接一声的喝彩。我站在门外听了几句,转身进了房间,赶快悉心研读起来。我知道,今年我可是破釜沉舟,如果再次碰壁,就只能和他们一样,一辈子住在乡村,娶妻生子,过一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且就像别人笑话我的那样,我是“干部不像干部,农民不是农民。肩不能挑重担,手不会有缚鸡之力。”近视的眼睛,没有力气的身体,怎么浇水打坝,如何割麦拉田。
那一年我度过了平生第一个一个人的春节,虽则寂寞和孤独像山谷中盘旋的鹰,不时俯冲下来,试图驱赶走意志中顽强的坚守,但我为了青春的梦想,为了家人的寄托,为了老师和同学的期盼,一直呆在给我的心灵和灵魂里铭刻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和记忆的地方,在远离故土亲人的滋润和照料,在最需要欢乐和团圆的日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像修道士般的经历了一段炼狱生活,发奋学习,最后不算修成了正果,也算端上来铁饭碗,谋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
寒风凛冽地击打着脸面,正是水瘦山寒,天冷地冻,毫无生机的日子,四下里空寂一片,路上不见一个行人。
腊月的脚步,火急火燎地奔入人们眼前。谁家都匆匆忙忙地杀猪宰羊,打扫庭除,蒸炸食品,购买年货,准备欢度一年一度的春节。而我——连续四年高考,年年欢欢喜喜去考试,年年垂头丧气失望而归,兴冲冲送我进入考场,成绩揭晓却无颜面对父母和兄弟姐妹。我那有一丝一毫的心情过年,那有一丝半点的笑容看家乡欢天喜地的场景,只能选择逃避。
那年,离家乡二十多里地,在土门林场工作的尕爹,说趁好他过年值班,让我一个人到他居住的房子里,一边学习,一边替他值班,同时也是一种讲究。因为在他们林场寒假曾经温习过书本的几个,都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包括我们家的邻居的两个孩子。其中之一还是我的同学,他仅仅补习了两年,却在他父亲工作的林场学习了一个寒假,最终考上了西北林学院。父亲听说后无可奈何地点头连声说谢,而母亲则默默地替我准备了蒸好的馍馍,炸好的油馓子,还有挂面和大米。尕爹说他那里炊具和一应的调料都有,白面、清油、大米和一些猪肉,煤炭可以随便烧,柴禾到处堆放,用水也有水井,而且晚上还有一位当地人给我作伴。
我骑着家里唯一值钱的自行车,两边挂的是满满当当的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具,信心百倍地向林场驶去。这个假期,我一定要好好恶补一下,抓抓最头痛也是我拉分最严重的英语和数学,以期来年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好报答关心我的双亲、老师、同学和亲戚邻舍、兄弟姐妹。冬日的地上,失去了庄稼和植物的点缀,显得分外寂寞荒凉,尽管穿着棉衣,外面套着奢侈的军用面大衣(救济用品),还有些冷风刺骨。想着精密细致的复习计划,想着如何好好利用好难得的大块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抵达林场的大门前,回头一看捎的东西,似乎缺少了什么。赶忙下车一瞧,妈呀!乖乖,怎么偏偏把从同学手中求告,好不容易借来的全套资料书,还有我新买的一套资料不见了。赶快顺着原路返回,像《鸡毛信》中的海娃,盼望能够出现奇迹!找到我珍贵的资料。路上碰到了几个匆忙的行人,我求爷爷告奶奶低声下气地央告他们,说我是高中的学生,如果捡到一小包书,我可以给些钱,除非是家里有高三的学生,丝毫没有什么用处。问遍了几个人,他们的脸上也显出同情的神色,但对于书本,却毫无影响。眼看找了十几里路,没有半点线索,我垂头丧气地再次向林场而去。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有什么脸面和理由说自己丢失了书本。幸好课本和一些书还在,只能开学再说。
到了林场大门口,我推着车子向尕爹的住处走去。猛不然,不知从那里跳出一只大狼狗来,就像《水浒传》凭空冒出一只大虫一样错愕和惊奇。尕爹此前丝毫没有提起他们林场有狼狗,而且那么厉害,似乎要把人吃了似的。嘴里咆哮着,小孩腿粗样的两条前腿眼看伸向了我的脸上,我嘴里使劲喊着“狗,狗,狗”,一边向后慢慢退缩着。幸亏有自行车,不然可就要吃大亏。我像东郭先生一样利用自行车做掩护,且退且避。但那狼狗煞是聪明,它不是笨拙的驴子。它一下子跳将起来,用利嘴撕着书包,抓倒了车子。我啥都顾不得拾,心慌意乱,战战兢兢,一个劲后退着,不时向下蹲一下。我知道一蹲,狗的本性还以为要找什么东西击打它。急中生智我脱下大衣,使劲胡乱摔着。尽管我退缩着,左右抵挡着,我的军大衣还是被狼狗的利齿撕破了——幸亏撕去的是大衣的几条子,不然我的身上就要被撕出几个洞,冒出血来。先前我吓的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本能地后退,一直到大门外,那狼狗还是不依不挠,看起来如果没有人搭救,它是不会善罢甘休 。一般情况下,陌生人只要不进入人家的大门,狗就会停止进攻。那狼狗的智商就是不同于一般的狗,我一边大声哭着,一边大声喊着“快救人啊!快救人啊!”。半天尕爹和几个工人才从房子里出来。原来他们玩的起劲,酒喝的不亦乐乎,忘了把大狼狗放开的事情,忘记了我要进门的事情,也没有听见狼狗的咆哮和撕扯。要不是我“重任在肩”,打算借助公家的有效资源——不受限制的电灯,温暖如春的房间,没有任何人的打搅,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我差点就要回头去家里过年了。
尕爹笑着说,不要紧,这狗就这样,生人是不能随便进入林场大门口的。这样也好,你可以放心地学习,狗叫的紧了,可以出门看一看。交待一番,尕爹和几个人都出了大门。那狗太灵性,见我似乎成为了林场的一员,再也没有向我发起任何进攻,成了我那段时间朝夕相处的好伙伴。
黄昏伴随着寂寞一点点如约降临。我拉上狼狗,来到林场不远的明代长城脚下。历尽千年沧桑,阅尽人间冷暖,长城依然耸立在苍茫大地之上。雨雪冰霜的袭击,风沙酷热的肆虐,没有更改长城矢志坚守的信念。长城脚下,走过队队驼铃悠扬的客商,走过吹着胡笳骑着战马的匈奴,走过无数防守边塞的将士,走过西区开发新疆的兵团官兵。唯独长城依然默默耸立在这里,矢志不移一个永恒的约定。
除夕之夜如约来临,四下里鞭炮声声,但这里没有丰盛的饭菜,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团圆的氛围,没有笑语喧话的过年气息,除了几幅红彤彤的春联喻示着过年了。我早早炒了一个猪肉洋芋丝,一个白菜炒猪肉,下了满满两大碗细细滑滑的拉条子,然后就着明亮的灯光学起来。没有电视机看一眼喜庆的春节歌舞,没有收音机听一下欢快热闹的各地新闻,也没有亲戚和其他人的打搅。再说就是有,我也没有心思和时间欣赏。来之前,母亲曾经安顿过说,外爷和几个舅舅家在林场的高墙外面,不远,也就两三里路。春节期间就是一天吃一家,也能对凑好几天。实在着急了,就回家过年来。但我去既没有拿什么礼物(平时尚可,过年期间不拿东西叫我的脸面那里放),也不好面对,看外爷外婆还是以后再说,想来他们也不会怪罪于我。家里除了吃的稍稍好些,哪有如此绝佳的学习环境?
深夜的林场大院静悄悄的,除了那狼狗不时的叫几声,没有任何声响,但这的确是学习的大好机会。人越长大,越觉的过年的滋味越来越淡了。小时候是多么的盼望着过年啊!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有好吃的,有一点零花钱拿,太开心的事了,可现在我什么也不想。只想古人尚且能够面壁十年,食则一箪,饮则一瓢,漱石枕流,不慕名利,不羡荣华,唯一读书为乐,甘愿自守清贫淡泊的日子,专心思考,我只是短短十来天的“潜心修行”,有什么不能克服。接下来我找了块空地,把初中的六册英语课本从头至尾往下背诵。短短几天时间,那地被踏出了一条跑道一样清晰的路。然后是学语文和政治,下午稍稍休息一番,再背诵一阵史地,晚上重点学习数学。家里贫穷,没有也不可能给我购买手表,幸亏放假时从校长那里借了块闹钟。这样早上可以早点起床,晚上可以按照我的计划时间歇息。
外爷的家乡,从初四就开始敲锣打鼓,摩拳擦掌练习闹社火。但热闹和欢喜是他们的,喜庆和欢快也是他们的,除了孜孜以求的学习,我什么也没有。房间里温暖如春,不像家里,除了炕上是热的,其余都是清冷的。每天我变化着花样,使我的伙食不至于重复。早上我是开水就馒头,中饭晚饭或是拉条子,或是揪面片,或是汤面条,或是捞面条,或是大米饭,或是挂面。菜是六菜两汤——土豆丝、土豆块、猪肉炒白菜、土豆红烧肉、白菜炒土豆、猪肉土豆丝,汤是鸡蛋或者是面汤,炸好的油果子是肚子感到饥饿时的零食。实在寂寞和孤独了,我到空旷的林场大院里随意走走,转转,看看,想想。期间,林场附件值班的那个人来过问过几次,有没有什么意外,并且极力拉我到他家做一做,吃一顿。我婉言拒绝,说啥都不缺,比家里都吃的好。
初七八开始,附近的农人开始一家一户闹社火、串院子。隔着厚厚高高的林场院墙,能够听见锣鼓喧天,笑语声声。人们笑着说着吵闹着高叫着,夹杂着唱秧歌的声音,劝着喝酒的声音。尔后,到黄昏来历,一切归于安静,安静的几乎没有任何声响。
我手拿课本,诵读着、记忆着……这时候我很想回家,很想全家团圆的其乐融融,很想与伙伴们的欢呼与雀跃。但我“重任在肩”,岂能轻易撤退。
正月十四开始,外爷的家乡戏台上响起“咿咿呀呀”的声音,我知道这是乡村的戏迷自发组织的草台班子,利用春节人们喜欢看,他们也趁好美美露个脸。一般都是传统的秦腔和眉户剧,短小精悍,角色简单,但唱腔、衣服、道具和伴奏,一点也不含糊,有板有眼,吸引的周围乡村的人都来观看,几乎是场场爆满。我只是偶尔走出来,远远听听他们优美的旋律,给大脑一点点调剂和安慰——可以听到随风传来唱戏的一些声音,无疑是我一个人过春节最好的享受!
十五之夜,天幕尚未黑,各家各户就早早挂起了好看的灯笼——因为我看见,平时有点黑暗的乡村,此时打扮的灯火通明,煞是明亮,好像一个红光满面的新娘,怀揣美好旖旎的梦想,就要在喜庆的锣鼓声里上路,走向幸福翠绿的殿堂,从此就要过上一种人人羡慕和称赞的崭新生活。农人在平时,一般是不大愿意白白浪费一点点电的,一年四季除了除夕之夜和正月十五,人家的电灯多些,明亮些。这夜,闹社火的人要装身子,唱戏的人要打扮,小孩嬉笑着追逐打闹着,不时这里那里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一轮空明澄净、圆圆大大的玉盘慢慢爬上了白杨树的树梢,人们开始了元霄狂欢——在乡下,今夜无论牙牙学语的小孩,还是白发苍苍的老汉,无论生病在床的有疾病的,还是身怀六甲的孕妇,一般都要走出家门走一走、转一转,名为“正月十五串百病”,千年以来的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唯有在乡下,不折不扣地传承着、延续着,有些还发扬广大着。乡村的元霄会组织的富有经验,他们先是红红火火地闹社火,带着人们在朝夕相处的乡土上,在他们再熟捻不过的地方欢欢势势地闹腾着嬉笑着欢乐着游走着。我听见了一阵比一阵激烈的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欢笑声。尔后开始安静下来,我刚刚拿起课本认真读起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破空而来,我知道这是开场锣鼓,意在告诉演员快做准备,马上登台,也传递人们一个信息:戏就要开始了,赶快前来捧场。戏台上是字正腔圆的秦腔,戏台下是一声接一声的喝彩。我站在门外听了几句,转身进了房间,赶快悉心研读起来。我知道,今年我可是破釜沉舟,如果再次碰壁,就只能和他们一样,一辈子住在乡村,娶妻生子,过一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且就像别人笑话我的那样,我是“干部不像干部,农民不是农民。肩不能挑重担,手不会有缚鸡之力。”近视的眼睛,没有力气的身体,怎么浇水打坝,如何割麦拉田。
那一年我度过了平生第一个一个人的春节,虽则寂寞和孤独像山谷中盘旋的鹰,不时俯冲下来,试图驱赶走意志中顽强的坚守,但我为了青春的梦想,为了家人的寄托,为了老师和同学的期盼,一直呆在给我的心灵和灵魂里铭刻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和记忆的地方,在远离故土亲人的滋润和照料,在最需要欢乐和团圆的日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像修道士般的经历了一段炼狱生活,发奋学习,最后不算修成了正果,也算端上来铁饭碗,谋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