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独特人物郑老师

2022-01-02叙事散文袁光熙
独特人物郑老师在我们学校,有一位独特的人物——郑老师。他的独特,首先在于外表。他本是一个身材匀称,长相俊秀的人,可偏偏时而剃个光头,时而留起长发,有时甚至戴上女人的发套,目的是要展现出一副艺术家的形象和丰采。结果却搞得不男不女,不伦不类,引……
             
             独特人物郑老师

  
  在我们学校,有一位独特的人物——郑老师。
  他的独特,首先在于外表。他本是一个身材匀称,长相俊秀的人,可偏偏时而剃个光头,时而留起长发,有时甚至戴上女人的发套,目的是要展现出一副艺术家的形象和丰采。结果却搞得不男不女,不伦不类,引得路人见到,常在背后指指点点。连我和他站在一起说话的时候,都感到特别别扭,总觉得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恨不得尽早离去。
  他的独特,还在于他的住房。1998年,本地地震,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比别人金贵,必须严加保护。为了保险起见,请工匠用坚固的钢材,把房间围成一个个“坚不可摧”的钢笼。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门,更是与众不同,一颗颗尖锐的螺钉,向外“呲牙咧嘴”,“虎视眈眈”,上面还加了两把防盗锁。从门进入他最“机密”的工作间,弯来拐去,要经过五道“关卡”,堪比萨达姆藏身的地穴。这样精心修建的堡垒,郑老师自然视如珍宝,以至次年学校兴建的面积一百多平米,剪力墙结构集资房,他都放弃了(之后自然是后悔万分)。在六、七十平米的旧房内,他穷尽一切办法,安高低床,打吊柜,装台板,把空间的利用达到了极至。虽如此,房内仍然拥挤不堪。我到他家,常常要东腾西挪,才能找个坐处,因为他家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钢琴、电子琴、图书、稿纸、工具,堆得一片狼藉。光电脑就有四台(三台台式机,一台笔记本),打印机四台,加上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沙发、桌椅等各种生活用品,焉能不挤。
  他的独特,还在于他的家庭生活。他结了三次婚,到现在还是“光棍”一条。每个妻子和他结婚后不久,就生下一个孩子,丢给他,然后离他而去。他一个大男人,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养大成人。但三个孩子似乎并不领他的情,老大远嫁外地,数年才回家一次。老二与他情同水火,每次来找郑老师,不是要东西,就是要钱。好不容易给他娶了媳妇,找了工作,却又离了婚,丢了工作,回到父亲家混吃混喝。郑老师忍无可忍,把儿子赶了出去。他又几次回来,撬门,偷东西。郑老师独特的防盗门与其说防贼,不如说是防儿子。有时搞不到钱,就和郑老师大吵大闹,甚至要动手动刀,逼得郑老师打了110,好不容易才把儿子赶走。
  三女儿一直和郑老师生活在一起,郑老师对她关爱有加,管教很严。有一次我到他家,女儿在屋内,我却进不去。原来她被父亲反锁在家,没有钥匙,开不了门。十几岁的大孩子了,还被管成这样,谁还能说郑老师不独特。
  接受了父亲的遗传基因,三女儿身材匀称,面色红润,五官姣好,长得很漂亮。但却并没有让郑老师省心,时常不听招呼。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女儿网恋私奔,郑老师神奇般地将女儿半路截回。其过程之惊险曲折,其手法之高明独到,堪比当今最流行的警匪片、法制教育片。对此郑老师洋洋得意地讲了好几次,使我不得不佩服他具备一位高级侦探的素质,一个心理学家的才华和一名公安干警的果断和机智。
  有段时间,郑老师被称为学校最潇洒的男人。这大概是他最为独特的地方。那时,他刚和第三任妻子离婚不久,开始另觅新欢。不知他有什么过人的魔力,五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得许多女子的亲睐。还有几个年轻漂亮的,其中一个是他女儿的同学。两人关系极其亲密,常如情侣一般在校内手勾着手,进进出出,引来了一双双惊异、嫉妒、鄙夷的目光。如果不是女方家庭极力反对,郑老师的这桩“美满姻缘”可能已经成就了。这件事本来也没啥,双方都是单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婚姻法也没有规定年龄相差多少岁就不能结婚。但在正二八经的学校,在某些“正人君子”的眼里,这不说是“大逆不道”,至少是“老不正经”,再加上他在校人缘不算太好,刚进校就与教研组长吵架,与其他教职工也交往不深。因此郑老师在许多人心目中留下了不佳的印象。
  后来,不知为什么,他不“乱”了,提前退休,静下心来,教孩子们学钢琴,同时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
  正是这项学术研究,把我和他这样两个性格迥异,为人处世大不相同,平时几乎毫无往来的人联系起来。我是教计算机的,他对计算机一无所知。两人同在一校,遇到问题,就来找我求教。要买计算机设备,也来找我。经过几次接触,不懂音乐的我,虽然不了解这项研究项目的意义,也不知道能否成功,但我见他从事的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也就顶住压力,鼎力相助。
  之所以有压力,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大家对他颇有微词。而我在大家眼中,则是忠厚普通的代表。对于我和他的往来,许多人感到不解。又不好跟我说,就好心地找我妻子“做工作”。有的闪烁其辞地说:“你们袁老师好像跟郑XX关系不错。”,有的则“明目张胆”地说:“袁老师怎么跟郑XX来往,这个人……”。妻子听到这些,心里很不好受,要我断绝与他的交往。但我不图名,不图利,也不在乎流言蜚语,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我耐心向妻子说明了情况,幸而妻子也是明理之人,不再阻止,这个科研课题才得以进行下去。
  通过一段时期的接触,我发现郑老师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这也许是他的又一独特之处。他能说会道,凭三寸不烂之舌,能办成看似不太可能的事。写一笔好字,加在打印好的歌谱上,足可以假乱真。随便帮同事写篇论文,交到学校就可拿奖。他是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当过地区文工团团长,吹拉弹唱,无所不精,尤其擅长钢琴和作曲。在学校教音乐之余,他写了几十首歌曲,搞了不少发明创造。其中有十多项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他写的几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国外还发来邀请函,专门邀请他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不仅在本校,就是在本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只是因为他没有钱,学校又不愿出,才迟迟未能走出国门。
  在儿童钢琴的教学中,他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好,因此,虽然他每节课,每个孩子要收80元,仍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郑老师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他有强烈的事业心。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无数心血,致力于五线谱记谱法的改进。为了完成这一工作,一向节俭的他不惜“重金”投入。他购买了三、四台电脑和打印机等相关设备,遇到需要的计算机软硬件,毫不犹疑,掏钱就买。有能解决问题的机会,绝不放过。我曾和他一起乘车到数百里之外的剑川,找人求教,他还要我和他一起乘飞机到千里之外的武汉,与技术人员研究软件的改进。为了做好研究,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他,从头学电脑操作。不懂英语,请人把电脑软件上的英文翻译成中文。为了绘制音乐符号,他学会了造字法,为画好一个符号,他不惜花上几天几夜的功夫,反复修改。为了确定一个位置,他反复打印,认真校对,连一向认真的我都有些烦不胜烦。
  我的计算机知识与他的音乐才能相结合,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创作的一些反映白族人民生活,歌颂大理的歌曲,要举行演唱会,试用了好几种打谱软件,都不理想。我挖掘了Word的某些特殊功能,巧妙应用,居然用Word打出了简谱。一些专业人事看了,感到不可思议,根本不相信这些歌谱,是用非打谱专业软件的Word打出来的。
  在五线谱的研究中,由于改进的记谱法,需要增加一些特殊的符号,还要修改一些符号,这样所有专业的五线谱打谱软件均无法满足其要求。他原来准备出钱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软件进行修改。然而要修改商业性的,经过编译加密的专用软件,谈何容易。果然,经多方努力,均未成功。这也就是他约我和他飞往千里之外的武汉,直接找厂家商谈的由来。后来在一位计算机高手的指点下,我们采用的造字法,来增加新的符号,用修改字库的软件,来修改软件中的原有符号。我们应用计算机的转换、复制、粘贴、替换、绘图、自动图文集等功能,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终于用老的五线谱打谱软件,打出了新的,由郑老师改进的五线谱。
  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是郑老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我想办法解决。由他实验实施,从中发现不足,再由我想办法加以改进。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每当取得一点进展,解决一个问题,郑老师就兴奋得像小孩一样,手舞足蹈,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说:“啊!上帝,你真是我的上帝!”
  郑老师和我性格中唯一相同的是,两人都是急性子,因此常常发生争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在别人面前,他心高气傲,嘴不饶人,但我们的争论,每次都是他道歉。其实我并不当回事,有时甚至只想看他着急的样子,故意逗他玩。在辛苦的研究中找点乐子,我们俨然成了一对老顽童。
  在一些人眼里,郑老师是一个“吝啬鬼”。然而,他对我给予他的帮助,却发自内心地感激,总想有所回报。因此时而送我东西,时而拉我吃饭,但我帮他并无所图,只想为对我来说一窍不通的音乐事业也尽点力,因此多次拒绝。于是,他想方设法给我各种补偿。我病了送来药,冷了送帽子。积极为我儿子介绍对象,过年,给孙子压岁钱,中秋节送来月饼,我女儿结婚,全家齐来祝贺,并送了重礼……使我想拒绝都毫无办法。
  十几年来,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新改进五线谱记谱法已初露雏形,再攻克一些难关,修改完善之后,就可能面世了。对新法的优越性,郑老师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已经在教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实践多年了。向他学琴的孩子,都觉得郑老师新的五线谱记谱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记得牢。这就是最好检验。
  然而,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困难不仅来自技术方面,更来自于人事和资金方面。
  郑老师写的几十首歌颂大理,反映白族人民的歌曲,送交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经多次审查,得到肯定,决定为他举办个人音乐演唱会。这不仅可以实现他多年来把自己的歌声献给家乡人民的愿望,还可以提高他的知名度,为他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郑老师十分激动,忙着四处联系,打印歌谱,刻录光盘,组织排练。但不知为什么,由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委,相互扯皮,演唱会的地点一变再变,时间一拖再拖,从国庆拖到州庆,从州庆拖到三月街民族节,最后不了了之,白白浪费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精力。
  要将改进的五线谱记谱法公诸于世,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论文的起草、修改、定稿,需要不少时间、精力。论文的评审通过,要经过重重关卡。论文的支撑,要一整套与之配套的教材。要用他改进的方法,重新打印教材中的所有歌曲和大量经典歌曲。仅此一项,就需资金数百万元,需要四、五名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他的指导下工作数年才可能完成。
  为了获得上级有关部门和有心人的支持,他四处奔走,多方游说,找遍了各级领导和熟人、朋友,但成效不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花费了相当精力,除了教授钢琴,获取收入外,还找了不少老板、朋友寻求资助,虽然平时关系不错,可涉及到钱,话就不好说了。任凭他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对方只是虚以委蛇,敷衍应付,最后都空手而归。在万般无奈之下,他把宝押在彩票上。
  学校有许多人购买彩票,目的很明确,赚钱过好日子。有的公开地说:“我中了大奖,就把工作辞了,买幢别墅,好好享福去。”郑老师早已退休,根本不需要工作,却为了他所钟爱的音乐事业,为了伤筋费神的研究,去买彩票。别人买彩票,手法很简单,“撞大运”,管他什么号码,买了就是。而郑老师为了中大奖,解决研究急需的资金,却采用“科学”的方法,他绞尽脑汁,绘制了五花八门、密密麻麻的各种表格,对每期中奖号码都作了详细记录,使用了概率、黄金分割法、排列组合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复杂的计算,来猜想中奖号码。有两次居然几乎猜中了,他意外地成为了彩票研究方面的专家。这成了他的又一独特之处。
  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学数学的我清楚地知道,彩票的号码是随机的,无规律的,能计算出来,就不是随机数了。我几次劝阻,均难以撼动他的决心。果然,他在彩票上投入了两、三万元,但他所期盼的大奖,至今一无所获。
  面对诸多挫折和困难,郑老师并没有退缩。他深情而坚定地说:“现在,我工资两千多元,教钢琴五千多元,每月收入七千多元,要过点轻松舒适的日子,足够了。我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这样节衣缩食,这样绞尽脑汁,这样低三下四,四处求人,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研究的课题,从1985年开始,已经28年了。这是一个跨世纪、跨国际的大课题。一旦成功,将给千千万万学琴的孩子,带来轻松和快捷,给许许多多为五线谱的难学而烦恼的人造福。使世界音乐的历史再向前迈进一步。为了实现这一点,我最后的几十年,不再娶妻,不要享受,哪怕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别无所求,只要成功。”
  听到这样掷地有声的话,我不禁对这位遭人非议的独特人物肃然起敬。
  专心于科研之后,在不知不觉之中,我发现郑老师渐渐发生了变化。房间自然是无法改变的了,但他的发型逐渐归于正常,与子女的关系有所改善,“风流韵事”已经绝迹。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精神矍铄,行走如风。
  在我心目中,他最大的独特是,一个年近70,退休多年的老人,还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在科研道路上耗尽心血,苦苦研究。
  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些,也似乎看不到这些变化,在他们眼里,郑老师还和原来一样,是一个独特的人物。
   [ 本帖最后由 袁光熙 于 2013-7-24 10:2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