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手巧剪一纸奇
2022-01-01叙事散文高迎春
这标题,当然是从袁枚诗句“春风不如两手速,万树不如一纸奇”转借而来。我以为这样化用,来形容活跃在民间的剪纸艺术,妥贴而恰当。对剪纸艺术的喜爱,缘于母亲对剪纸的精通。母亲在老家高家店,因为有了双会剪纸的巧手而人缘极好。村里的媳妇姑娘见了母亲总……
这标题,当然是从袁枚诗句“春风不如两手速,万树不如一纸奇”转借而来。我以为这样化用,来形容活跃在民间的剪纸艺术,妥贴而恰当。
对剪纸艺术的喜爱,缘于母亲对剪纸的精通。母亲在老家高家店,因为有了双会剪纸的巧手而人缘极好。村里的媳妇姑娘见了母亲总是扯住手说亲热话,说不清哪天儿娶女嫁,她们就要借母亲的手使唤呢。
嫁女的拿了红纸来找母亲,定是要剪红月亮和双喜字。我们老家的习俗,要在陪嫁的洗脸盆中放个面做的大枣糕。枣糕蒸得精致,挑一般大的枣儿围成圈儿层层加高,枣糕就愈发似个小宝塔了,宝塔顶上要用火柴梗点上红梅花点儿,据说这枣糕寓意着姑娘过门之后,日子过得步步高呢。红月亮要用富贵杜丹做团花儿,中间缀着红双喜,剪好后盖住放了枣糕的脸盆上面,就立刻透出了红火火的喜庆劲。小点的双喜字,是预备贴在陪嫁的暖水瓶、香皂盒、镜子、茶壶、茶碗上的。
母亲剪红月亮和双喜字,是立等可取的。只见她麻利接过红纸,从中间裁开,一半用来剪红月亮,一半留做剪喜字。母亲把红纸折叠成三角形,沿边用红线绷纳几针,再用铅笔画好图案大略,操起剪刀把图案镂空,把三角的大头剪成弧形,沿弧形剪出均匀的锯齿纹,打开来看,一个脸盆大小的红月亮就剪成了。剪双喜字就更容易些,把红纸裁成小正方形对折,几剪刀下来,红红的双喜字就剪得了。
母亲剪纸的时候,常常引得妇女聚堆儿,她们边看剪纸边啦家长话,话题离不开姑娘找了哪儿的婆家,预备了什么嫁妆之类。几个情窦初开的小丫头,神情关注地看着母亲的手,张张嘴,没机会说话,伸伸手,又缩回去。等母亲刚刚剪好,她们就忍不住接过去要看。媳妇们就打趣说,这么小就着急找婆家啦,说得小丫头们飞红了脸,一阵风似得跑远了,把一片嘻嘻哈哈的笑声舍在背后。
用不了一顿饭的工夫,母亲就把送来的活儿剪完了,红红的纸屑,散落一地。于是,就都笑着脸儿说客气话,真是其乐融融。
如果娶媳妇的人家布置洞房,母亲就得忙活半天呢。乡村贫穷,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剪纸物美价廉,是他们享受得起的手工艺品。用白报纸装裱一新的洞房,顶棚四周要贴剪纸花边,墙角处贴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要贴龙凤团花剪纸。窗户上要贴鸳鸯双喜窗花,窗角处贴四个变形的红蝙蝠。坑围子也要用剪纸花边来装饰。贴好剪纸的洞房,清新亮堂,喜庆的气氛洋溢其中。
逢年过节,母亲也剪窗花贴在自家窗户上。从小接受剪纸艺术的熏陶,对我后来热爱集邮、字画和剪纸,有着潜移默化的关联。一张原本普通平常的红纸,经母亲精心剪裁,竟然能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银剪长羽毛。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母亲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装点美化着乡村贫乏的生活。母亲使薄薄的纸片尽现艺术魅力,自己也享受着此中的至乐。父亲故去后,我接母亲去县城定居,母亲走的是那样恋恋不舍,这其中就有母亲放不下为乡亲们剪纸的缘故。
我收藏的第一套剪纸,当然是母亲的,现在已收藏了几十套。对于剪纸的历史渊源,也有了大略的了解。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产生了美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对镂空透雕美的追求,在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豆圈足上,就是镂空的花纹。周代的铜带饰、战国时代的银箔和透雕玉璜上,都采用了镂空刻花技术。文革时期,湖北江陵一号墓,出土了一件战国镂空刻花皮革,薄薄的皮革上刻有细密的圆、方和三角形组成的连续花纹。它足以说明,当时除了没有用纸作为材料,在技术方面已经为剪纸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南朝时代,在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湖南、湖北一带的节日风俗。在正月初七俗称“人日”这一天,要用彩色幡纸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妇女则要用幡纸剪成的燕子戴在头上,以为节日装饰。这是剪纸已在民间流行的最早记录。
发现最早的剪纸作品,是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古墓葬中出土的北朝时代的五幅作品。其中有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形团花。剪纸作品层次交错,变化繁复,有流畅的韵律感。而另外两幅则更复杂,在几何形内圈之外,分别剪出一圈对马和对猴,将动物巧妙的组合在图形画面中,给人一种清新感,艺术表现的成熟程度,说明剪纸已在民间流传许久。
到了宋代,剪纸在民间应用范围已很广泛,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户上做窗花,有的巫师用剪纸“龙虎旗”驱邪,有的把剪纸用于工艺装饰。如当时的吉州窑,就用剪纸花样贴在瓷器上,烧制独具特色的陶瓷。有的用剪纸来装饰灯彩。每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灯市”上的走马灯,内饰中就是剪纸形象。走马灯,无疑起到了剪纸展览的作用。
据周密著《武林旧事》记载,宋代杭州就有了专事“剪字”、“剪镞花样”的专业剪纸艺人。周密在《志雅堂杂钞》中,还记述了汴梁的剪纸艺人:“向旧都大街,有剪诸角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俞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足见当时剪纸艺人的巧妙,已是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江苏江阴出土的明代折扇,在素色扇面的双层纸间,夹裱着一幅深色的“梅鹊报春图”剪纸,精美别致,标志着明代剪纸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清代剪纸,由民间走入皇宫。登上“大雅之堂”的剪纸,促使许多书法家,画家涉足剪纸艺术,参与剪纸稿样的创作,使民间剪纸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层面。
建国后,成立了中国艺术剪纸协会,剪纸艺术价值受到重视,剪纸创作空前繁荣。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生肖系列邮票,其中许多生肖造型,就直接来源于民间剪纸。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也采用了大型剪纸艺术品装饰舞台背景。中国香港邮政署,也发行过以安徒生童话为题材的一套四枚邮票。剪纸作品,起到了与友好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德州地区的剪纸,在民间十分活跃。宁津县保店镇张长俊的剪纸作品,有幸地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品行列。另外,陵县的石成才,临邑县的曹法东,夏津县的杨茂仑,平原县的冠宝岭,都是民间剪纸中的带头人。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德州考查时,十分惊讶德州民间剪纸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高兴地称赞德州为剪纸之乡。
现代剪纸艺术,更多地采用了雕刻技术,剪纸作品线条流畅,画面灵动,却也失去了民间手工剪制作品中的那份质朴。有的剪纸作品增加了染色工艺,使剪纸艺术中揉进了木版年画的味道,使得视觉效果更美观漂亮。装裱起来悬挂室内,一点也不亚于书画作品。每每获得新的剪纸收藏品,总要与母亲共赏,年老眼花的母亲虽然不再剪纸,见了别人创作的剪纸作品,还是高兴的赞赏不已。
在我收藏的剪纸作品中,小的是仅有方寸大小的藏书票,大的有一米多长的《红楼梦》、六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八米长的《洛神赋》。介乎两者之间的有《仕女图》、《喜鹊登枝》、《踏雪赏梅》等等。剪纸艺人凭借一双巧手,让手中平凡的薄纸显示出了艺术的神奇,真可谓:画幅虽从剪下生,精能皆从意中来。艺术是永恒的,艺术之美构成对心灵的影响,使得欣赏者更热爱生活,更懂得人生的意义。闲来浏览剪纸艺术收藏品,淡泊的生活中,凭添了几许欣慰,几许宁静,几许至乐与陶然。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