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读史感悟(草舍读古之十六)

2022-01-04抒情散文草舍煮字
读史感悟文/草舍煮字我们当今所了解的历史是从哪里来的呢?易中天老师和从前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的说法基本一致,即:一是从“天上”来,二是从“人间”来,三是从“地下”来。“天上”,比喻飘渺的神话传说(神们都住在天上),以及戏曲和评话等等流传于民间的……

读史感悟文/草舍煮字
  我们当今所了解的历史是从哪里来的呢?易中天老师和从前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的说法基本一致,即:一是从“天上”来,二是从“人间”来,三是从“地下”来。
  “天上”,比喻飘渺的神话传说(神们都住在天上),以及戏曲和评话等等流传于民间的素材,这些历史最初多是口耳相传、道听途说而来,其中的依据,受个人好恶、后世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而夸张演绎、以讹传讹的成分较大,离历史的真实相去较远。比如,戏文中有汉贼曹操为了留住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老爷,让曹大嫂子给关羽做绿棉袍御寒,和每天给他做包饺子、捞面款待。还有山东琴书唱的:“听说老包(包拯)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煎饼,西宫娘娘忙剥葱。”诸如此类。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指有能够读出连续意义的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最早的就是距今3300多年的甲骨文。再往上追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也只能依赖历史传说。言外之意,中国的可信历史不到四千年。
“人间”,是指各朝代史官和文人撰写的正史、笔记、野史,各朝对前朝历史的考证,以及古代遗留下来的地面古迹。这些正道上记载的历史,与“天上”的历史相比,接近了真相一大步。然而,历史是当事人做的却由是后来人记录的,而后来人总是受到各种阻碍或出于不同的目的,不能如实记录历史真相,比如个人学识品性、民俗信仰、立场观点、社会环境、政治干预等等。尤其是很多官方正史,后朝推翻前朝后,一定要妖魔化前朝才能使改朝换代具有正当性。贬低前朝粉饰当朝是正史的通病,这样的史书被称为秽史。以硬骨头著称的司马迁,在褒贬当朝的笔法上,也不乏保留、委婉之处。即使是地面古迹,也有被后世重修、重建、改建,甚至依据传说新建的,因而这仍不完全是历史真实。 因此,有人说历史文字都是后人的解读,没有真相,甚至全盘否定历史传承。实际上,还是有经历者记录了真相的,比如野史、个人笔记。缜密求真地考证历史,无限接近真相是历史学家的操守。一个有理有据逻辑缜密的,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历史解读,在没有被新的证据推翻之前,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
  “地下”,则是指古代墓葬,和掩埋于地下的遗址等等。这些实物被后世篡改的可能性很小,基本能够保持历史原貌。
  厚葬颇具东方特色,老祖宗认为人死后灵魂在阴间依然能像阳间一样生活,在阳间没有享尽的财富当然要带到阴间继续享用,所以墓葬要“视死若生”。史载汉末曹操发梁孝王墓以充军资,金银财宝装了72船。即使不太富贵的人家治丧,也要给亡者带上在阴间购地买房的钱财。实在钱少,也要能够贿赂鬼官,弄个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之类。
  西方墓葬则寒酸得多,一般只有一本圣经,奢侈些的武士随葬生前用过的一把剑,或许还值点钱,所以很少有大肆盗墓的事情。
  于是中国墓葬中的累累财富,除了便宜了那些盗墓贼以外,都成了后世墓葬考古中振奋人心的发现了。每当有古代的墓葬出土,经过分析、考证,往往能填补一些历史空白。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残片,证实了《孙子兵法》的存在,而不是他人借名编纂的。
  1972年8月,历史学家顾颉刚受郭沫若之托,答复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关于孙子问题的询问。他引证宋、明、清及日本15家之说,判定《史记孙武列传》全不可信。《孙子兵法》绝不作于春秋时代,作者当为孙膑。诡异的是,恰好是这一年的4月,山东省博物馆在临沂县银雀山一号西汉墓中出土竹简4942枚,内容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春秋》以及其他阴阳杂占等佚书。其中不仅分别了孙子和孙膑,而且《孙子》的竹简竟然比后世的纸本多出了一倍。《顾颉刚日记》里他感慨说“闻今山东某地出土木简《孙子兵法》,视今本倍多,不知何时可见到。”一生主张“文献来考证文献”、“以古书论古书”,却在发表相关意见时与直接物证汉简“失之交臂”,无疑是顾先生治学的最后遗憾。
  墓葬中的所有物证,包括尘土、印记,都是老祖宗在冥冥之中对我们述说的历史。
  1911年底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阳历,宣布“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十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中华文明五千年之说,则取其约数,由此产生。
  关于文明古国,欧洲考古界按照他们发掘实践,厘定出四个基本准则,即必须同时拥有文字、金属使用、城邦和宗教。按照这个标准,当时公认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今伊拉克)文明为6000年左右,埃及文明为5500年左右,希腊和印度文明都是4500年左右,而中国最早的文明是距今3600年左右的商文明(甲骨文所载),暂列第五。
  造成中国排列靠后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商代甲骨文之前的文明遗存尚未得到考古发掘,包括甲骨文记述的实证。近一百年来,随着更多的考古发现,中华大地一系列5000至6000年前的城址、铜器、礼制建筑等文明历史遗迹,不断被发掘出来,足以支持西人制定的所有文明要素。
  可见中华文明五千年之说,所言不虚也。
  历史事件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历史本身是生动的。历史还不只是故事,还有故事的主人公,历史就是那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知名人物。事件是人做下的,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读史就是读人心,比如袁腾飞《两宋风云》对宋高宗任用奸佞、残害忠良的思想根源的挖掘;品史就是品人性,比如易中天《品人录》对曹操、武则天,郦波《风雨张居正》对张居正、万历小皇帝这些有争议的人物人性的探究。
  唐史学家孟宪实在著述中提到了关于“传统史学”、“公共史学”和“新史学”的概念。传统史学倾向于政治借鉴和道德评价,往往为了政治需要和道德标准而筛选历史,甚至“改良”历史,为我所用。公共史学则是非专业人士的历史阅读,其重点不是研究历史,而是消费历史,比如历史小说、历史电视剧。公共史学往往选取的历史仅仅作为背景、舞台,然后加入文学构思,以吸引读者、观众为目的,多属于商业运作,它对传统史学有所吸收,但不乏虚构戏说的成分,经常比传统史学更背离历史的真实。
  新史学的主张则是实事求是和客观评述,对历史人物不仅探究其道德层面,更探究其社会层面,对于他(她)的历史地位,更重要的是历史创造,为历史提供哪些新贡献。比如近年来对曹操、武则天、袁世凯这些历史人物的重新客观评价。
  孟宪实还在书中以历史记载为依据,分析探讨了武则天争宠,掐死亲生女儿嫁祸于王皇后这一事件,结论是武则天的女儿夭亡是实,武则天的嫁祸也是实,但她害女却是后人杜撰。传统史学和公共史学却一致认同武皇害女,就是为了声讨女人掌权、牝鸡司晨的叛逆行径,支持“女人祸水”这一既定概念,这种虎毒食子的“反面教材”当然好看。
  我由新史学的主张想到,人性、人生相当复杂,对人物的评价不应一概而论。比如慈禧太后专权祸国,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是在客观上她也不自觉地为后人做过一两件“好事”。一是废除科举最终是由她批准的,虽然别人率先提出时被她否决。二是,为了保护女真族发祥地的“风水”,她下令不准动大、小兴安岭的草木,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森林资源。
  再如,袁世凯由于复辟帝制,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据考证,甲午海战失败后,他是最先警醒的。为了拥兵自重,他积极引进过西式武器,借鉴西方的训练和带兵方法,强兵精武。他还率先支持设立了中国第一座民用邮局、交警局、消防局,创办女子学校等等,这些在天津尚存点点史迹。我家附近有一所“灰头土脸”的盐场小学,其前身竟然是袁世凯于1906年亲笔批准创办的西式私立小学,迩来已逾百年矣。
  这样可能就体现了新史学的研究主张吧。
  研究历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使我们能够经历过去,让目光敏锐、思虑远大;以史为鉴,可以客观地评判现实、照见未来。而要接近真实的历史,读原著、听学者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要目的之一。孟宪实说:“专家学者讲史有一个好处,就是他绝对不会胡说。尊重历史对他来说是一种本能,这个学术底线他不会破的......”
  几乎所有的史书都是围绕人的事件展开的,确切地说是围绕帝王将相的家史、人类战争发展史、政治权谋史叙述的。但历史并不只是人的历史,还是物的历史。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是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来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所以历史还是工具、机器的发展史。学者杜君立在《历史的细节》中提出了这种读史的角度。
  比如在马被驯化之前,人类的劳动和战争主要靠人力。马使人类加快了移动的速度和战争的机动性,从人力时代进入物力时代。之后,马镫(目前的考证,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这个最简单不过的,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具,解决了人与马紧密结合,成为战争利器的问题。成吉思汗正是依靠马的力量征服了亚欧大陆上比他们文明得多的民族的。
  之后,轮子使物资的运输效率大大提高,这不仅为战争提供保障,也为商业发达提供条件。蒸汽机发明和完善后,人类从工具、畜力资源时代进入了机器、自然能源时代。工具的制造是为了适应人的使用,而机器的制造是为了适应生产产品的需要,人,则要反过来适应机器,成为机器的附庸。比如,以汽车目前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听懂人的话。驾驶再先进的汽车,人也要有个学习适应过程。
  目前,物的历史已经发展到了电脑时代,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问题是,之前机器的智力水平低,需要人去适应。既然除了智力外,机器其他能力都强于人类,那么当它们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到赶上人类后,会不会对我们产生威胁,进而统治人类?
  对于历史的作用,学者们有专业、精辟的论述。当我的孩子问到我历史有什么用处时,我感到无法拿专家的术语来搪塞她:
  历史大有用处。
  伟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学历史,可以知道我们先人的国土有多大、从何而来,知道先人们做过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还知道他们从不欺侮他人,却曾经饱受过多少不堪忍受的欺侮和屈辱,知道我们的国家、民族是怎样发展成为现在这样的。记住这些,我们可以拥有高尚的节操、人格,可以脊梁直、骨头硬。忘记这些就是数典忘祖,就会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帮着欺侮我们的人,犯下亲痛仇快的罪行。
  圣人说:温故而知新。学历史,可以知道我们的先人哪些事情做得漂亮,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哪些事情做得很糗,做得好或者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漂亮的我们要学,做得不太好的,或者很糗的,我们以后要把它做好。于是,也就知道我们现在的哪些事情该不该做,该怎样做。学历史,还可以知道人类是怎样从远古走到今天的,然后还会、或者应该奔什么方向走。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有点像代数公式,代入不同的条件变量就会得到大致的结果,或者发展趋势。学历史就是要学着找这样的规律。
  我说:历史要怎么教,怎么学?历史是意趣盎然的,有正反面人物,有完整故事,有矛盾冲突和跌宕曲折,里面的真实情节比任何影视戏剧都生动、离奇、悠长。但是,我们学习它,不是要死记它,而是要运用它。每当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孩子们都会天真地问:“后来呢?”对!问的太好了。学历史就要多问问自己:后来呢?这就是要运用掌握的规律,发挥想象,预见未来。
  可是,现在考试要求死记硬背,怎么办?不知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