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相逢何必在春天
2022-01-01叙事散文若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5 编辑
早在十几天前,女友冯潇在电话里说,香港作家艾华先生要来山东,继尔又说,不仅是来山东,还要来临沂呢!刹那,握着话筒的手蓦地兴奋了一下,不由追问一句,真……
早在十几天前,女友冯潇在电话里说,香港作家艾华先生要来山东,继尔又说,不仅是来山东,还要来临沂呢!刹那,握着话筒的手蓦地兴奋了一下,不由追问一句,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5 编辑 <br /><br /> 早在十几天前,女友冯潇在电话里说,香港作家艾华先生要来山东,继尔又说,不仅是来山东,还要来临沂呢!刹那,握着话筒的手蓦地兴奋了一下,不由追问一句,真的?
果然是真的。为判定真假,手机上给他发过一个信息,兴冲冲告诉他,如来,能否请兄品尝一下我们这里的红烧兔首?说完自己吐舌,这一道菜,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名吃,天南地北的客人到来,故乡人都少为了点这道菜,以色泽味具佳而为众菜肴中的上品,故对艾华兄喜欢与否,胸有成竹。
我与艾华兄是今年春天在一个文学论坛上相识的,当时,我贴出一篇不成熟的文章,一天内并没有几个点击,本有点泄气,可到了晚上,再登录论坛,却见艾华先生不仅批阅了我的文章,而且把文章内所有不规范的别字作了改正,顿时对艾华兄产生了敬意。当得知艾兄来沂蒙山区,心情自然分外激动,便与临沂美女作家冯潇默默准备了欢迎日程,蒙山之行,便是其中之一。
一路风尘仆仆,身材高大的艾华兄于11月22号如期抵达临沂。11月23日,安排艾华兄蒙山之行。早上吃过早饭,八点钟,坐了朋友的专车相迎而去,约摸等了半个小时,在第一道山门之外,与冯潇及艾华兄等人汇合了。不一会儿,郭敏、王晓明等另两队人马也分别乘专车从沂水赶来,大家少不了一阵寒喧,然后一一点名到齐,开始向蒙山深处进发。
被誉为山东的第二高峰的蒙山,群山环绕,山峰绵延,不仅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还有数不清的沂蒙特产,70年代曾是山东省国有天麻林场,九十年代实行山林开发,林木得以保护,停止砍伐,后审批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山势耸拔,沟谷切割幽深,奇峰异石多姿,飞瀑流泉遍布,云雾变幻莫测,林木花草馥郁,自然风景十分优美。
一路上,大家“莺歌燕舞”,谈笑风声。原以为,艾华兄是很健谈的,却原来,高大帅气的爱哥哥并不太喜欢喧哗,性格深沉而内敛。大概是与文学有关,艾哥哥对蒙山上的传说似乎感兴趣。然笔者虽然生活在蒙山脚下,却很少游蒙山,从2003年秋到现在的蒙山之行,中间相隔二年之久,蒙山在不断建设,道路也变化多端,面对各处的景色,面对艾哥哥好奇的眼神,只有着急,越急却越言语讷讷,说不出来了。倒是业余导游冯潇,把个导游手册搬弄的滚瓜烂熟。我作为东道主,在艾华兄面前竟然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说词。现记抒此篇文章作一补充。
在缆车内,笔者替艾华兄拍摄了一幅照片,背景取得是蒙山“中国瀑布”。“中国瀑布”,旧称“水帘洞”,因其形颇似中国地图而得名。夏天,水脉丰足的时候,飞瀑跌宕共有三叠。它在青山层岩间奔腾跳跃,闪转腾挪,从约百米高的悬崖上一跃而下,中间为断崖阻隔,旋即又腾身直泻,形成了飞流奔涌、轰鸣溅跳的叠式瀑布。明朝的公鼐曾作《蒙山瀑布》对之赞美:“岂是银河落,飞来万丈余。谪仙如可见,不复问匡庐。”清朝的王运晟这样来描写水帘洞瀑布:“蹑蹬觅仙境,流从天半垂。出云偏有隙,停雨境无期。水击石鼓鸣,风披练破丝。至今帘不卷,终古月空窥。”意思是说:沿着石阶小路去寻觅仙境,一条瀑布从半天垂落,水帘象飘动的白云,又象大雨飘落,水流冲击着岩石,发出打鼓一样的声音,风吹瀑布象飘散的丝线,水帘长垂不卷。我们去的时候,因是初冬天气,瀑布水流减少,我们坐在缆车之上,遥遥看到的只有它的水痕,光滑的裸石了。此一景,艾华兄照片为证。
下了缆车,便接近蒙山山顶了,脚一着陆,便隐约听到山顶寺庙里奏响的佛乐。路边,冯导指点一石垒圆洞给艾哥哥,艾华兄急忙去看。那石洞有两米见方,笔者告诉艾哥,那就是“孙膑洞”。“孙膑洞”,位于水帘洞瀑布之上,洞内宽敞明亮,洞前有大片开阔地,被称之为“孙膑天井”。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据说又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早年为了学艺,跑到蒙山拜鬼子王禅为师。当时正在水帘洞里修行的王禅,见孙膑聪明好学,很是喜欢。他不但教他兵家的阵法、谋略,还把自己搜集整理的孙武遗著--《孙子兵法》也传给了他。
关于孙膑是怎样得到这部珍贵的兵书的,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孙膑曾救过一只白猿,白猿为了报恩,盗取了鬼谷子王禅的兵书送给孙膑,王禅知道后摇头叹息:“孙膑啊,兵书我早晚会传给你,你何必忽于一时?所谓天机不可泄漏,时机不到你看了兵书,会有百日灾难啊!”孙膑求师傅相救,王禅于是命孙膑到洞内装死。而王禅的另一个徒弟庞涓下山在魏国做将,但他始终对孙膑耿耿于怀,便派了一个叫徐甲的人三请孙膑,终于将孙膑骗出石洞,而此时孙膑装死刚满99天,王禅叹息道:“唉,只这一天你不能坚持,这一去,你将双腿不保啊!”
然而,为人忠厚的孙膑没有听劝,他以大计为重,毅然下了山。下山后,果然被庞涓实施了膑刑,但孙膑读过兵书后如虎添翼,计谋大增。后来孙膑秘密的回到齐国,做了齐威王的军师。在战场上,他两次设计大破庞涓带领的魏军。这就是古代史上有名的两大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垒得一洞,只是作为一个象征。蒙山深处,层崖中间有一个石洞,相传是战国时代的鬼谷子王禅修炼成仙的地方,至今仍流传着当年孙膑、庞涓在此跟王禅学艺的故事。洞口为水帘所掩,人一般近不得去,高不可攀。
坐在缆车上的时候,“冯导”曾煞有其事地指着山腰上一处景点说,那就是“蒙山卧佛”,问我们像不像,艾华与笔者齐转头去看,果然,在远处两座大山的空隙间,隐约出现的那座大山的轮廓,很象一尊侧卧沉睡的大佛。它的头向西天,那上面突起的高点是耳朵,顺势下来是它的脖子、肩膀,身体大半隐在大山的后面。关于蒙山卧佛还有一段传说,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羡门子的道人,经常在蒙山参禅,后来受到一位古仙人的点化,便在此地沐浴打坐,久而久之修炼成佛,幻化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卧佛。除了像佛,还像什么呢?那就请读者到蒙山亲自一看了,因艾华兄说,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看什么像什么呢!
我们从缆车上下来,在“冯导”的引导下,坐在一小吃摊前大吃了一顿沂蒙山的煎饼,这小小的煎饼,是沂蒙山的特产。在山下的时候,有听到艾哥哥惊喜地喊:看到“红嫂”两字了!而我们知道的红嫂,却与手中的煎饼有着深厚的情感。战争年代,沂蒙山妇女在残酷的岁月里,为支援前线碾米磨面摊煎饼,做军鞋供部队给养,冒着生命危险勇救八路军伤员,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伤员,被誉为“沂蒙红嫂”。时光一恍,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沂蒙人民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红嫂”煎饼、“六姐妹”系列食品、“拥军鞋”、“拥军煎饼”均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远销全国各地。爱哥哥看到的“红嫂”两字,只不过是挂在远处山上的一块广告牌而已。
吃罢煎饼,拾阶而上,面前是一座寺庙,名为“雨王庙”,下缆车后听到的声声佛乐就是由这里传来。雨王庙是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一处值得珍视的人文景观。庙中所祀主神——雨王,是蒙山地区专祀的司雨神灵,这位雨王即不在姜子牙《封神演义》七十二部正神当中,也不在中国民间普遍信仰的专司风雨的神祗谱系中(如龙王、关公等)。雨王神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最被认可的说法是认为雨王是神农时代的一位雨师赤松子。看来这位神仙对蒙山情有独钟,在很早的年代便来到蒙山,保护此地风调雨顺,百姓安乐。传说里蒙山古代仙人羡门子以及稍后的鬼谷子、钟离子都曾在此祭神祈雨,仙气氤氲,源远脉长,可见蒙山祭祀雨神的传统之久远。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雨王庙建于金朝明昌年间,“祈雨辄灵,香火颇盛”。当地老百姓十分尊崇雨王,每逢雨王生日以及年节日,均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或逢大旱之年,方圆数百里的百姓持香烛供品,上山拜祀雨王,据说十分灵验。在雨王的护佑下,蒙山境内多是风调雨顺,因此有“每年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雨王庙飞檐雕栋,气派庄严。大殿正面供的就是雨王神象,刚慈威猛,俨然呼风唤雨之势。
山上唯一的一处现代化建筑,便是蒙山会馆了,从会馆开始往上攀登,有一条长约3千米的木游道,整个台阶是全部用圆松木建成,绵延到山的顶部,踩在上面别有一番滋味,让你觉得步伐轻盈,如行仙境。幽幽冬日里,松树青青,橡树金黄,竹林亭亭,耳畔风吹树响,偶尔有鸟儿的喳喳歌鸣。一步一趋,我们正比肩踏歌而行,突然,眼前一亮,路边跃出点点金黄。在幽深的树林里,原来是一枝迎春,沿着栈道旁逸而出,闪闪烁烁,半掩半遮,露出童儿般调皮的浅笑。“迎春花!”大家惊呼。迎春花属落叶乔木,一般都是在初春盛开,而面前的迎春却反季节,在我们进山的时节开花了,听说百年不遇,千载难逢。此时它的开放,仿佛也是为迎接艾华兄的来到,花都有情,作为同是文友加 兄弟的我们,不更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
从蒙山归来,累,两腿有如灌铅般沉重,盼着天黑,好早早上床蒙头大睡。早上打开手机,短信频频叮咚作响,是潇的信息:荷,你的见面记呢?询问加命令式的,便不洗涮,起床,打开电脑……至写完,敲出最后一个字去,才感觉周身冰冷,想起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穿保暖的衣服。在冬天,心里怀着了友谊,怀着了满腔的热情,这时候的冬天,便只有温暖。相逢何必在春天,冬游蒙山,带来不小的感慨与收获,也虽然寒冷,但寒冷之于我们,却也只能止步在激情的面前!
果然是真的。为判定真假,手机上给他发过一个信息,兴冲冲告诉他,如来,能否请兄品尝一下我们这里的红烧兔首?说完自己吐舌,这一道菜,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名吃,天南地北的客人到来,故乡人都少为了点这道菜,以色泽味具佳而为众菜肴中的上品,故对艾华兄喜欢与否,胸有成竹。
我与艾华兄是今年春天在一个文学论坛上相识的,当时,我贴出一篇不成熟的文章,一天内并没有几个点击,本有点泄气,可到了晚上,再登录论坛,却见艾华先生不仅批阅了我的文章,而且把文章内所有不规范的别字作了改正,顿时对艾华兄产生了敬意。当得知艾兄来沂蒙山区,心情自然分外激动,便与临沂美女作家冯潇默默准备了欢迎日程,蒙山之行,便是其中之一。
一路风尘仆仆,身材高大的艾华兄于11月22号如期抵达临沂。11月23日,安排艾华兄蒙山之行。早上吃过早饭,八点钟,坐了朋友的专车相迎而去,约摸等了半个小时,在第一道山门之外,与冯潇及艾华兄等人汇合了。不一会儿,郭敏、王晓明等另两队人马也分别乘专车从沂水赶来,大家少不了一阵寒喧,然后一一点名到齐,开始向蒙山深处进发。
被誉为山东的第二高峰的蒙山,群山环绕,山峰绵延,不仅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还有数不清的沂蒙特产,70年代曾是山东省国有天麻林场,九十年代实行山林开发,林木得以保护,停止砍伐,后审批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山势耸拔,沟谷切割幽深,奇峰异石多姿,飞瀑流泉遍布,云雾变幻莫测,林木花草馥郁,自然风景十分优美。
一路上,大家“莺歌燕舞”,谈笑风声。原以为,艾华兄是很健谈的,却原来,高大帅气的爱哥哥并不太喜欢喧哗,性格深沉而内敛。大概是与文学有关,艾哥哥对蒙山上的传说似乎感兴趣。然笔者虽然生活在蒙山脚下,却很少游蒙山,从2003年秋到现在的蒙山之行,中间相隔二年之久,蒙山在不断建设,道路也变化多端,面对各处的景色,面对艾哥哥好奇的眼神,只有着急,越急却越言语讷讷,说不出来了。倒是业余导游冯潇,把个导游手册搬弄的滚瓜烂熟。我作为东道主,在艾华兄面前竟然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说词。现记抒此篇文章作一补充。
在缆车内,笔者替艾华兄拍摄了一幅照片,背景取得是蒙山“中国瀑布”。“中国瀑布”,旧称“水帘洞”,因其形颇似中国地图而得名。夏天,水脉丰足的时候,飞瀑跌宕共有三叠。它在青山层岩间奔腾跳跃,闪转腾挪,从约百米高的悬崖上一跃而下,中间为断崖阻隔,旋即又腾身直泻,形成了飞流奔涌、轰鸣溅跳的叠式瀑布。明朝的公鼐曾作《蒙山瀑布》对之赞美:“岂是银河落,飞来万丈余。谪仙如可见,不复问匡庐。”清朝的王运晟这样来描写水帘洞瀑布:“蹑蹬觅仙境,流从天半垂。出云偏有隙,停雨境无期。水击石鼓鸣,风披练破丝。至今帘不卷,终古月空窥。”意思是说:沿着石阶小路去寻觅仙境,一条瀑布从半天垂落,水帘象飘动的白云,又象大雨飘落,水流冲击着岩石,发出打鼓一样的声音,风吹瀑布象飘散的丝线,水帘长垂不卷。我们去的时候,因是初冬天气,瀑布水流减少,我们坐在缆车之上,遥遥看到的只有它的水痕,光滑的裸石了。此一景,艾华兄照片为证。
下了缆车,便接近蒙山山顶了,脚一着陆,便隐约听到山顶寺庙里奏响的佛乐。路边,冯导指点一石垒圆洞给艾哥哥,艾华兄急忙去看。那石洞有两米见方,笔者告诉艾哥,那就是“孙膑洞”。“孙膑洞”,位于水帘洞瀑布之上,洞内宽敞明亮,洞前有大片开阔地,被称之为“孙膑天井”。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据说又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早年为了学艺,跑到蒙山拜鬼子王禅为师。当时正在水帘洞里修行的王禅,见孙膑聪明好学,很是喜欢。他不但教他兵家的阵法、谋略,还把自己搜集整理的孙武遗著--《孙子兵法》也传给了他。
关于孙膑是怎样得到这部珍贵的兵书的,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孙膑曾救过一只白猿,白猿为了报恩,盗取了鬼谷子王禅的兵书送给孙膑,王禅知道后摇头叹息:“孙膑啊,兵书我早晚会传给你,你何必忽于一时?所谓天机不可泄漏,时机不到你看了兵书,会有百日灾难啊!”孙膑求师傅相救,王禅于是命孙膑到洞内装死。而王禅的另一个徒弟庞涓下山在魏国做将,但他始终对孙膑耿耿于怀,便派了一个叫徐甲的人三请孙膑,终于将孙膑骗出石洞,而此时孙膑装死刚满99天,王禅叹息道:“唉,只这一天你不能坚持,这一去,你将双腿不保啊!”
然而,为人忠厚的孙膑没有听劝,他以大计为重,毅然下了山。下山后,果然被庞涓实施了膑刑,但孙膑读过兵书后如虎添翼,计谋大增。后来孙膑秘密的回到齐国,做了齐威王的军师。在战场上,他两次设计大破庞涓带领的魏军。这就是古代史上有名的两大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垒得一洞,只是作为一个象征。蒙山深处,层崖中间有一个石洞,相传是战国时代的鬼谷子王禅修炼成仙的地方,至今仍流传着当年孙膑、庞涓在此跟王禅学艺的故事。洞口为水帘所掩,人一般近不得去,高不可攀。
坐在缆车上的时候,“冯导”曾煞有其事地指着山腰上一处景点说,那就是“蒙山卧佛”,问我们像不像,艾华与笔者齐转头去看,果然,在远处两座大山的空隙间,隐约出现的那座大山的轮廓,很象一尊侧卧沉睡的大佛。它的头向西天,那上面突起的高点是耳朵,顺势下来是它的脖子、肩膀,身体大半隐在大山的后面。关于蒙山卧佛还有一段传说,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羡门子的道人,经常在蒙山参禅,后来受到一位古仙人的点化,便在此地沐浴打坐,久而久之修炼成佛,幻化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卧佛。除了像佛,还像什么呢?那就请读者到蒙山亲自一看了,因艾华兄说,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看什么像什么呢!
我们从缆车上下来,在“冯导”的引导下,坐在一小吃摊前大吃了一顿沂蒙山的煎饼,这小小的煎饼,是沂蒙山的特产。在山下的时候,有听到艾哥哥惊喜地喊:看到“红嫂”两字了!而我们知道的红嫂,却与手中的煎饼有着深厚的情感。战争年代,沂蒙山妇女在残酷的岁月里,为支援前线碾米磨面摊煎饼,做军鞋供部队给养,冒着生命危险勇救八路军伤员,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伤员,被誉为“沂蒙红嫂”。时光一恍,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沂蒙人民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红嫂”煎饼、“六姐妹”系列食品、“拥军鞋”、“拥军煎饼”均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远销全国各地。爱哥哥看到的“红嫂”两字,只不过是挂在远处山上的一块广告牌而已。
吃罢煎饼,拾阶而上,面前是一座寺庙,名为“雨王庙”,下缆车后听到的声声佛乐就是由这里传来。雨王庙是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一处值得珍视的人文景观。庙中所祀主神——雨王,是蒙山地区专祀的司雨神灵,这位雨王即不在姜子牙《封神演义》七十二部正神当中,也不在中国民间普遍信仰的专司风雨的神祗谱系中(如龙王、关公等)。雨王神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最被认可的说法是认为雨王是神农时代的一位雨师赤松子。看来这位神仙对蒙山情有独钟,在很早的年代便来到蒙山,保护此地风调雨顺,百姓安乐。传说里蒙山古代仙人羡门子以及稍后的鬼谷子、钟离子都曾在此祭神祈雨,仙气氤氲,源远脉长,可见蒙山祭祀雨神的传统之久远。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雨王庙建于金朝明昌年间,“祈雨辄灵,香火颇盛”。当地老百姓十分尊崇雨王,每逢雨王生日以及年节日,均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或逢大旱之年,方圆数百里的百姓持香烛供品,上山拜祀雨王,据说十分灵验。在雨王的护佑下,蒙山境内多是风调雨顺,因此有“每年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雨王庙飞檐雕栋,气派庄严。大殿正面供的就是雨王神象,刚慈威猛,俨然呼风唤雨之势。
山上唯一的一处现代化建筑,便是蒙山会馆了,从会馆开始往上攀登,有一条长约3千米的木游道,整个台阶是全部用圆松木建成,绵延到山的顶部,踩在上面别有一番滋味,让你觉得步伐轻盈,如行仙境。幽幽冬日里,松树青青,橡树金黄,竹林亭亭,耳畔风吹树响,偶尔有鸟儿的喳喳歌鸣。一步一趋,我们正比肩踏歌而行,突然,眼前一亮,路边跃出点点金黄。在幽深的树林里,原来是一枝迎春,沿着栈道旁逸而出,闪闪烁烁,半掩半遮,露出童儿般调皮的浅笑。“迎春花!”大家惊呼。迎春花属落叶乔木,一般都是在初春盛开,而面前的迎春却反季节,在我们进山的时节开花了,听说百年不遇,千载难逢。此时它的开放,仿佛也是为迎接艾华兄的来到,花都有情,作为同是文友加 兄弟的我们,不更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
从蒙山归来,累,两腿有如灌铅般沉重,盼着天黑,好早早上床蒙头大睡。早上打开手机,短信频频叮咚作响,是潇的信息:荷,你的见面记呢?询问加命令式的,便不洗涮,起床,打开电脑……至写完,敲出最后一个字去,才感觉周身冰冷,想起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穿保暖的衣服。在冬天,心里怀着了友谊,怀着了满腔的热情,这时候的冬天,便只有温暖。相逢何必在春天,冬游蒙山,带来不小的感慨与收获,也虽然寒冷,但寒冷之于我们,却也只能止步在激情的面前!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