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晚风中摇曳的村庄
2022-01-01抒情散文洪水河畔
在晚风中摇曳的村庄我把自己想象成一株风尘仆仆的植物。站在故乡的河岸,是向日葵,是灯盏花,或者是芦苇和芨芨草,孤独,荒寒,满身披拂着岁月的露水与秋霜。我能看见自己的影子,面对并不遥远的雪山、白云,像不断坍缩的湖泊,最终干枯或陷落,成为一抹凝结……
在晚风中摇曳的村庄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株风尘仆仆的植物。站在故乡的河岸,是向日葵,是灯盏花,或者是芦苇和芨芨草,孤独,荒寒,满身披拂着岁月的露水与秋霜。我能看见自己的影子,面对并不遥远的雪山、白云,像不断坍缩的湖泊,最终干枯或陷落,成为一抹凝结着青铜般沉重、幽古的蓝色光影。2008年白露秋风过后,我就真实地站在河边。不是梦境。梦境中出现的岸,一般都横亘于秋天的某个早晨,平阔,辽远,上面铺展着晶亮的白霜和落叶,有火红的狐狸蹀躞而过,还有野鸽与乌鸦,它们摇摆着翅膀,宛若开放在寂寥的河岸。现在,梦境中的那些场景和事物早已消逝或飘零,我看到的只是消瘦的流水以及在水波间沉浮的垃圾、草叶、白色的塑料袋,稍远处,则可以发现在冷风里沉默的白杨,枝头上坠着零星的黄叶,不见了麻雀和喜鹊,那些隔年的窝巢蒙着厚厚的灰土,瑟缩摇动,如被岁月风干的心脏。
风吹过来,风里飘荡着深秋的霜花和雪霰,白杨树不停地摇曳,落叶纷纷。幻觉中,我甚至感到整个村庄也随西风摇曳,仿佛一片苍老的雪,迎着残阳飞翔舞动。这种幻觉来自我童年的记忆。那时候,我喜欢骑着一匹绯红的儿马沿河岸奔跑,马带着风声,鬃毛向后飘扬。黄昏或黎明的天光下,我觉得马蹄腾起的烟雾就像一块幕布,遮盖了天地山河。在儿马飞奔的当儿,流水急速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树和草,天穹与白云,还有村庄、鸟群以及落满白雪的山岗,都在我的眼前飘扬、摇曳。我相信摇曳是一种命运的姿势。一棵树,一片叶子,一株野草在摇曳之后,会出现出短暂的宁静与安谧,而在这时,我看见了时光的身影,他悄然地来到那些事物跟前,用生满铁锈的手掌笼罩着它们的面孔,或者一点一点地剥蚀浸润,让它们呈现出本来的宿命。譬如遗留在河岸边的一间磨坊、几处垣墙,散落的羊骨、锈迹斑斑的马掌,枯死的芦苇与冰草,零落成泥的花朵,它们也曾在往昔的岁月中,有过充满激情的飘舞与摇曳,而此刻却安静了,安静得像被时光覆盖的虚无。
村庄默然无语。我的村庄,二十年前只有黄土夯筑的院墙和窑洞。窑洞的窗口面对天空,坐在炕上,能清楚地仰望到白云和星群。鸟儿飞过,把美妙的歌声洒落下来,一直种植于童年的心灵。窗前挂着如丝如缕的蛛网,当亮光移开之后,就能看见那些透明的网格,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张开来,宛如一个盛满阳光的金色漏斗。就连那些磨损的边缘,也露出银色的斑点,像星星般美丽。我的祖母就盘腿坐在那里,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霍去病征西的传奇,一遍一遍地讲,从傍晚一直讲到星光月色照亮窑洞的窗棂。而我的母亲,半蹲在灶头前烧饭,手里拉着风箱,嘴里哼唱着山野的民歌小调。炊烟袅袅从一排排窑洞里升起,又被晚风吹散,沿着宽阔的河岸扩散,最后融入淡蓝色的雾岚。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集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唱一段秦腔,或说几个荤段子,笑闹声夹杂着方言土语,久久地回荡在夜空。而夜幕下,随时都可以遇到狐狸和土狼,它们并不伤人,慢悠悠地踱着梅花碎步,在河岸上、村舍前,在野地里、麦垛旁,亮着嗓门嗥叫,似乎也在回应人们的欢闹。二十年过去。二十年的岁月摇落风霜雨雪,慢慢地覆盖了我的村庄。如今,那些密密麻麻窑洞已经坍塌、倾圮,作为时光流逝的物证,留下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天窗前的石磨、犁铧、粪叉、马鞍子,以及斑驳的青苔和地衣荒草。当年的铁匠铺成了一堆土丘,祭祀山神的庙宇长满了野燕麦,而曾经红火热闹的打麦场也被人改做了坟场,夜深人静后,到处闪动着令人恐怖的点点鬼火。
我在河滩上看见了一匹马。白马。黄昏的晚风里,它的雪一样的尾巴轻轻拂动。白马的背景就是河岸,河岸上摇曳苍凉的芨芨草,再远,便是祁连山,那里的云岫沉寂,峰峦上塔松点点。这样的背景衬托着白马,使它有了一种地老天荒的孤独。白马并不认生,当我走进它时,它抬起头来,朝我看了一眼,然后就低下头,静静地凝视着河水。我发现白马的影子就映在水里,被波浪摇曳开来,像一朵不停地凋落的白色菊花。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坐在不远的地方玩耍,也许他们就是这匹马的主人,但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走到跟前,跟他们闲聊几句,才知道俩孩子姓王,是王三爷的后代。王家原本是我们村的大户,在生产队时,一共有八十六个男女,还考取过大学生和中专生,走出了几个所谓的脱产干部,一度显赫乡邻,风光无限,而俩孩子却说,现在的王氏家族,大多移民县城,其中的后人,有的捡破烂,有的开馆子,都赚了钱,成了大款。我发现,他们在说话时,目光会越过白马的身体,朝向远方,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兴奋,还掺杂着一种淡淡的迷茫。
我想到的是,若干年后,故乡的这一匹白马也许会死去,化作一堆枯骨,然后腐朽成灰,随着一股风慢慢飘散。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株风尘仆仆的植物。站在故乡的河岸,是向日葵,是灯盏花,或者是芦苇和芨芨草,孤独,荒寒,满身披拂着岁月的露水与秋霜。我能看见自己的影子,面对并不遥远的雪山、白云,像不断坍缩的湖泊,最终干枯或陷落,成为一抹凝结着青铜般沉重、幽古的蓝色光影。2008年白露秋风过后,我就真实地站在河边。不是梦境。梦境中出现的岸,一般都横亘于秋天的某个早晨,平阔,辽远,上面铺展着晶亮的白霜和落叶,有火红的狐狸蹀躞而过,还有野鸽与乌鸦,它们摇摆着翅膀,宛若开放在寂寥的河岸。现在,梦境中的那些场景和事物早已消逝或飘零,我看到的只是消瘦的流水以及在水波间沉浮的垃圾、草叶、白色的塑料袋,稍远处,则可以发现在冷风里沉默的白杨,枝头上坠着零星的黄叶,不见了麻雀和喜鹊,那些隔年的窝巢蒙着厚厚的灰土,瑟缩摇动,如被岁月风干的心脏。
风吹过来,风里飘荡着深秋的霜花和雪霰,白杨树不停地摇曳,落叶纷纷。幻觉中,我甚至感到整个村庄也随西风摇曳,仿佛一片苍老的雪,迎着残阳飞翔舞动。这种幻觉来自我童年的记忆。那时候,我喜欢骑着一匹绯红的儿马沿河岸奔跑,马带着风声,鬃毛向后飘扬。黄昏或黎明的天光下,我觉得马蹄腾起的烟雾就像一块幕布,遮盖了天地山河。在儿马飞奔的当儿,流水急速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树和草,天穹与白云,还有村庄、鸟群以及落满白雪的山岗,都在我的眼前飘扬、摇曳。我相信摇曳是一种命运的姿势。一棵树,一片叶子,一株野草在摇曳之后,会出现出短暂的宁静与安谧,而在这时,我看见了时光的身影,他悄然地来到那些事物跟前,用生满铁锈的手掌笼罩着它们的面孔,或者一点一点地剥蚀浸润,让它们呈现出本来的宿命。譬如遗留在河岸边的一间磨坊、几处垣墙,散落的羊骨、锈迹斑斑的马掌,枯死的芦苇与冰草,零落成泥的花朵,它们也曾在往昔的岁月中,有过充满激情的飘舞与摇曳,而此刻却安静了,安静得像被时光覆盖的虚无。
村庄默然无语。我的村庄,二十年前只有黄土夯筑的院墙和窑洞。窑洞的窗口面对天空,坐在炕上,能清楚地仰望到白云和星群。鸟儿飞过,把美妙的歌声洒落下来,一直种植于童年的心灵。窗前挂着如丝如缕的蛛网,当亮光移开之后,就能看见那些透明的网格,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张开来,宛如一个盛满阳光的金色漏斗。就连那些磨损的边缘,也露出银色的斑点,像星星般美丽。我的祖母就盘腿坐在那里,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霍去病征西的传奇,一遍一遍地讲,从傍晚一直讲到星光月色照亮窑洞的窗棂。而我的母亲,半蹲在灶头前烧饭,手里拉着风箱,嘴里哼唱着山野的民歌小调。炊烟袅袅从一排排窑洞里升起,又被晚风吹散,沿着宽阔的河岸扩散,最后融入淡蓝色的雾岚。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集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唱一段秦腔,或说几个荤段子,笑闹声夹杂着方言土语,久久地回荡在夜空。而夜幕下,随时都可以遇到狐狸和土狼,它们并不伤人,慢悠悠地踱着梅花碎步,在河岸上、村舍前,在野地里、麦垛旁,亮着嗓门嗥叫,似乎也在回应人们的欢闹。二十年过去。二十年的岁月摇落风霜雨雪,慢慢地覆盖了我的村庄。如今,那些密密麻麻窑洞已经坍塌、倾圮,作为时光流逝的物证,留下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天窗前的石磨、犁铧、粪叉、马鞍子,以及斑驳的青苔和地衣荒草。当年的铁匠铺成了一堆土丘,祭祀山神的庙宇长满了野燕麦,而曾经红火热闹的打麦场也被人改做了坟场,夜深人静后,到处闪动着令人恐怖的点点鬼火。
我在河滩上看见了一匹马。白马。黄昏的晚风里,它的雪一样的尾巴轻轻拂动。白马的背景就是河岸,河岸上摇曳苍凉的芨芨草,再远,便是祁连山,那里的云岫沉寂,峰峦上塔松点点。这样的背景衬托着白马,使它有了一种地老天荒的孤独。白马并不认生,当我走进它时,它抬起头来,朝我看了一眼,然后就低下头,静静地凝视着河水。我发现白马的影子就映在水里,被波浪摇曳开来,像一朵不停地凋落的白色菊花。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坐在不远的地方玩耍,也许他们就是这匹马的主人,但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走到跟前,跟他们闲聊几句,才知道俩孩子姓王,是王三爷的后代。王家原本是我们村的大户,在生产队时,一共有八十六个男女,还考取过大学生和中专生,走出了几个所谓的脱产干部,一度显赫乡邻,风光无限,而俩孩子却说,现在的王氏家族,大多移民县城,其中的后人,有的捡破烂,有的开馆子,都赚了钱,成了大款。我发现,他们在说话时,目光会越过白马的身体,朝向远方,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兴奋,还掺杂着一种淡淡的迷茫。
我想到的是,若干年后,故乡的这一匹白马也许会死去,化作一堆枯骨,然后腐朽成灰,随着一股风慢慢飘散。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