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汉奸
2022-01-04叙事散文王克楠
十万汉奸王克楠写到汉奸的话题总是有点沉重,为减轻沉重,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十万进士》,虽然十万进士中不见得个个是英雄好汉,但毕竟是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进入了干部管理队伍的。一个草根,怎样进入国家机器呢?科举提供了一条道路,从余先生洋洋洒洒的文……
十万汉奸
王克楠
写到汉奸的话题总是有点沉重,为减轻沉重,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十万进士》,虽然十万进士中不见得个个是英雄好汉,但毕竟是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进入了干部管理队伍的。一个草根,怎样进入国家机器呢?科举提供了一条道路,从余先生洋洋洒洒的文字里,读者得到了暖、中国的文化强势和传承,得益于科举:中国的国家管理,得益于科举。没有科举,中国的文化建设不知道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于是,我觉得十万进士少了,应该有预备队,哦,预备队是有的,那就是100万举人;100万举人也少了,还有上千万的秀才......总之,中国的文化是有根的,中国的读书人,是有可能性走向报效国家的舞台的。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也会出现误差,这就是余先生所分析的,“科举制度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的心理痼疾和人格遗传”,于是,草根知识分子有了投机心理,有了骑墙心态,有了矫情倾向——这些缺陷是在大前提正确下的缺陷,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正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还有回到另一个命题“十万汉奸”,中国的历朝历代,凡是遇到外族侵略,总是会产生汉奸的。汉奸是一种生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被侵略的程度越深,汉奸的人数越多,人数最多的恐怕还是近代史上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那场战争。抗战时期中国的汉奸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各种原因,看不到官方的统计,民间的统计约300万人。这300万人包括国民党投降的高层人士,“曲线救国”投降的伪军,再加上地方投降的各种武装,300万人是不止的。无论怎样的数字,来自民间的统计是无法做到准确的,但用糊涂的定语“很多”总是可以的,李太白题写庐山瀑布时有“白发三千丈”的诗句,“三千”也是一个大约数,于是我选择“十万”这个数字、余秋雨笔下有十万进士,我笔下有十万汉奸。余先生的笔下的进士是积极昂扬地报效国家的,我笔下的汉奸们是十分阴暗地苟活着。二战时期中国是唯一一个汉奸人数超过侵略军人数的国家,我不知道这个记录算不算国耻?汉奸有大有小,小汉奸随着历史一起消失了,大汉奸们还是被排成了队伍,有民间称作“抗战十大汉奸”:汪精卫、曹汝霖、周佛海、陈璧君、郑孝胥、陆宗舆、章宗祥、褚民谊、江朝宗、齐燮元。十个人的名字从字面看都是有文化的,没有百姓的寻常叫法“二狗子”“二黑子”“狗剩”之类,但这些人以各种姿态和各种心理走向了汉奸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不归路,明明知之,为何而为?就如今天屡杀不尽的贪官,明明知道贪污腐败是一条不归路,为何前仆后继地奋勇向前呢?利益、官欲、贪生怕死,这些因素应该都是有的,还有一些是盲从,抗战时期公认的一号大汉奸汪精卫投敌了,就带动着一大部分人一起投敌了,因为这些人相信汪精卫。周佛海这人是很特殊的,参加过我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还有那个陈公博,过了三年党的生活却自动脱离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而后随着汪精卫当了汉奸。世界上很少有无缘无故的选择,大敌当前,选择当汉奸,这些人也不是一激动就当汉奸了,应该是经过反复考量的,尤其是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选择当汉奸更是有自己的理由,是受文化渊源造支配的,这个渊源就是——汉奸文化。
汉奸是什么含义呢?词典介绍道“是有‘卖国’的能力,对国家民族产生侵害确有实际行为的中国人。”卖国尚需能力,爱国需要能力吗?无知者无畏,克楠斗胆称中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细里有一支汉奸文化,可能是大多数国人无法接受的,但是,血淋淋的抗战时期发生的事实不得不让人反思,确实是血淋淋的。汉奸当了汉奸不是束之高阁的,侵略者是以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没有人做过系统统计,抗战中中国军民死亡的人中,有多少是被日本人杀害或者在战斗中牺牲的,有多少是被汉奸杀害的,没有详尽的统计,但是肯定是很多,有资料统计中国军民合计3500万人死亡,日本军队仅仅死了200万。日本军队里有些旅团是混编的,有中国人(伪军)、韩国人、台湾人。这些旅团往往是当冲锋的,日军大部队在后面。再就是无辜平民惨死......用血写的文字总比墨汁写的文字更有说服力。不管汉奸们是出自什么理由当汉奸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帮助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同胞。当了汉奸,并不是全部用真刀真枪杀人的,也有用软刀子杀人的,比如褚民谊,当过教授,当过大学的校长,还是著名业余昆曲家,不能说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但还是当了汉奸,而且当得比较铁杆,担任过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在日本受过天皇授予的一等旭日大绶章。光彩是光彩了,就是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可耻”二字,在这个方面他还不如民国军阀吴佩孚、孙传芳,这些人虽然劣迹斑斑,但是毕竟没有当汉奸。汉奸文化应该怎样归纳呢?粗略地说,那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置族格、国格、人格而不顾,甘心情愿牺牲“三格”而出卖国家、出卖民族。抗战时期的一号汉奸汪精卫即是这样,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曾经出任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担任过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地位可谓不低,但是1938年12月29日,公然向全国发“艳电”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真的是这样吗?北方各省保全了吗?沦陷各地收复了吗?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做到了吗?当了狗,就要乖乖地效忠于主人,日本人效忠于天皇,是为了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汪精卫献媚于侵略者,是为了自己当国民政府主席。主席倒是当上了,前面要加一个定语“走狗”。笔者在这里,无意贬低狗,狗是人类的朋友,狗不嫌家贫,可是,关键是为谁当狗?
看久了汉奸的作为会使一个人心虚气短,为了排除这一心态不快,我连续看了三天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历史纪实片。有在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长城抗战全面爆发时,29军的赵登禹和他的战友们用大砍刀砍掉日本侵略者脑袋的历史功绩,有著名抗日英雄、战死疆场的张自忠,有在上海四行仓库的带着“八百壮士”的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有在临沂战役中张治中将军不顾私怨的高风亮节,有在缅甸抗日作战的戴安澜宣言:“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戴安澜心系祖国,最后死在缅甸野人谷,显示了气节,对了,就是气节,一个民族、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在于有没有气节,而不在于你有多高的文化,有多么杰出的才能。气节是分母,没有气节,文化和才能这些都是零。抗战时期的十大汉奸在他们擅长的文化领域确是才华出众,是人尖子,但偏偏缺少了气节,因此,才华免谈,或者说,他们的才能都贡献给他们的主子了,才华就贬值了。我所在的冀南邯郸紧挨着山东的聊城,抗战时期聊城的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将军的遗骨至今安葬在邯郸的晋察鲁豫烈士陵园。每年清明,我都要去那里瞻仰一番,敬仰为了中华气节而殒身的仁人志士。常言道,多难兴邦。多难也盛产汉奸,尤其遇到了大敌当前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总是有一批人投敌叛国,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土壤里是有汉奸文化成长空间的。这就是说到了大敌当前,这些人在利益和气节发生矛盾的时候,为利益而放弃气节,以汪精卫为首的十大汉奸是这样做的,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小汉奸们也是这样做的。余秋雨先生在《十万进士》里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或者人格分裂,一个草根知识分子一旦当官了,就会无条件地效忠于皇帝,就会丢弃知识分子的人格的尊严。观察抗战时期的十大汉奸,除了江朝宗外,没有一个是大老粗,不仅满腹经纶,而且不少人留过学,见过大世面,可是还是选择当了汉奸。当了汉奸就一定舒服吗?非也。因为他们是双重人格的,他们有依赖外敌害国害民那一面,也有爱国那一面,就如一号汉奸汪精卫,他投敌叛国了,依然喊着“曲线救国”的口号,从他的一生的经历看,他的口号未必全是借口,只是曲线是否可以救国,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中国有科举,这是中国的教育的成功,中国科举里缺乏气节教育,亦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其实,儒家学说里是有气节教育的,如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下》中传承下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人是大丈夫,这样的气节是大丈夫的气节,是阳光下的气节,可是国人并不是人人在阳光下生活,这样有气节的人怎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我们许多城市设立了“见义勇为奖”,国家尚未建立)。中国的文化既有行大道那一面,也有实用主义这一面,文化的本身就形成了分裂,遇事总是两手应对,该“大道”的时候行大道,该实用主义时的选择实用,两边倒,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虚无主义。你到中国的各种书馆、书库看看,各类书籍像大山一般,但是到了真正该践行大道的时候,有些人就走了另一条道路。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在讲演中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到了该实行的时候,他们又是第一个不施行者,而且心里把坚决施行大道的人称呼为傻瓜笨蛋。两重性的文化基因,是汉奸文化生长的土壤,一旦到了适当的时候,汉奸就会成千上万地涌现。汉奸意识到如今还潜藏在国人心里,前几年我写表彰乡镇实干的“报告文学”,几乎走遍了我所在城市的各个乡村,遇到了不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他们的语言几乎是一样的,倒是和个别村民交谈,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言,其中和一个戴鸭舌帽的村民谈话时候,我问他,大家都在奔小康,你做了什么副业没有?他说,想做,但是....,我又问他,你刚刚三十岁,就没有理想了吗?他说,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汉奸。我被惊叹了,看着他黝黑的脸庞和坚定的眼神,看到他不是开玩笑,而是认真说的。他越是认真,我越是害怕,心里哇凉哇凉的。
我所在的城市的烈士陵园,纪念馆里有一位青年烈士金方昌,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候参观纪念馆,讲解员就金方昌牺牲的时候才18岁,在挖去了金方昌的眼睛,砍掉了他的手臂,但是他依然用断臂在监狱墙壁上写诗:“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大气凛然也。与金方昌的诗同样大气,就是抗战时期的一号汉奸汪精卫。人之初,性本善。汉奸并非天生的汉奸,是有一个过程的。汪精卫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经血气方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狱中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此诗一点也不亚于金方昌烈士的监狱诗。还有来自燕赵的另一位著名的刺客——荆轲,他受到燕太子之托上路的时候,在易水河边吟诗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别有一番气概也。当时,年轻的汪精卫的诗歌飞出了监狱,被国人知晓,一时成为青年楷模。人进了监狱,就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为了求生而顺从,一种是为了道义而求死。青年汪精卫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是无私而无畏的。中国的明朝还有两位无私无畏的人,一个叫于谦,一个叫袁崇焕,两个人在监狱中都有飚彰民族气节的诗。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汪精卫在刺杀清摄政王被杀了,就完成了中国有气节伟大青年的形象(就如抗日金方昌),可惜,人的成长是终生的,人面对诱惑和选择也是终生的,所以,汪精卫人生几个阶段是彼此无法代替的。中国是不缺乏有气节而且终生坚守气节的人,也不乏早年尚有气节而在中年晚年气节不保的人。对于汉奸来说,有气节的人称之为汉奸,侵略者会称之为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是为侵略者服务的,是听他们的指挥棒的。我不知道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后来到了东北当了日本人扶植的满洲国皇帝的溥仪算不算汉奸,,知道当了伪皇帝的溥仪处处被日本人牵着,心情是不愉快的。汪精卫就一定愉快吗?未必也。中国的文化教育里,一方面有气节文化,另一面有解构气节的文化,比如“识时务者为俊杰”,词典曰:“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这样的教育是否可以给十万汉奸造成心理安慰呢,汉奸们会想,日本人来了,已经这是大势所趋,不和日本人合作与谁合作啊?那就合作吧,就成了俊杰了。比如汪精卫成了伪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终于当了第一把手了,同时也蜕变为臭气哄哄的狗屎堆了。这样的“识时务者”不仅过去有,现在依然大量存在着,因为已经形成了文化现象,在任何时代都是要传承的。看看贪官们的自白吧:大家都在贪,不贪白不贪,不贪,就会被同仁列入另类,就无法“进步”,人总得往高处走吧——这就是从众,从恶如流。我想,抗战时期的汉奸们也不是每个都有清晰的汉奸意识的,一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大流者,别人都去日本人控制下的政府做事了,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呢?当了汉奸,是识时务,是俊杰,不去当汉奸,是傻瓜笨蛋,到底是当傻瓜好,还是当聪明人好呢?有人做过逆向分析,如果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成功了,那这些汉奸的选择不就是对了吗?对什么啊,可耻啊!
一个民族敢于侵略另一个民族,是有过思量的。除了综合国力外,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气节是有考量的。上个时期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土不能说不大,军队不能说不多,但人心不齐,自己人打自己人很多年,形成了极大内耗。于是,日本人就尝试着进攻中国了,先是东三省,没有遇到抵抗,再是热河,也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日本人胃口越来越大,开始吞噬中国的北方数省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节,一个民族应有一个民族的气节,在气节面前打了败仗,就败在了前面。民族的气节在哪里呢?先公后私,自强,自立,自省也。在当年,日本人看到了我们的老大中华是外强中干的,官员腐败,民心不齐,先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尝到了甜头,接着才敢于再次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侵略者也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竟然那样不中用,外敌来了,一下前仆后继地出现了那么多的顺民(汉奸)。当然了,用中国人打中国人,多省力啊。侵略者在中国是得意的,日本人一个小队,也就十几个人就可以控制一个县城,这是怎样实现的呢?就是汉奸们在协助实现的。外敌来了,投敌叛国,国人称之为汉奸,那么其它国家有他们的“奸”吗?比如日奸、法奸、美奸、德奸、英奸、俄奸等。有奸是正常的,关键是人数的多少,根据记载,抗战时期,汉奸的人数超过美奸、日奸、德奸、法奸、英奸、俄奸人数的总和。“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诗),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如何,是一个民族强大与否的内在原因,日军敢于发动侵略,就看到了当时的我们的中华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因此才敢于以少攻多,以小欺大。反过来,日本的大和民族是有自己的精神支撑的,不要说他们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武士道精神,仅仅说他们为了自强而敢于“明治维新”,皇权能够自我削弱,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除了君主立宪制外,全盘西化,就比我们走得快。说到“汉奸现象”,有学者分析,这是和“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但又没有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系统有关,也和外来文化冲击和市场经济发展有关,老的被打碎了,新的尚没有建立起来,不恐慌才怪。由此我想到我们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主线的发展道路,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了,好像一切都好了,一俊遮百丑,确实令人担心。汉奸文化的产生和民族精神的空虚有关,和民族文化的缺乏自信有关,民族的凝聚力怎样建设?几千年的“气节文化”如何发扬光大?是当代的仁人志士值得思考并着手做的事情,空谈误国,实干兴国,扎扎实实地进行民族精神的再建设,不再喊空洞的口号,不再用形式主义坑害优秀的民族文化,敢于面对历史,承认我们曾经有过的十万汉奸的耻辱,知耻而后勇,我们可以建设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至少是可以超越日本的,这比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还有文化,让来自东方古国——中国的文化开放出更加瑰丽的鲜花,用自己的清洁去衬托世界不少地方出现的脏吧。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3-3-26 15:12 编辑 ]
王克楠
写到汉奸的话题总是有点沉重,为减轻沉重,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十万进士》,虽然十万进士中不见得个个是英雄好汉,但毕竟是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进入了干部管理队伍的。一个草根,怎样进入国家机器呢?科举提供了一条道路,从余先生洋洋洒洒的文字里,读者得到了暖、中国的文化强势和传承,得益于科举:中国的国家管理,得益于科举。没有科举,中国的文化建设不知道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于是,我觉得十万进士少了,应该有预备队,哦,预备队是有的,那就是100万举人;100万举人也少了,还有上千万的秀才......总之,中国的文化是有根的,中国的读书人,是有可能性走向报效国家的舞台的。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也会出现误差,这就是余先生所分析的,“科举制度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的心理痼疾和人格遗传”,于是,草根知识分子有了投机心理,有了骑墙心态,有了矫情倾向——这些缺陷是在大前提正确下的缺陷,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正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还有回到另一个命题“十万汉奸”,中国的历朝历代,凡是遇到外族侵略,总是会产生汉奸的。汉奸是一种生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被侵略的程度越深,汉奸的人数越多,人数最多的恐怕还是近代史上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那场战争。抗战时期中国的汉奸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各种原因,看不到官方的统计,民间的统计约300万人。这300万人包括国民党投降的高层人士,“曲线救国”投降的伪军,再加上地方投降的各种武装,300万人是不止的。无论怎样的数字,来自民间的统计是无法做到准确的,但用糊涂的定语“很多”总是可以的,李太白题写庐山瀑布时有“白发三千丈”的诗句,“三千”也是一个大约数,于是我选择“十万”这个数字、余秋雨笔下有十万进士,我笔下有十万汉奸。余先生的笔下的进士是积极昂扬地报效国家的,我笔下的汉奸们是十分阴暗地苟活着。二战时期中国是唯一一个汉奸人数超过侵略军人数的国家,我不知道这个记录算不算国耻?汉奸有大有小,小汉奸随着历史一起消失了,大汉奸们还是被排成了队伍,有民间称作“抗战十大汉奸”:汪精卫、曹汝霖、周佛海、陈璧君、郑孝胥、陆宗舆、章宗祥、褚民谊、江朝宗、齐燮元。十个人的名字从字面看都是有文化的,没有百姓的寻常叫法“二狗子”“二黑子”“狗剩”之类,但这些人以各种姿态和各种心理走向了汉奸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不归路,明明知之,为何而为?就如今天屡杀不尽的贪官,明明知道贪污腐败是一条不归路,为何前仆后继地奋勇向前呢?利益、官欲、贪生怕死,这些因素应该都是有的,还有一些是盲从,抗战时期公认的一号大汉奸汪精卫投敌了,就带动着一大部分人一起投敌了,因为这些人相信汪精卫。周佛海这人是很特殊的,参加过我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还有那个陈公博,过了三年党的生活却自动脱离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而后随着汪精卫当了汉奸。世界上很少有无缘无故的选择,大敌当前,选择当汉奸,这些人也不是一激动就当汉奸了,应该是经过反复考量的,尤其是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选择当汉奸更是有自己的理由,是受文化渊源造支配的,这个渊源就是——汉奸文化。
汉奸是什么含义呢?词典介绍道“是有‘卖国’的能力,对国家民族产生侵害确有实际行为的中国人。”卖国尚需能力,爱国需要能力吗?无知者无畏,克楠斗胆称中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细里有一支汉奸文化,可能是大多数国人无法接受的,但是,血淋淋的抗战时期发生的事实不得不让人反思,确实是血淋淋的。汉奸当了汉奸不是束之高阁的,侵略者是以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没有人做过系统统计,抗战中中国军民死亡的人中,有多少是被日本人杀害或者在战斗中牺牲的,有多少是被汉奸杀害的,没有详尽的统计,但是肯定是很多,有资料统计中国军民合计3500万人死亡,日本军队仅仅死了200万。日本军队里有些旅团是混编的,有中国人(伪军)、韩国人、台湾人。这些旅团往往是当冲锋的,日军大部队在后面。再就是无辜平民惨死......用血写的文字总比墨汁写的文字更有说服力。不管汉奸们是出自什么理由当汉奸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帮助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同胞。当了汉奸,并不是全部用真刀真枪杀人的,也有用软刀子杀人的,比如褚民谊,当过教授,当过大学的校长,还是著名业余昆曲家,不能说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但还是当了汉奸,而且当得比较铁杆,担任过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在日本受过天皇授予的一等旭日大绶章。光彩是光彩了,就是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可耻”二字,在这个方面他还不如民国军阀吴佩孚、孙传芳,这些人虽然劣迹斑斑,但是毕竟没有当汉奸。汉奸文化应该怎样归纳呢?粗略地说,那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置族格、国格、人格而不顾,甘心情愿牺牲“三格”而出卖国家、出卖民族。抗战时期的一号汉奸汪精卫即是这样,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曾经出任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担任过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地位可谓不低,但是1938年12月29日,公然向全国发“艳电”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真的是这样吗?北方各省保全了吗?沦陷各地收复了吗?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做到了吗?当了狗,就要乖乖地效忠于主人,日本人效忠于天皇,是为了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汪精卫献媚于侵略者,是为了自己当国民政府主席。主席倒是当上了,前面要加一个定语“走狗”。笔者在这里,无意贬低狗,狗是人类的朋友,狗不嫌家贫,可是,关键是为谁当狗?
看久了汉奸的作为会使一个人心虚气短,为了排除这一心态不快,我连续看了三天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历史纪实片。有在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长城抗战全面爆发时,29军的赵登禹和他的战友们用大砍刀砍掉日本侵略者脑袋的历史功绩,有著名抗日英雄、战死疆场的张自忠,有在上海四行仓库的带着“八百壮士”的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有在临沂战役中张治中将军不顾私怨的高风亮节,有在缅甸抗日作战的戴安澜宣言:“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戴安澜心系祖国,最后死在缅甸野人谷,显示了气节,对了,就是气节,一个民族、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在于有没有气节,而不在于你有多高的文化,有多么杰出的才能。气节是分母,没有气节,文化和才能这些都是零。抗战时期的十大汉奸在他们擅长的文化领域确是才华出众,是人尖子,但偏偏缺少了气节,因此,才华免谈,或者说,他们的才能都贡献给他们的主子了,才华就贬值了。我所在的冀南邯郸紧挨着山东的聊城,抗战时期聊城的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将军的遗骨至今安葬在邯郸的晋察鲁豫烈士陵园。每年清明,我都要去那里瞻仰一番,敬仰为了中华气节而殒身的仁人志士。常言道,多难兴邦。多难也盛产汉奸,尤其遇到了大敌当前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总是有一批人投敌叛国,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土壤里是有汉奸文化成长空间的。这就是说到了大敌当前,这些人在利益和气节发生矛盾的时候,为利益而放弃气节,以汪精卫为首的十大汉奸是这样做的,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小汉奸们也是这样做的。余秋雨先生在《十万进士》里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或者人格分裂,一个草根知识分子一旦当官了,就会无条件地效忠于皇帝,就会丢弃知识分子的人格的尊严。观察抗战时期的十大汉奸,除了江朝宗外,没有一个是大老粗,不仅满腹经纶,而且不少人留过学,见过大世面,可是还是选择当了汉奸。当了汉奸就一定舒服吗?非也。因为他们是双重人格的,他们有依赖外敌害国害民那一面,也有爱国那一面,就如一号汉奸汪精卫,他投敌叛国了,依然喊着“曲线救国”的口号,从他的一生的经历看,他的口号未必全是借口,只是曲线是否可以救国,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中国有科举,这是中国的教育的成功,中国科举里缺乏气节教育,亦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其实,儒家学说里是有气节教育的,如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下》中传承下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人是大丈夫,这样的气节是大丈夫的气节,是阳光下的气节,可是国人并不是人人在阳光下生活,这样有气节的人怎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我们许多城市设立了“见义勇为奖”,国家尚未建立)。中国的文化既有行大道那一面,也有实用主义这一面,文化的本身就形成了分裂,遇事总是两手应对,该“大道”的时候行大道,该实用主义时的选择实用,两边倒,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虚无主义。你到中国的各种书馆、书库看看,各类书籍像大山一般,但是到了真正该践行大道的时候,有些人就走了另一条道路。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在讲演中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到了该实行的时候,他们又是第一个不施行者,而且心里把坚决施行大道的人称呼为傻瓜笨蛋。两重性的文化基因,是汉奸文化生长的土壤,一旦到了适当的时候,汉奸就会成千上万地涌现。汉奸意识到如今还潜藏在国人心里,前几年我写表彰乡镇实干的“报告文学”,几乎走遍了我所在城市的各个乡村,遇到了不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他们的语言几乎是一样的,倒是和个别村民交谈,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言,其中和一个戴鸭舌帽的村民谈话时候,我问他,大家都在奔小康,你做了什么副业没有?他说,想做,但是....,我又问他,你刚刚三十岁,就没有理想了吗?他说,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汉奸。我被惊叹了,看着他黝黑的脸庞和坚定的眼神,看到他不是开玩笑,而是认真说的。他越是认真,我越是害怕,心里哇凉哇凉的。
我所在的城市的烈士陵园,纪念馆里有一位青年烈士金方昌,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候参观纪念馆,讲解员就金方昌牺牲的时候才18岁,在挖去了金方昌的眼睛,砍掉了他的手臂,但是他依然用断臂在监狱墙壁上写诗:“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大气凛然也。与金方昌的诗同样大气,就是抗战时期的一号汉奸汪精卫。人之初,性本善。汉奸并非天生的汉奸,是有一个过程的。汪精卫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经血气方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狱中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此诗一点也不亚于金方昌烈士的监狱诗。还有来自燕赵的另一位著名的刺客——荆轲,他受到燕太子之托上路的时候,在易水河边吟诗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别有一番气概也。当时,年轻的汪精卫的诗歌飞出了监狱,被国人知晓,一时成为青年楷模。人进了监狱,就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为了求生而顺从,一种是为了道义而求死。青年汪精卫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是无私而无畏的。中国的明朝还有两位无私无畏的人,一个叫于谦,一个叫袁崇焕,两个人在监狱中都有飚彰民族气节的诗。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汪精卫在刺杀清摄政王被杀了,就完成了中国有气节伟大青年的形象(就如抗日金方昌),可惜,人的成长是终生的,人面对诱惑和选择也是终生的,所以,汪精卫人生几个阶段是彼此无法代替的。中国是不缺乏有气节而且终生坚守气节的人,也不乏早年尚有气节而在中年晚年气节不保的人。对于汉奸来说,有气节的人称之为汉奸,侵略者会称之为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是为侵略者服务的,是听他们的指挥棒的。我不知道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后来到了东北当了日本人扶植的满洲国皇帝的溥仪算不算汉奸,,知道当了伪皇帝的溥仪处处被日本人牵着,心情是不愉快的。汪精卫就一定愉快吗?未必也。中国的文化教育里,一方面有气节文化,另一面有解构气节的文化,比如“识时务者为俊杰”,词典曰:“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这样的教育是否可以给十万汉奸造成心理安慰呢,汉奸们会想,日本人来了,已经这是大势所趋,不和日本人合作与谁合作啊?那就合作吧,就成了俊杰了。比如汪精卫成了伪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终于当了第一把手了,同时也蜕变为臭气哄哄的狗屎堆了。这样的“识时务者”不仅过去有,现在依然大量存在着,因为已经形成了文化现象,在任何时代都是要传承的。看看贪官们的自白吧:大家都在贪,不贪白不贪,不贪,就会被同仁列入另类,就无法“进步”,人总得往高处走吧——这就是从众,从恶如流。我想,抗战时期的汉奸们也不是每个都有清晰的汉奸意识的,一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大流者,别人都去日本人控制下的政府做事了,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呢?当了汉奸,是识时务,是俊杰,不去当汉奸,是傻瓜笨蛋,到底是当傻瓜好,还是当聪明人好呢?有人做过逆向分析,如果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成功了,那这些汉奸的选择不就是对了吗?对什么啊,可耻啊!
一个民族敢于侵略另一个民族,是有过思量的。除了综合国力外,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气节是有考量的。上个时期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土不能说不大,军队不能说不多,但人心不齐,自己人打自己人很多年,形成了极大内耗。于是,日本人就尝试着进攻中国了,先是东三省,没有遇到抵抗,再是热河,也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日本人胃口越来越大,开始吞噬中国的北方数省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节,一个民族应有一个民族的气节,在气节面前打了败仗,就败在了前面。民族的气节在哪里呢?先公后私,自强,自立,自省也。在当年,日本人看到了我们的老大中华是外强中干的,官员腐败,民心不齐,先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尝到了甜头,接着才敢于再次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侵略者也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竟然那样不中用,外敌来了,一下前仆后继地出现了那么多的顺民(汉奸)。当然了,用中国人打中国人,多省力啊。侵略者在中国是得意的,日本人一个小队,也就十几个人就可以控制一个县城,这是怎样实现的呢?就是汉奸们在协助实现的。外敌来了,投敌叛国,国人称之为汉奸,那么其它国家有他们的“奸”吗?比如日奸、法奸、美奸、德奸、英奸、俄奸等。有奸是正常的,关键是人数的多少,根据记载,抗战时期,汉奸的人数超过美奸、日奸、德奸、法奸、英奸、俄奸人数的总和。“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诗),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如何,是一个民族强大与否的内在原因,日军敢于发动侵略,就看到了当时的我们的中华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因此才敢于以少攻多,以小欺大。反过来,日本的大和民族是有自己的精神支撑的,不要说他们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武士道精神,仅仅说他们为了自强而敢于“明治维新”,皇权能够自我削弱,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除了君主立宪制外,全盘西化,就比我们走得快。说到“汉奸现象”,有学者分析,这是和“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但又没有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系统有关,也和外来文化冲击和市场经济发展有关,老的被打碎了,新的尚没有建立起来,不恐慌才怪。由此我想到我们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主线的发展道路,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了,好像一切都好了,一俊遮百丑,确实令人担心。汉奸文化的产生和民族精神的空虚有关,和民族文化的缺乏自信有关,民族的凝聚力怎样建设?几千年的“气节文化”如何发扬光大?是当代的仁人志士值得思考并着手做的事情,空谈误国,实干兴国,扎扎实实地进行民族精神的再建设,不再喊空洞的口号,不再用形式主义坑害优秀的民族文化,敢于面对历史,承认我们曾经有过的十万汉奸的耻辱,知耻而后勇,我们可以建设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至少是可以超越日本的,这比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还有文化,让来自东方古国——中国的文化开放出更加瑰丽的鲜花,用自己的清洁去衬托世界不少地方出现的脏吧。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3-3-26 15:1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