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边唱歌的女乞丐
2022-01-02抒情散文言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9 编辑
七十年代的罗马机场上,有一个女人在人群中款款走下了飞机,这是一列从巴黎飞往罗马的航班,女人约好一些制片人在机场见面,他们要把她的小说《毁了吧》搬上银幕。……
七十年代的罗马机场上,有一个女人在人群中款款走下了飞机,这是一列从巴黎飞往罗马的航班,女人约好一些制片人在机场见面,他们要把她的小说《毁了吧》搬上银幕。……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9 编辑 <br /><br />七十年代的罗马机场上,有一个女人在人群中款款走下了飞机,这是一列从巴黎飞往罗马的航班,女人约好一些制片人在机场见面,他们要把她的小说《毁了吧》搬上银幕。女人走下旋梯是中午,当她站在空旷的飞机场时,一股奇异的情绪紧紧抓住了她,她没有去见那些制片人,而是走向机场大厅的一张长椅,一直到晚上七点半她还坐在那张椅子上。下午她喝了一杯咖啡,不小心把咖啡打翻在白色的裙子上,她没有进洗手间洗掉裙子上的咖啡,仍然坐在长椅上,默默地长时间地呆着。她有那些制片人的地址和电话,她没有去找他们,她就独自坐在长椅上,后来又独自乘飞机回到了巴黎。这个女人,这个半天时间默默地坐在机场大厅长椅上的女人,就是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
我很晚才看到杜拉斯的作品,读她的第一本书,是北京的朋友寄来的。那是一九九七年在贵阳开笔会时,几个文友在宿舍聊文学,我说到很想读杜拉斯的书,书店里找不到。他说回北京设法跟我找一本寄来。大约一年半以后,他寄来了杜拉斯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此情悠悠》,也就是《情人》。这本书已经很旧了,是一九八六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他肯定是寻找了很久,在我已经把这件事完全遗忘时,他却还记着,千里迢迢寄来了杜拉斯的小说。后来,我去新华书店,看见杜拉斯文集放在书架上,毫不犹豫买下,拿回家便开始阅读,有些小说我反复阅读。杜拉斯的小说,看似简单,看似写情写爱写性,透过那些简练有张力的文字,反复咀嚼,才能领会、理解文字后面的内涵;才能领会、理解作品的意义(虽然杜拉斯说她从来不关心意义,含义,如果有意义的话,它是以后得出来的)。杜拉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人生本质上的绝望、以及死亡。杜拉斯是绝望的,绝望和死亡伴随着她一生,她一生的创作也贯穿着绝望和死亡,以至她的每一篇小说,都浸透和弥漫着绝望、死亡的气息。
《情人》,让我理解了杜拉斯一生轰轰烈烈,不能节制的情欲性欲背后,全是绝望!绝望!绝望!
那个印地支那殖民地的法籍少女,还有那个华裔青年,这两个绝望的人在湄公河上邂逅,一场疯狂的你死我活的爱情开始了。在那间小屋,他们抚摸着对方的肌肤,一遍又一遍撕扯着对方的血肉,一遍又一遍让自己在情欲中将热情、绝望耗尽,以至疲惫不堪,他们才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看到生活中的——那一丝光芒。少女通过男人的身体不再绝望,男人在少女的呻吟中消解绝望,他们通过对方温热的身体彼此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活着的理由。爱情,就在两个人的绝望和生存中一遍又一遍铺展,撕心裂肺,浸心透骨。他们因绝望而做爱,因做爱而绝望。当然,《情人》所表现的不止这些,但它最主要的是人的绝望。尽管青年男人“怯惧”,“身子很瘦”,他还是给予了绝望的少女生存的希望。
这就是杜拉斯!这就是杜拉斯的创作!
人,是不是一定要相互依存才能够走下去?
有没有遗世独立的人走到生命的终极?
在她和他相遇的那一天,她的内心世界一片空白,如同无垠的沙漠,除了暴烈的阳光,没有雨滴没有露珠没有青草没有树木。这样的生活,很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在她和前夫结婚那一年就开始了。她没想到她的内心这么早就进入了沙漠地带,那时她的婚姻刚刚开始,她的生活也刚刚开始。那是一个冬天,他们第二天要回他的老家,她要去见公公婆婆,那天晚上她在家整理行李,他说他出去玩一会儿。很晚,他才回来。他们坐在床沿上,他说,我输了。她知道他又去赌了。她没有吭声,内心被什么咬了一下。他又说了一句,她听清楚了,那是一笔赌输的钱。对于他们当时的收入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她完全可以发疯,可以大吵大闹,可以跟他拼命耍泼。她没有那样做,那不是她的性格,她从来闹不来耍不来泼发不来疯,从小到大她学会了忍耐和承受,默默地给予对方机会。但这个男人并不懂得她,他无法懂得这样一个沉静的女人。她什么话也没说,拿出了那笔钱,他拿着钱就出去了。那笔钱,她是用来给他买羽绒服的,他的老家冬天下雪,她知道他需要一件羽绒服。她也没有羽绒服,她也怕冷,钱不多,只能买一件,她首先考虑的是他,让他不要冷着,这下倒好,他把自己的羽绒服输掉了,这就是她的新婚,在她将要面见公公婆婆的前夜,她新婚的丈夫在赌博时输掉了一笔她拿来给他买羽绒服的钱。
她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从来不抽烟的她,翻出一包他的烟,抽掉了很多,屋子里烟雾缭绕,她被烟雾包裹着,连哭的心情都没有。她的心凉到了极点,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已经看到了面对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层层烟雾中,她的心就这样进入了沙漠地带,有婚姻有丈夫,但没有爱情没有关怀更没有呵护和责任。
有了孩子,她的心就更麻木了,成天到晚为孩子为琐碎的家务忙碌,没有任何渴望也不再渴望什么,她觉得这样也好,少了许多爱的烦恼,只是这样的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总是缺少了一点什么。
这样的生活整整持续了七年,直到她见到他,她的心灵才走出了沙漠。
是他,唤醒了她麻木的内心;是他,唤醒了她的情欲爱欲。
有时我在想,杜拉斯一生都在绝望和死亡的阴影下笼罩着,但她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是一个有诗意有创造力的作家。想想《副领事》吧,只有杜拉斯才构思得出这样凄迷、苍凉的作品。那个女乞丐——秃头疯女子,十七岁失去贞洁怀了身孕被母亲无情赶出家门。母亲说,如果你回来,我就在你的饭里放上毒药,把你毒死。她离开家乡马德望,浪迹印地支那,南下到大海边的乌瓦洲平原,又掉头北上,经过柬埔寨、暹罗、缅甸,沿着湄公河,经过十年的跋涉,来到了恒河边的加尔各答。她一路受尽凌辱受尽磨难,忍饥挨饿,以乞讨维持生命。她在途中把孩子生下送给了一个白人,她的头发在行走和乞讨中掉光了,成了一个秃头,成了一个疯女人。在加尔各答,她仍然以乞讨为生,夜晚,睡在麻风病人中,唱她自己的歌。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杜拉斯怎么刻画了这样一个女人呢?如果不是杜拉斯,谁又能写出这样一个秃头疯姑呢?杜拉斯借彼得·摩根这样一个人叙述了女乞丐的十年风尘。——为什么选择一个这样的旅程?为什么呢?难道她过去不是沿着道路走的,而是跟着鸟儿走的吗?——对于她,哪里有空地,哪里可以插脚,她便走在哪里,无论是在树林间,还是在光秃秃的陡坡高地。我们不知道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旅程,十年风尘,她的目的地是加尔各答,那里永远有她需要的食物。她就这样不停地流浪,饱经沧桑。她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怀念她的家乡,怀念儿时唱过的歌谣,怀念家乡的美味佳肴。——就算天下没有了马德望,马德望依旧还是她的家乡。杜拉斯是在印地支那长大的,她一直把那里看着她的家乡,回到法国的巴黎,她并不喜欢那座繁华的大都市。巴黎让她透不过气,让她无法写作。所以副领事喜欢弹奏《印度之歌》,疯姑在夜色里喜欢用家乡的语言唱别人听不懂的歌谣。——起初,她还有青春的模样顺路的帆船有时也带上她。可是后来,她脚上的伤口开始令人恶心,于是,一连几星期,一连几月,没有一艘船肯让她捎脚儿。由于脚的原因,那一段时间,男人几乎不去碰她。不过有时,和某个伐木工人也照样发生。——她梦见自己的孩子死了,梦见自己就是那孩子,她梦见自己变成了田里的水牛,有时,又变成了水田,变成了森林,她梦见自己在凶险的恒河里,一连几夜漂浮着,大难不死,然而,最后还是难逃劫数,淹死在恒河里。女乞丐后来就是靠着自己的力量走到了加尔各答。杜拉斯在叙述女乞丐的旅程时用了优美、苍凉的语言,散文诗一般,完全可以独立成篇,我把对女乞丐的叙述单独连接起来看了一遍,让我唏嘘、感叹;那些河流、平原、山地、森林萦绕在我的脑子里,女乞丐的十年跋涉也缠绕着我的思绪。杜拉斯,在写副领事写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时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女乞丐?女乞丐在这篇小说里占着很重的分量,没有她,没有对女乞丐的叙述,《副领事》谈不上是一篇好小说,有了大量的文字叙述女乞丐的跋涉生涯,这篇小说充满了诗意和魅力,剩过她的《情人》。现在,现在我才似乎明白了杜拉斯对女乞丐的钟爱(可以从她的文字里反映出来),明白了把她穿插在副领事与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之间,贯穿整篇小说的重要性。女乞丐是生活上的乞丐,副领事和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是精神上的乞丐,他们需要依附于别人才不至于发疯,才能继续生活。所以副领事在孤独、苦闷、没有爱情时要发疯,开枪射死麻风病人。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要跟着一些绅士进蓝月亮夜总会,要不停地拥有情人。他们都过着富足的物质生活,但他们是精神上的乞丐。疯姑吃饱了就在恒河边唱歌,她不再有任何记忆,在她身上,一切苦难都结束了,十年坎坷的风尘也没有留下痕迹。女乞丐和副领事和斯特雷泰尔夫人,他们,谁是疯狂的谁是最绝望的?
他就那样点燃了她沙漠一样的心,她对生活对他有了某种渴望。他们开始通信。他的信写得非常漂亮。两年时间,她在等待和幸福中阅读他的信。他的信总是让她激动,让她,充满希望。她就那样等待着。他说,要找机会和时间跟她一起散步,一起去一些他们想去的地方。那种幸福和等待里有难以言说的忧伤和绝望。她依然觉得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她看不见未来,而她,又需要一种空中楼阁式的爱情给予她希望,需要有一个人爱她,她还年轻,不能独自承受生活。他们就这样相爱了。他爱她,这点她毫不怀疑。后来他们都有了私人电话,才结束了通信。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对方的声音是他们心灵的慰藉。这样的通话持续了很久,有几年吧,中间他们见过两次面,也仅仅是两次。再后来他们都有些疲惫了,通话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一年的情人节,她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说,今天是情人节。她有些感动,他们很久都没有打电话了,但彼此都在惦记着。又是两年过去了,他们在电话里谈起一些朋友,他对她说,你跟她们不一样,我们是情人。很少联系,她依然是他心中的情人。在他的内心,她一直是他的情人。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他对她说,嫁给我吧?
经过内心的磨砺和精神上的磨难,她终于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好处和自由,她不想再嫁人,她是她自己,是完全独立的一个人,在生活和精神上她都不再依附任何人。她彻底解放、自由了,不再寄希望于爱情,不再把快乐建立在他人身上。她比拥有爱情时更豁达更快乐更平静了,世界在她的眼睛里,越来越广阔。她到达了一种境界,她的生命海阔天空。不像以前,没有爱情的心灵是一片沙漠。她的心灵世界里有蓝天、绿树;有雨珠、云彩;有河流、海洋……
她的世界云开雾朗。
我终于懂得了杜拉斯在《副领事》里那么优美、深情地叙述女乞丐十年风尘的跋涉,那是杜拉斯的心灵历程。女乞丐十七岁被赶出家门,十年沧桑,沿着无数条河流,沿着坎坷的旅程,阅尽了地球上的所有风景,历经了人间的所有苦难,达到加尔各答,她用乞讨的食物填饱肚子后,可以在恒河边悠闲地唱歌。
不管怎样绝望,杜拉斯不能停止写作。她,就是那个在恒河边在黑暗里歌唱的“女乞丐”。
她的心灵,是一条曲折的河流。
杜拉斯老年的那张照片,春风文艺出版社把它作为杜拉斯文集的封面。八十岁的一张皱纹交织的脸,四十岁的一双眼睛,依然充满活力,犀利、尖锐、明亮、深邃……这就是杜拉斯,阅尽沧桑的杜拉斯,不断地爱不停地歌唱的杜拉斯——在绝望中挣扎和创造的杜拉斯。
我常常在想,苍老的杜拉斯,为什么有那样一双明亮、深邃的眼睛……
再回到开头,她下了飞机,她说:“我去了罗马,那是为了试着让另一个人去演《毁了吧》。于是我去了罗马见罗里西,我约了一些制片人在那里,在机场上见面。我是中午到的。我没有看到这些制片人。他们好像在那里。我没有看见他们,他们没有认出我,我也不认识他们。我有这些人的全部地址,知道到哪里去打电话,在哪里找到他们。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相反地坐在机场大厅的一张长椅上,到晚上七点半还在那儿。下午我喝过一杯咖啡……还把咖啡打翻在我的裙子上,那是牛奶咖啡,完全是卡巴奇诺。我的裙子上是白色的,牛奶咖啡倒在白色的裙子上,我成了……好吧,我成了一个肮脏的人。可是我连裙子都没有洗,就那么呆着,回到我的座位上,就是原来的那个座位。那一天我不想向前走了,我不想再活下去了,这种情况是会发生的。”死亡随时都在伴随着杜拉斯,在这种情绪里,杜拉斯需要的就是孤独,“在这种等待里,有某种已经过去的东西,某种曾经被满足的东西,也许是对孤独的极端的需要。”她又说:“我可以到洗手间去,把咖啡的污迹洗掉。这里仍然有一种拒绝,一种深刻的拒绝。”
什么拒绝?生的拒绝?
这完全是一种个人化的内在情绪,没有外界的因素。一个人悲观到了极点,她(他)才“不想向前走了”,人生的所有辉煌都在这样内在的情绪下变得灰暗。
鲁迅说:文章是要用血来写的。杜拉斯一生都在写她深刻的体验——绝望、情欲、死亡。阅读杜拉斯的作品要发挥想象,展开思维同她一起创作。由于文字的简洁,诗的内涵,她真正要说的东西隐藏在文字后面。她的有些小说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没有言说的诗一样的内涵。
杜拉斯,一生生活在绝望和死亡的阴影下,却坚强地活下来了,从来没有中断过创作,八十多岁才逝去,留下的文字,是她生命历程的足迹,闪烁着苦难的火花! (‘百花洲’2005年第二期已发)
地址(621000):四川省绵阳市川西北地质队向燕
2004年10月11日星期一
我很晚才看到杜拉斯的作品,读她的第一本书,是北京的朋友寄来的。那是一九九七年在贵阳开笔会时,几个文友在宿舍聊文学,我说到很想读杜拉斯的书,书店里找不到。他说回北京设法跟我找一本寄来。大约一年半以后,他寄来了杜拉斯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此情悠悠》,也就是《情人》。这本书已经很旧了,是一九八六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他肯定是寻找了很久,在我已经把这件事完全遗忘时,他却还记着,千里迢迢寄来了杜拉斯的小说。后来,我去新华书店,看见杜拉斯文集放在书架上,毫不犹豫买下,拿回家便开始阅读,有些小说我反复阅读。杜拉斯的小说,看似简单,看似写情写爱写性,透过那些简练有张力的文字,反复咀嚼,才能领会、理解文字后面的内涵;才能领会、理解作品的意义(虽然杜拉斯说她从来不关心意义,含义,如果有意义的话,它是以后得出来的)。杜拉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人生本质上的绝望、以及死亡。杜拉斯是绝望的,绝望和死亡伴随着她一生,她一生的创作也贯穿着绝望和死亡,以至她的每一篇小说,都浸透和弥漫着绝望、死亡的气息。
《情人》,让我理解了杜拉斯一生轰轰烈烈,不能节制的情欲性欲背后,全是绝望!绝望!绝望!
那个印地支那殖民地的法籍少女,还有那个华裔青年,这两个绝望的人在湄公河上邂逅,一场疯狂的你死我活的爱情开始了。在那间小屋,他们抚摸着对方的肌肤,一遍又一遍撕扯着对方的血肉,一遍又一遍让自己在情欲中将热情、绝望耗尽,以至疲惫不堪,他们才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看到生活中的——那一丝光芒。少女通过男人的身体不再绝望,男人在少女的呻吟中消解绝望,他们通过对方温热的身体彼此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活着的理由。爱情,就在两个人的绝望和生存中一遍又一遍铺展,撕心裂肺,浸心透骨。他们因绝望而做爱,因做爱而绝望。当然,《情人》所表现的不止这些,但它最主要的是人的绝望。尽管青年男人“怯惧”,“身子很瘦”,他还是给予了绝望的少女生存的希望。
这就是杜拉斯!这就是杜拉斯的创作!
人,是不是一定要相互依存才能够走下去?
有没有遗世独立的人走到生命的终极?
在她和他相遇的那一天,她的内心世界一片空白,如同无垠的沙漠,除了暴烈的阳光,没有雨滴没有露珠没有青草没有树木。这样的生活,很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在她和前夫结婚那一年就开始了。她没想到她的内心这么早就进入了沙漠地带,那时她的婚姻刚刚开始,她的生活也刚刚开始。那是一个冬天,他们第二天要回他的老家,她要去见公公婆婆,那天晚上她在家整理行李,他说他出去玩一会儿。很晚,他才回来。他们坐在床沿上,他说,我输了。她知道他又去赌了。她没有吭声,内心被什么咬了一下。他又说了一句,她听清楚了,那是一笔赌输的钱。对于他们当时的收入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她完全可以发疯,可以大吵大闹,可以跟他拼命耍泼。她没有那样做,那不是她的性格,她从来闹不来耍不来泼发不来疯,从小到大她学会了忍耐和承受,默默地给予对方机会。但这个男人并不懂得她,他无法懂得这样一个沉静的女人。她什么话也没说,拿出了那笔钱,他拿着钱就出去了。那笔钱,她是用来给他买羽绒服的,他的老家冬天下雪,她知道他需要一件羽绒服。她也没有羽绒服,她也怕冷,钱不多,只能买一件,她首先考虑的是他,让他不要冷着,这下倒好,他把自己的羽绒服输掉了,这就是她的新婚,在她将要面见公公婆婆的前夜,她新婚的丈夫在赌博时输掉了一笔她拿来给他买羽绒服的钱。
她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从来不抽烟的她,翻出一包他的烟,抽掉了很多,屋子里烟雾缭绕,她被烟雾包裹着,连哭的心情都没有。她的心凉到了极点,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已经看到了面对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层层烟雾中,她的心就这样进入了沙漠地带,有婚姻有丈夫,但没有爱情没有关怀更没有呵护和责任。
有了孩子,她的心就更麻木了,成天到晚为孩子为琐碎的家务忙碌,没有任何渴望也不再渴望什么,她觉得这样也好,少了许多爱的烦恼,只是这样的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总是缺少了一点什么。
这样的生活整整持续了七年,直到她见到他,她的心灵才走出了沙漠。
是他,唤醒了她麻木的内心;是他,唤醒了她的情欲爱欲。
有时我在想,杜拉斯一生都在绝望和死亡的阴影下笼罩着,但她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是一个有诗意有创造力的作家。想想《副领事》吧,只有杜拉斯才构思得出这样凄迷、苍凉的作品。那个女乞丐——秃头疯女子,十七岁失去贞洁怀了身孕被母亲无情赶出家门。母亲说,如果你回来,我就在你的饭里放上毒药,把你毒死。她离开家乡马德望,浪迹印地支那,南下到大海边的乌瓦洲平原,又掉头北上,经过柬埔寨、暹罗、缅甸,沿着湄公河,经过十年的跋涉,来到了恒河边的加尔各答。她一路受尽凌辱受尽磨难,忍饥挨饿,以乞讨维持生命。她在途中把孩子生下送给了一个白人,她的头发在行走和乞讨中掉光了,成了一个秃头,成了一个疯女人。在加尔各答,她仍然以乞讨为生,夜晚,睡在麻风病人中,唱她自己的歌。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杜拉斯怎么刻画了这样一个女人呢?如果不是杜拉斯,谁又能写出这样一个秃头疯姑呢?杜拉斯借彼得·摩根这样一个人叙述了女乞丐的十年风尘。——为什么选择一个这样的旅程?为什么呢?难道她过去不是沿着道路走的,而是跟着鸟儿走的吗?——对于她,哪里有空地,哪里可以插脚,她便走在哪里,无论是在树林间,还是在光秃秃的陡坡高地。我们不知道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旅程,十年风尘,她的目的地是加尔各答,那里永远有她需要的食物。她就这样不停地流浪,饱经沧桑。她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怀念她的家乡,怀念儿时唱过的歌谣,怀念家乡的美味佳肴。——就算天下没有了马德望,马德望依旧还是她的家乡。杜拉斯是在印地支那长大的,她一直把那里看着她的家乡,回到法国的巴黎,她并不喜欢那座繁华的大都市。巴黎让她透不过气,让她无法写作。所以副领事喜欢弹奏《印度之歌》,疯姑在夜色里喜欢用家乡的语言唱别人听不懂的歌谣。——起初,她还有青春的模样顺路的帆船有时也带上她。可是后来,她脚上的伤口开始令人恶心,于是,一连几星期,一连几月,没有一艘船肯让她捎脚儿。由于脚的原因,那一段时间,男人几乎不去碰她。不过有时,和某个伐木工人也照样发生。——她梦见自己的孩子死了,梦见自己就是那孩子,她梦见自己变成了田里的水牛,有时,又变成了水田,变成了森林,她梦见自己在凶险的恒河里,一连几夜漂浮着,大难不死,然而,最后还是难逃劫数,淹死在恒河里。女乞丐后来就是靠着自己的力量走到了加尔各答。杜拉斯在叙述女乞丐的旅程时用了优美、苍凉的语言,散文诗一般,完全可以独立成篇,我把对女乞丐的叙述单独连接起来看了一遍,让我唏嘘、感叹;那些河流、平原、山地、森林萦绕在我的脑子里,女乞丐的十年跋涉也缠绕着我的思绪。杜拉斯,在写副领事写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时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女乞丐?女乞丐在这篇小说里占着很重的分量,没有她,没有对女乞丐的叙述,《副领事》谈不上是一篇好小说,有了大量的文字叙述女乞丐的跋涉生涯,这篇小说充满了诗意和魅力,剩过她的《情人》。现在,现在我才似乎明白了杜拉斯对女乞丐的钟爱(可以从她的文字里反映出来),明白了把她穿插在副领事与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之间,贯穿整篇小说的重要性。女乞丐是生活上的乞丐,副领事和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是精神上的乞丐,他们需要依附于别人才不至于发疯,才能继续生活。所以副领事在孤独、苦闷、没有爱情时要发疯,开枪射死麻风病人。斯特雷泰尔大使夫人要跟着一些绅士进蓝月亮夜总会,要不停地拥有情人。他们都过着富足的物质生活,但他们是精神上的乞丐。疯姑吃饱了就在恒河边唱歌,她不再有任何记忆,在她身上,一切苦难都结束了,十年坎坷的风尘也没有留下痕迹。女乞丐和副领事和斯特雷泰尔夫人,他们,谁是疯狂的谁是最绝望的?
他就那样点燃了她沙漠一样的心,她对生活对他有了某种渴望。他们开始通信。他的信写得非常漂亮。两年时间,她在等待和幸福中阅读他的信。他的信总是让她激动,让她,充满希望。她就那样等待着。他说,要找机会和时间跟她一起散步,一起去一些他们想去的地方。那种幸福和等待里有难以言说的忧伤和绝望。她依然觉得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她看不见未来,而她,又需要一种空中楼阁式的爱情给予她希望,需要有一个人爱她,她还年轻,不能独自承受生活。他们就这样相爱了。他爱她,这点她毫不怀疑。后来他们都有了私人电话,才结束了通信。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对方的声音是他们心灵的慰藉。这样的通话持续了很久,有几年吧,中间他们见过两次面,也仅仅是两次。再后来他们都有些疲惫了,通话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一年的情人节,她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说,今天是情人节。她有些感动,他们很久都没有打电话了,但彼此都在惦记着。又是两年过去了,他们在电话里谈起一些朋友,他对她说,你跟她们不一样,我们是情人。很少联系,她依然是他心中的情人。在他的内心,她一直是他的情人。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他对她说,嫁给我吧?
经过内心的磨砺和精神上的磨难,她终于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好处和自由,她不想再嫁人,她是她自己,是完全独立的一个人,在生活和精神上她都不再依附任何人。她彻底解放、自由了,不再寄希望于爱情,不再把快乐建立在他人身上。她比拥有爱情时更豁达更快乐更平静了,世界在她的眼睛里,越来越广阔。她到达了一种境界,她的生命海阔天空。不像以前,没有爱情的心灵是一片沙漠。她的心灵世界里有蓝天、绿树;有雨珠、云彩;有河流、海洋……
她的世界云开雾朗。
我终于懂得了杜拉斯在《副领事》里那么优美、深情地叙述女乞丐十年风尘的跋涉,那是杜拉斯的心灵历程。女乞丐十七岁被赶出家门,十年沧桑,沿着无数条河流,沿着坎坷的旅程,阅尽了地球上的所有风景,历经了人间的所有苦难,达到加尔各答,她用乞讨的食物填饱肚子后,可以在恒河边悠闲地唱歌。
不管怎样绝望,杜拉斯不能停止写作。她,就是那个在恒河边在黑暗里歌唱的“女乞丐”。
她的心灵,是一条曲折的河流。
杜拉斯老年的那张照片,春风文艺出版社把它作为杜拉斯文集的封面。八十岁的一张皱纹交织的脸,四十岁的一双眼睛,依然充满活力,犀利、尖锐、明亮、深邃……这就是杜拉斯,阅尽沧桑的杜拉斯,不断地爱不停地歌唱的杜拉斯——在绝望中挣扎和创造的杜拉斯。
我常常在想,苍老的杜拉斯,为什么有那样一双明亮、深邃的眼睛……
再回到开头,她下了飞机,她说:“我去了罗马,那是为了试着让另一个人去演《毁了吧》。于是我去了罗马见罗里西,我约了一些制片人在那里,在机场上见面。我是中午到的。我没有看到这些制片人。他们好像在那里。我没有看见他们,他们没有认出我,我也不认识他们。我有这些人的全部地址,知道到哪里去打电话,在哪里找到他们。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相反地坐在机场大厅的一张长椅上,到晚上七点半还在那儿。下午我喝过一杯咖啡……还把咖啡打翻在我的裙子上,那是牛奶咖啡,完全是卡巴奇诺。我的裙子上是白色的,牛奶咖啡倒在白色的裙子上,我成了……好吧,我成了一个肮脏的人。可是我连裙子都没有洗,就那么呆着,回到我的座位上,就是原来的那个座位。那一天我不想向前走了,我不想再活下去了,这种情况是会发生的。”死亡随时都在伴随着杜拉斯,在这种情绪里,杜拉斯需要的就是孤独,“在这种等待里,有某种已经过去的东西,某种曾经被满足的东西,也许是对孤独的极端的需要。”她又说:“我可以到洗手间去,把咖啡的污迹洗掉。这里仍然有一种拒绝,一种深刻的拒绝。”
什么拒绝?生的拒绝?
这完全是一种个人化的内在情绪,没有外界的因素。一个人悲观到了极点,她(他)才“不想向前走了”,人生的所有辉煌都在这样内在的情绪下变得灰暗。
鲁迅说:文章是要用血来写的。杜拉斯一生都在写她深刻的体验——绝望、情欲、死亡。阅读杜拉斯的作品要发挥想象,展开思维同她一起创作。由于文字的简洁,诗的内涵,她真正要说的东西隐藏在文字后面。她的有些小说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没有言说的诗一样的内涵。
杜拉斯,一生生活在绝望和死亡的阴影下,却坚强地活下来了,从来没有中断过创作,八十多岁才逝去,留下的文字,是她生命历程的足迹,闪烁着苦难的火花! (‘百花洲’2005年第二期已发)
地址(621000):四川省绵阳市川西北地质队向燕
2004年10月11日星期一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