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老港

2020-09-24叙事散文孔乙己

老 港
-----写给家乡的母亲河    河岸上移植了一棵大树,路过的晨风,顺手捋了一把树冠,飒飒作响。树阴下,一座废弃的老港,静静的,正襟危坐在河边。一边拾掇着睡意,一边自言自语着他的故事。曾经,这里一片繁荣,熙来攘往。每当太阳升起的时
老 港
-----写给家乡的母亲河    河岸上移植了一棵大树,路过的晨风,顺手捋了一把树冠,飒飒作响。树阴下,一座废弃的老港,静静的,正襟危坐在河边。一边拾掇着睡意,一边自言自语着他的故事。
   曾经,这里一片繁荣,熙来攘往。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荷担背篓的、争先恐后的、迎来送往的……从三山五岭的乡下,撩拨起阵阵鸡鸣犬吠,风风火火地汇聚在对面的岸坡上。船夫的几声吆喝,夹杂在时起时落的争嚷中。
   然后,就乱哄哄的涌上河面,嘈杂着扑过河来。
   那时候,老港还是个小港,人称码头。小得只有三两栋歪斜的木屋,一根悬挂马灯的木桩,几尊被缆绳捆、磨得奇形怪状的、光溜溜的大石头。但他的瞌睡还是很惊醒的,摸索着跳下床,习惯性地斜披起嵖岈着棉花的布袄,熟练地推开了老木门的吱呀。
   烧饼铺排开几簸箕桐叶、糯米的清香,伸着懒腰候着。几个掮客打着呵欠,或蹲,或站,摸出一撮小九九,卷成一根喇叭筒,吱吱的抽着。
   接下来,又是一阵争嚷:高声叫卖的、讨价还价的、打招呼的、问询的……时不时一些字典里都查不到的下流词汇,被各色人等很顺溜地脱口而出。人们粗声的打着招呼,无忌的笑骂,算盘在肚子里拨得稀里哗啦。
   胶底鞋、布鞋、草鞋、甚至赤脚,把一溜石板摩挲得发着清凉的光。朴实和粗鲁沿着弯弯的巷子,向城市的每个角落扩散。
   后来,小港被扩建了,老船夫的儿子,开着机帆船,每天在河面上轰轰隆隆的忙碌着。由于不用弯腰操橹,日渐腆起的肚子,慢慢伸出了船沿。
   老船夫的木船,据说卖了。他很失落,舍不得那条古老的河。帮儿子卖票的他,几乎每天,比开船的儿子来得都早,离得都迟。
   有时候,叶叶儿粑粑店(与其说是店,倒不如说是摊更准确)旁的卤菜店(也是摊)里,卖半只猪耳朵。等儿子“下班”了,独坐船头,喝二两。一部满是油污、锈蚀斑驳的收音机,在一旁不厌其烦的唱吟着。
   这时候,河边的古城,蜕了几层皮。水泥,野草一般铺满了河边的平地。可是她还不知足,于是一面向山上攀爬,一面向对岸蔓延,逐渐淹没了农田和村落。
   当对岸的溪桥阡陌,编织成蛛网般的大街小巷时。河里的机帆船不见了,几条几个星期挪一次地方的挖沙船,搅浑、揉碎了老船夫清澈的梦。几座修了拆、拆了修的联拱桥,把波涛和涟漪切割得七零八落。一座大坝,几乎堵死了河的出路,使她不再蜿蜒,不再欢腾。白色的垃圾和肮脏的水草,裹挟着垂死的鱼,在腥味中徒劳的挣扎。
   建筑队来了,木屋、灯杆、缆绳和石块一起,下落不明,剩下的是两岸高楼的对峙。城管来了,喇叭筒、叶叶粑粑、猪耳朵、收音机……都成了传说。当年的嘈杂,吵嚷,被撕成大大小小的碎块,散落在各个街区,市场。那些粗痞下流的脏话,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还被脍炙人口的以砍脑壳、背时的、**日的等经典格式流传着。原来挂灯的木桩,换成了一棵大树,树是移栽的,不然不会有这么高大、挺拔。树脚缠着半截钢绳,用来拴住临时停留的渔船,使她不会迷茫、离散。
   老港下岗了,偶尔一叶捕鱼的扁舟,短暂的停靠。驾船的老渔夫,似乎没有把老港遗忘。拎着三两尾新捕的鱼,一路吆喝着,扑踏扑踏地上了岸。葫芦里永远也倒不完的米酒,膨胀了每一根血管。
   当落日和黄昏,把醉意洒满河面的时候。新修的长堤上徜徉着闲适的脚步,人们惬意的享受着饭后的轻松和悠然。街灯、飞蛾、蚊子都醒了,一团一团的纠结在一起,哄抢着一场热恋。成群的蝙蝠,用黑色翅膀,镰刀一样割刈着天幕上残留的微白。
   渔舟,晃悠着几只鹭鸶,还有小半筐卖剩的鱼儿、虾儿、蟹儿……被一直竹篙,轻快的驱赶着,摇啊,摇啊,摇向醉醺醺的夕阳。想借一星火种,去点燃日暮的炊烟。
   老港凝望着渔舟远去的背影,轻轻的念叨:如果累了,我这儿,虽太过简陋,但可供你免费停留。当你找到了新的彼岸的时候,你就扬帆启航。
   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片荒芜中,老港沉睡了。老船夫,裹一袭老木桌上的狼藉,伴着酒意,也睡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孔乙己 于 2013-8-9 23:5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