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哦,野葱花(外一题)

2022-01-03叙事散文一丁
哦,野葱花……………………………………………………浆水面可以说县渭源极富特色的风味小吃,那胡麻油炝野葱花的浆水,酸香爽口,解暑消渴最为宜人,而手擀的面条更是柔韧滑腻,薄而透亮,且久煮不烂 ,食之鲜美,令人回味无穷。野葱花在我家乡是寻常之物,……
            哦,野葱花      ……………………………………………………   浆水面可以说县渭源极富特色的风味小吃,那胡麻油炝野葱花的浆水,酸香爽口,解暑消渴最为宜人,而手擀的面条更是柔韧滑腻,薄而透亮,且久煮不烂 ,食之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野葱花在我家乡是寻常之物,同时它是集天地之灵气的山珍魂宝,因为它来自海拔三千六百米以上的高山。外人只道它的清香,却不知它得来的辛苦。那生长野葱花的地方叫草坪,是一片很大的高山草甸草原。草坪在清源河的母地壑壑山,其主峰露骨山海拔4100米,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化。虽盛夏犹堆积雪,亦名雪山。露骨山在城南七十里,清源河发源于此并流经县城,汇入出自鸟鼠同穴的渭河,它之上有一座驰名中外出气贯长虹的卧桥(亦名灞陵桥)。几百年来都 是这方水土的骄傲,至今依旧昂昂,若悬若挂壮观异常。出门在外,家乡最让我记取的除了这卧拱悬臂的古桥之外,就要数那清香醉人的野葱花了。   怀恋故乡,萦系着不能割舍浓烈情绪就是亲情,而那小小的野葱花,就传递着这亲情,浓缩着如衣的母爱。游子出门母亲烙的那卷着野葱花的油饼,闻香四溢,引入流涎。那香味便是家乡的气息,它悠长如爱,令人留恋,令人思念。出门在外,野葱花炝浆水面的馨香便是一种寄托,一种牵挂,你会由于它的存在而想起慈母娇妻,想起家乡这片梦萦魂牵的土地。   涤去许多酸甜苦辣,那爱在我的记忆的深处只留下许多清香甜蜜。   小时候条件艰苦生活困难,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母亲总会变着法的让我们吃得香甜。不论洋芋搅团或拌汤,吃着总是清香可口,甚至于难于下咽的麸糠和野菜,母亲把它做成酸菜,和着野葱花就少许胡麻油炝一炝,也会味同海味山珍。悠悠母爱,在那艰难的日子里,最使我受惠,那挚爱最温馨,它牢牢地占据在我记忆的中心。   五月的天气,便是摘野葱花的时节。鸡鸣起身赶路,天刚放晓时才可到锹峪峡腹地,远处的露骨山未融的积雪一片晶莹,身边葱郁的灌木还挂着露珠。真是“鸟语唱梦境,空翠湿人衣。”   三十里锹峪峡山峰如聚,秀丽多姿,或丹崖 ,或赭容幽深,其间云霞明灭变幻,紫岚缭绕升腾,风景迷人。锹峪峡山环水绕十八湾,蜿蜒山路湾湾有景致,曲溪小流步步可寻幽。出锹峪峡再行数十里攀至山顶便是那一方壮观,小有起伏的浩漫草坪。越出浅草,无边无际的野葱花黄入云天,那是一片灿烂的辉煌,它以其特有的清香扑入你的鼻腔。摘野葱花的人东一漫西一堆,手里摘着野葱花,口里低吟唤对着“花儿”,生活之幸福便溢于妙词佳曲,他们歌唱着生活,歌唱着爱情,歌唱着美好的时代!   黄亮如海的一汪野葱花,洋溢着一地的野情逸趣,它见证着年青人醉心的青春骚动,也存贮着我的故乡之恋。当然它更有着对过去辛酸艰苦的回忆,亦存录着对现在美好生活全部的温馨与甜蜜。   风吹草动,黄花如云,那山野静极了,蜿蜒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幽深处便是这生情的佳地。三三五五的小伙姑娘们结队成群地摘采着野葱花,既有劳动的愉悦,又有游山的浪漫,俏丽的山妹子手提竹筐采野葱花,间或左顾右盼回应着情哥哥的问答,很有些“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的古风。记得我们那时,恋爱着的男女,在村子里只能是顾盼相怜,但每每相约到野外去摘野葱花,采蕨菜,挖山药,打松籽时,只要一出村子,相爱着的男女便手牵上手,早早变成了一对对双飞的鸳鸯。在山间歌着唱着,其情其趣谁人又能识得?在草坪上,阳光透亮如银会撒满你的全身,绿海如风在你的眼前晃动,你倘佯于遥远的亲切之中,心中会满是颤栗的激动。而现在,野葱花更是对生活厚重滋味的忆取。吃一碗野葱花炝的浆水面,或罐罐茶就着卷有野葱花的千层油烙饼,那茶罐便浓缩着人生百味,野葱花的馥郁香味弥漫在心中,做为四季农人,便会深深地陶醉于这幸福美满的生活滋味之中。   哦,野葱花,野葱花!   你是我对家乡永远的思念。            趣 话 韭 菜    ……………………………………………………   韭,又名“起阳草”,是一种古蔬菜,其色鲜味美,食疗兼备,历来受骚人墨客揄扬备至。在农家的小院里,几乎每家都种几畦韭菜,春三月来人待客,割一刀韭菜,或炒鸡蛋或炒腊肉,那都 是上好的吃食。杜甫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问黄梁”那是很有情致的。试想,春雨绵绵,有客来访,新韭小菜,对酌浅饮,夜话南山,是多么的惬意。   韭菜是最为寻常的蔬菜,寻常得连普通农家的宴席上都不用它。它只配和青蒿、苜蓿、荠菜、香椿一起出现在家常的饭桌上。甚至于在穷人家,它最为常见。所以有个笑话就讲一家人很穷,一日去给孩子提亲,对方问及家庭情况,媒人就如实回答道:“家徒四壁,无它,每餐唯三石一顶锅、四石一顶案,菜除了生韭菜、熟韭菜、就是常爱吃酸菜。”对方为喜附庸风雅的财主,一听这还了得,家里四面墙壁上都挂满了书画图卷,且每日吃饭时有三十一顶锅,四十一鼎案,菜除了生九菜熟九菜,二九一十八道菜,吃腻了还常爱吃酸菜。如此人家还不快将女儿许配了,再等何时。它讲的是口误与方言引起的笑话。其实细读史书留心典故,你就会发现此笑话出自南齐庚杲之,即庚杲,他曾官至尚书驾部郎。平生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菹、蘥韭、生韭杂菜。故时人任肪戏日:“谁谓庚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三九二十七,音谐三韭,在用餐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被人“美化了”。   其实,韭菜还是很爱宠于穷苦人家的。   “鲜菜个个争新春,还喜韭黄最惹人。
  茎嫩叶壮汁欲滴,鸡丝蒜苔味更新。”   甚至连苏东坡那样的文学大家也说:“渐觉东风料哨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打春的韭菜赛重肉,初春返暖解冻后割的第一茬韭菜,通常被称作“头刀韭菜”,它味肥浓,幼嫩翠叶如蜜藕,能滋五脏之阴、润肠通便。间以鸡猪之肉,更胜珍馐玉肴,所以陆游说:“鸡踱以菰白,豚间杂韭黄。”对韭菜之美味,倍加赞赏。   有关韭菜的典故,还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它是晚清平湖诸生徐惟琨(1839——1897)书赠姻叔莲槎先生的,它用典之精妙,趣味无穷。该联为:   日食庚杲廿七种菜
  室有崔三千卷书。   试想,每天能餐二十七种菜,满室藏有三千卷书,在旧时,不是大户就是巨贾。徐惟琨此联用意在巧妙地点在了“俭”与“学”两个字上。联中的另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崔,北齐崔仲文之子,少时与范阳卢思道、陇西辛德源友善,以读书为务,傲才自恃,曾在门户上署有“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所筑门槛之高,任常人望而却步。崔的学问为时人所重,一生只做过小官,是个地道的读书人。徐惟琨将此南、北齐的人物典故隐于一联、书赠勤俭生活励志勉学的莲槎先生,是再好不过的。   徐惟琨有文才,一生著文颇多,光绪年间曾参与《汉书疏证三十六卷》的校刊工作。   小处是有大学问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出处的,只是自己浅薄不知而已。由韭菜联想到了如上许多,只是聊作趣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