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人生几何:看农民

2022-01-03经典散文
[db:简介]


好孩子
清明假期第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去了海昌海洋公园。叶子和天天都去过两次了,而我是第一次去。我主动提议我开车去,叶子给否决了:“你多久没开车了?今天高速免费,肯定很多车。”于是,我们坐了两个多小时地铁到那边,神奇的是,四条地铁线都有座位。或许,人们真是都趁着高速免费开车出去了。到了公园门口,叶子说我给你跟天天合张影吧,小家伙拉着妈妈说:“咱们仨拍合影。”到了里面,吃薯片的时候,还剩最后一片,小家伙掰开,送到叶子嘴里半片,另外半片给了我。对于带食物这事儿,出发前有点纠结,据说是不让带的,好在事实上人家检查得并不严。水果和零食还是允许的,水也没问题。

看孩子
先去看了海狮,我不是第一次看海狮了,但还真是第一次知道,它为什么叫海狮。以前见过的都是年轻的,这次看到了三头老海狮,单看脑袋上的鬃毛和面相,跟狮子确实有几分相像,而年轻海狮头上是没有鬃毛的。游人很多,小孩子们给广场上的鸽子喂食,也有的追着鸽子跑,想捉住或踩住。排了半个多小时队看虎鲸表演,很普通,叶子说不如上次的好看。天天一开始想去火山漂流,后来又说想去坐空中缆车。去坐缆车时经过鲸鲨馆,叶子看攻略发现到了“人鱼表演”的时间,于是我们仨进去看。天天没兴趣,叶子坚持,只好留她一个人看,我带孩子在边上玩,给他吃哈密瓜。好在有一个大大的鲨鱼嘴巴,天天在那边消磨了十分钟。人鱼表演很精彩,据说团队来自乌克兰,我跟天天也看了一会儿,他觉得一般。

闹别扭
虽然吃了香肠水果和饼干面包,但是天天肚子还是有点饿了。里面的餐饮是比外面贵不少,叶子没舍得给他买饭。孩子心情已经有点不太开心了,但看完人鱼表演后,往缆车那边走时,却又看到人群蜂涌往一个方向——原来是海豚表演开始了。叶子和天天前面两次来都没看到,因为排队的人多,这次难得可以不排队,刚好卡点进去,叶子自然不想错过。我劝不了她,只好劝天天,再接受一次妈妈的“任性”。天天开始哭闹,也是,“任性”这事儿,谁不会啊?叶子不妥协,天天最终还是进去了,但他不跟叶子坐一起。我们仨分坐两个看台,叶子给我发微信,怪我不带天天过去,说她那位置多好多好。我没回她,心说他能进来我已经尽力了,一边给天天讲妈妈的辛苦,让他也体谅妈妈。看到一半,天天不想看了,我带他提前出来。不一会儿,叶子也出来了。说实话,那海豚表演,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场这类演出,比香港那边的要好,比野生动物园的也好。

坐缆车
叶子觉得孩子任性,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任性”,她甚至没有意识到天天难过的关键点,那就是“妈妈不诚实守信”。我只好两头安抚,总算不哭了,一起去坐缆车。又是排队半个多小时,我开始理解叶子看到不排队就能看演出时为什么那么激动了。天天心情转好,指着一个个飘来的缆车说,那就像是一个个大嘴巴,缆车打开,里面的人出来就像拔牙,而外面的人进去,牙齿就又长出来了。小孩子总是各种奇思妙想,我当然极力表扬他。眼看着都四点了,叶子安排我带天天去排队坐小飞鱼,而她去排队坐小火车。计划是,等我们玩完飞鱼,她那边应该也就排到了。可惜,即便因为人多,玩飞鱼的地方把原来每次五六分钟缩短为两分钟,等我们玩完飞鱼,叶子也没能排到小火车。叫的顺风车快到了,我们仨打道回府。天天说饿了,我说家里有烧鸡。

献花与放风筝
回家吃面条,烧鸡是真的,红烧肉也有,吃饱了一家人早早睡觉,都累了。假期第二天是清明,睡醒后第一件事儿,是根据天天班主任提示,微信登陆某页面,网上给英烈献花,截图上传到班级作业。或许有人会反感这事儿,但是我并没有,就像我也并不反感“反感”这事儿的人。我读书时,去过一次县城的烈士陵园的,这辈子也只去过那一次。早餐后先让天天学习,然后一起去小区东广场玩。有三家人在放风筝,这是很难得的事儿,平时那里几乎看不到孩子的身影。天天认识其中一个孩子,刚好他家大人不在,我就主动带他俩放风筝玩。来回跑了十来分钟,到底也没放起来,或许是我不行,或许,不行的是风筝。

烧纸钱
玩了不到一个小时,11点多我带他回家。在楼门口的空地上,有邻居在烧纸钱。他画了一个直径有一米的白色圆圈,朝西面的地方留了个口子,画了两条二三十厘米长的平行线。乍一看,像是做实验用的长颈烧瓶。阳光明媚,火势熊熊,只是烟并不听话,它们并没有沿着画好的出口一路向西,而是直冲天空。我提醒天天:“离那个圈远点。”说完,爷俩小心从圆圈东侧绕开。经过的时候,恰好来了一阵风,幸运的是,朝西吹的。一些正烧着的纸钱随风翻滚着一路往西北而去,那边摆放着几辆电动汽车。烧纸的人也站在西侧,他一边躲开,一遍嘟囔着什么。好在那纸钱或许金额不小,但是体积不大,还没到车上就烧光了,希望能顺利送达吧。

这事儿
回家跟叶子说起这事儿,她跟天天说清明就是拜祭祖先的日子。我说:“是啊,还有你爷爷奶奶……”这话声音越说越小,终于自己掐断了。当初天天刚学说话,叶子让孩子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说是本地风俗如此。我不确定是否真的,但并不觉得这算是个事儿。坦白说,如果不是老家亲戚都还在,天天跟叶子姓我都没意见。嗯,跟谁姓这事儿,岳父母和叶子倒是没提过。当时觉得,不过是个称呼,但没想到,有时候很不方便。比如,我很难跟天天再说他“死去的”爷爷奶奶,因为在他印象中,他“爷爷奶奶”还活着呢。于是说起这事儿时,我还得跟上一句“是爸爸的爸爸妈妈”。而我确定,无论是叶子还是我岳母,都不愿意听到我在“爷爷奶奶”这个词前面加上“死去了的”这个定语。结果就是,我很少再跟天天提起他那埋在五莲的爷爷奶奶了。

看农民
假期最后一天,叶子开车带我们回娘家。岳母已经在家快十天了,顺便接她回来。老人看到孩子很开心,又准备了几大包莴笋等蔬菜带着。我带着天天在村里闲逛,看盛开的油菜花和已经抽穗的麦子。菜地里有二三十号人在收小青菜,天天觉得好玩,我带他过去看。一个个蓝色塑料箱子里整齐码放着,有人在过秤,显示一箱是12.15公斤。我趁机教了天天一首古诗:“乡村四月闲人少,你看,就我们俩闲人。”天天开始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赚大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我说是的啊,他们努力赚了钱就可以给孩子买好吃的,买新衣服。天天说:“不对,他们不用买衣服。”我奇怪了,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们养蚕宝宝的,蚕宝宝可以做衣服!”我这才想起来,刚才那首诗里,还有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讲那句时,我是说过“蚕桑”这事儿的。吃过午饭,天天又要去看人家收菜,想着总比他在家里看电视好,我欣然陪同。经过同村一家门口,有位大姐问他:“你做什么去啊?”天天大声说:“我去看农民!”对方愣了一下,哈哈大笑着说:“我就是农民啊。”

吃锅巴
我不得不提醒他,过去看农民时,不要乱说话,我很怕他说出来,你们不好好学习,现在吃苦了吧?这话从天天嘴里说出来,我一点都不奇怪,好在,他很听话。午餐的菜很丰盛,有烧鸡、卤鹅和牛肉,还有红烧肉这些。岳母炒了个青菜,特别新鲜可口,我吃了半碗。小家伙就是吃肉,而岳母蒸的几条鱼,也就叶子吃了两口。岳父不在家,他退休后在外面找了份活儿,午饭就在那边吃了。老人家不容易,一个人在家,还要照顾叶子的奶奶。盛饭的时候,我拿了个碗,想着少给天天盛点,岳母看见了,说了句什么话。我没听清,就答应着。等到快吃完了,她搞了一大块锅巴递给我,她以为我是在那边吃想锅巴,不好意思拿。其实我基本吃饱了,但还是开心接过来,大口吃下去了。岳父五点多才回来,桌上饭菜都有点凉了,只来得及跟我们道别。临走,我悄悄对天天说:“你去抱抱爷爷。”天天过去抱抱,老人乐得笑开了花。回家的路很堵,到处都是红色,我能看出叶子很累了。天天上车没多久,就躺在奶奶怀里睡了。一路上,老人就那么小心翼翼抱着他。
河蚌赌徒 2021年4月6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