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缕缕伴人生
2022-01-04抒情散文魏向阳
书香缕缕伴人生 魏向阳 多年前,我曾经在本地报社和图书馆举办的“金桥杯.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中写过一篇题为《我赞美“金桥”》的文章并获了奖。人们往往把知识比为精神财富,那么图书馆便是求知者与贮存知识宝藏的宝库之间的阶……
书香缕缕伴人生 魏向阳 多年前,我曾经在本地报社和图书馆举办的“金桥杯.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中写过一篇题为《我赞美“金桥”》的文章并获了奖。人们往往把知识比为精神财富,那么图书馆便是求知者与贮存知识宝藏的宝库之间的阶梯和金桥了。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到业余创作者艰难跋涉的心路历程中,我由衷地感受和体会到图书馆给与我的巨大益处,也由衷地称颂和赞美这知识的天梯、美妙的金桥。坐拥书城、读破万卷、下笔有神的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还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只可惜我们阴错阳差地在所谓“天堂”享受的美妙时光不多。
曾记得我的少年时光,正值“文革”期间,在缺少精神食粮的状况下,在父亲供职的军营大院图书馆(严格说只能算个图书室),我一次次踮着脚,举起父亲的借书证递给图书室的阿姨,侥幸能借到一些当时能看到的、没有多少文学味的“文学作品“,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多少年过去,图书馆阿姨那“《大刀记》借完啦,看《艳阳天》吧”、“这小孩看书把个子都看高了”的声声亲切的话语,却还常常在我耳畔响起。那就是我对图书馆最初的美好印象,也是我读书生涯和做文学梦的开始。中学毕业后下乡当“知青”,也还断断续续从那个图书馆借上一些书带到乡下,只要借到的就饥不择食地当做精神食粮,深夜的灯下,或者田边地角、水利工地、甘蔗林中都见缝插针地阅读,度过那一段段精神文化与物质生活一样贫困的岁月时光……几年后有幸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首届高考,因为当时文科院校较少就报考了理科,也许就凭借着平时读书积累的文科和写作功底,服从分配“被录取”入一所农科大学。大学四年,我的借书卡利用率一直很高,除了借阅必要的专业参考书外,在图书管理员们的通融下,还借阅了当时刚刚开禁的大量古今中外文学书籍,不断充实了我的课余时光,并且一直牵系和延续着我的文学梦……大学毕业回到出生地云南大理,因工作关系出差较多,每每下乡或出差在外,工作之余所要常去之处,除了书店,就是图书馆了。平时不出差,工作之余和节假日,我也时常要到图书馆、阅览室去广阅博览一番。在我刚出校门,开始在业余创作路上蹒跚学步、急需积累学识、借鉴创作手法技巧之时,我用父亲和妹妹的两个借书证轮番借阅,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借阅的次数多了,有几位图书管理员都知道了我的阅读兴趣,尽量把馆里所有的中外诗集和优秀文学作品推荐给我,有时还超越常规一个证就借给我两本,并且放宽期限,使我能在业余时光或是出差在外的工作之余认真阅读。经过不断地研读思考,加上长期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那些日积月累积淀下来的知识,潜移默化地交融入我的业余创作中,使我在业余创作的艰难路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渐渐地,我的习作也开始登载于一些报刊杂志,荣幸地搁置于图书馆、阅览室供人浏览。我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及海外版 、《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民族文学》、《星星诗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译文等千余篇,部分作品曾多次荣获《人民文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媒体举办的征文奖,先后出版了诗集《多情高原雨》、《滇云吟》2部,最近我的散文集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作品被编入中国作家学会编选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白族卷)等多种选本、合集。我本人先后被接纳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州、市作协,多年前曾被推荐为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新人新作奖”人选。我曾写过多篇有关读书的随笔、书评和读后感,例如《好想读书》、《家有诗书》、《购书咏叹》等等,读美国环境和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作《寂静的春天》的读后感《春天不能寂静》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24日“绿色生活”副刊、读乔纳生·威诺的著作《与鸟为伴: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记》读后感《从食掌莺所想到的……》刊载于《光明日报》2001年10月3日书评周刊、读古今文人的咏叹蟋蟀诗词所感《悠远的蟋蟀声》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9月4日《读书》版、读古人笔下咏春诗词有感《春天的忧思》载《中国教育报》2000年5月4日生活周刊、 读老舍先生《滇行短记》所记《老舍的大理之行》载《人民政协报》2002年5月31日“春秋周刊”,读埃德加.斯诺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以记者身份到台湾、香港、澳门、广东、云南、越南、缅甸和印度采访并写下的《南行漫记》(其中大部分以介绍云南为主)所记《斯诺的大理之行》载《团结报》2002年11月7日“文史长廊”版等;我的读书征文《白族农民读书热》和《古村新篇》连续荣获2001、2002年中宣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办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讲道德,讲文明”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三等奖,征文《从童年的读书愿望说起》获1999年中宣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办的“亚农杯”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优秀奖。同时,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积累学识,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以不断进步,由于擅长看书学习和写作,在专业方面也勤于动笔动脑、善于归纳总结,结合科技推广工作撰写了一系列专业方面的论文和科技资料,并在国家级和省、州各级刊物发表,选编入多部专著、文集,我为主归纳总结和撰写资料文本的畜牧养殖与动物防疫科技推广方面的几个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三等奖和省农业(畜牧)技术推广方面多项表彰奖励,在我所工作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编写“大理农村科普丛书”时,我荣幸地被推选为《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治》一书的编写人,于2010年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由于专业技术方面的一定建树,我本人也于2002年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条件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人事部、农业部批准具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条件,并受聘至今,经过逐级推荐评审,我先后荣获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若干表彰奖励。我几十年的阅读生涯,难以享有博尔赫斯坐拥书城、读破万卷的“天堂”时光,却也不无感慨:阅读是我通往一次次成功之旅(如果能算的话)的值得我由衷赞美感激的阶梯和桥梁!我由衷庆幸和欣慰平生有缕缕书香默默相随相伴,同时也渴盼未来能够享有更多坐拥书城品味书香、率性阅读的美妙惬意的“天堂”时光!
曾记得我的少年时光,正值“文革”期间,在缺少精神食粮的状况下,在父亲供职的军营大院图书馆(严格说只能算个图书室),我一次次踮着脚,举起父亲的借书证递给图书室的阿姨,侥幸能借到一些当时能看到的、没有多少文学味的“文学作品“,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多少年过去,图书馆阿姨那“《大刀记》借完啦,看《艳阳天》吧”、“这小孩看书把个子都看高了”的声声亲切的话语,却还常常在我耳畔响起。那就是我对图书馆最初的美好印象,也是我读书生涯和做文学梦的开始。中学毕业后下乡当“知青”,也还断断续续从那个图书馆借上一些书带到乡下,只要借到的就饥不择食地当做精神食粮,深夜的灯下,或者田边地角、水利工地、甘蔗林中都见缝插针地阅读,度过那一段段精神文化与物质生活一样贫困的岁月时光……几年后有幸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首届高考,因为当时文科院校较少就报考了理科,也许就凭借着平时读书积累的文科和写作功底,服从分配“被录取”入一所农科大学。大学四年,我的借书卡利用率一直很高,除了借阅必要的专业参考书外,在图书管理员们的通融下,还借阅了当时刚刚开禁的大量古今中外文学书籍,不断充实了我的课余时光,并且一直牵系和延续着我的文学梦……大学毕业回到出生地云南大理,因工作关系出差较多,每每下乡或出差在外,工作之余所要常去之处,除了书店,就是图书馆了。平时不出差,工作之余和节假日,我也时常要到图书馆、阅览室去广阅博览一番。在我刚出校门,开始在业余创作路上蹒跚学步、急需积累学识、借鉴创作手法技巧之时,我用父亲和妹妹的两个借书证轮番借阅,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借阅的次数多了,有几位图书管理员都知道了我的阅读兴趣,尽量把馆里所有的中外诗集和优秀文学作品推荐给我,有时还超越常规一个证就借给我两本,并且放宽期限,使我能在业余时光或是出差在外的工作之余认真阅读。经过不断地研读思考,加上长期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那些日积月累积淀下来的知识,潜移默化地交融入我的业余创作中,使我在业余创作的艰难路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渐渐地,我的习作也开始登载于一些报刊杂志,荣幸地搁置于图书馆、阅览室供人浏览。我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及海外版 、《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民族文学》、《星星诗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译文等千余篇,部分作品曾多次荣获《人民文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媒体举办的征文奖,先后出版了诗集《多情高原雨》、《滇云吟》2部,最近我的散文集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作品被编入中国作家学会编选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白族卷)等多种选本、合集。我本人先后被接纳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州、市作协,多年前曾被推荐为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新人新作奖”人选。我曾写过多篇有关读书的随笔、书评和读后感,例如《好想读书》、《家有诗书》、《购书咏叹》等等,读美国环境和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作《寂静的春天》的读后感《春天不能寂静》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24日“绿色生活”副刊、读乔纳生·威诺的著作《与鸟为伴: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记》读后感《从食掌莺所想到的……》刊载于《光明日报》2001年10月3日书评周刊、读古今文人的咏叹蟋蟀诗词所感《悠远的蟋蟀声》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9月4日《读书》版、读古人笔下咏春诗词有感《春天的忧思》载《中国教育报》2000年5月4日生活周刊、 读老舍先生《滇行短记》所记《老舍的大理之行》载《人民政协报》2002年5月31日“春秋周刊”,读埃德加.斯诺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以记者身份到台湾、香港、澳门、广东、云南、越南、缅甸和印度采访并写下的《南行漫记》(其中大部分以介绍云南为主)所记《斯诺的大理之行》载《团结报》2002年11月7日“文史长廊”版等;我的读书征文《白族农民读书热》和《古村新篇》连续荣获2001、2002年中宣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办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讲道德,讲文明”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三等奖,征文《从童年的读书愿望说起》获1999年中宣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办的“亚农杯”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优秀奖。同时,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积累学识,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以不断进步,由于擅长看书学习和写作,在专业方面也勤于动笔动脑、善于归纳总结,结合科技推广工作撰写了一系列专业方面的论文和科技资料,并在国家级和省、州各级刊物发表,选编入多部专著、文集,我为主归纳总结和撰写资料文本的畜牧养殖与动物防疫科技推广方面的几个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三等奖和省农业(畜牧)技术推广方面多项表彰奖励,在我所工作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编写“大理农村科普丛书”时,我荣幸地被推选为《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治》一书的编写人,于2010年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由于专业技术方面的一定建树,我本人也于2002年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条件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人事部、农业部批准具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条件,并受聘至今,经过逐级推荐评审,我先后荣获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若干表彰奖励。我几十年的阅读生涯,难以享有博尔赫斯坐拥书城、读破万卷的“天堂”时光,却也不无感慨:阅读是我通往一次次成功之旅(如果能算的话)的值得我由衷赞美感激的阶梯和桥梁!我由衷庆幸和欣慰平生有缕缕书香默默相随相伴,同时也渴盼未来能够享有更多坐拥书城品味书香、率性阅读的美妙惬意的“天堂”时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