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江陵焚书

2022-01-02抒情散文李华新

李华新江陵焚书乃中国文化之痛。江陵焚书是梁元帝主动犯下的罪行,因为魏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并没有一定要焚书的必要。他要战降和一定要焚书,没有直接关系。在他被俘后,在自己的思想中根本没有因为自己的治国不利而导致亡国的,反而是对自己如此熟读史书,……
李华新 江陵焚书乃中国文化之痛。 江陵焚书是梁元帝主动犯下的罪行,因为魏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并没有一定要焚书的必要。他要战降和一定要焚书,没有直接关系。在他被俘后,在自己的思想中根本没有因为自己的治国不利而导致亡国的,反而是对自己如此熟读史书,却战败而不解,于是便拿出书画来撒气。只是因为他这样的一个举动而是的人们对于一位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一旦嗜书如命,那么在自己的命运面临涂炭的时候,最先感到危险的事那些时时陪伴与他的那些书籍。于是发生在公元555年1月10日晚上的焚毁行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那个一场空前的劫难。在这一天被西魏大军围城的梁元帝命令舍人高善宝将宫中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全部焚毁。 中国人好像历来就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对于自己一定要建造的王朝往往是一定是全新的,而且是会对既往是文化与历史存在好不吝惜地进行破坏和涂炭,而且总是要消灭前朝的一切痕迹。但是这样的情况总是一个新的王朝对于就王朝的暴力方式来完成,总是被迫的不得不接受的一种现实。比如说,四海毕,阿房出的阿房宫,就是被西楚霸王一把火给烧毁的。比如,曾国荃对太平天国建造的宫殿也是用一把火烧了个净光。而其中的多少有价值的文物,究竟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焚烧炉多少,没有人会说得清。 而现在的这位梁元帝,竟然把他对文化的无法占用的哀怨,用火烧的方式来个心底干净,这是一种及其自私的做法,而那时即使是一个即将亡国的君主,人们也无法阻止这样的愚蠢的做法。后人有评价说,即使这些书画作品被西魏大军所掠,如果不是立即投入火海的话,总是要有遗存的。而现在的我们确实要面对一位皇帝---这位中国文化不孝子孙的劣性。这次的焚书行为是在是一次算不上一次大战惶惶不可终日的焚书行为。因为战争使得无数的人类的精神财富毁于一旦。而这次的梁元帝的焚书,他真正的刑罚赎和书一起赴死,因为自己的生命不再,那么书画就是没有意义的了。在被部下劝阻之后,他就是好准备投降。但是投降之时,虽然备受羞辱,但是也没换来性命。而且在印刷术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这些书籍大都是靠手抄流行的。这些经过无数人心血集成的大量书籍,有些还是稿本或是手抄本,这些文化和学术的结晶就在一次愚蠢的决定中,永远消失了。 作为一代帝王,如果是他有嗜书的爱好,对于一个民族或是国家来说,其实并非是好事,因为一旦图书成为各地的私藏,那么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灾难。而且是民间所无法拥有的,就会因此而绝缘与民间。同时也会很容易成为一位皇帝或是一个朝代的殉葬品。据说,梁元帝在焚书之后,又把佩戴在自己身上的宝剑在柱子上砍折。自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可以看出这样的皇帝对于集历代文化精粹的书画的态度是多么的狭隘,由此也可以推断,这样的心态即使是不被魏军所围,在走投无路时不得不焚书,到了自己寿终正寝的时候,也会做出荒唐的举动的。因为人们最为熟知的故事中的关于唐高宗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碑帖的故事,因为这位皇帝的最爱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一起殉葬,而这些是人们对于那座据说未被盗墓的陵墓,一致耿耿于怀的真实想法,就是要看看究竟那部伟大的书法是否会真的与其一起埋葬,如是那部伟大的书法作品,那样的一帖旷世之作重建天日之时,会是如此的情形,人们甚至无法、不敢去想象。 葛剑雄教授在他写的中国历史的十六个片段中,有专门写梁元帝焚书一节,其中在叙述了发生在公元555年1月10日的劫难之后,总结到:最害怕的就是有的皇帝是有文化和和个人喜好的,因为他的好恶甚至会说一场灾难。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皇帝,像李后主、宋徽宗、明武帝、明熹宗,他们本来应该是杰出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优秀的运动员或是工匠。这些人都具有符合人文精神的某一方面的特点,但不幸的是他们当了皇帝,因此只能成为昏君、暴君、亡国之君。所以对于皇帝或是对社会富有特别责任的政治家来说,抽象的人文精神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个社会贡献。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2-7-24 21:5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