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秀湖琐谈(一)

2022-01-03经典散文
[db:简介]


一篇文章要营造整体效果,要有气场。如果一篇文章写后有一种气场,就成功了,我现在很少有这种感觉。整体比局部重要,整体效果比散碎的句子重要,精彩的句子再多,也不能破坏了整体效果,文字、句子形成合力,才有准确的方向。

写作需要痴者、傻子、赤子,没有真性情,写出来的文字不会感人,只有虚张声势,以让人读不懂掩盖内在的虚弱。你看,那些写好文字的人多数都有痴的一面,真的一面,在世俗中绝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人。

每个人都有内心感受,这些感受有差别,但也不会很大,作家的感受也不会一定就比常人多和深广,还得写的时候和写后打磨营造,一气呵成的毕竟屈指可数。

我觉得电影《柳如是》蛮有韵的,秦淮味总少不了腻腻的脂粉在其中荡漾,借用一句诗,是“绮罗堆里埋神剑,箫鼓声中老客星。”柳如是的命运感拍出来了,结尾也很妙:柳和钱牧斋在红豆山庄,为钱过80生日,谈往事,一回头,钱牧斋不见了。最后,是几个主演参观柳如是画展,那些旧时人物都以现代人身份出现,现实历史交融起来了。如果真把柳如是上吊自杀的历史演出来,反而不美,太阴晦了。

孙方友的小小说很有味道,有段时间我一直学习。有的小小说就是在巧上下功夫,但孙方友写出了一方文化,比如《陈州笔记》真不错。孙的弊病是写得太多,后来的赶不上《陈州笔记》,可惜孙英年早逝。

山西的曹乃谦写的小说集,地域色彩重,简练,语言有力道,写生存,马悦然也很推重他。

以前读书读情节,渐渐读文字,我读了三十多年《红楼梦》,初中读到三十回,读不下去,大学读到四十回,还是读不下去,这段时间读到五十多回了。因为那情节,真狗血。但文字和人性塑造真值得一读。可能是现在心淡了,反而读得下去了。不看故事情节,《红楼梦》写得的确一流,但那鸡毛蒜皮的情节,真不适合男人读。 读《红楼梦》,看一群小女人斗心智聪明,尖酸刻薄,心思缜密,无法可想!三大名著都读得下去,很早就读了,唯独《红楼梦》和我心性不合,几十年都读不完。现在感觉到它的优秀在于人物和语言高度统一,心性语气都各各不相同,但现在写小说是叙述居多,这样的现实主义写法不会盛行了,吃力不讨好,现在的小说更见作家的主观评价和叙述意识流程。我最佩服曹雪芹居然于无事中写出故事来,写了这么长,细细咀嚼还很有味道。换成现在的作家写,估计只有二三十万字即可完成。

《水浒》最好的段落还是林冲、武松、宋江等段落。但《水浒》的人物塑造有许多并不成功,有问题,梁山有不少无情无义的人物。比如秦明、董平,孙立之类。秦明被梁山设计陷害,全家被太守所杀后投降梁山,按说他的老婆间接死于宋江吴用等人手中,但他没心没肺,闪电般迎娶了花荣之妹。董平叛变为的是求娶程太守女儿遭拒,叛变后首先就是杀进城抢程小姐,而且把太守一家除程小姐外尽数杀绝。孙立出卖起师兄栾廷玉来毫无愧疚之色。真不知这些人凭什么当得起“好汉”二字。梁山好汉的道义现在看起来很假,宋江打祝家庄很没有理由啊,就因为别人看不起,打东平府、东昌府就因为解决晁盖死后的继承权,人家可没有主动来犯梁山,为了收服秦明,杀了那么多无辜百姓。

《红楼梦》里有非常多的弱信息,需要会心人才读得出来。《红楼梦》写人心写得完美,写景物器物那还只是小技术。

几大名著除《西游记》都是苍凉的结局。

体验到了生活的优雅从容,享受生活,当然出文章,晚明多是这种。张岱是寄托亡国之思,往昔繁华,风流云散后的苍凉。散文,我还是更看好平易从容优雅一类的,类似现代诗歌那样的散文于我有点隔。王安忆够优雅,在室内织毛衣的优雅范儿,和我的生活离得有点远。就像很多人喜欢《红楼梦》,可我不喜欢,不是因为曹雪芹的文字,而是因为题材。

网友说:“心情好,画画捏泥巴,和写文章一个意思。”情趣文字,中国古典散文里有不少。人的情趣情感其实千百年来没多大变化,变的是形式和题材。我欣赏伍立杨的简练文言有韵味,也钦佩阿贝尔、傅菲等人的才气横溢。早期的祝勇也好,但离自己生活近一些的文字更看好一些,城市散文离我太远,塞壬的《下落不明的生活》写得很好,但我不熟悉那种生活。

细节真、情感真、内容真——最主要的文字要有真性情。我不喜欢巴金的文字,他的文字个性太弱。巴金为人很伟大,也很厚道,但我不是很看好他的文字。当然他具有真性情,就是太温和。读散文,更感兴趣的是有点狷介、洒脱的,或者真放得开的,如陶潜似的平易。

其实我觉得新散文是一种新视角和新叙述方式,当然形式也决定了它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不过新散文的价值取向似乎还有点零碎。

政治需要妥协,文学需要孤傲。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平和了,太随意了,也就太平庸了,所以写不出新散文。创新总是很引诱人的。新散文框子有点大,思想,艺术手法,语言形式。我一直有个错觉,新散文的思想——后现代的?就像90年代的先锋小说。散文作为一个弱文体,弱在思想,不在语言和艺术处理方式。

热衷于抒情是大多是新人,有表现欲无可厚非。人都有自我实现需要,少年心事当拿云,过后就慢慢沉淀,最怕的是没有了激情和感动。而“到高境界,是一片静气,他们根本不屑于抒情了。”或者说不屑于表浅的抒情了。枯涩也好,丰赡也好,艳丽纤秾也好,都是文字的皮相。少年时多喜丰润华彩,上了境界,苍茫一望,反而不动声色,此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少年要绮丽,中年要苍凉,老年要老辣。(郑板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