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丽江后面:“他留人”的婚姻及其他(中)[原创]

2022-01-01叙事散文木祥

木祥关于“他留”的传说“他留人”从前不叫他留,而是叫做“他鲁苏”。叫他留人这个名称,来自一个传说。过去很长时间里,他留山是旧时茶马古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主要交通干线,大理南昭的主要城堡之一。明正德年间,大理南昭国后裔高氏土司在佛教盛地宾川……
木祥
关于“他留”的传说
  “他留人”从前不叫他留,而是叫做“他鲁苏”。叫他留人这个名称,来自一个传说。   过去很长时间里,他留山是旧时茶马古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主要交通干线,大理南昭的主要城堡之一。明正德年间,大理南昭国后裔高氏土司在佛教盛地宾川鸡足山修建传灯寺,需要从四川峨眉山搬运两尊佛像,于是就派人千里迢迢到了峨眉山。佛像是不能单身自个出家的,于是,在运送的过程中,四川峨眉山命两个尼姑押送两尊铜佛像到鸡足山。一路千辛万苦,大队人马终于到了他留山黄泥山一带,在山上小恬。刚歇息不久,突然山摇地动,狂风暴雨,他留山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地震以后,一个尼姑和一个铜佛像被埋在地下,一行人就只好抬上余下的佛像去鸡足山报到。   时间一年年过去,几年以后,大理国派往他留山的高土司到他留山黄泥山一带狩猎,发现一铜佛像被雨水冲刷出来,看这铜佛像,是一男性,上有“他愿意留下来”几字。送铜像的是一个尼姑,留下来的又是一个男铜佛像,这多少有点传奇,也可能属于杜撰。但听说高土司认为佛像现金身是天赐机缘,就在他留山修建成“他留大德寺”,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他鲁苏”,也就取学名为“他留人”。他留人这个名称,来历显得风情万种。
他留人色彩斑澜的服饰   在服饰上,他留人与彝族差别更大,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最有自己的特点。他留人男女穿的衣服都是用火草麻布在古老的织布机上织成,妇女们穿的是花格衣裳,大披领,齐胸对开。披领用各种颜色的花布做成,再点缀上一些花瓣。领口上也和披领相同,也是有各种花色作装饰。下身穿黑色短裙,也叫“百褶裙”。裙上有细致而匀称的皱裙,非常精致漂亮。少女的裙子为白色,上衣也为白色,显得清纯素雅。他留女子,她们的头上都有一块盖头布,盖头布为黑色,长一尺,宽八寸。盖头布的一头绣有花边,用一条彩色有带子系在头上,既简洁又漂亮。总之,他留人从语言服饰,婚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他留姑娘的服饰,还依赖于一条腰带,一条白色的腰带来统一。如果没有那条腰带,就没有她们的曲线,就没有她们的整体之美。她们的身上的任何一件饰物,都来自她们的劳动,来自她们那双勤劳的手。他留姑娘的衣服来得不那么容易,她们身上的每一件饰物,不是在街上买的,都是用手工制成。而且,他留人的服饰,不论是女装还是男装,都充满着山野之气。他们的饰物完全是用一种叫做“火草”的山草叶片上的韧皮,以及麻杆上的麻皮纺成线做成的。而且,这些衣服的用料,都是他留姑娘自己从山上采来,然后抽线,纺麻,再在古老的机器上加工出来。为了自己的衣服,他留姑娘跑遍了寨前寨后所有的山。她们要占用一年的农闲时间,才可能做好一身衣服,所以,他留人的服饰,最显得金贵,每套都要上千元钱。   他留姑娘为一套心爱的服饰而劳动,一种服饰,来自于她们的精神,一种内心的表现形式。她们对美有独特的感受,她们有她们自己的审美观。她们的美总是出自于劳动,出自于她们的双手。一套服装,凝聚着她们的汗水和心血。服饰上也凝聚着一种想象,一种意境。服饰穿在身上,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一种对自然的祟拜。我们何时才能她像们一样,用一种服饰来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
词语:过七关   他留人的婚俗,最有意思的是“过七关”。过七关,意思是,他留女子在正式订婚以前,要和七个男孩子在青春棚里过夜,才能取得交朋结友谈恋爱的通行证。   长大了的他留女孩进青春棚,首先要组织七个男子,分七个晚上和这个女孩在青春棚里过夜,睡上七个晚上。七天以后,七关过了,姑娘就可以自己在青春棚里交朋结友了,直到找到如意人为止。   他留男孩也是一样的,到了十七八岁,也是由自己的堂兄长,组织七个姑娘在青春棚里等候,让这个男孩在七个晚上和七个姑娘过夜。七个晚上以后,这个男孩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窜青春棚了,在窜青春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如意伴侣。   他留人对过七关相当严格,过不了七关,就找不到好男人,就娶不到好姑娘。过七关,他留语叫做“叉无怠”,其中有必须经过的意思。如果过不了七关,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窜姑娘房的机会,享受不到青春棚里的生活。   “过七关”的整个过程中,在青春棚里过夜的这七个小伙子,是由小姑娘的姐姐或者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好伙伴帮忙选定的,但还是要先征得小姑娘的同意,如果小姑娘不同意,小伙子夜里来到青春棚的时候,小姑娘就不会把房门打开。过七关的人选定了以后,选好的这个小伙子就可以到小姑娘的青春棚里来窜棚子。小伙子来到了小姑娘的青春棚以后,这天晚上就不回家了,而是和小姑娘在青春棚里面过夜。在青春棚里,小伙子和小姑娘可以明正言顺地睡在一张床上。一男一女睡在青春棚里,小姑娘显得有些拘束,小伙子就要说一些题外的开导人的话,就要不作出格的事,尽快地让小姑娘平静下来。等到小姑娘心情放松下来,小伙子才不失时机地谈恋爱方面的事。   到了第二天晚上,小姑娘的青春棚里又重新换了一个小伙子,也是像第一晚上一样,两个人睡在一个床上。当然,两个小伙子的性格、兴趣都不会相同,和小姑娘说话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因此,小姑娘在和不同的小伙子的交往中增加了许多和异性交往的经验。如此循环,一直到过了七个晚上才能正式谈恋爱,选择对象。当然,在过七关的时候,小姑娘对自己心爱的人就有了底,在过关时就暗中有了打算,一旦七关结束,马上就和一个心爱的人继续住在自己的青春棚里面,直到结婚前都在青春棚里面恋爱。那些在过七关时没有找到意中人的小伙子,又继续下一轮的串棚子活动,直到找到意中人为止。   他留男孩过七关所需选择的姑娘,又是由自己的堂哥们帮忙选择的。堂哥们经常窜青春棚,和他留姑娘相当熟悉,他们就利用窜青春棚的机会,和七个姑娘商量好,帮忙自己的堂弟过七关。商量好的这七个大姐姐,就会组织好七个姑娘在青春棚里等待着,这个小男孩就在七个晚上分别去窜这七个青春棚,和这七个大姐分别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这个姑娘如果同意你过这一关,就会送小伙子一个烟荷包。所以,他留小伙子如果拿不到七个烟荷包,就没有谈情说爱的通行证。
词语:双系婚姻   “他留人”的这种以青春棚为标志的婚俗到底属于什么样一种婚姻状态呢?还是在60年代,一位很有权威的民族学家试图把这种婚姻界定为“群婚”。他在他留山居住了近一个月,走访了他留山的老人,走访了青春棚,便毫不犹豫地为他留人下了“群婚”这个结论。这一论点当即受到所有“他留人”的反对,他们说,他们窜青春棚的婚俗,虽然看似“性开放”、男女关系不严肃,但仔细研究下来,还是有一定的道德规范的,并不是乱伦,不属于“群婚”的范畴。所以,又有人把它界定为“双系婚姻”:即“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婚姻”。这一提法得到了大多数他留人的认可,因为,他留人认为,他们的婚俗,不是群婚,但也不同于汉族的婚俗。青春棚是客观存在。他们也承认,在早年的时候,这种青春棚里也有性乱的成份,但那只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特定的条件下,不能把青春棚和群婚一概而论。
词语:“背着孩子谈恋爱”

  “背着娃娃谈恋爱”,是《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他留山的男女,先在青春棚里恋爱,通过反复地交流,觉得可以确定婚姻关系以后,就请媒人到姑娘家提亲,把婚事定了下来。定了婚事,就可以在青春棚里发生性关系,就可以生孩子了。   在他留山上,小伙子和姑娘在“青春棚”里恋爱、有了感情以后,就要告诉家里的亲人,请媒人到姑娘家提婚。如果双方同意,就可以定亲。事实上,在他留人眼里,定亲,就已经被视为“结婚”。但定亲只是被“视”为结婚,定亲后,姑娘并不接到小伙子家,而是要小伙子寄住在岳父岳母家里,待妻子有了孩子以后,才正式举行结婚典礼。这就是他留人“寄婚”的最大特点。一般说来,他留姑娘要到孩子两岁左右才举行结婚典礼。   由于以上原因,他留人的“寄婚”习俗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寄婚”以后,男女还是各生活在各家,只是到了晚上,姑娘家必须给小伙子留门,小伙子可以名正言顺地住在姑娘家里。这样一直等到姑娘有了孩子后,双方才选择日子结婚。结婚这天,新娘子也要梳妆打扮,擦粉戴花。生得的孩子,专门请一个人背上,送到小伙子家。   近年来,他留人生孩子以前要先到乡政府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地理:山路十八弯

  他留人居住的地方,与丽江古城相隔140公里。从丽江出发,可以乘坐丽江至四川攀枝花市的客车或者夜班车,四个小时便可以到达。也可以乘坐中巴车先到永胜县城再转县内的中巴车前往,交通十分方便。   乘车从丽江出发,便要走上大山和峡谷。沿途风景秀丽,一年四季,公路两边缓慢地发生着变化。春天,路边的山上开满了杜鹃和山茶花,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夏天,路两边的林荫树枝繁叶茂,绿色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倍感神清气爽。到了秋天,映入眼帘的,是姹紫嫣红的野菊花,层层梯田里金黄色的庄稼让人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入冬,路两边的枫叶黄得十分可爱,松树却依然透出淡淡的黛青。山溪里,流水潺潺,叮咚作响。时有雪花飘来,万里江山,银装素裹。。。。。。。无论哪个季节,车行至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如大海的波浪,一层层推向远方,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公路全是新铺的通县柏油路,但弯曲特别大。特别是从丽江龙山到达金沙江边的三十多公里路程,公路千回百转,让人荡气回肠。车从海拔二千多米的山头下到一千多米的金沙江畔,完成这巨大的落差,需一个来小时。
地理:金沙江上第一桥   距丽江城40公里左右,有一座始建于1876年的古铁链桥横跨在金沙江上。古桥名叫“金龙桥”,距今己有120多年的历史。据《新编丽江风物志》介绍,金龙桥是我国桥面最宽、铁索最多的铁链桥。同时,金龙桥也是金沙江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铁链桥,处于“茶马古道”的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永北直隶厅志》载:金龙桥“在郡治西150里子里汛,西跨金沙江,为永郡通鹤庆、丽江要冲,计长28丈,宽9尺,系铁索18股,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现援贵州提督鹤阳蒋宗汉炳堂捐资创修”。   金龙桥共有铁链18根,每根链500个环,重约一吨。根据当时的条件,重一吨的铁链,如何一根根拉在江上,并使之平衡,实属奇迹。根据史料记载,蒋宗汉修建金龙桥,有一定的偶然性,说蒋宗汉修桥是他曾在江边受阻,发誓而修。由于工程巨大,共历时五年,死工人48人。   金龙桥作为丽江重要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倍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2000年,丽江七星国际越挑战赛的队员曾徒步跑过金龙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人们来金龙桥上,仰望丽江茶马古道历史的苍桑。
地理:永胜小镇   他留人属于永胜县。永胜小镇是被云南人称做“澜沧卫”的军事古城的历史。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永胜小镇在历史上成为滇川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滇西最有名的茶马古道重镇。永胜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自西汉以来,就是四川进入云南的重要军事门户。唐以后,就被称为“北门”,“入云南之门”,“北国胜门”。过去,永胜的名称是“北胜”,取的就是“北国胜门”之意。据冯苏的《滇考》载:元朝宗宪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大兵从甘肃出征,进攻大理南昭国。大兵自北而来,到大渡河,兵分三路,其中一路首先占领永胜,取得胜利,所以将永胜改名为“北胜”,意为自北而来,首战取胜之意。元十七年(1280年),唐代南诏国蒙氏就在永胜境内建兵寨,控扼南北。   重要的地理位置,使永胜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到了明朝,永胜小镇一再进入皇帝朱元璋及他的南征将军傅有德和沐英的视线,多次对永胜调兵遣将,构筑城堡。许多历史资料表明,实际上,永胜小镇在历史上就是朱元璋的军队建筑的“澜沧卫城”。到现在为止,丽江纳西人称永胜小镇都不叫永胜,而是称“那擦厄”。“那擦厄”即 “澜仓卫”在纳西语中的转音。
永胜小镇的矮房子   小镇的街道只有6米来宽,街面上都是一些矮房子。房子的屋檐只有二米来高,个子稍高一点的人,进门都得低下头来。我们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座古城,都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矮房子。关于这些矮房子,有三种解释。一种解释,说修矮房子是当时县长的意思。那时候,县长出门要骑马,县长骑马上街,不能让任何一家的屋檐高过他的头,挡住他的视线。并且,哪种地位家修多高的房子,县长都有明确的规定,那时候,小镇里地位高的人还不多,所以,全城都得修矮房子。另一种解释,是由于小镇经历了三次大火。一次火烧,锯了一截柱子,第二次还要再锯一截,所以,房子越来越低。第三种解释说是为了防震。永胜小镇处于横断山脉地震断裂带,曾发生过一次8级大地震,小镇毁过一次,重新修建,就都修成了矮房子——修矮房子是为了防震。   三种说法,各有各的理由,似乎都能说通。但不管怎么说,矮房子是小镇最为独特的景观。我们可以看到矮房子里挂着的现代时装、传来的音乐… …傍晚,看昏黄的灯光从矮房子里弥漫出来。 (未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