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床垫暖洋洋
2022-01-04叙事散文季大相
稻草床垫暖洋洋季大相气温刚降至零度以下,许多人家便急不可待地打开空调取暖。不由得纳闷,如今的人怎么这般弱不禁“冻”了?儿时家境贫寒,缺衣少被,人往稻草铺就的床垫上面一躺,很快,通体便热乎起来,暖洋洋的,那是一份自然而惬意的享受。上世纪九十……
稻草床垫暖洋洋
季大相
气温刚降至零度以下,许多人家便急不可待地打开空调取暖。不由得纳闷,如今的人怎么这般弱不禁“冻”了?儿时家境贫寒,缺衣少被,人往稻草铺就的床垫上面一躺,很快,通体便热乎起来,暖洋洋的,那是一份自然而惬意的享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夏天火烤般地热,冬天刺骨般地冷,该热的季节热,该冷的季节冷,四季气候分明。我对于寒冷的最早记忆是1977年,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入冬后的一天,我与阿洋等几个小伙伴在一条结了冰的河面上追逐嬉戏,突然,冰面传来“咯蹦蹦”的声响,尚未回过神,“咚”一声,我人已落入水中。幸好水只有齐腰深,阿洋迅速找来一根木棒,将我面前的冰层砸碎,使我得以顺利地爬上岸,一路跑回家。父亲见状,立即帮我扒光身上的衣服,并将我塞进被窝,紧跟着钻进被窝搂着我,用他的体温捂热我冰凉的肌体。我浑身打颤,结果还是得了一场重感冒,吃了药丸,喝了姜汤,一星期后才病愈上学。
冬天,我身穿的是一套每年添加点棉絮,改了又改,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旧棉衣,棉袄的袖口由于不停地揩擦流淌的鼻涕,变得又黑又硬,保暖效果差,蜷缩着身,整天儿的抖抖索索,牙齿打颤。冷,这是一个冬季的切肤感受。当时家里有3张床,大姐出嫁,二姐一人睡一张床,我和父亲睡一张床,母亲和妹妹睡一张床,而每张床上只有一条又旧又薄的被子,没有垫被,如何抵御寒流?没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幸好,当时用稻草铺床当棉垫,乃为天然且实用的“席梦思”。
每年秋收结束,生产队便开始分烧火草,母亲将父亲挑回家的稻草进行整理,分拣出一些色泽金黄的上等草料,摊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后,再用稻草当绳打成一个个的小草捆,堆放在厨房的角落里。当然,这不是当烧火料的,而是留作铺床作垫取暖用的。
入冬后,天气转冷。母亲从厨房间里取出稻草捆,铺放在地晒上一、两个太阳。然后,将稻草均匀地撒铺在“床夹材”(细竹竿或竹篾编织的,相当于铺板)上,再拿芦苇席子往上一铺,便算是有床垫了,人往上面一躺,软绵绵的,舒服又暖和。有时,人还会出汗,汗水透过席缝渗进稻草,时间一长,草会生霉,发出刺鼻的味道。所以,过一段时间,母亲便会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把床上的席子揭掉,将垫床的稻草抱到外面去晒干,抱进厨房当烧火料,重新取来草捆打开铺床,周而复始,到来年的春暖花开时节,储备的小草捆用完了,天气也开始暖和起来,床上便不再铺垫稻草了。
那年代,农村人家不但缺衣少粮,而且烧火草也稀缺,利用假日捡拾枯草树枝是我经常干的一件活。不过,家里烧火草再紧张,母亲也绝不动用角落里的稻草捆,她说,如果没有稻草铺床,大冷天能冻死人。庄上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人,被被打掉或蹬掉也不知道拉盖,没办法,家里人只好在房间的地面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草,家乡称之为“打稻草铺”,安排他睡在稻草铺上,人经常于深更半夜里滚出被窝,但因有稻草保暖,竟平安地度过了好几个冬天,直至在一年秋天悄然离世。
那年代,稻草是名副其实的农家宝,用它来铺垫婴儿的摇篮,结成草帘挂在门口遮风,编织草鞋……谁家能有一个大草堆,也算是一笔惹眼的财富,如这户人家的儿子谈对象,大草堆绝对是女方参考的重要条件之一。本家一位二堂哥,身强体壮,一有空隙就去挖树根、割茅草晒干烧锅,不知不觉中,家门前累积成一个约12米长、高约2米的稻草堆。那年二堂哥与二嫂谈对象,二嫂一家人见过二堂哥的面,却没有给出个话,估计是对他的相貌不太满意。二嫂的父亲不经意间冒出一句:“我们家草不够烧,他家还节余了这么一大堆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晚,二堂哥挑了一担稻草摸黑赶到二嫂家,声称送稻草与这门亲事无关。然而,恰恰是这一担草让已泡汤的亲事峰回路转。“人家这孩子勤劳、心眼好,嫁给他不会有罪受的。”老人 “一言堂”的表态,使二堂哥顺利地娶回了二嫂。为此,二嫂一直耿耿于怀,至今还讥讽自己是二堂哥一担稻草换回的。拿今天的眼光来看,无比荒涎,但却是那年月发生的真实故事。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一般人家的床上已不再铺垫稻草了,而是在席子上面直接铺上一床厚厚的棉被,干净卫生又保暖。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流行“席梦思”床垫,起初在农村是新人结婚的床上用品,后来,农村条件较好的人家,也开始购买使用“席梦思”床垫,时至今日,“席梦思”床垫早成为寻常人家的床上用品,床上八件套也不算稀罕了。
稻草铺床取暖,早已尘封入记忆,就连躺在草堆边晒个暖洋洋的太阳,如今也成了一种奢望。这是我当年做梦也想不到会发生的事。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2-12-24 08:35 编辑 ]
季大相
气温刚降至零度以下,许多人家便急不可待地打开空调取暖。不由得纳闷,如今的人怎么这般弱不禁“冻”了?儿时家境贫寒,缺衣少被,人往稻草铺就的床垫上面一躺,很快,通体便热乎起来,暖洋洋的,那是一份自然而惬意的享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夏天火烤般地热,冬天刺骨般地冷,该热的季节热,该冷的季节冷,四季气候分明。我对于寒冷的最早记忆是1977年,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入冬后的一天,我与阿洋等几个小伙伴在一条结了冰的河面上追逐嬉戏,突然,冰面传来“咯蹦蹦”的声响,尚未回过神,“咚”一声,我人已落入水中。幸好水只有齐腰深,阿洋迅速找来一根木棒,将我面前的冰层砸碎,使我得以顺利地爬上岸,一路跑回家。父亲见状,立即帮我扒光身上的衣服,并将我塞进被窝,紧跟着钻进被窝搂着我,用他的体温捂热我冰凉的肌体。我浑身打颤,结果还是得了一场重感冒,吃了药丸,喝了姜汤,一星期后才病愈上学。
冬天,我身穿的是一套每年添加点棉絮,改了又改,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旧棉衣,棉袄的袖口由于不停地揩擦流淌的鼻涕,变得又黑又硬,保暖效果差,蜷缩着身,整天儿的抖抖索索,牙齿打颤。冷,这是一个冬季的切肤感受。当时家里有3张床,大姐出嫁,二姐一人睡一张床,我和父亲睡一张床,母亲和妹妹睡一张床,而每张床上只有一条又旧又薄的被子,没有垫被,如何抵御寒流?没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幸好,当时用稻草铺床当棉垫,乃为天然且实用的“席梦思”。
每年秋收结束,生产队便开始分烧火草,母亲将父亲挑回家的稻草进行整理,分拣出一些色泽金黄的上等草料,摊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后,再用稻草当绳打成一个个的小草捆,堆放在厨房的角落里。当然,这不是当烧火料的,而是留作铺床作垫取暖用的。
入冬后,天气转冷。母亲从厨房间里取出稻草捆,铺放在地晒上一、两个太阳。然后,将稻草均匀地撒铺在“床夹材”(细竹竿或竹篾编织的,相当于铺板)上,再拿芦苇席子往上一铺,便算是有床垫了,人往上面一躺,软绵绵的,舒服又暖和。有时,人还会出汗,汗水透过席缝渗进稻草,时间一长,草会生霉,发出刺鼻的味道。所以,过一段时间,母亲便会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把床上的席子揭掉,将垫床的稻草抱到外面去晒干,抱进厨房当烧火料,重新取来草捆打开铺床,周而复始,到来年的春暖花开时节,储备的小草捆用完了,天气也开始暖和起来,床上便不再铺垫稻草了。
那年代,农村人家不但缺衣少粮,而且烧火草也稀缺,利用假日捡拾枯草树枝是我经常干的一件活。不过,家里烧火草再紧张,母亲也绝不动用角落里的稻草捆,她说,如果没有稻草铺床,大冷天能冻死人。庄上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人,被被打掉或蹬掉也不知道拉盖,没办法,家里人只好在房间的地面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草,家乡称之为“打稻草铺”,安排他睡在稻草铺上,人经常于深更半夜里滚出被窝,但因有稻草保暖,竟平安地度过了好几个冬天,直至在一年秋天悄然离世。
那年代,稻草是名副其实的农家宝,用它来铺垫婴儿的摇篮,结成草帘挂在门口遮风,编织草鞋……谁家能有一个大草堆,也算是一笔惹眼的财富,如这户人家的儿子谈对象,大草堆绝对是女方参考的重要条件之一。本家一位二堂哥,身强体壮,一有空隙就去挖树根、割茅草晒干烧锅,不知不觉中,家门前累积成一个约12米长、高约2米的稻草堆。那年二堂哥与二嫂谈对象,二嫂一家人见过二堂哥的面,却没有给出个话,估计是对他的相貌不太满意。二嫂的父亲不经意间冒出一句:“我们家草不够烧,他家还节余了这么一大堆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晚,二堂哥挑了一担稻草摸黑赶到二嫂家,声称送稻草与这门亲事无关。然而,恰恰是这一担草让已泡汤的亲事峰回路转。“人家这孩子勤劳、心眼好,嫁给他不会有罪受的。”老人 “一言堂”的表态,使二堂哥顺利地娶回了二嫂。为此,二嫂一直耿耿于怀,至今还讥讽自己是二堂哥一担稻草换回的。拿今天的眼光来看,无比荒涎,但却是那年月发生的真实故事。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一般人家的床上已不再铺垫稻草了,而是在席子上面直接铺上一床厚厚的棉被,干净卫生又保暖。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流行“席梦思”床垫,起初在农村是新人结婚的床上用品,后来,农村条件较好的人家,也开始购买使用“席梦思”床垫,时至今日,“席梦思”床垫早成为寻常人家的床上用品,床上八件套也不算稀罕了。
稻草铺床取暖,早已尘封入记忆,就连躺在草堆边晒个暖洋洋的太阳,如今也成了一种奢望。这是我当年做梦也想不到会发生的事。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2-12-24 08:3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