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2022-01-02叙事散文李自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07 编辑
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市,很早时候,有家叫蓬莱阁的沙发厂。当然是产生沙发的。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启动改革开放的车轮,商的大潮正暗流汹涌,蠢蠢欲动。沙发厂也赶时……
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市,很早时候,有家叫蓬莱阁的沙发厂。当然是产生沙发的。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启动改革开放的车轮,商的大潮正暗流汹涌,蠢蠢欲动。沙发厂也赶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07 编辑 <br /><br />
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市,很早时候,有家叫蓬莱阁的沙发厂。当然是产生沙发的。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启动改革开放的车轮,商的大潮正暗流汹涌,蠢蠢欲动。沙发厂也赶时髦,在电视上大做广告。很多枣庄人都记得他们的广告词:"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坐着度过的。"然后画面上,一个英俊小伙一百八十度转向,志得意满坐在一个旋转的舒适沙发上面对所有观众。美中不足的是,他的面部表情显得太生硬了点。
人的一生,是不是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坐着的,值得商榷,不过,坐的重要性倒的确不言而喻。我私下里感觉,屁股有两大功能,一是坐冷板凳,二是挨板子。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这两大功能至少发挥的比较淋漓尽致。小时候我老妈不太喜欢我,所以,我的屁股经常吃苦头实在是顺理成章地事。好不容易长大成人,我依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冷板凳自然是要经常坐一坐。坐这个动作实在太普通,实在太司空见惯。所有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的动作,最不容易被重视,也是正常普通的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人小时候就被训导,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至于什么是坐相,大概没有人能给出非常标准的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站如松,坐如钟,大体来说是不错的。这是一种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基本上大家都认可。继续深入一点说,我想,这个词出现的历史大概并不会太久。道理太简单了,钟作为计时工具,其历史竭力追溯,也不过三百年左右。那么三百年前,我们的先人,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坐相呢?更早时候,计时工具是更漏,大大小小的水槽高低有序排列,水一滴一滴滴下来,那个东西既不称钟,其形状也无法让人联想到坐姿。其实,坐虽然是个极其普通不过的动作,但在历史长河中,却经过重大变迁。宋以前,人们的坐姿想当然应该是非常随意的。那个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坐具。我想,只要不是什么公众场合,具体怎么坐,以舒适为度。盘腿而坐也行,半躺半依亦可,怎么舒服怎么来,人多的时候,礼貌起见,大家通常都采取跪坐,就是屁股顶在脚后跟上。很可奇怪的是,这种坐姿事实上十分不舒服,短时间当然没问题,时候稍长,血液不流通,腿就要酸麻。但这种并不舒服的坐姿,我们的先人竟然保持了上千年之久,推来想去,大概只能是一个礼字在作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衣食住行皆有精细的规范。孔老二是积极提倡礼的人,出席什么样的仪式,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乘坐什么样的车子,繁文缛节,一丝不苟。书上记载,孔老二没有车子可坐的时候,甚至拒绝出门。不出门并不是懒不想步行,而是他那样身份地位的士人,宽袍大袖,招招摇摇大街上走,实在不合礼仪。坐也是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万万马虎不得。
人都有趋乐避苦的天然倾向,所以,当椅子这种坐具传入中国,立刻就遍地开花,立刻就被我们的祖先接受采纳。腿从后面移到前面,经常被屁股欺负,经常处在被奴役的地位大为改观,在这个时候,坐姿暗合了人类发展的文明进程,某种意义上腿得到解放,也是人自身的解放。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人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我们觉得世界是个闭合的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圆,终点既起点,所以我们追求中庸,追求自然而然,主张顺势无为,一般不是太注重很多东西的实用性,我们喜欢拿来主义。既然西方人发明了椅子,既然椅子比席地而坐的好处要多,不妨就坐起来,仅止于此。数百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更深一层想一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何改良,以便坐的更舒服。中国人的注意力转到了细微末节,我们开始在椅子的装饰上下工夫,从明清家具椅子的部分就能看出来。我就看到过一张清朝时的圈椅,整个椅子完全榫结合,做工精细考究,浑然一体,扶手和支持部分精雕细刻,各种各样的小鸟形神兼备,靠背面板上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寓意百鸟朝凤。看到这样的椅子,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忍心坐上去,这几乎就是一件艺术品。事实上,谁都知道,百鸟朝凤椅和任何一张信手搬来的普通椅子,坐上去的感觉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有什么不一样,也只能是心理层面的。西方人则不然,他们继续深入,继续前进,沙发就是深入前进的产品。椅子和沙发都是西方人的发明。我认识一位大款朋友,他家里有一套货真价实的意大利小牛皮沙发,皮面接缝部分千针万线,结实细密。据说都是手工制作。和绝大多数款哥一样,他也有个小蜜,这方面看来他没有免俗,那个漂亮姑娘不无得意向我介绍沙发的价格,我对价值几何没有什么兴趣,却对那沙发的舒适程度大为心折。我每次坐上去,感觉上,仿佛被一个柔若无骨地超级大胖子极体贴温柔的拥着抱着,不管变换什么样的坐姿,沙发总是随人的身体形状起伏,总是和人的身体锲合的特别好,每次从那沙发上起身离开,我也总是要经过一番小小的思想斗争。然而从审美角度说,意大利小牛皮沙发显然太逊色了,沙发是土黄色的,臃臃肿肿摊在房间中央,实在谈不上美观二字。我就曾戏谑地对他说过,你们家的牛屎沙发我非常喜欢。事实上,牛屎沙发没有使用多久就被他换掉了,撤换的理由恰恰就是太难看了,和房间周围摆设家具不协调。可见,从坐的角度说,中国人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难以容忍观瞻上的不和谐。而西方人则不一样,他们是实用第一,审美第二。这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上的一个小小不同。
苏东坡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文学上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位列宋四家之一。苏是个典型的倒霉蛋,也是个颇有幽默感的男人。有个关于他的小故事,据说,苏东坡有次游山,山上的老和尚起初表现的很冷淡,当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前踞而后恭,苏东坡在书法上的造诣被当时很多人极力推崇,老和尚自然请求苏东坡留下墨宝,苏东坡写了一幅对联,茶,喝茶,请喝茶。坐,请坐,请上坐。对联恰到好处幽了老喝尚一默,小小地讽刺了老和尚的势利。而坐在这个时候,折射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是不是非常有趣?是不是非常值得玩味?
2009。10。15。
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市,很早时候,有家叫蓬莱阁的沙发厂。当然是产生沙发的。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启动改革开放的车轮,商的大潮正暗流汹涌,蠢蠢欲动。沙发厂也赶时髦,在电视上大做广告。很多枣庄人都记得他们的广告词:"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坐着度过的。"然后画面上,一个英俊小伙一百八十度转向,志得意满坐在一个旋转的舒适沙发上面对所有观众。美中不足的是,他的面部表情显得太生硬了点。
人的一生,是不是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坐着的,值得商榷,不过,坐的重要性倒的确不言而喻。我私下里感觉,屁股有两大功能,一是坐冷板凳,二是挨板子。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这两大功能至少发挥的比较淋漓尽致。小时候我老妈不太喜欢我,所以,我的屁股经常吃苦头实在是顺理成章地事。好不容易长大成人,我依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冷板凳自然是要经常坐一坐。坐这个动作实在太普通,实在太司空见惯。所有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的动作,最不容易被重视,也是正常普通的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人小时候就被训导,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至于什么是坐相,大概没有人能给出非常标准的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站如松,坐如钟,大体来说是不错的。这是一种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基本上大家都认可。继续深入一点说,我想,这个词出现的历史大概并不会太久。道理太简单了,钟作为计时工具,其历史竭力追溯,也不过三百年左右。那么三百年前,我们的先人,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坐相呢?更早时候,计时工具是更漏,大大小小的水槽高低有序排列,水一滴一滴滴下来,那个东西既不称钟,其形状也无法让人联想到坐姿。其实,坐虽然是个极其普通不过的动作,但在历史长河中,却经过重大变迁。宋以前,人们的坐姿想当然应该是非常随意的。那个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坐具。我想,只要不是什么公众场合,具体怎么坐,以舒适为度。盘腿而坐也行,半躺半依亦可,怎么舒服怎么来,人多的时候,礼貌起见,大家通常都采取跪坐,就是屁股顶在脚后跟上。很可奇怪的是,这种坐姿事实上十分不舒服,短时间当然没问题,时候稍长,血液不流通,腿就要酸麻。但这种并不舒服的坐姿,我们的先人竟然保持了上千年之久,推来想去,大概只能是一个礼字在作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衣食住行皆有精细的规范。孔老二是积极提倡礼的人,出席什么样的仪式,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乘坐什么样的车子,繁文缛节,一丝不苟。书上记载,孔老二没有车子可坐的时候,甚至拒绝出门。不出门并不是懒不想步行,而是他那样身份地位的士人,宽袍大袖,招招摇摇大街上走,实在不合礼仪。坐也是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万万马虎不得。
人都有趋乐避苦的天然倾向,所以,当椅子这种坐具传入中国,立刻就遍地开花,立刻就被我们的祖先接受采纳。腿从后面移到前面,经常被屁股欺负,经常处在被奴役的地位大为改观,在这个时候,坐姿暗合了人类发展的文明进程,某种意义上腿得到解放,也是人自身的解放。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人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我们觉得世界是个闭合的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圆,终点既起点,所以我们追求中庸,追求自然而然,主张顺势无为,一般不是太注重很多东西的实用性,我们喜欢拿来主义。既然西方人发明了椅子,既然椅子比席地而坐的好处要多,不妨就坐起来,仅止于此。数百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更深一层想一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何改良,以便坐的更舒服。中国人的注意力转到了细微末节,我们开始在椅子的装饰上下工夫,从明清家具椅子的部分就能看出来。我就看到过一张清朝时的圈椅,整个椅子完全榫结合,做工精细考究,浑然一体,扶手和支持部分精雕细刻,各种各样的小鸟形神兼备,靠背面板上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寓意百鸟朝凤。看到这样的椅子,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忍心坐上去,这几乎就是一件艺术品。事实上,谁都知道,百鸟朝凤椅和任何一张信手搬来的普通椅子,坐上去的感觉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有什么不一样,也只能是心理层面的。西方人则不然,他们继续深入,继续前进,沙发就是深入前进的产品。椅子和沙发都是西方人的发明。我认识一位大款朋友,他家里有一套货真价实的意大利小牛皮沙发,皮面接缝部分千针万线,结实细密。据说都是手工制作。和绝大多数款哥一样,他也有个小蜜,这方面看来他没有免俗,那个漂亮姑娘不无得意向我介绍沙发的价格,我对价值几何没有什么兴趣,却对那沙发的舒适程度大为心折。我每次坐上去,感觉上,仿佛被一个柔若无骨地超级大胖子极体贴温柔的拥着抱着,不管变换什么样的坐姿,沙发总是随人的身体形状起伏,总是和人的身体锲合的特别好,每次从那沙发上起身离开,我也总是要经过一番小小的思想斗争。然而从审美角度说,意大利小牛皮沙发显然太逊色了,沙发是土黄色的,臃臃肿肿摊在房间中央,实在谈不上美观二字。我就曾戏谑地对他说过,你们家的牛屎沙发我非常喜欢。事实上,牛屎沙发没有使用多久就被他换掉了,撤换的理由恰恰就是太难看了,和房间周围摆设家具不协调。可见,从坐的角度说,中国人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难以容忍观瞻上的不和谐。而西方人则不一样,他们是实用第一,审美第二。这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上的一个小小不同。
苏东坡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文学上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位列宋四家之一。苏是个典型的倒霉蛋,也是个颇有幽默感的男人。有个关于他的小故事,据说,苏东坡有次游山,山上的老和尚起初表现的很冷淡,当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前踞而后恭,苏东坡在书法上的造诣被当时很多人极力推崇,老和尚自然请求苏东坡留下墨宝,苏东坡写了一幅对联,茶,喝茶,请喝茶。坐,请坐,请上坐。对联恰到好处幽了老喝尚一默,小小地讽刺了老和尚的势利。而坐在这个时候,折射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是不是非常有趣?是不是非常值得玩味?
2009。10。15。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