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个——清清的海[原创]
2022-01-01叙事散文金沙
金 沙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不知道多少年了,杞麓湖温文尔雅地躺在西南红土高原的一个山间小盆地--通海,这个小小的坝子里,用自己清凉的水,滋润着、哺育着湖岸边的一代代的人们。也许是没有见过真正的“海”,世世代代居住在湖边的我们小村里的人们,都……
金 沙
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不知道多少年了,杞麓湖温文尔雅地躺在西南红土高原的一个山间小盆地--通海,这个小小的坝子里,用自己清凉的水,滋润着、哺育着湖岸边的一代代的人们。
也许是没有见过真正的“海”,世世代代居住在湖边的我们小村里的人们,都把这个小湖叫做“海”。
其实现在的所谓这个“海”,她早已经打不起三尺高的浪了。她平平静静、纹丝不动地躺在那里,没有一点儿“海”所应有的汹涌的阳刚之气了。只有偶尔轻声划过的牧鸭人的小船抖动出几道细细的涟漪,和几声孤独的水鸟啁鸣,打破这湖面的寂静。
记忆中的“海”水很清,很蓝;湖水面比现在宽多了。而且她好象对我们村特别亲近似的,在正对着村子的的地方,小湖往上一拐,一下子把湖与小村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就在正对小村的湖面,形成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小湖湾,我们把它叫做小“海”。
那时候“海”里船很多。有捕鱼的、有捞“海”泥的、有抓“海”草的......捕鱼船一般撑着帆;白帆居多数;也有一些蓝色的帆。捞“海”泥的船和抓“海”草的船一般不撑帆。“海”泥和“海”草都是拿来揠田做肥料的。“海”泥就是“海”里的淤泥,黑黑的,很细腻,很肥。那些捞泥人在船上手里拿一个大耙子,双手紧紧握住竹杠做的耙把,把耙把的尾部扛在肩头上,全身一用力--一大耙黑黑的“海”泥就老到船里来......抓“海”草的则是用两根很长很长的竹杠,用牛皮条子紧紧绑在一起,然后伸进水里用力一绞,就把一大团翠绿的、长长的“海”草拧起来。那些回来的抓草船,船上的“海”草堆得老高老高的,那个船帮都压得离水面只有一点点的了,船仿佛马上就要落入水里似的。
而有一种船,则是专门载人的。
那个时候上县城,路虽然不很远,只是十几里。但是只有一条坑坑洼洼很颠簸的黄泥马车路;我们湖对岸的这些村庄的人上县城去赶阶子,就大多是坐船。村里有一条比一般小船大许多的大船,专门载人过“海”去上县城赶街子。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八、九点开船;大人每人一角钱的船钱,小娃儿一般不要钱。往往要开船的时候,那个上过台儿庄的很敦实健壮的老倌就把那片很大的帆升起来。那帆是白的,但是由于天长日久地风吹雨打,已经泛出黄色,而且还补上了不少补丁。老倌放开嗓子大喊:开船啰!!开船啰!催赶着那些还离船不远的赶船人。而一看见白帆升起来,又听到船老倌的大嗓子,就一个个挑着谷箩拎着提箩小跑起来。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崴着三寸小拐脚小跑着一拐一拐地,在我们这些小孩看来,挺好玩的。在老船倌从白胡子中间飘出来的喊声中,船“哗、哗“地跟着有节奏的浆声轻轻地驶出来了小“海”湾......朝着绿荫葱茏的秀山脚下的县城驶去......
阳光照耀下的“海”水清澈透明,可以不时隐约大下不等的草鱼、红尾巴的鲤鱼、金黄的鲫鱼......悠哉游哉地穿游在那些飘逸的“海”草、水韭菜、水葫芦丛中......不时间一尾调皮的小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晶亮的水花......
船行至“海”中心,由于水渐深,“海”水呈现出天空一样的蓝色。我们小娃娃们往往喜欢把一捧一捧的“海”水捧在手掌心里玩。水啊,清澈得连掌心的螺纹都一丝一条清晰可辨。有时还会捧到一两尾小小的鱼苗,在手心里摇头晃脑,煞是可爱。
小船在温柔的“海”水里轻轻滑行着,荡起一条条细细的微波。
下午,“海”面上白帆点点。许多是对岸这面的村子从县城赶完街返回的船。这时,往往会刮起了风,“海”面就 会涌起碾砣粗的浪来。摇晃的船体把大人和小孩吓得抓住船舷不敢动荡。那滚滚压来的“海”浪、深沉的浪涛声、拍打在船舷上而高高溅起的飞沫......从小至今没有真正看见过大海,孩提时的这样的时刻的深深的记忆,就是我心中不能再抹去的“海”的形象。
如果是风浪很大弄不好也会船翻人亡的事。记得外婆关于“海”的事她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次讲起一个至今令我不能忘怀的事:
外婆的一个家门的侄女,我们也许应该叫姨吧。她去县城赶街子,就坐船回来。不好那天就遇上了起大风来。在起来风的时候,岸上的人们就很担心,特别是那天有亲人出“海”的人家。人们爬到很高的楼顶上甚至爬上树去眺望那条返回的船。看着它那熟悉的有补丁的白帆艰难地在大风中挣扎着摇晃着......水性好的人赶紧划着小船出去准备营救......船终于没有抵抗住风浪在加上后来又下起了大雨的暴风骤雨、风雨交加......船,翻了......一船人全部落水......
因为有出船救人,而且由于“海”毕竟不是很大,会游水的人和不会游水的大部分被救了上来。但是终究还是有几个妇女小孩老人没有救出来。外婆的这个侄女也没有救出来。在风浪平静以后,人们在湖里继续寻找打捞落水的人,其它的人不论是还活着的还是死了的尸体都打捞上来了,可是就是外婆的这个侄女没有找到。在一直找到天要黑都还没有找到的时候,捞人的人们很无奈准备收船的时候,有一个老船公无奈地喊起她的名字:“‘小竹’啊,找不到你我们只有回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他隐隐约约看见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团东西一漂漂地漂过来,他很随意地把船划过去,一把捞去......就是这个落水的外婆的侄女。人已经没有救了。
记得外婆说这个侄女好象还很年轻,都还没有出嫁呢......
这就是我有关“海”的温柔美丽记忆之外强悍的印象的另外一面。
生长在“海”边,自然喜欢水。自然是“泡”在水里长大的。下课放学,“海”边往往就是我们这些男娃儿的好去处。把衣服裤子往岸边一撂,精赤条条的就一头扑进“海”水里。水清,且凉,把整个的心儿滋润得凉丝丝的。在水里,我们的玩法游法可多啦!什么鲤鱼摆尾啦、什么黑鱼打滚啦、什么草鱼晒肚啦!......等等。我们还经常比赛着谁游得又快又远。有时又一群一群地打起水战来......把白色的水花打得四处飞扬。有时又扎入水中玩什么潜水海龟啦。睁着眼睛看水底,清明透亮。那些在翠绿柔软的“海”草中穿梭的花的、白的、青色的鱼,红色的虾;大摇大摆地度着方步的螃蟹;躲在草根部的螺儿;躺着睡大觉的贝壳......
丰富多彩,热闹非凡。一些白中点红的,或者黄里透红的色彩鲜艳美丽的小贝壳还不时被我们捞起来玩赏。
那时的鱼,确实是多啊。开“海”的季节,那些捕鱼的小船里常常把一船船的鲜鱼划上岸来。而且经常可以看见几十斤上百斤的大草鱼大青鱼抬上来。活蹦乱跳的红尾巴鲤鱼、扁扁的武昌鱼、皮又滑又凝的鲶鱼......金黄的鲫鱼更是多得无数。我们这些小娃儿拿上鱼筐鱼笼,跑到村下面的小“海”边,就可以捉到成群的鲫鱼和白色的小白菱鱼和身体透明的很是好看的我们叫的“玻璃鱼”......用鱼笼捉鱼,要是下雨鱼儿来戗水就是最好时机。在有雨水流入小“海”的水沟的水口上,把鱼笼支上,自然就有那些戗水的鱼儿一条一条地冲进花篮鱼笼来。有时候要连夜守侯,千万不能离得太近,一般离开十多步远。“哗啦”一声水响,往往是鱼儿进笼了,心里就一阵兴奋。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去把笼子取起来。一取起来,在夜色之下白花花的一团鱼儿哗啦哗啦直活蹦乱跳,让你的心也关系得活蹦乱跳。用鱼筐捉鱼,则是在小“海”的边上水浅的地方,一般是水到膝盖最多不超过大腿的地方,看见有水纹轻轻漾起,那么水底就可能有鱼,用鱼筐一下猛照着按下去,如果鱼筐里一阵嘻哩哗啦地---“有啦”!当你一把拟住那一个劲在手里挣扎的鱼儿时,一阵兴奋和成功的喜悦,让你一天都不知道疲累。
在拿到鱼回到家里,为了要吃冻鱼,往往当天晚上就要把鱼煮汤,那鱼汤散发出来的鱼的清香往往让人还没有尝味口水就先流出来了......
记忆中,那个“海”啊,清清的、很清很清很美丽很温柔地荡漾在我人生刚刚开始的岁月里......
前些年围湖造田,加上四周山上的森林的滥砍乱伐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先的那个又清又蓝的“海”变小了,变浅了。又再加上现在沿“海”到处是工业的污染,“海”水变浑浊了,“海”草少了,鱼儿少了......如今,每年开“海”,只是很短的几天能够在集市上见到一些很少的青鱼、草鱼和鲤鱼。更多的是巴掌大的小鲫鱼。到是鱼贩子们一车一车地把邻近的星云湖的花领鱼运到村里来,不必要大声吆喝就有人围得熙熙攘攘地争相抢购。我们原来支花篮鱼笼拿戗水鱼;用鱼筐照鱼的那个清清的小“海”已经完全干涸了。往往裸露出黑黑的淤泥,被太阳晒得绽开一条条大裂缝大口子。只是雨季的时候流下一些沟水一汪汪地聚集在里面,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水塘。想起过去那白帆点点,渔歌飘扬的那个“海”,看看眼前的这个“海”,不由得使人心里一阵无言的痛......
好在由于后来及时地制止了围“海”造田,使得这个曾经很美丽的小“海”得以幸免;不然小“海”也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一天,三岁的小儿小秋阳缠着我带他去“海”边玩。站在“海”边的范围“海”的石埂上,看着“海”里面轰轰作响的挖泥船,这个庞然大物在他的心里是那么的神奇,他的眼睛里闪动着好奇、向往的目光。我想,或者?也许?我曾经的记忆中的那个温柔、美丽、清澈、可爱的“海”,还会重新出现在他的眼睛里......
作者姓名:金沙
邮政编码:652702
通讯地址: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新月文化开发工作室
电话号码:0877---3052537 013013485833
电子邮箱:786hoshay988@sina.com
QQ:441718185
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不知道多少年了,杞麓湖温文尔雅地躺在西南红土高原的一个山间小盆地--通海,这个小小的坝子里,用自己清凉的水,滋润着、哺育着湖岸边的一代代的人们。
也许是没有见过真正的“海”,世世代代居住在湖边的我们小村里的人们,都把这个小湖叫做“海”。
其实现在的所谓这个“海”,她早已经打不起三尺高的浪了。她平平静静、纹丝不动地躺在那里,没有一点儿“海”所应有的汹涌的阳刚之气了。只有偶尔轻声划过的牧鸭人的小船抖动出几道细细的涟漪,和几声孤独的水鸟啁鸣,打破这湖面的寂静。
记忆中的“海”水很清,很蓝;湖水面比现在宽多了。而且她好象对我们村特别亲近似的,在正对着村子的的地方,小湖往上一拐,一下子把湖与小村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就在正对小村的湖面,形成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小湖湾,我们把它叫做小“海”。
那时候“海”里船很多。有捕鱼的、有捞“海”泥的、有抓“海”草的......捕鱼船一般撑着帆;白帆居多数;也有一些蓝色的帆。捞“海”泥的船和抓“海”草的船一般不撑帆。“海”泥和“海”草都是拿来揠田做肥料的。“海”泥就是“海”里的淤泥,黑黑的,很细腻,很肥。那些捞泥人在船上手里拿一个大耙子,双手紧紧握住竹杠做的耙把,把耙把的尾部扛在肩头上,全身一用力--一大耙黑黑的“海”泥就老到船里来......抓“海”草的则是用两根很长很长的竹杠,用牛皮条子紧紧绑在一起,然后伸进水里用力一绞,就把一大团翠绿的、长长的“海”草拧起来。那些回来的抓草船,船上的“海”草堆得老高老高的,那个船帮都压得离水面只有一点点的了,船仿佛马上就要落入水里似的。
而有一种船,则是专门载人的。
那个时候上县城,路虽然不很远,只是十几里。但是只有一条坑坑洼洼很颠簸的黄泥马车路;我们湖对岸的这些村庄的人上县城去赶阶子,就大多是坐船。村里有一条比一般小船大许多的大船,专门载人过“海”去上县城赶街子。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八、九点开船;大人每人一角钱的船钱,小娃儿一般不要钱。往往要开船的时候,那个上过台儿庄的很敦实健壮的老倌就把那片很大的帆升起来。那帆是白的,但是由于天长日久地风吹雨打,已经泛出黄色,而且还补上了不少补丁。老倌放开嗓子大喊:开船啰!!开船啰!催赶着那些还离船不远的赶船人。而一看见白帆升起来,又听到船老倌的大嗓子,就一个个挑着谷箩拎着提箩小跑起来。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崴着三寸小拐脚小跑着一拐一拐地,在我们这些小孩看来,挺好玩的。在老船倌从白胡子中间飘出来的喊声中,船“哗、哗“地跟着有节奏的浆声轻轻地驶出来了小“海”湾......朝着绿荫葱茏的秀山脚下的县城驶去......
阳光照耀下的“海”水清澈透明,可以不时隐约大下不等的草鱼、红尾巴的鲤鱼、金黄的鲫鱼......悠哉游哉地穿游在那些飘逸的“海”草、水韭菜、水葫芦丛中......不时间一尾调皮的小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晶亮的水花......
船行至“海”中心,由于水渐深,“海”水呈现出天空一样的蓝色。我们小娃娃们往往喜欢把一捧一捧的“海”水捧在手掌心里玩。水啊,清澈得连掌心的螺纹都一丝一条清晰可辨。有时还会捧到一两尾小小的鱼苗,在手心里摇头晃脑,煞是可爱。
小船在温柔的“海”水里轻轻滑行着,荡起一条条细细的微波。
下午,“海”面上白帆点点。许多是对岸这面的村子从县城赶完街返回的船。这时,往往会刮起了风,“海”面就 会涌起碾砣粗的浪来。摇晃的船体把大人和小孩吓得抓住船舷不敢动荡。那滚滚压来的“海”浪、深沉的浪涛声、拍打在船舷上而高高溅起的飞沫......从小至今没有真正看见过大海,孩提时的这样的时刻的深深的记忆,就是我心中不能再抹去的“海”的形象。
如果是风浪很大弄不好也会船翻人亡的事。记得外婆关于“海”的事她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次讲起一个至今令我不能忘怀的事:
外婆的一个家门的侄女,我们也许应该叫姨吧。她去县城赶街子,就坐船回来。不好那天就遇上了起大风来。在起来风的时候,岸上的人们就很担心,特别是那天有亲人出“海”的人家。人们爬到很高的楼顶上甚至爬上树去眺望那条返回的船。看着它那熟悉的有补丁的白帆艰难地在大风中挣扎着摇晃着......水性好的人赶紧划着小船出去准备营救......船终于没有抵抗住风浪在加上后来又下起了大雨的暴风骤雨、风雨交加......船,翻了......一船人全部落水......
因为有出船救人,而且由于“海”毕竟不是很大,会游水的人和不会游水的大部分被救了上来。但是终究还是有几个妇女小孩老人没有救出来。外婆的这个侄女也没有救出来。在风浪平静以后,人们在湖里继续寻找打捞落水的人,其它的人不论是还活着的还是死了的尸体都打捞上来了,可是就是外婆的这个侄女没有找到。在一直找到天要黑都还没有找到的时候,捞人的人们很无奈准备收船的时候,有一个老船公无奈地喊起她的名字:“‘小竹’啊,找不到你我们只有回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他隐隐约约看见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团东西一漂漂地漂过来,他很随意地把船划过去,一把捞去......就是这个落水的外婆的侄女。人已经没有救了。
记得外婆说这个侄女好象还很年轻,都还没有出嫁呢......
这就是我有关“海”的温柔美丽记忆之外强悍的印象的另外一面。
生长在“海”边,自然喜欢水。自然是“泡”在水里长大的。下课放学,“海”边往往就是我们这些男娃儿的好去处。把衣服裤子往岸边一撂,精赤条条的就一头扑进“海”水里。水清,且凉,把整个的心儿滋润得凉丝丝的。在水里,我们的玩法游法可多啦!什么鲤鱼摆尾啦、什么黑鱼打滚啦、什么草鱼晒肚啦!......等等。我们还经常比赛着谁游得又快又远。有时又一群一群地打起水战来......把白色的水花打得四处飞扬。有时又扎入水中玩什么潜水海龟啦。睁着眼睛看水底,清明透亮。那些在翠绿柔软的“海”草中穿梭的花的、白的、青色的鱼,红色的虾;大摇大摆地度着方步的螃蟹;躲在草根部的螺儿;躺着睡大觉的贝壳......
丰富多彩,热闹非凡。一些白中点红的,或者黄里透红的色彩鲜艳美丽的小贝壳还不时被我们捞起来玩赏。
那时的鱼,确实是多啊。开“海”的季节,那些捕鱼的小船里常常把一船船的鲜鱼划上岸来。而且经常可以看见几十斤上百斤的大草鱼大青鱼抬上来。活蹦乱跳的红尾巴鲤鱼、扁扁的武昌鱼、皮又滑又凝的鲶鱼......金黄的鲫鱼更是多得无数。我们这些小娃儿拿上鱼筐鱼笼,跑到村下面的小“海”边,就可以捉到成群的鲫鱼和白色的小白菱鱼和身体透明的很是好看的我们叫的“玻璃鱼”......用鱼笼捉鱼,要是下雨鱼儿来戗水就是最好时机。在有雨水流入小“海”的水沟的水口上,把鱼笼支上,自然就有那些戗水的鱼儿一条一条地冲进花篮鱼笼来。有时候要连夜守侯,千万不能离得太近,一般离开十多步远。“哗啦”一声水响,往往是鱼儿进笼了,心里就一阵兴奋。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去把笼子取起来。一取起来,在夜色之下白花花的一团鱼儿哗啦哗啦直活蹦乱跳,让你的心也关系得活蹦乱跳。用鱼筐捉鱼,则是在小“海”的边上水浅的地方,一般是水到膝盖最多不超过大腿的地方,看见有水纹轻轻漾起,那么水底就可能有鱼,用鱼筐一下猛照着按下去,如果鱼筐里一阵嘻哩哗啦地---“有啦”!当你一把拟住那一个劲在手里挣扎的鱼儿时,一阵兴奋和成功的喜悦,让你一天都不知道疲累。
在拿到鱼回到家里,为了要吃冻鱼,往往当天晚上就要把鱼煮汤,那鱼汤散发出来的鱼的清香往往让人还没有尝味口水就先流出来了......
记忆中,那个“海”啊,清清的、很清很清很美丽很温柔地荡漾在我人生刚刚开始的岁月里......
前些年围湖造田,加上四周山上的森林的滥砍乱伐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先的那个又清又蓝的“海”变小了,变浅了。又再加上现在沿“海”到处是工业的污染,“海”水变浑浊了,“海”草少了,鱼儿少了......如今,每年开“海”,只是很短的几天能够在集市上见到一些很少的青鱼、草鱼和鲤鱼。更多的是巴掌大的小鲫鱼。到是鱼贩子们一车一车地把邻近的星云湖的花领鱼运到村里来,不必要大声吆喝就有人围得熙熙攘攘地争相抢购。我们原来支花篮鱼笼拿戗水鱼;用鱼筐照鱼的那个清清的小“海”已经完全干涸了。往往裸露出黑黑的淤泥,被太阳晒得绽开一条条大裂缝大口子。只是雨季的时候流下一些沟水一汪汪地聚集在里面,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水塘。想起过去那白帆点点,渔歌飘扬的那个“海”,看看眼前的这个“海”,不由得使人心里一阵无言的痛......
好在由于后来及时地制止了围“海”造田,使得这个曾经很美丽的小“海”得以幸免;不然小“海”也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一天,三岁的小儿小秋阳缠着我带他去“海”边玩。站在“海”边的范围“海”的石埂上,看着“海”里面轰轰作响的挖泥船,这个庞然大物在他的心里是那么的神奇,他的眼睛里闪动着好奇、向往的目光。我想,或者?也许?我曾经的记忆中的那个温柔、美丽、清澈、可爱的“海”,还会重新出现在他的眼睛里......
作者姓名:金沙
邮政编码:652702
通讯地址: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新月文化开发工作室
电话号码:0877---3052537 013013485833
电子邮箱:786hoshay988@sina.com
QQ:441718185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