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净碗

2022-01-02抒情散文凌啸远
净碗净碗就是纯粹地说碗,这好像也是碗,天空阴沉笼罩如锅,就是它倒扣下来。但是每当星空明亮,长夜寂寥的时候,坐在家里院子笼统统的台阶上,我的思绪便漂泊到了远处流淌的水面上。南方五月的沼泽潮湿多雾,绿树如风,我想象水上的小船就像一只生硬的碗,流……

  净碗   净碗就是纯粹地说碗,这好像也是碗,天空阴沉笼罩如锅,就是它倒扣下来。但是每当星空明亮,长夜寂寥的时候,坐在家里院子笼统统的台阶上,我的思绪便漂泊到了远处流淌的水面上。南方五月的沼泽潮湿多雾,绿树如风,我想象水上的小船就像一只生硬的碗,流东流西没有尽头。   记得小时候坐在院子里,六月的夏天巷子口通着风,篱笆边的石头晒得滚烫,三五只鸡立在屋檐下打盹,爷爷吃完饭就会将他的碗放在对面阴凉的石头上摆着,家里的碗也工工整整地叠在碗柜里。我则将吃空的碗扣在曲弯的膝盖上,母亲看见就骂,她说你把碗乱放不成样子,将来肯定不争气。隔壁三奶奶看见就笑着说,碗扣膝盖上将来走不动,就是碗抱胸前或者放在左右口袋里也不行,四处游走的乞丐往往就是这样。   然而人的生命来源于脚根大地,其实成长于碗内。三岁的小孩用碗吃饭,八十岁的老头还是用碗吃饭,一日三餐,风雨不断,这一圆口敞开的白瓷,一方小小的地方,一把器皿消磨着无限的岁月以及时光。   我不知道贫苦的岁月或者战乱年代,普通百姓怎么吃饭,但是知道碗口朝上对着天就能吃饭,对着你的额头,你的嘴,你的眼,对着你饥饿的肚腹,你就不得不吃饭——其实人的一生大部分是寄托在碗内,而且往往都是固守的,并不是在碗外。毕竟碗外没有粮,碗打翻或者倒扣下去也没有粮,贫穷困苦的时候就会活活饿死。   有饭吃的人碗放家里不漂泊游动,没饭吃的人背着它走四方,这是古训,也是碗的哲学吧。现在一些大城市街头游走的乞丐,一身褴褛,头发污脏,手中端着碗来跟前乞讨,眼神语气可怜地说,大爷,行行好吧!伸手口袋里拿两个硬币扔进碗里嘎嘣响,抬头不看人。又或者一些桥头以及地下道还有许多乞丐铺着残缺脏乱的被褥席子,跟前摆一张铁皮碗,大约带来带去方便,也不易摔碎。   我想碗的产生可能对应着嘴而来,因为嘴可方可圆,可上翘可下撇,可张开可闭合,可扭曲可直平。一动一静谓之道,有活动的嘴对应固定有型的碗,这样自然就是相应的成全。相对于活动的东西,不变的东西似乎更可靠,所以碗比较可靠,嘴不可靠。祸从口出,没有祸从碗出的道理。想想碗是不朽的,千百年来世事更迭,沧海桑田,人还是依靠它,个人的嘴倒是速朽的,一人一张嘴,百年入坟墟。   碗的总体形状以及它极其单纯固守的意义一直没变,就是它供人吃饭,喂活喂饱祖祖辈辈的人,这就是永恒。就是西方的上帝以及东方的佛陀也没有碗这样稳固永恒。因为上帝以及佛陀可信不可信,信或者不信他们的人时常摇摆不定,不论信或者不信他们的人,始终都得吃饭。这样说来,人其实潜意识是信碗的,信嘴下那口吃食,没有哪个人不吃饭。要我说来与其信上帝或者佛陀,不如信嘴下这张碗。   又假如眼前这张碗填满丰盛了,汤水现成,一日三餐不废,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百姓安居乐业。怕就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许多平民百姓看不见自己这碗饱饭,米肉鱼虾没有,时常流离失所漂泊在外。   那么流于四方的人,或者在外谋生的人,这种碗的稳固意义就不如长年居于自己家中的人。我们甚至可以说,通过碗的缺失甚至流动,往往就可以看出一个时代动荡的成分。譬如战争年代,流民失所没有家,自然就没有自己的碗。又譬如时下许多在外打工谋生的人,他们就不能用自己家里的碗吃自己家里的饭,他们就是一群没有根的人。没有根的人就没有固定的碗,安宁温馨自然少了一层。何况只听说过带着行李回家,没听说过带着碗回家的道理。总之漂泊在外,吃的就是别人家那碗饭。   另外说到碗的意义,它对应嘴的功夫,至于嘴的功夫又是心的散射。正因为有了眼前这碗饭,人人争抢,动嘴动舌,挑尽心思,才使得世间生出许多暗里倾轧吊诡行径。因为人人希望自己的碗里最好,别人次好。这样说来,天地善恶生于碗底,成于内心。   近来时常想起爷爷坐在巷子口的情形,他将他的碗摆在阴凉的角落里,蒲藤下来,青蝇在六月的燥热里扑腾乱飞。爷爷满头白发,一脸皱纹,昏昏然就打盹睡下。他是与世无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一方浅小的碗喂大子女喂饱自己,朴素田园,一生内心平静。   我的爷爷死于一个不经意的冬天的夜晚,几乎无病无痛,瓜熟蒂落,面目安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