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像
2022-01-03叙事散文李兴文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07 编辑
作为类比意义上的城市猛兽,那台搅拌机和那台振捣器在那个建筑工地上的鸣叫有一些日子了。一者有极好的胃口,有超大的吞吐量;另一者处理排泄物的能力太强大了……
作为类比意义上的城市猛兽,那台搅拌机和那台振捣器在那个建筑工地上的鸣叫有一些日子了。一者有极好的胃口,有超大的吞吐量;另一者处理排泄物的能力太强大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07 编辑 <br /><br /> 作为类比意义上的城市猛兽,那台搅拌机和那台振捣器在那个建筑工地上的鸣叫有一些日子了。一者有极好的胃口,有超大的吞吐量;另一者处理排泄物的能力太强大了,仿佛一只超级蜣螂,工作态度一直都是一丝不苟的。现在,那一块空地以及上方的空间被它们塑造起来的方正坚硬的水泥框架填满了。
终于停歇下来了。也许是暂时停歇下来,但能停下来,已经很难得了。虽然有声的世界里依然有飞奔的汽车,也有挣得将要吐血断气的四轮拖拉机——我一直把四轮拖拉机叫做城市里善于喷墨的长生不死的乌贼——但它们毕竟是小城市居民们司空见惯的常物,它们要在城市里不停地奔跑才能更长久地活下去,所以,偶然也有此类城市怪兽很少在街上跑动的时候,我的耳根猛然得到的片刻清静竟会让我惘然若失。振捣器和搅拌机就不一样了,他们发出的怪叫让我至今难以接受。
现在就是这种时候。食欲极好的仿佛终于吃饱了,像白蚁一样卖力筑巢的好像也需要歇歇了,街区安静了下来。我仿佛看到此地若干年前的消闲与宽敞——我知道我又在怀旧了,这是我脆弱善感的心难以去除的病,多年前就有了;我也知道这很不好,所以我尽量把它们当做无需捉摸的心灵虚像。
阳光照了进来,一直照射到我的居室最里面的那堵墙。看得出来,太阳正在改变审视这个世界的目光,它好像踮着脚向这边张望了,那一堵长期不见日光的墙就那样生机勃勃地发亮了。墙体是雪白的,但均匀的光斑呈现出淡淡的土黄色,仿佛映照在墙上的一片火光。
小城的某一个角落里传来一声鸡鸣,又一声鸡鸣。那种嘹亮的高歌一瞬间让我得到确证:现在是昏沉沉的冬天一个懒洋洋的午后。这个冬天至今没有一场像样的落雪,嘹亮的鸡鸣声听起来不但并不干涩,还是相当晴朗的。
小城也有过雪天的午后,那样的午后就像当下日子画卷中的一幅插图在我的眼前闪现着。
飘飘忽忽的,那样的午后就在眼前了。
干冷的风一阵比一阵强劲,白亮亮的天空表情一阵比一阵严厉。终于冷到骨头缝里了,人都缩脖统袖,衣皆青黑,酷似或寂然站立或无聊游走在雪地上的乌鸦。天气再冷,但如乌鸦之类依然我行我素毫不顾忌那样天气的冷酷。人却不同了,天光之下,并无暖意,雪地之上实在无事可做。既然冷到骨头都发疼了,必然要进屋烤火。
所谓烤火的屋子,多为厅房,那也叫做堂屋。四道门扇,常开中间两扇。门扇华丽者,有浮雕、镶嵌和图案古雅的格子窗,并有铜质的门碗、门环;简陋者,粗重的门框内侧拉槽,镶上几块坦荡荡的刨光木板,木质纹理清晰可辨,不漆不饰,这就是门。简陋的门板经过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烟熏火燎,木质纹理渐渐遁于无形,继续假以时日,终究也有另一种十足的沧桑与朴拙赫然显现。
火塘都设在紧邻门扇的里侧角落,或左或右,似无定规。四块条石呈方形嵌入地面,塘中常置一铁制三脚圆口支架,用以搁置铁壶、铁锅。火塘正中上方悬着一条铁链,便于主人根据所需火力大小将壶、锅之类悬挂到不同的高度。一边蒸煮,一边烤火。即便在夏日,塘火也是不会熄灭的,以使壶、锅中热水常备。
那种火塘从来都是烧柴的,所烧之柴大多是形状怪异、其貌全然冥顽不灵的盘曲臃肿的树根。屋子里总是飘飞着洁白的灰屑。设若外面正在下雪,大风一卷,雪花就从虚掩着的门扇之间吹进来,与室内的灰屑不期而遇混在一起,那种情状总让我浮想联翩。围坐火塘者的头上、肩上、脸上,灰屑厚积,极像落了一层薄雪,彼情彼景实在令人寻味,仿佛两者汇合以后,灰屑不会流散,雪花也不会融化。围着火塘坐在那样幽暗的厅房里,隐隐约约的,各种人生滋味悄然聚集,在我的心里总会生出相当舒适的静谧感觉来。一切都参与到一场水乳交融的和谐进程中去。时间仿佛就那样停止了,沉浮起落,交互混杂。黑与白混杂,幽暗与明亮混杂,冷与热混杂,赤贫与自在混杂,苦痛与乐观混杂,生与死混杂,来世与今生混杂,灵魂与土地混杂,生命与鬼神混杂。混杂以后,没有尽头的饥饿暂时消失,此起彼伏的肉体病痛和灵魂病痛都悄然隐遁,滴水之恩连通天恩地德,多年仇怨化作和颜悦色。柴火的热气和旱烟的浓烈气味随着轻烟充满整个屋子,多余的就从虚掩的房门夹缝中无声地溜出去,堵住飞雪的来路。所有的生活事件无关乎时辰,只关乎节令,“交‘四九’了吧!”“到‘大寒’了吧!”“几时‘打春’呢?”
设若碰巧有人正冒着大雪在山林中烧炭,门外,茫茫雪雾中会显现出一两点橙红色的火光。火光被雪雾淡化了,但也被雪雾放大了。很难判断火光的远近,也许在遥远的山林,也许就在院场上离地面三五尺的地方。太冷了,或者多日不曾进食了,有些野兽就接连不断地发出长鸣……我在雪天里烧过木炭,炭窑中烈火熊熊,窑外的人头脸肩背依然落白厚积,看上去又像洁白的落雪,又像洁白的灰屑。
烧窑者是孤单的。烧炭的木柴是提前备好晾干的,届时只需在任意一处土坎上挖掘出一孔只容一人自转其身、略高于人的土窑,将晾干的柴棒竖向装满,点火。柴棒烧至八成透,封闭窑口、窑门,凭窑内余热将木棒完全烧透。三日为期,窑内自然降温、冷却。开启窑门、窑口,取出木炭,自用,或者售卖,这样烧成的木炭叫做“黑炭”。如果等到木棒完全烧透,用火钳一一夹出,放入预先在泥地上挖好的沟槽中,迅速掩埋,冷却,再掏出,这样烧出的木炭炭体上附着一层白色的结晶,故名“白炭”。“黑炭”易于烧制,损耗小,不经烧,燃烧时炭体会在空气中发生二次氧化,常有火星炸裂、迸射,有火灾隐患;“白炭”烧制工艺难度大,损耗大,但很耐烧,火力强劲,安全。
烧炭者却不孤独。满贯天地的冬日冷风声势浩大,枯寂的山林涛声雄宏。雪天,浓雾弥漫,世界隐于无形。有鸟语不断打破宁静,也有破裂的冰柱、冰板滑落、掉落时发出的清脆响声。泉流全都冻结,倘若想要喝一口水,必须到泉坑或谷底破冰而饮。对烧炭者来说,那时那地并不是无声的,他能用心与凝冻世界里仅存的声响交流,而仅存的声响,确乎也是天籁之绝响了。他和世界的对话完全是由心灵来完成的。烧炭者成了最主要的聆听者与话语者,也是奇妙世界里最尊贵的来客。他们与山林没有阻隔,与土地没有隔阂,与鸟兽没有距离,与冬天搂抱得紧紧的……
那是有代表性的日子,遗憾的是那样的日子不会——当然也没有——以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在我如今所居住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多数人那里,那样的生活应该属于神话或者传奇了。如我现在的活法总有些不太入流一样,我的记忆和心智也不太入流。没有办法,我无法从记忆里彻底消除这些生活影像,我无法割舍人和日子水乳交融的那种情状,我无法放弃对那种日子和那些人的怀旧情愫,虽然我也深知我绝不可能再回到那种日子里去。我的心灵是一面镜子,那些人和那些日子在其中留下了清晰的虚像,即使无情的时光也难以将他们或它们一一磨灭。
就这样,我和城市及城市生活之间不无龃龉。跨越过两种时代接缝的人,既回不到过去,也无法完全融入现在。他们的肉体每天参与不同意义和价值的忙碌,他们的灵魂也被方向相反的两种力量用力拉扯,即使不会分裂,但也很难恢复到原有的弹性限度之内。我不能不对城市这种东西持有一定的警觉。
同许多人一样,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城市工作、生活、定居,初衷也不是给它报以毫无商量的冷脸,若干年后我同样发现,我也不能对之报以盲目的乐观;我不想说我在这里遇到了我不想遇到的失落,也不想说我在这里找到了我一直期望的安宁和幸福。当向往变成灰暗现实的时候,我曾经发出过诅咒,诅咒所向往东西的冷漠和遥远,诅咒所以向往的东西的无聊和无法有自己的主见;又轮到必须告别了,但也发现很多不该错过的已经错过,几同于亡故,而必然要大动悲情设坛祭奠了!相比于贫穷而不能放弃的率真,富足所携带的虚假让人更感到寒冷——胁迫,欺骗,克扣,摊派,截流,漠视,黑恶,歧视,贪婪,自私,少数,压制,奴役,驱使……如这冬天,到了最冷的时候了,晴朗的天空,明亮的阳光不是温暖的。我依然是荒原上一个孤独的听风识语者。
诅咒只能是无声的,而祭奠必然要用悲壮的长歌了!
烧过木炭的,烤过塘火的,有一些还活着,却不多了。作为精神意义上的珍稀种群,他们的客观处境已属濒危,但他们的主观容量依然充足;他们在当下的生活中越来越默默无语,他们在理想的生活中一直有话可说——他们呆滞的眼睛里,一种无声的言语一直都在流淌着。
我,一定是继后者。
说到城市,我其实是一个很窘迫的居住者,我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模糊的虚像,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真实的城市和城市里真实的生活。在城市之外,有我参与的场景投影却是很清晰的,但也是从遥远年代里投射过来的。
乡村和土地是属于纯正生活的,城市和建筑属于流行与时尚;乡村的热闹已经走向悄寂的事实,正好证明了城市的繁华正在变成过剩的喧嚣。过于喧嚣的城市,那是与土地无关的无人区。土地回荒之后,从前的病痛在叫做城市的地方是越来越时髦的。
我们不是城市公族的子嗣,我们只是土地先民的后裔!
如果一个族群的精神和文化也有基因可言,那么,它们也应该遵循有机体的遗传学规律:遗传和优化遗传将使之越来越强大,而变异乃至突变将使其落下病态和残疾。
我的意马心猿突然回来,因为,阳光消失了,天光顿然变得昏暗,漫天厚重的彤云预示着一场落雪。我却看到,此情此景更像夏日雨前的样子:闷热,无风,人多汗流浃背,彩色的楼房俨然烧透的木炭,树木的叶子仿佛瞬间全都脱水,一道闪电即可点燃。
搅拌机和振捣器再没有响起来,但我肯定它们迟早还会响的,因为它们毕竟代表着城市的一部分活力。汽车急不可耐的奔跑和四轮拖拉机歇斯底里的悲鸣也消停下来,但我肯定它们还会卷土重来的。不过,另一种声响又飞扬跋扈地喧腾起来。声音来自叫做“零号公馆”的高级娱乐会所,广告性外响对着大街仿佛妓女招嫖一般毫无廉耻。新布的街道景灯亮了,流光溢彩如梦如幻。
城市有猛兽,这话已经说得相当言过其实,所以我断然不敢再说城市里还有妖孽——怎么说呢,我真担心自己将会变成一个犬儒主义者,因为,我毕竟在这个具有某些城邦色彩的城市里生活很久了。
夜幕降临,原本平常,但我还是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呼:时间过得怎么这么快呢!我今天的思索是从射入房间的阳光开始的,思索尚未结束,阳光却过早地跳跃到我不能见的地方去了。
暮色中的小城显得可怜,但因为还有鸡鸣响起来,又变得相当可爱。我所经历的漫长时光被鸡鸣声压缩了:今天是“大寒”,而若干年前也有“大寒”,雪满山中,初月迷茫。猪狗的饥饿得到慰藉以后心平气和了,鸡也上架了。从山林旷野中晚归的人都是身有重负的。雪后的山路一塌糊涂,安全有效的夜行措施是一手持木杖,一手持火把。晃眼一看,远远的,天地迷蒙,那样断断续续、闪闪烁烁的火光宛若游动的星光——
“不,那不是火光,也不是星光。火把和星光都不会那么繁密、那样连成断续的线,没有那么躁动那么喧嚣,火光和星光比它们更加温暖、更加亲切、更加明亮。那只是照亮繁华城市里繁华街区的灯光!”我从心里对自己这样说。
但我决心靠自己消除满心疑虑——我,城市,到底谁是实景,谁是虚像呢?
2016-1-20
终于停歇下来了。也许是暂时停歇下来,但能停下来,已经很难得了。虽然有声的世界里依然有飞奔的汽车,也有挣得将要吐血断气的四轮拖拉机——我一直把四轮拖拉机叫做城市里善于喷墨的长生不死的乌贼——但它们毕竟是小城市居民们司空见惯的常物,它们要在城市里不停地奔跑才能更长久地活下去,所以,偶然也有此类城市怪兽很少在街上跑动的时候,我的耳根猛然得到的片刻清静竟会让我惘然若失。振捣器和搅拌机就不一样了,他们发出的怪叫让我至今难以接受。
现在就是这种时候。食欲极好的仿佛终于吃饱了,像白蚁一样卖力筑巢的好像也需要歇歇了,街区安静了下来。我仿佛看到此地若干年前的消闲与宽敞——我知道我又在怀旧了,这是我脆弱善感的心难以去除的病,多年前就有了;我也知道这很不好,所以我尽量把它们当做无需捉摸的心灵虚像。
阳光照了进来,一直照射到我的居室最里面的那堵墙。看得出来,太阳正在改变审视这个世界的目光,它好像踮着脚向这边张望了,那一堵长期不见日光的墙就那样生机勃勃地发亮了。墙体是雪白的,但均匀的光斑呈现出淡淡的土黄色,仿佛映照在墙上的一片火光。
小城的某一个角落里传来一声鸡鸣,又一声鸡鸣。那种嘹亮的高歌一瞬间让我得到确证:现在是昏沉沉的冬天一个懒洋洋的午后。这个冬天至今没有一场像样的落雪,嘹亮的鸡鸣声听起来不但并不干涩,还是相当晴朗的。
小城也有过雪天的午后,那样的午后就像当下日子画卷中的一幅插图在我的眼前闪现着。
飘飘忽忽的,那样的午后就在眼前了。
干冷的风一阵比一阵强劲,白亮亮的天空表情一阵比一阵严厉。终于冷到骨头缝里了,人都缩脖统袖,衣皆青黑,酷似或寂然站立或无聊游走在雪地上的乌鸦。天气再冷,但如乌鸦之类依然我行我素毫不顾忌那样天气的冷酷。人却不同了,天光之下,并无暖意,雪地之上实在无事可做。既然冷到骨头都发疼了,必然要进屋烤火。
所谓烤火的屋子,多为厅房,那也叫做堂屋。四道门扇,常开中间两扇。门扇华丽者,有浮雕、镶嵌和图案古雅的格子窗,并有铜质的门碗、门环;简陋者,粗重的门框内侧拉槽,镶上几块坦荡荡的刨光木板,木质纹理清晰可辨,不漆不饰,这就是门。简陋的门板经过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烟熏火燎,木质纹理渐渐遁于无形,继续假以时日,终究也有另一种十足的沧桑与朴拙赫然显现。
火塘都设在紧邻门扇的里侧角落,或左或右,似无定规。四块条石呈方形嵌入地面,塘中常置一铁制三脚圆口支架,用以搁置铁壶、铁锅。火塘正中上方悬着一条铁链,便于主人根据所需火力大小将壶、锅之类悬挂到不同的高度。一边蒸煮,一边烤火。即便在夏日,塘火也是不会熄灭的,以使壶、锅中热水常备。
那种火塘从来都是烧柴的,所烧之柴大多是形状怪异、其貌全然冥顽不灵的盘曲臃肿的树根。屋子里总是飘飞着洁白的灰屑。设若外面正在下雪,大风一卷,雪花就从虚掩着的门扇之间吹进来,与室内的灰屑不期而遇混在一起,那种情状总让我浮想联翩。围坐火塘者的头上、肩上、脸上,灰屑厚积,极像落了一层薄雪,彼情彼景实在令人寻味,仿佛两者汇合以后,灰屑不会流散,雪花也不会融化。围着火塘坐在那样幽暗的厅房里,隐隐约约的,各种人生滋味悄然聚集,在我的心里总会生出相当舒适的静谧感觉来。一切都参与到一场水乳交融的和谐进程中去。时间仿佛就那样停止了,沉浮起落,交互混杂。黑与白混杂,幽暗与明亮混杂,冷与热混杂,赤贫与自在混杂,苦痛与乐观混杂,生与死混杂,来世与今生混杂,灵魂与土地混杂,生命与鬼神混杂。混杂以后,没有尽头的饥饿暂时消失,此起彼伏的肉体病痛和灵魂病痛都悄然隐遁,滴水之恩连通天恩地德,多年仇怨化作和颜悦色。柴火的热气和旱烟的浓烈气味随着轻烟充满整个屋子,多余的就从虚掩的房门夹缝中无声地溜出去,堵住飞雪的来路。所有的生活事件无关乎时辰,只关乎节令,“交‘四九’了吧!”“到‘大寒’了吧!”“几时‘打春’呢?”
设若碰巧有人正冒着大雪在山林中烧炭,门外,茫茫雪雾中会显现出一两点橙红色的火光。火光被雪雾淡化了,但也被雪雾放大了。很难判断火光的远近,也许在遥远的山林,也许就在院场上离地面三五尺的地方。太冷了,或者多日不曾进食了,有些野兽就接连不断地发出长鸣……我在雪天里烧过木炭,炭窑中烈火熊熊,窑外的人头脸肩背依然落白厚积,看上去又像洁白的落雪,又像洁白的灰屑。
烧窑者是孤单的。烧炭的木柴是提前备好晾干的,届时只需在任意一处土坎上挖掘出一孔只容一人自转其身、略高于人的土窑,将晾干的柴棒竖向装满,点火。柴棒烧至八成透,封闭窑口、窑门,凭窑内余热将木棒完全烧透。三日为期,窑内自然降温、冷却。开启窑门、窑口,取出木炭,自用,或者售卖,这样烧成的木炭叫做“黑炭”。如果等到木棒完全烧透,用火钳一一夹出,放入预先在泥地上挖好的沟槽中,迅速掩埋,冷却,再掏出,这样烧出的木炭炭体上附着一层白色的结晶,故名“白炭”。“黑炭”易于烧制,损耗小,不经烧,燃烧时炭体会在空气中发生二次氧化,常有火星炸裂、迸射,有火灾隐患;“白炭”烧制工艺难度大,损耗大,但很耐烧,火力强劲,安全。
烧炭者却不孤独。满贯天地的冬日冷风声势浩大,枯寂的山林涛声雄宏。雪天,浓雾弥漫,世界隐于无形。有鸟语不断打破宁静,也有破裂的冰柱、冰板滑落、掉落时发出的清脆响声。泉流全都冻结,倘若想要喝一口水,必须到泉坑或谷底破冰而饮。对烧炭者来说,那时那地并不是无声的,他能用心与凝冻世界里仅存的声响交流,而仅存的声响,确乎也是天籁之绝响了。他和世界的对话完全是由心灵来完成的。烧炭者成了最主要的聆听者与话语者,也是奇妙世界里最尊贵的来客。他们与山林没有阻隔,与土地没有隔阂,与鸟兽没有距离,与冬天搂抱得紧紧的……
那是有代表性的日子,遗憾的是那样的日子不会——当然也没有——以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在我如今所居住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多数人那里,那样的生活应该属于神话或者传奇了。如我现在的活法总有些不太入流一样,我的记忆和心智也不太入流。没有办法,我无法从记忆里彻底消除这些生活影像,我无法割舍人和日子水乳交融的那种情状,我无法放弃对那种日子和那些人的怀旧情愫,虽然我也深知我绝不可能再回到那种日子里去。我的心灵是一面镜子,那些人和那些日子在其中留下了清晰的虚像,即使无情的时光也难以将他们或它们一一磨灭。
就这样,我和城市及城市生活之间不无龃龉。跨越过两种时代接缝的人,既回不到过去,也无法完全融入现在。他们的肉体每天参与不同意义和价值的忙碌,他们的灵魂也被方向相反的两种力量用力拉扯,即使不会分裂,但也很难恢复到原有的弹性限度之内。我不能不对城市这种东西持有一定的警觉。
同许多人一样,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城市工作、生活、定居,初衷也不是给它报以毫无商量的冷脸,若干年后我同样发现,我也不能对之报以盲目的乐观;我不想说我在这里遇到了我不想遇到的失落,也不想说我在这里找到了我一直期望的安宁和幸福。当向往变成灰暗现实的时候,我曾经发出过诅咒,诅咒所向往东西的冷漠和遥远,诅咒所以向往的东西的无聊和无法有自己的主见;又轮到必须告别了,但也发现很多不该错过的已经错过,几同于亡故,而必然要大动悲情设坛祭奠了!相比于贫穷而不能放弃的率真,富足所携带的虚假让人更感到寒冷——胁迫,欺骗,克扣,摊派,截流,漠视,黑恶,歧视,贪婪,自私,少数,压制,奴役,驱使……如这冬天,到了最冷的时候了,晴朗的天空,明亮的阳光不是温暖的。我依然是荒原上一个孤独的听风识语者。
诅咒只能是无声的,而祭奠必然要用悲壮的长歌了!
烧过木炭的,烤过塘火的,有一些还活着,却不多了。作为精神意义上的珍稀种群,他们的客观处境已属濒危,但他们的主观容量依然充足;他们在当下的生活中越来越默默无语,他们在理想的生活中一直有话可说——他们呆滞的眼睛里,一种无声的言语一直都在流淌着。
我,一定是继后者。
说到城市,我其实是一个很窘迫的居住者,我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模糊的虚像,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真实的城市和城市里真实的生活。在城市之外,有我参与的场景投影却是很清晰的,但也是从遥远年代里投射过来的。
乡村和土地是属于纯正生活的,城市和建筑属于流行与时尚;乡村的热闹已经走向悄寂的事实,正好证明了城市的繁华正在变成过剩的喧嚣。过于喧嚣的城市,那是与土地无关的无人区。土地回荒之后,从前的病痛在叫做城市的地方是越来越时髦的。
我们不是城市公族的子嗣,我们只是土地先民的后裔!
如果一个族群的精神和文化也有基因可言,那么,它们也应该遵循有机体的遗传学规律:遗传和优化遗传将使之越来越强大,而变异乃至突变将使其落下病态和残疾。
我的意马心猿突然回来,因为,阳光消失了,天光顿然变得昏暗,漫天厚重的彤云预示着一场落雪。我却看到,此情此景更像夏日雨前的样子:闷热,无风,人多汗流浃背,彩色的楼房俨然烧透的木炭,树木的叶子仿佛瞬间全都脱水,一道闪电即可点燃。
搅拌机和振捣器再没有响起来,但我肯定它们迟早还会响的,因为它们毕竟代表着城市的一部分活力。汽车急不可耐的奔跑和四轮拖拉机歇斯底里的悲鸣也消停下来,但我肯定它们还会卷土重来的。不过,另一种声响又飞扬跋扈地喧腾起来。声音来自叫做“零号公馆”的高级娱乐会所,广告性外响对着大街仿佛妓女招嫖一般毫无廉耻。新布的街道景灯亮了,流光溢彩如梦如幻。
城市有猛兽,这话已经说得相当言过其实,所以我断然不敢再说城市里还有妖孽——怎么说呢,我真担心自己将会变成一个犬儒主义者,因为,我毕竟在这个具有某些城邦色彩的城市里生活很久了。
夜幕降临,原本平常,但我还是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呼:时间过得怎么这么快呢!我今天的思索是从射入房间的阳光开始的,思索尚未结束,阳光却过早地跳跃到我不能见的地方去了。
暮色中的小城显得可怜,但因为还有鸡鸣响起来,又变得相当可爱。我所经历的漫长时光被鸡鸣声压缩了:今天是“大寒”,而若干年前也有“大寒”,雪满山中,初月迷茫。猪狗的饥饿得到慰藉以后心平气和了,鸡也上架了。从山林旷野中晚归的人都是身有重负的。雪后的山路一塌糊涂,安全有效的夜行措施是一手持木杖,一手持火把。晃眼一看,远远的,天地迷蒙,那样断断续续、闪闪烁烁的火光宛若游动的星光——
“不,那不是火光,也不是星光。火把和星光都不会那么繁密、那样连成断续的线,没有那么躁动那么喧嚣,火光和星光比它们更加温暖、更加亲切、更加明亮。那只是照亮繁华城市里繁华街区的灯光!”我从心里对自己这样说。
但我决心靠自己消除满心疑虑——我,城市,到底谁是实景,谁是虚像呢?
2016-1-20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