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爱是一种呼吸
2022-01-01叙事散文雪笑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鹧鸪天·半死桐》北宋词人贺铸号称贺梅子,因为他写有词坛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宋·贺铸《鹧鸪天·半死桐》北宋词人贺铸号称贺梅子,因为他写有词坛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鹧鸪天·半死桐》
北宋词人贺铸号称贺梅子,因为他写有词坛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横塘路》),但是,当我读完他的《鹧鸪天·半死桐》时,我认为他其实最应该被称做“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千多年前,他对爱情如此的深刻理解让我感到惊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爱的结合,才是一个生命完整的整体,而任何一方的消失,也都意味着另一方的缺失。一损俱损,一亡俱亡者,说的好像正是这样的爱情与男女。 当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以其对爱情极具现代精神的理解而名动一时,确实也标志着人们对爱情理解的一个现代高度,做为对多少年来那种女性对丈夫依俯心理的反动,她所表达的现代女性对平等自由与独立意识的追求,曾经让多少人为之赞叹,但是,贺铸的这首词却让我感到了古人对男女爱情更深刻的认识。舒婷只是看到了一种平等,可是贺铸却看到了一种平等之后的融合;舒婷看到了独立的“你”和“我”,然而贺铸却看到了“你”和“我”的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依为命。 多少年来,为了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意识到自我的生命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从易卜生的《娜拉》,到鲁迅的《伤逝》,人们一直在思考,但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挪拉出走以后怎么办?”不只是一个“五四”时代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即使是在现代也催人深思的问题。 如果说做为爱情与家庭之一方的女性日渐成为男子的附庸,且日渐成为男子财产的一部分,并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价值,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物极”,我认为,像舒婷的《致橡树》这样的诗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追求,也就是一种历史前进过程中的“必返”。然而需我我们冷静思考的是:一个事物,当它在走向极端同时走向衰亡的时候,我们否定它扬弃它,固然是十分应该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彻底地否定它内部包含着的合理内核。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那么我们要否定的应该只是这“一步”而不应该是这一步之前的真理。不能因噎而废食。也就是说,在我们认识到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男女不平等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婚姻与家庭中那些暗合人类天性的或者说合情合理的东西。贺铸的这首词,正表现出了古人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在还没有走向所谓“封建”的极端之时的那种正确性与深刻性。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来供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个体?什么才叫生命个体的觉醒与生命个体价值的实现?或者说,一个家庭算不算一个生命个体?也就是说,是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个体呢,还是一个男女共同组成的家庭--一个生命的基本单元--才算是一个生命的个体? 我隐隐地觉得,就在我们过去的老祖先那里,就在他们夫唱妇随的旧的婚姻观念中,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种对生命个体的超越了表象的认识:一个家庭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生命的个体! 古代的神话中往往蕴含着不尽的真理。古希腊神话里说:男人和女人最早其实是一个整体,后来不知为什么分开了,所以他们一生就相互寻找,找到后就组成家庭,然后一起生活、共同创造。独立的男人和女人各自只是一个半圆,组成了家庭的男人和女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圆。才能前进,才有生机。 联系贺铸的词,我想,这种富有生机与动感的男女的组合,这种通过爱情联合起来的生命体,应该说才是我们这个生命世界最小的个体。 于是现代爱情观念中爱情中任何一方的所谓独立性就值得我们去怀疑。是不是现代人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像历史上那些曾经合理后来却走向了极端的真理一样,也走到了它一个谬误的极端呢?我们对自由精神与独立意识的强调,是不是可以过分到只对自己负责而对他人甚至对自己的妻子丈夫也不负责的程度呢? 我听说在现在的一些大城市,青年男女们在喜洋洋领取结婚证的时候,必须面对一张冷冰冰的离婚协议方式的选定表。现在的人真是聪明到了极点,精明到了极点,科学到了极点但是也冷酷到了极点。我们原来常说的一句话:什么你的我的?现在,却反了过来,成了必须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现在有一种时髦的家庭,实行一种AA制,男人女人各花各的钱,互相请客,相敬如“宾”,我觉得,他们对于独立与自由的理解,好像有一个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好像他们所精明地看到的“真理”,其实却是鼠目寸光之下得到的一个幻相:绝对的独立与绝对的自我肯定是上帝给人们的一个幻相!或者说是假相! 而什么才是真相?我认为:一男一女的紧密结合,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才应该是一个独立生命的真相。 那么,贺铸就是老早地看到了这一真相的人。在贺铸的词里,他们夫妇一个死了,一个活着,他把这种人生的丧偶比做梧桐的“半死”,言下之意,就是他们两个人的生命加起来才是一棵完整的树,离开了对方,任何一方好像都不能独立称“树”,任何一方的苟存也好像都不能独立称“活着”。显然,在贺铸的心目中,两个人,才是一个所谓的“生命的个体”。 1+2=3,这其中的那个十分科学的等号对于我们的感情世界而言其实是一个欺骗,如果说“1”是一个独立的个体,“2”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结合物“3”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这个等式既在原来的方向上不是完全相等的,在与原来相反的方向上,它更是不能成立的,即1+2=3之后,3-1就不可能还等于2了,因为离开对方的任何一方,事实上再也回不到原来的那个自己了,3-1只能等于另一个新的个体(比如4)。这个地方我使用了两种数学,一个是现代的科学的数学,一个是古典的感情的数学,然而,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信仰科学的现代数学的人们是越来越多了,而能够理解古典的感情数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能理解贺铸“半死桐”这一爱情比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劳伦斯说:“正是在与他人它物的关系中,我们获得了自己极端的个性。”确实,我们确实是相互依存的,这才是真理,所以,我实在不敢把那种还没有结婚就要考虑离婚的现代意味十分强烈的男女之间的结合事实称做是一种婚姻观念的进步,我也实在不敢把动不动就离婚动不动就培养第三者找情人包二奶这种事实上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称为个性的解放或者什么生命个体的正当要求。我觉得,那其实是对生命与爱情十分片面的十分残缺的十分肤浅的理解。 对爱情与婚姻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劳伦斯说:“男女之间的爱既不是崇拜也不是敬佩,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毫不眩目,也不是徒有其表,我们甚至说它就像呼吸一样普普通通而又必不可少,说真的,男女之间的爱就是一种呼吸。”什么是呼吸?我的理解是:一呼一吸之谓呼吸,一男一女之谓呼吸,一恩一怨之谓呼吸,只有呼与只有吸,都不是完整的生命体现,呼与吸都不应该大闹独立,都不应该嚷着分江而治,呼吸双方密切地配合,才是生命的完美。一呼一吸,那是上帝的意志,一男一女,那也是上帝的安排,没有离开了呼的吸,也没有能够离开男人的女人,呼与吸的组合是谓呼吸,而男人与女人的组合,被叫做爱情。爱情是人生美丽的花朵,婚姻则是它丰硕的果实。
--宋·贺铸《鹧鸪天·半死桐》
北宋词人贺铸号称贺梅子,因为他写有词坛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横塘路》),但是,当我读完他的《鹧鸪天·半死桐》时,我认为他其实最应该被称做“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千多年前,他对爱情如此的深刻理解让我感到惊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爱的结合,才是一个生命完整的整体,而任何一方的消失,也都意味着另一方的缺失。一损俱损,一亡俱亡者,说的好像正是这样的爱情与男女。 当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以其对爱情极具现代精神的理解而名动一时,确实也标志着人们对爱情理解的一个现代高度,做为对多少年来那种女性对丈夫依俯心理的反动,她所表达的现代女性对平等自由与独立意识的追求,曾经让多少人为之赞叹,但是,贺铸的这首词却让我感到了古人对男女爱情更深刻的认识。舒婷只是看到了一种平等,可是贺铸却看到了一种平等之后的融合;舒婷看到了独立的“你”和“我”,然而贺铸却看到了“你”和“我”的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依为命。 多少年来,为了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意识到自我的生命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从易卜生的《娜拉》,到鲁迅的《伤逝》,人们一直在思考,但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挪拉出走以后怎么办?”不只是一个“五四”时代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即使是在现代也催人深思的问题。 如果说做为爱情与家庭之一方的女性日渐成为男子的附庸,且日渐成为男子财产的一部分,并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价值,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物极”,我认为,像舒婷的《致橡树》这样的诗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追求,也就是一种历史前进过程中的“必返”。然而需我我们冷静思考的是:一个事物,当它在走向极端同时走向衰亡的时候,我们否定它扬弃它,固然是十分应该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彻底地否定它内部包含着的合理内核。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那么我们要否定的应该只是这“一步”而不应该是这一步之前的真理。不能因噎而废食。也就是说,在我们认识到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男女不平等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婚姻与家庭中那些暗合人类天性的或者说合情合理的东西。贺铸的这首词,正表现出了古人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在还没有走向所谓“封建”的极端之时的那种正确性与深刻性。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来供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个体?什么才叫生命个体的觉醒与生命个体价值的实现?或者说,一个家庭算不算一个生命个体?也就是说,是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个体呢,还是一个男女共同组成的家庭--一个生命的基本单元--才算是一个生命的个体? 我隐隐地觉得,就在我们过去的老祖先那里,就在他们夫唱妇随的旧的婚姻观念中,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种对生命个体的超越了表象的认识:一个家庭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生命的个体! 古代的神话中往往蕴含着不尽的真理。古希腊神话里说:男人和女人最早其实是一个整体,后来不知为什么分开了,所以他们一生就相互寻找,找到后就组成家庭,然后一起生活、共同创造。独立的男人和女人各自只是一个半圆,组成了家庭的男人和女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圆。才能前进,才有生机。 联系贺铸的词,我想,这种富有生机与动感的男女的组合,这种通过爱情联合起来的生命体,应该说才是我们这个生命世界最小的个体。 于是现代爱情观念中爱情中任何一方的所谓独立性就值得我们去怀疑。是不是现代人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像历史上那些曾经合理后来却走向了极端的真理一样,也走到了它一个谬误的极端呢?我们对自由精神与独立意识的强调,是不是可以过分到只对自己负责而对他人甚至对自己的妻子丈夫也不负责的程度呢? 我听说在现在的一些大城市,青年男女们在喜洋洋领取结婚证的时候,必须面对一张冷冰冰的离婚协议方式的选定表。现在的人真是聪明到了极点,精明到了极点,科学到了极点但是也冷酷到了极点。我们原来常说的一句话:什么你的我的?现在,却反了过来,成了必须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现在有一种时髦的家庭,实行一种AA制,男人女人各花各的钱,互相请客,相敬如“宾”,我觉得,他们对于独立与自由的理解,好像有一个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好像他们所精明地看到的“真理”,其实却是鼠目寸光之下得到的一个幻相:绝对的独立与绝对的自我肯定是上帝给人们的一个幻相!或者说是假相! 而什么才是真相?我认为:一男一女的紧密结合,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才应该是一个独立生命的真相。 那么,贺铸就是老早地看到了这一真相的人。在贺铸的词里,他们夫妇一个死了,一个活着,他把这种人生的丧偶比做梧桐的“半死”,言下之意,就是他们两个人的生命加起来才是一棵完整的树,离开了对方,任何一方好像都不能独立称“树”,任何一方的苟存也好像都不能独立称“活着”。显然,在贺铸的心目中,两个人,才是一个所谓的“生命的个体”。 1+2=3,这其中的那个十分科学的等号对于我们的感情世界而言其实是一个欺骗,如果说“1”是一个独立的个体,“2”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结合物“3”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这个等式既在原来的方向上不是完全相等的,在与原来相反的方向上,它更是不能成立的,即1+2=3之后,3-1就不可能还等于2了,因为离开对方的任何一方,事实上再也回不到原来的那个自己了,3-1只能等于另一个新的个体(比如4)。这个地方我使用了两种数学,一个是现代的科学的数学,一个是古典的感情的数学,然而,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信仰科学的现代数学的人们是越来越多了,而能够理解古典的感情数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能理解贺铸“半死桐”这一爱情比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劳伦斯说:“正是在与他人它物的关系中,我们获得了自己极端的个性。”确实,我们确实是相互依存的,这才是真理,所以,我实在不敢把那种还没有结婚就要考虑离婚的现代意味十分强烈的男女之间的结合事实称做是一种婚姻观念的进步,我也实在不敢把动不动就离婚动不动就培养第三者找情人包二奶这种事实上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称为个性的解放或者什么生命个体的正当要求。我觉得,那其实是对生命与爱情十分片面的十分残缺的十分肤浅的理解。 对爱情与婚姻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劳伦斯说:“男女之间的爱既不是崇拜也不是敬佩,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毫不眩目,也不是徒有其表,我们甚至说它就像呼吸一样普普通通而又必不可少,说真的,男女之间的爱就是一种呼吸。”什么是呼吸?我的理解是:一呼一吸之谓呼吸,一男一女之谓呼吸,一恩一怨之谓呼吸,只有呼与只有吸,都不是完整的生命体现,呼与吸都不应该大闹独立,都不应该嚷着分江而治,呼吸双方密切地配合,才是生命的完美。一呼一吸,那是上帝的意志,一男一女,那也是上帝的安排,没有离开了呼的吸,也没有能够离开男人的女人,呼与吸的组合是谓呼吸,而男人与女人的组合,被叫做爱情。爱情是人生美丽的花朵,婚姻则是它丰硕的果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