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漾濞江系列之二十二-----又到核桃飘香时

2022-01-04叙事散文蒙正和

又到核桃飘香时◇ 蒙正和点苍山西有条江,叫漾濞江,那是漾濞的母亲河,养育着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漾濞江峡谷有株树,叫核桃树,那是漾濞的摇钱树,延续着悠久历史,繁荣着一地经济。白露秋分秋正好,又到核桃飘香时!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各族父老……
又到核桃飘香时   
◇ 蒙正和
  
  点苍山西有条江,叫漾濞江,那是漾濞的母亲河,养育着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漾濞江峡谷有株树,叫核桃树,那是漾濞的摇钱树,延续着悠久历史,繁荣着一地经济。白露秋分秋正好,又到核桃飘香时!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各族父老用汗水和心血催熟的黄金时段。媒体聚焦,商家沓来,万众欢腾,世人瞩目。核桃林中民族生来就是“不打不跳不安逸,不歌不舞不自在”的民族,在这样的时刻,怎能不载歌载舞,尽情狂欢!“唱曲唱到核桃裂,打歌打进核桃源”——核桃飘香之时,一场盛大庆典在光明村万亩核桃生态园徐徐开启……
  “漾濞核桃甲天下,独领风骚三千年”!这不是文学夸张、更不是广告宣传,这是漾濞核桃生产悠久历史的形象概括和准确定位。讨论这个话题时是留有余地的,事实是“独领风骚五千年”!酒好不怕巷子深,果香不怕林子深。漾濞人谦逊,不事张扬,只专注于栽培自己的核桃,编织自己的绿色希望。说话办事写文章都要留有余地,少说两千年又何妨?时下,“××之乡”满天飞,在互联网上键入“核桃之乡”,有数十个地方戴着这顶桂冠。有无桂冠无所谓,漾濞人倒是想看看哪里的核桃更优秀,好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漾濞是核桃的故乡,是核桃的发源地。”这不是漾濞人的自我陶醉,是客观事实。在漾江峡谷,在彝县山乡,核桃树核桃园核桃林无处不在。哪里有村落哪里就有核桃林,哪里有核桃林哪里就有人安居乐业。
  关于核桃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权威的当数西晋张华《博物志》中的记述:“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坚持这一观点。但是,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现为研究院)的林业科技专家和漾濞县林业科技工作者对漾濞核桃长期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张华之言差矣!”专家学者们发表了大量论文、调查报告,出版专著,用考古发现和新的科研成果颠覆了传统的权威结论。
  1980年,漾濞县林业局工程师杨源在平坡公社高发大队核桃林内发现了一段被山洪冲刷出露“长十多米,粗约一点四米”的古木,他以专业的眼光判断这是一株核桃古木。在漾濞,说起核桃,杨源是个不能不说的人物,因为他自走上工作岗位即与核桃紧密联系在一起。
  白族学者杨源,科班出身,高校毕业即来漾濞工作,编著科普专著《漾濞核桃》。1984年当选副县长,长期潜心研究核桃,成果丰硕,获多个奖项。九十年代初担着风险,敢为人先,主抓秀岭玉香梨林场、光明核桃实验林场建设项目。他满怀信心地断言:“秀岭山头梨花开遍之日,便是秀岭农民脱贫致富之时!”“漾濞山区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核桃!”他既有出色的统筹决策领导能力,又有精湛的实际操作技术。核桃嫁接季节下乡总是带着工具,不先入农家先进林地,眨眼间嫁接数株核桃。“杨副县长补(嫁接)的核桃肯活”,在漾濞农村成为美谈。鸡街乡一位彝族老奶奶听说给她家嫁接核桃的是副县长,抱着孙子千恩万谢,激动得热泪婆娑:“老百姓栽棵核桃县长都挂牵着,阿纳(小娃娃)好福气,等你长大了,‘县长核桃’也结果了,抖(收获)了核桃供你读大学……”两个林场决策科学,组织严密,实施给力,获得成功,树立漾濞林业“两面红旗”,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他,功不可没。杨源先生后来调任州林业局副局长、州科委主任,他站在更高的角度,向理论和实践的纵深突破,对核桃产业化发展提出宏观决策意见,对漾濞县、大理州做大做强核桃产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1985年,县科委把古木标本寄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化验,是一段生长于3325±75年即公元前1375±75年(树轮校正年代3565±125年即公元前1625年)的古核桃木。也就是说当公元前112年张骞历尽千辛万苦、“自作多情”地从西域带回胡桃种时,在此之前一千四五百年,漾濞江峡谷就有大片核桃生长了。依据这一考古发现,再联系漾濞核桃品种繁多、有大片原始野生铁核桃林及与核桃同科的三个属五个种植物大量分布等实际,林业专家和林业科技工作者认为“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
  根据这一科学结论,结合漾濞核桃生产的大环境、大背景,漾濞核桃的历史还可以前推。这株核桃古木倒下之前,该有四五百岁了吧?一株四五百年的老核桃树又不可能是特立独行的一株树,必定是大片核桃林中的一株。能有一株四五百年的老树,必定有众多同代同龄树共生共荣。有大片同科同属植物生长,证明周围大环境大气候适宜这种植物生长。没有数千年自然生长周期,难得形成如此规模的老核桃林,没有如此规模的老核桃林,就不会有如此“老资格”的老核桃树。因此说“漾濞核桃五千年”,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这个推断仍有考古发现可证。1994年10月发现的“漾濞苍山崖画”,不但为研究哀牢夷原始部落生活形态提供了资料,而且从一个侧面为研究漾濞江流域早期核桃生产提供了佐证。崖画中有一幅采集图,描摹了先民们采摘林果的场面。采摘什么果呢?只能是采摘野生核桃。
  杨源先生科技专著《云南核桃》援引《南诏野史》、《南诏通纪》、《酉阳杂俎》等典籍揭示,还在史前苍山半坡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已有人类生产活动。自史前以来,野生核桃就一直是人们的天然食物。唐南诏时期,漾濞江流域核桃人工栽培改良嫁接已很普遍,宋大理国以来,核桃生产技术更加成熟,核桃已经成为大宗商品和贡品。清代《游滇记》说:“太和核桃,皮薄如纸。”《滇海虞衡志》说:“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所以,漾濞核桃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嫁接核桃历史已逾千年。
  翻开地方史志,每个时期都不乏核桃生产资料。1912年漾濞设县时,云南省行辕拨给租谷、房屋的同时,还拨给“胡桃油租一千八百斤”,“以作一切建设常年经费”。县府督促建立苗圃,培育苗木,引导农民发展核桃。现存于云南省图书馆的1920年编纂的《漾濞县地志》“植物大宗”目下记载:“胡桃(制香油),漾濞中东西北四区俱产,计百余万株,新植者三十余万株,每年榨出核桃油十余万斤。”1939年编修县志时,“县参议会决议将中山核桃庄(即核桃园)作为编纂志书经费”。土地改革中农民分田分地分房屋分浮财,还分核桃,这是漾濞一大特色。
  1950年漾濞核桃列为国家外贸出口重要商品,由天津港出口,至1980年累计出口核桃仁两万多吨。漾濞核桃漂洋过海,香飘万里,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1956年10月,在中共云南省委扩大会议上,时任漾濞县委书记魏兆信作核桃生产发言。当时全县有核桃六十二万株,其中挂果树四十七万株,“一五“期间年产量一亿四千万个(折合一百七十五万公斤),其中1954年空前丰收,产量达一亿七千万个(折合二百一十二点五万公斤)。由此,漾濞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把“漾濞”与“核桃之乡”联系在一起。
  我是一名地方党史工作者,出于职业习惯,有时难免回头看。“回头看”就是回顾历史,总结、审视、反思,借鉴。尊重历史而不割断历史,更不能自我全盘否定。1958年,漾濞提出“用核桃绿化一切荒山”、“核桃人均产量全国第一”,漾濞并入大理市后光明农业社提出“核桃生产全市第一”,并都付诸实施。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发展目标是切合实际的。即使在十年动乱中,核桃生产也没有停步,在毛主席“每户种一升核桃”批示鼓舞下,栽“摇钱树”、植“万年桩”仍然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美好心愿和实际行动。生产队每年春季都要安排有技术的老农嫁接核桃,笔者曾参加嫁接过。没有嫁接技术员的生产队,也要雇请邻队技术员来嫁接。毋庸讳言,那时核桃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管理粗放,嫁接成活率较低。期间,西安电影制片厂来摄制核桃生产纪录片,主要镜头在核桃生产典型光明大队拍摄,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漾濞核桃因此风光了一把。
  1979年,在漾濞核桃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节点。在全国核桃科技协作会上,漾濞“大泡核桃”评为全国核桃优良品种,漾濞核桃荣获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质量评比第一”两项桂冠,二十年前制定的奋斗目标终于实现。“漾濞核桃”不但专指漾濞优质大泡核桃,而且成为云南薄壳核桃的专用名词。9月7日,《云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漾濞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制定“分三类地区指导发展生产”方针的专题报道,这一方针的重点是摆脱长期以来“左”的束缚,坚持“凡是适宜发展核桃的地方必须以种植核桃为主”。同版刊登了县委、县政府署名文章,还配发了社论。
  多年来,几届政府一个令、一条路子走到底,换人不换方向、换届不换目标,完善扶持奖励机制,咬定核桃不放松。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千家万户种植与基地发展相结合,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核桃生产全面提速,“加快核桃生产步伐”成为农村经济工作主旋律。通过林业三定、土地承包续签和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政策如春风雨露,喜在心头,绿了山头。农民一门心思扑在核桃上,一心一意谋发展。“十年树木”,转眼间老树绽放新花,新苗结出硕果,核桃生产四面开花,万紫千红,核桃产业支撑起农村经济半壁江山。
  1995年8月,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市场研究所授予漾濞“中国核桃之乡”称号,颁发证书,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之后漾濞又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等荣誉和标记认证,再后来又获得诸多荣誉,名目太多,无须一一列举。
  在漾濞,年产万果、四五百年树龄的老核桃树屡见不鲜。一株老核桃树就是一个动人的传说,一片老核桃林就是一幅核桃生产的缩影。这些活化石般的古树形成了一道古朴风景,包容着核桃历史文化的深广内涵。
  核桃古木出土地高发村罗家村民小组有一株核桃树王,主干粗壮,离地一米多高处分为合抱粗的五杈,气势磅礴,幅冠近一亩,历经明清,已五百多岁,盛果期年产核桃近四万个,可榨油一驮半(约一百二十五公斤)。该地还有一株核桃古树,树身中心早已糟朽,其内可躲藏十余个小孩,树型别开生面,主干斜插在地,上部分为两大杈,树身苍劲,苔藓衣附,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树龄当在五百年以上。虽然年事已高,至今仍顽强地年年开花结果。太平乡构皮村白瓦房村民小组一株核桃古树以高产闻名,根部围周七米多,幅冠一亩多,盛果期年产核桃四万个,四百二十公斤,按现价计算,收入达万元。
  坐落在点苍山西坡腹地的光明村,是一个典型的核桃生态村。万亩核桃林中,人与自然俱为一体,粮林间作,立体农业,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六千多株老核桃树大部分已测定树龄,多为四五百年的明清时期老树,实行挂牌保护。当年我随分管文化教育和林业工作的副县长杨源首次来到光明村,即被她的博大情怀和恢弘气魄所震慑——果木箐、二墓碑、鸡茨坪,三个自然村掩映在核桃林中。一株株顶天立地、遮云蔽日的核桃,不知在这个白族村寨守望呵护了多少个春秋,送走了多少辈子民?核桃林蕴含着神性,让人无比敬畏!杨副县长要我写篇关于光明核桃的文章,在神圣光环威慑下,我显得多么卑微渺小,多少年来始终不敢下笔。这篇文章不是可以轻易写好的,因为村落与核桃林本身就是一篇厚重隽永的创世史诗,一部具有哲学和宗教高度的鸿篇巨制,平庸的我写不出她的神韵,贸然为文只会狗尾蛇足,落下笑柄……
  光明村干部群众珍惜老典型荣誉,成绩面前不自满,年年谋求新发展。我知道文中罗列太多统计数据会打击读者阅读积极性,但是数字对比又最有说服力。2000年,光明村有核桃四万一千二百株,人均三十五株,产量十八万公斤,收入两百多万元,人均一千六百七十六元。2010年,核桃发展到十二万株,人均九十九株,产量四十八万公斤,收入六百七十七万元,人均五千六百元。涌现出了查洪祥为代表的一批收入超过十万元的核桃生产大户。九十年代兴建的五百多亩核桃实验林场效益显著,现由一户农民一百八十六万元中标承包,年收入超过百万,在未来若干年内,收入将大幅度增长。龙潭乡户均八千元、苗族聚居的白竹村人均四千元、太平乡人均七千三百元,而且发展潜力巨大。据官方披露的数据,至2012年,“全县核桃种植农户达二万零四百九十四户,面积达九十七点七万亩”,产量二百七十多万公斤,产值突破五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二千七百元,占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九点二五。收入十万元以上的核桃大户上百户,最高户突破三十万元。“铁杆庄稼”兴彝县,漾濞核桃富万家。通过发展核桃生产,全县农民脱贫致富,有的率先实现了小康……
  千家万户发展是漾濞核桃生产的传统模式,集约化经营、市场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则是漾濞核桃生产的升级换代。高起点、高投入、高科技含量的基地建设,为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大动力。继九十年代建成光明核桃试验林场以来,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省州扶持干果基地建设机遇,建成了一批核桃基地。2002年3月,引进涵轩公司投资开发核桃种植。十年间该公司投资二点一亿元,安排五百三十人就业,建成一万六千五百亩优质核桃基地、万头生态生猪养殖场,构建了“核桃——绿肥、饲草饲料——生态养殖——沼气——核桃”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2011年核桃产量六万公斤、出栏商品猪八千头,产值二千零二十万元,上缴税金二百五十八万元。企业产品已获得国际有机认证,被认定为云南省林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成为大理州科普示范基地。漾濞“涵轩模式”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诠释,堪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农村经济的成功典范,在今后很长时期内,经济效益将逐年大幅度增长。
  “漾濞核桃”的良好市场效应和商业信誉,扩大了优质苗木需求。建成优质采穗基地、优质苗圃,年出圃优质接嫁种苗三千万株,大部分销往外地,创收上亿元。2011年启动实施一千二百六十五亩云南省核桃优质资源库项目建设,收集全国核桃优良品种,建立核桃种质资源交换、研究与开发平台,为全省核桃生产服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怀若谷,兼收并蓄;放眼市场,开拓创新,这是漾濞人的品格与胸怀。建立了一批丰产示范林,早熟、低脂、壳薄的鲜果型核桃已在彝乡开花结果。2002年,国家外国专家局确定漾濞为国内唯一的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洋核桃”落户漾濞江边,土洋结合,中外“联姻”,几年后将给人更大惊喜。
  龙头舞得精彩,引得绿色巨龙水起风生。山上种植、山下加工、城里销售,滚动发展,提质增效。用农民的话说这是“卖了果果卖苗苗,吃了仁仁吃壳壳”,用专家学者们的话说这叫“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效益最大化”。
  苍山西镇下街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有三百二十八户从事核桃加工,占全村农户的百分之五十七。2000年以来,以独资、县外合作、民营等方式创办了侨盛核桃加工厂、团山核桃有限公司、伊斯兰侨茂食品有限公司、漾濞风味食品厂等核桃精深加工企业,扩大核桃仁加工和系列产品生产销售规模,通过加工增值,拓宽就业门路。侨盛核桃加工厂现有总资产三千二百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一千多万元,有烘干设备十六台,年加工核桃两千多吨,新产品直接出口韩国,解决就业二百五十人,实现产值五千万元。全县现有核桃初级产品加工企业五百余户,年加工核桃三万多吨,年吸引楚雄、思茅、临沧、保山等地二千五百多吨核桃销售到漾濞加工。漾濞与省内外五十多家客商结成核桃贸易伙伴,形成了立足大理、辐射滇西、面向全国的核桃产品集散地。仅核桃仁加工一项,每年解决一万人四个月劳动就业,增加劳务收入三千六百万元。核桃仁销售到粤沪浙豫鄂湘等省,还销售到海外。
  核桃林中人点“铁”成金,作起铁核桃文章来出乎意料的精彩。两个“出类拔萃”的铁核桃,价值八百至一千元,听着有些邪乎,却是千真万确的成交价,把玩者曰“文玩核桃”,健身、时尚、环保。核桃秀工艺品厂应运而生,开发生产核桃壳工艺品。台灯、纸巾盒、茶几、餐桌、办公桌、花瓶,琳琅满目,还生产烟灰缸、水烟筒。年生产工艺品十万余件,实现产值五百多万元,产品到北京农博会参展,销售到十二个省市,出口国外市场创汇。2008年,该企业获省委宣传部“云南省优秀文化民营企业”表彰。2007年,引进资金技术,兴建以核桃壳为原料的活性碳厂。一个果榨干吃净,一株树全身是钱,神奇了!
  种植业的发展壮大,须有龙头加工企业的强力支持牵引。1994年引进北京市科协营养源研究所专利,投资四百万元建成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产“漾宝”牌核桃乳,年生产能力达千吨,产品荣获全国保健食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投资七百一十万元实施技改,年生产规模扩大至两千吨,开发生产无糖核桃乳等新产品。2002年建成年产一千吨核桃精练油、一千吨脱脂核桃蛋白粉生产线,2007年投产生产核桃蛋白粉和核桃胶囊。核桃乳等新产品成为漾濞第二张名片。
  一茬核桃收完,转眼间销售一空,票子存入帐上,农民们走在核桃林中,那脚步是踏踏实实,虎虎生风,来到城里不再灰头土脸。当然核桃的文章还没有完,还有精彩的段落可写。冬春季节,农闲不闲,林业部门和核桃行业协会组织培训、科普辅导,农民们建圃育苗,集中嫁接,推销苗木,淡季不淡,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即使是培育几株优质采穗苗木,也不失为一条生财捷径,一蛇皮袋嫁接穗条,卖得着数千元。头脑活络的中青年,无论男女,怀揣绿色证书,实行劳务输出,出州出省走四方,栽种、嫁接核桃,或者进行管理指导,通过技术要素创收。年前我由下关回,车上遇见四五位中年男女,听口音是苍山西坡农民。从他们愉悦的心情和谈论的话题判断,在昭通嫁接核桃,收入不菲。年关了,回家看看老人和小娃娃,年后还要去。我没有问他们姓名和务工情况,不用问,在漾濞这是常态。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农民带来财运,核桃林中“农家乐”吸引着城里人。那年国庆长假,一拨省城游客四五十人慕名而来,要我与之接洽,当然是介绍到光明村、石门关。他们没见着核桃挂在树上的情状,后悔对漾濞的无知,发誓来年要早些前来……
  城乡青年围绕核桃生产尽显其能,印名片开微博建网站做网销,盯着山外大千世界,鼠标一点,一单生意做成,规模虽小,积少成多,货款到账,电脑也玩了,财也发了。
  核桃是一个大题目、一篇大文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探索、创新、发展、求变,永无止境。要用全新的视角解读漾濞核桃的悠久历史,多角度研究漾濞核桃综合效应,用文化的眼光全方位审视漾濞核桃的深刻内涵。
  在三千年核桃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漾濞核桃文化”现象。广义的漾濞核桃文化,是指在漾濞为代表的广大核桃产区,各民族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敬畏自然、注重生态,热爱家园、追求和谐,人与核桃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民族的地域的共同意识,以及围绕着核桃生产而产生的一切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合。漾濞核桃文化函盖核桃生产中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商业文化。狭义的漾濞核桃文化,则是指以核桃生产为背景为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纪实文学等文学创作,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等艺术创作,广播剧、电视剧、电影等综合文艺创作,以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等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具有鲜明文化特点的核桃工艺美术品开发生产等活动
  在漾濞,核桃成了传奇,成为现代神话!有一树核桃绿着,希望就在;有一树果挂着,心里就安然。核桃是财富,是根基,是衡量一个农民是否务实勤劳的重要标准。婚姻嫁娶,首先要看对方有多少核桃?没有一林核桃作基础,你小伙身材再高人再帅,要讨个媳妇都难。门当户对,相隔不远,新郎迎来新娘的同时也会随之迎来一块核桃林,那也叫“嫁妆”。
  一株树支撑起一个产业,一个果繁荣了一地经济,一片林托举起几个民族。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株树能与核桃媲美,能有如此宏富的综合效益和如此漫长的效益期?以至于地方政府要为她立法,职能部门要为她制定一系列发展保护措施,专家们要为她著书立说,学者们要为她举办高端论坛,文学艺术家们要为她赋诗抒怀,各族儿女要为她办节贺岁。
  举办核桃文化节,不但是各族群众多年的夙愿,而且是核桃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2002年4月2日,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漾濞召开。会议提出了把核桃产业建成富民兴州的骨干产业,决定举办首届中国•大理漾濞核桃文化节。
  金秋彝乡,艳阳高照,碧空如洗,核桃飘香。2002年11月1日,首届核桃文化节在漾濞县城举行,这是继1985年11月1日县庆盛典后的又一次盛会。依山傍水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她的热情好客的十万各族儿女迎来了四方宾客、各地客商、国内及香港新闻媒体和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家。宾主欢聚在核桃之源,心花开放在核桃之乡。唢呐高奏,歌声飞扬,彩旗招展,欢声雷动,会场成了澎湃的海洋。人们的希冀在这一刻释放,热情在这一刻点燃。狂放的舞步震撼着苍山漾水,激情的歌声唱出了时代强音。为神圣的树起舞,为久远的果放歌。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一次开创性的盛会;这是漾濞核桃千年生产历史的总结会、喜庆会,核桃产业全新发展的动员会、誓师会。首届核桃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弘扬了核桃文化,宣传了核桃之乡,进一步打响了漾濞核桃品牌,发展了核桃商贸,已经载入中国核桃之乡史册。
  2005年11月1日,举办县庆二十周年暨第二届核桃文化节。2008年开始,规范为一年一度核桃节,在光明村举办,体现民间性、群众性。2011年3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核桃产业发展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核桃产业发展条例》规定每年的“白露”节令为核桃节。
  一年一度核桃节,又到核桃飘香时。让我们相约白露,牵手金秋,相聚核桃之源,喝一碗彝家老酒,唱一支桃林新曲,享受一场林中盛宴!愿我们的生活像核桃,年年枝繁叶茂,岁岁金果飘香……                              (“漾濞江系列”——续完)

  
   2012-10-19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