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下乡义诊见闻

2022-01-03抒情散文匡建华
下乡义诊见闻文/匡建华近几年来,我先后到五十多个土家村寨参加义诊,距县城近的有几十公里,远的达三百多公里,相当去一趟武汉的路程,往往是头天就要赶到当地镇上,第二天才能按时到达义诊的地点开展工作。像去年我们到扶贫点中溪义诊,那天正下着小雨,雾……


下乡义诊见闻

文/匡建华

近几年来,我先后到五十多个土家村寨参加义诊,距县城近的有几十公里,远的达三百多公里,相当去一趟武汉的路程,往往是头天就要赶到当地镇上,第二天才能按时到达义诊的地点开展工作。像去年我们到扶贫点中溪义诊,那天正下着小雨,雾蒙蒙的,能见度只有3-4米远,沿着仅一车多宽的乡村公路缓慢行进,5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第二天雾散了才发现我们昨天是在半岩中行走。 中溪是山梁上的村落,目前那儿大多数仍是住着土坯房,走进房内才感到时代的气息,卫生间、淋浴房,电脑,……,与城里人没什么区别。走在那木板楼上,就有孩提时在老家的感觉。 记得那天我们从县城出发时气温还是26度,可到了山上就只有15度了,老乡们已在烤火取暖。那烤火房里仍然是烧着木柴,但是木柴是放在铁皮火炉里面燃烧,少了烟雾,多了温暖,老乡们围着火炉谈天说地,笑声不断。

土家山寨的村民质朴,邻里关系和谐,整天乐呵呵的,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在老乡家里虽然吃的是农家饭,让人感觉却不一样,那腊肉是香中带点甜味,不用酌料,弄熟了就可吃上好几块;就是酸包菜大家也是抢着吃,据说只有昼夜温差大的高山上才能做出那样的特色。 山村里夜很静,温度适宜,睡的很香。凌晨五点我从梦中清醒,躺在床上,听着仅有的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有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拉开窗帘,望向窗外不远处的青山,打开窗吸口窗外的新鲜空气,一身轻松。 虽然每次下乡都是普通的义诊,但乡村领导都非常重视,组长是挨家挨户打电话,生怕老乡们失去了请县里专家看病的机会。记得有一年回到我的家乡义诊,那天上午下着小雨,八点钟我们到达卫生室时,老乡已来了几百人,老乡见老乡显得格外亲切,虽然有好多年没见面,可还不少人叫得出我的名字。这场面好像又不是义诊,倒是有点像老乡聚会。不到中午十二点,每名医生就看了四五十人次,有的老乡虽然请其他医生看了,总是要再请我看看,我看主要是叙说往事,拉拉家常。有一位老乡步行十余里来到义诊的卫生室,我问他有什么不舒服,他说身体还好,并提示我,您不记得我啦,十年前是您救了我的命呢,听说您来,来看看您。当时我心里一惊,真没有想到,我们做的一点小事,老乡还记了这么多年。如今这老乡已是儿孙满堂,谈笑之间,生活的幸福溢于言表。 去年夏天我们到老苏区资丘义诊,可真要到义诊地点离镇上还要两个多小时,水路公路交替。早上七点钟出发,先是座车半小时到清江河边,再上小木船一小时,下船后还要座车一小时,到达目的地已是九点多,就诊地点虽山清水秀的,可电话信号不是太好。据当地卫生院的何医生告诉我,还有一村寨在高山上,只有六户人家,至今没通公路,当地政府本来有将他们移民下山打算,可老乡却不愿意,每年送医送药下乡只能背着仪器设备上山,大半天行走在路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要当好一个名乡村医生也是不容易。 老乡告诉我,过去也有医生来义诊的,多半是搞形式,还有非法行医来骗钱的。记得有一次,一个骗子对我亲友说,他们卖的有一种棉被,有多种功能,有病可治病,无病可保健。只是贵的吓人,要七千元一床。那天他好像吃了迷昏药,坚持要买一床,家人亲友劝之无效,就打电话给我,我对他说,你要买也可以,今后生病了就不要请医生,就躺在棉被里吧。他听我这么说才肯罢休。据电视台报到,当时不少人吃了哑巴亏。如今我们经常下乡义诊,宣传一些常见的卫生知识,并告诉他们目前还没有医治百病的丹药,有病要到正规医院就诊。结果是乡亲们主动到医院的咨询的多了,受骗上当的少了。

每年都有下乡,每年的感受却不一样,真是天在变,地在变,人的精神面貌更在变。十年前,交通不便,上山下乡要花更多的时间行走在路上。现在土家山寨也有高速,边远的乡亲们进城也可早去晚归。茅草房已成为远去的记忆,像城里一样小洋房在边远山村已不少见。不少年轻一代平时在镇上陪伴孩子读书,顺便做点生意,到农忙季节回家务农。有的在城里学了一技之长,又回到了故乡,将家乡的自然资源升华,还带富了一方百姓。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过去那种小病抗,大病拖的人已极少见。每到逢年过节了,许多外出工作的孩子就会早早回家,把父母带到大医院做健康体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儿时的伙伴告诉我,现在国家有好的政策,吃喝天天像过年,可年纪大了身体又多病,如今有你们保驾护航,也就不用愁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