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故乡秦安二题
2022-01-01抒情散文雪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7 编辑
1、消失了的故乡像劳累一天的人要回家睡觉一样,在外地工作的人,一年半载,都想回一趟老家。美丽轻盈的叶子和果实,要回顾自己苦难沉默的根。但当我时隔多年回到……
1、消失了的故乡像劳累一天的人要回家睡觉一样,在外地工作的人,一年半载,都想回一趟老家。美丽轻盈的叶子和果实,要回顾自己苦难沉默的根。但当我时隔多年回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7 编辑 <br /><br />1、消失了的故乡
像劳累一天的人要回家睡觉一样,在外地工作的人,一年半载,都想回一趟老家。
美丽轻盈的叶子和果实,要回顾自己苦难沉默的根。
但当我时隔多年回到故乡小城时,当我走下汽车,站在一个崭新的而又陌生的城市的十字路口时,我居然四顾茫然,我居然找不见了回家的方向。
我站在城的中心。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朝我微笑。我可是确确实实的小城人啊,可是,现在我却如同是身处异地。还是那个街道,但现在却充涌着我不认识的东西。现在哪来这么多的车辆这么多的电话亭这么多的易拉罐这么多的裙子这么多的光洁健康而且干净得让人想到优质化装品的脸呢?
哪来这么多的高楼大厦酒店歌厅花坛鸟园?
十几年前,我还是一个高中生,一脸粉刺,一双解放鞋,一天四次穿过那个小城。我一边走,一边听着小城上空广播里的“优秀歌曲十五首”。我通常是由北哨门进的城,那儿有个卖杏茶的大胖子,他的名字很美,叫果生,那儿还有一个摆麻子摊的瘦老汉,姓名不详。他们背靠着小城的老城墙,面对小城,表情既像早晨一样清爽却也像黄昏一样淡漠。当我走过秦家巷口时能闻到一股醋香。我经常在一个铁匠的炉子前站一会儿,看那个花白胡子的老汉打铁。在剧院附近,我还会想到当时我偷偷地单恋着的一位扎羊角辨的女孩子,运气好的时候,我还会远远地看见她。她从她家的巷子里走出来,走上大街,好像一朵花一样在小城里飘动着,飘过剧院,飘过铁匠铺子,飘过理发馆,飘过那棵大槐树。她每过一处,好象都有一个铃当被她撞响,发出只有恋爱她的人才能听到的美妙的声音。
放学了,下着雨,可是在邮电局的报纸栏跟前,我还是要站一会儿,要看一会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然后就低着头从一家又一家古旧的朱红色铺子的檐下穿过,从村子里的泥疙瘩路上跳过。家里有父母等候,书包里是没有写成的作文,心里又隐隐地有一位羊角辨子的姑娘,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个少年又是多么幸福的一个时光啊!
这一切现在都找不见了。
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多少找回了一些故乡的感觉,一麟半爪,寥寥落落,隐隐约约,像是汉朝时的断砖,唐代时的碎瓦,残缺却又珍贵。好像是从遥远的岁月里伸出的一只手,十分同情地把我收容了下来。
是的,我的故乡是进步了,发展了,比过去富了,我从心底里为她的现在而欣喜。虽然,我的记忆中的那个宁静美好的小城是消失了,但这样的消失却是可喜可贺的,如同花蕾消失于她的花朵,如同一张并不漂亮的脸消失于她美丽的笑容,如同一个儿童消失于他的成长,我的故乡消失于她的发展了。
2、李白还乡
当代小说评论家雷达先生,豪居帝里多年,偶然回了一次甘肃天水的老家,偶然写了篇散文,叫《回乡》,结果这里发表了那里转载,这里有人议论,那里有人选摘,好好地热闹了一阵子。不是雷达先生运气好,也不是他的文笔有多么漂亮,而是他老老实实地写了《回乡》这么一个常写常新的题目,并一五一十地描述了一个京都居民回到偏域家乡的沉重与失落、惆怅与感慨。
回乡,是所有浪迹天涯者一个执拗的梦想。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之所以能够从千万唐诗里一枝秀出,正因为它表达出了所有生活在他乡的人们共同的故园感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句句真切感人,好不容易回到家乡的快乐心情溢于言表。王维《杂诗》也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家乡就这样永远让人牵肠挂肚,对家乡的热爱就这样永远让人共鸣。
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虽然没有出生在甘肃秦安,但他又确为成纪李氏的后裔无疑。他一生游历过大半个中国,于北黄河南长江之间云雁往还,能去的地方都去了,然则他于有生之年是不是也到过当时叫做秦州的李氏故里呢?
李姓一族,源远流长,其祖颛顼,为尧帝的“大理”之官,人称其族为“理氏”。至商时,其后代理征刚正不阿,被暴纣处死,其妻携子出逃,一路向西,沿途摘李子为食,得以活命。为谢李子救命之恩,亦为隐名埋姓,故改姓为“李”。大约他们就是流落到陇西一带方才驻足的,于是陇西就成了李姓的家园,而成纪李姓,为其旺盛之一脉。自李广、李陵而下,李氏英才辈出,至李白,李家人更是大放其“贵族”之光彩。
关于李白的父亲——或者祖父——为何竟远走碎叶,又为何回到中原而于四川青莲安家落户,山遥水远,我们现在无从知其因缘。以今而观古,或者竟可以推知其源由之一二。甘肃秦安人,直到今日,仍被称为是“中国的吉卜赛人”。民间的风水学有这样的说法:秦安一地,有生龙之穴而无养龙之潭,即秦安人命定了要远走他乡以求生路,要流浪天涯而得生存。人们说以中国之大,“凡有炊烟处皆有秦安人”,虽是“壮言”却正可以“喻其实”。上推至李白的家世,可见四海为家,确是秦安人天定的命运。
秦安人浪迹天涯的性格,与秦安人本来就是移民的历史应该也有一定的联系。现在的天水及秦安一带,仍多有巨大古老的槐树,其中有唐槐,也有明槐。且这些槐树最早大都栽种于居民的门口与巷前。究其因,传说当年从山西大槐树下西迁而至的移民中,好多人为了寄托对原籍的怀念,动迁时即怀揣着故乡大槐树的树种,每到一处,即栽种于门口或巷口以寄托他们对家乡的忆念。那些怀乡的树啊,千百年之后,就长成了现在这样森森的唐槐与明槐。每当风吹雨打之时,那遍布于大街小巷的沙沙滴零之声,一定满含了秦安人的家国故园之思。
所以,李白身上流淌的,应该就是秦安人浪迹天涯的血性。
他的祖先浪迹天涯到了比现在的新疆更西更北更远的地方,在那儿却生下了中国的诗仙李白。
如果说世上的英武者莫过于飞将军李广,那么世上的大文豪就莫过于这位谪仙李白。他一生四海为家,高挂诗歌的风帆于楚汉之间云来鹤往,他一生的游踪,可谓东西飘荡而南北恣肆,就在这样的奔放漫游中,他一定会深藏着一颗回到古老的成纪来“寻根问祖”的深愿。他一定会于大唐某年某月某日悄悄地来到了他的老家:秦安。
有天水学者言之凿凿地考证,说他确实是登上过天水麦积山的,并且留下了一首诗。可惜这首诗失传而无踪无影了——李白到过麦积山的一个铁证,早被雨打风吹去了。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考证,说他确实登上过天水南郊的南郭寺,并且也留下了一首诗。这首题名为《南山寺》的诗是:
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
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但关于这一首诗的真伪,人们一直存有疑虑,认为不是李白真迹而是后人伪托之作。事实上这一首诗也确实显不出李白诗歌的潇酒出尘之态,平平而已。现天水南郭寺的古柏,虽然粗壮,高大,古老,但推及唐时,它们也不过是小荷初露。李白南郭寺诗却云“古柏几千年”者,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的南郭寺确有千年古柏,而现在它们都已不存;另一就是此诗当为后人所作,因为只有唐后数百年的人,才会感觉到那些树是“几千年”的古柏。考之以唐人杜甫的《秦州杂诗》之十二,我们为当时南郭寺的大树之存在找到了一个证据。杜甫诗云:“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所以我们可以推定,当时的南郭寺是有大树在彼的,而李白诗中所云几千年的古柏者,就是杜甫诗中所云的老树。诗中所写既无破绽,诗中情绪即当引人关注。问题确实是,李白的南郭寺一诗,词气平平,一点也没有万里归来之后激动不已的感觉。用现代人对写作的理解,此诗显系“做出来”的而不是“喷出来”的。是不是当时李白因某种原因勉强而为之呢?是不是那些僧俗们一定要李白“留下墨宝”呢?也许是吧。
而最大也最让现在的秦安人感到可惜的问题是,在天水,李白好歹也写了几句,可是在秦安,他却只字未留。后来的李白研究者至今也末发现李白有什么文字能表明他到过成纪老家。我想这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在李白看来,秦州与成纪本是一家一体,不像我们现在把个地域分得这样细。另一,就是李白根本就没有到过秦安,他只在天水逗留了几天。如果我们在感情上不能也不愿意接受这一个推断,则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李白是去了秦安的,至于他为什么没有一个字写到秦安,容我们慢慢地思想。
由于我的这篇文字并不是严谨的学术文章,而只是一首抒情的诗,所以,请允许我在文字上有稍稍的放纵,我认为,这个世上任何一个人回家的想法,也不会比从现在苏联的碎叶城出生的,在四川青莲长大的那个李太白更强烈,而这个世上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根的感情,也不会比一个真正的诗人更真切更急切,更长久,世上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的感情的遵从,也不会比一生豪放率性的李太白更彻底,更坚决,所以,我敢断定,如果他能到天水,他就一定能到数十里之外的秦安。
当时,那个著名的大地湾遗址还埋在黄土之下,还不像现在一样是一个“游览圣地”,历史在当时还没有揭开那一页往古的回忆,自然,李白也就无从登临,但无从登临不等于无从歌咏,让李白连一首诗也没有留下的真正的原因,却不是在成纪的老家里没有什么可以游览的地方,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感受到了以大地湾为中心的那一片黄土丘陵巨大的旷世的沉默。
面对着那一片贫穷的荒芜的无言的山低水浅的大地那一个又一个的“湾子”,李白一定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为无言以对的时候。面对着我们平凡的母亲,我们能讲出些什么花词丽句么,面对着我们无言的母亲,我们只能和她无言地默默相对。我们必须有所收敛,那些狂放那些幻想,那些罗嗦,我们必须放弃。你能在自己的家乡横冲直闯吗,你能在你的家乡勾肩搭背吗,你能在你的家乡恣情狂纵吗?你肯定不,你肯定要被这两个词所左右:一个是“收敛”,一个是“沉默”。
当年的李太白,正是这样动情而来,沉默而去。
花朵都开放在泥土和根的外面。秦安人的花朵,尤其要开放在异土他乡。
听朋友说,位于秦安县城东南的泰山上,林立层出的楼阁厅堂之间,最近新建了一座太白祠,以表达秦安人民对李太白这位唐代大诗人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马上冒出一句话:李白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像劳累一天的人要回家睡觉一样,在外地工作的人,一年半载,都想回一趟老家。
美丽轻盈的叶子和果实,要回顾自己苦难沉默的根。
但当我时隔多年回到故乡小城时,当我走下汽车,站在一个崭新的而又陌生的城市的十字路口时,我居然四顾茫然,我居然找不见了回家的方向。
我站在城的中心。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朝我微笑。我可是确确实实的小城人啊,可是,现在我却如同是身处异地。还是那个街道,但现在却充涌着我不认识的东西。现在哪来这么多的车辆这么多的电话亭这么多的易拉罐这么多的裙子这么多的光洁健康而且干净得让人想到优质化装品的脸呢?
哪来这么多的高楼大厦酒店歌厅花坛鸟园?
十几年前,我还是一个高中生,一脸粉刺,一双解放鞋,一天四次穿过那个小城。我一边走,一边听着小城上空广播里的“优秀歌曲十五首”。我通常是由北哨门进的城,那儿有个卖杏茶的大胖子,他的名字很美,叫果生,那儿还有一个摆麻子摊的瘦老汉,姓名不详。他们背靠着小城的老城墙,面对小城,表情既像早晨一样清爽却也像黄昏一样淡漠。当我走过秦家巷口时能闻到一股醋香。我经常在一个铁匠的炉子前站一会儿,看那个花白胡子的老汉打铁。在剧院附近,我还会想到当时我偷偷地单恋着的一位扎羊角辨的女孩子,运气好的时候,我还会远远地看见她。她从她家的巷子里走出来,走上大街,好像一朵花一样在小城里飘动着,飘过剧院,飘过铁匠铺子,飘过理发馆,飘过那棵大槐树。她每过一处,好象都有一个铃当被她撞响,发出只有恋爱她的人才能听到的美妙的声音。
放学了,下着雨,可是在邮电局的报纸栏跟前,我还是要站一会儿,要看一会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然后就低着头从一家又一家古旧的朱红色铺子的檐下穿过,从村子里的泥疙瘩路上跳过。家里有父母等候,书包里是没有写成的作文,心里又隐隐地有一位羊角辨子的姑娘,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个少年又是多么幸福的一个时光啊!
这一切现在都找不见了。
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多少找回了一些故乡的感觉,一麟半爪,寥寥落落,隐隐约约,像是汉朝时的断砖,唐代时的碎瓦,残缺却又珍贵。好像是从遥远的岁月里伸出的一只手,十分同情地把我收容了下来。
是的,我的故乡是进步了,发展了,比过去富了,我从心底里为她的现在而欣喜。虽然,我的记忆中的那个宁静美好的小城是消失了,但这样的消失却是可喜可贺的,如同花蕾消失于她的花朵,如同一张并不漂亮的脸消失于她美丽的笑容,如同一个儿童消失于他的成长,我的故乡消失于她的发展了。
2、李白还乡
当代小说评论家雷达先生,豪居帝里多年,偶然回了一次甘肃天水的老家,偶然写了篇散文,叫《回乡》,结果这里发表了那里转载,这里有人议论,那里有人选摘,好好地热闹了一阵子。不是雷达先生运气好,也不是他的文笔有多么漂亮,而是他老老实实地写了《回乡》这么一个常写常新的题目,并一五一十地描述了一个京都居民回到偏域家乡的沉重与失落、惆怅与感慨。
回乡,是所有浪迹天涯者一个执拗的梦想。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之所以能够从千万唐诗里一枝秀出,正因为它表达出了所有生活在他乡的人们共同的故园感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句句真切感人,好不容易回到家乡的快乐心情溢于言表。王维《杂诗》也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家乡就这样永远让人牵肠挂肚,对家乡的热爱就这样永远让人共鸣。
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虽然没有出生在甘肃秦安,但他又确为成纪李氏的后裔无疑。他一生游历过大半个中国,于北黄河南长江之间云雁往还,能去的地方都去了,然则他于有生之年是不是也到过当时叫做秦州的李氏故里呢?
李姓一族,源远流长,其祖颛顼,为尧帝的“大理”之官,人称其族为“理氏”。至商时,其后代理征刚正不阿,被暴纣处死,其妻携子出逃,一路向西,沿途摘李子为食,得以活命。为谢李子救命之恩,亦为隐名埋姓,故改姓为“李”。大约他们就是流落到陇西一带方才驻足的,于是陇西就成了李姓的家园,而成纪李姓,为其旺盛之一脉。自李广、李陵而下,李氏英才辈出,至李白,李家人更是大放其“贵族”之光彩。
关于李白的父亲——或者祖父——为何竟远走碎叶,又为何回到中原而于四川青莲安家落户,山遥水远,我们现在无从知其因缘。以今而观古,或者竟可以推知其源由之一二。甘肃秦安人,直到今日,仍被称为是“中国的吉卜赛人”。民间的风水学有这样的说法:秦安一地,有生龙之穴而无养龙之潭,即秦安人命定了要远走他乡以求生路,要流浪天涯而得生存。人们说以中国之大,“凡有炊烟处皆有秦安人”,虽是“壮言”却正可以“喻其实”。上推至李白的家世,可见四海为家,确是秦安人天定的命运。
秦安人浪迹天涯的性格,与秦安人本来就是移民的历史应该也有一定的联系。现在的天水及秦安一带,仍多有巨大古老的槐树,其中有唐槐,也有明槐。且这些槐树最早大都栽种于居民的门口与巷前。究其因,传说当年从山西大槐树下西迁而至的移民中,好多人为了寄托对原籍的怀念,动迁时即怀揣着故乡大槐树的树种,每到一处,即栽种于门口或巷口以寄托他们对家乡的忆念。那些怀乡的树啊,千百年之后,就长成了现在这样森森的唐槐与明槐。每当风吹雨打之时,那遍布于大街小巷的沙沙滴零之声,一定满含了秦安人的家国故园之思。
所以,李白身上流淌的,应该就是秦安人浪迹天涯的血性。
他的祖先浪迹天涯到了比现在的新疆更西更北更远的地方,在那儿却生下了中国的诗仙李白。
如果说世上的英武者莫过于飞将军李广,那么世上的大文豪就莫过于这位谪仙李白。他一生四海为家,高挂诗歌的风帆于楚汉之间云来鹤往,他一生的游踪,可谓东西飘荡而南北恣肆,就在这样的奔放漫游中,他一定会深藏着一颗回到古老的成纪来“寻根问祖”的深愿。他一定会于大唐某年某月某日悄悄地来到了他的老家:秦安。
有天水学者言之凿凿地考证,说他确实是登上过天水麦积山的,并且留下了一首诗。可惜这首诗失传而无踪无影了——李白到过麦积山的一个铁证,早被雨打风吹去了。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考证,说他确实登上过天水南郊的南郭寺,并且也留下了一首诗。这首题名为《南山寺》的诗是:
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
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但关于这一首诗的真伪,人们一直存有疑虑,认为不是李白真迹而是后人伪托之作。事实上这一首诗也确实显不出李白诗歌的潇酒出尘之态,平平而已。现天水南郭寺的古柏,虽然粗壮,高大,古老,但推及唐时,它们也不过是小荷初露。李白南郭寺诗却云“古柏几千年”者,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的南郭寺确有千年古柏,而现在它们都已不存;另一就是此诗当为后人所作,因为只有唐后数百年的人,才会感觉到那些树是“几千年”的古柏。考之以唐人杜甫的《秦州杂诗》之十二,我们为当时南郭寺的大树之存在找到了一个证据。杜甫诗云:“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所以我们可以推定,当时的南郭寺是有大树在彼的,而李白诗中所云几千年的古柏者,就是杜甫诗中所云的老树。诗中所写既无破绽,诗中情绪即当引人关注。问题确实是,李白的南郭寺一诗,词气平平,一点也没有万里归来之后激动不已的感觉。用现代人对写作的理解,此诗显系“做出来”的而不是“喷出来”的。是不是当时李白因某种原因勉强而为之呢?是不是那些僧俗们一定要李白“留下墨宝”呢?也许是吧。
而最大也最让现在的秦安人感到可惜的问题是,在天水,李白好歹也写了几句,可是在秦安,他却只字未留。后来的李白研究者至今也末发现李白有什么文字能表明他到过成纪老家。我想这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在李白看来,秦州与成纪本是一家一体,不像我们现在把个地域分得这样细。另一,就是李白根本就没有到过秦安,他只在天水逗留了几天。如果我们在感情上不能也不愿意接受这一个推断,则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李白是去了秦安的,至于他为什么没有一个字写到秦安,容我们慢慢地思想。
由于我的这篇文字并不是严谨的学术文章,而只是一首抒情的诗,所以,请允许我在文字上有稍稍的放纵,我认为,这个世上任何一个人回家的想法,也不会比从现在苏联的碎叶城出生的,在四川青莲长大的那个李太白更强烈,而这个世上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根的感情,也不会比一个真正的诗人更真切更急切,更长久,世上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的感情的遵从,也不会比一生豪放率性的李太白更彻底,更坚决,所以,我敢断定,如果他能到天水,他就一定能到数十里之外的秦安。
当时,那个著名的大地湾遗址还埋在黄土之下,还不像现在一样是一个“游览圣地”,历史在当时还没有揭开那一页往古的回忆,自然,李白也就无从登临,但无从登临不等于无从歌咏,让李白连一首诗也没有留下的真正的原因,却不是在成纪的老家里没有什么可以游览的地方,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感受到了以大地湾为中心的那一片黄土丘陵巨大的旷世的沉默。
面对着那一片贫穷的荒芜的无言的山低水浅的大地那一个又一个的“湾子”,李白一定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为无言以对的时候。面对着我们平凡的母亲,我们能讲出些什么花词丽句么,面对着我们无言的母亲,我们只能和她无言地默默相对。我们必须有所收敛,那些狂放那些幻想,那些罗嗦,我们必须放弃。你能在自己的家乡横冲直闯吗,你能在你的家乡勾肩搭背吗,你能在你的家乡恣情狂纵吗?你肯定不,你肯定要被这两个词所左右:一个是“收敛”,一个是“沉默”。
当年的李太白,正是这样动情而来,沉默而去。
花朵都开放在泥土和根的外面。秦安人的花朵,尤其要开放在异土他乡。
听朋友说,位于秦安县城东南的泰山上,林立层出的楼阁厅堂之间,最近新建了一座太白祠,以表达秦安人民对李太白这位唐代大诗人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马上冒出一句话:李白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