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磨
2020-09-24抒情散文李兴文
去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从来不敢有衣锦还乡的想法,总是平平常常地稍事准备,平平常常地坐车,平平常常地下车,站在村子路边的样子更是平平常常的。总会在路边站一会儿,目送“小面的”绝尘而去,然后,平平常常地走进村子,走进自己平平常常的家。我想,我只
去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从来不敢有衣锦还乡的想法,总是平平常常地稍事准备,平平常常地坐车,平平常常地下车,站在村子路边的样子更是平平常常的。总会在路边站一会儿,目送“小面的”绝尘而去,然后,平平常常地走进村子,走进自己平平常常的家。我想,我只是来看望父母的,不必要惊搅别人,也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关注自己。时下被人称道的“做人要低调一些”的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愿意自己如春雨般悄然而下,如果能“随风潜入夜”,那就更好一些。
又一次从逼仄闷热的“小面的”里挤出来,自己已经燥热得仿佛刚出窑的一件瓷器。站在路边,吹吹风、稳稳神,虽然盛夏的风是十分酷热的。所谓“稳稳神”,无不过是想更进一步证明自己下车的地方是绝对正确的,设若坐车错过了故乡,那种天一样大的失误无论如何是自己无法接受的。
夏天的阳光像顽劣的孙子肆意撕扯着祖父的头发和胡子,兴致勃勃的“手”想抓住哪里就抓住哪里,而那样的“手”最喜欢抓挠的地方总是头、脸,作为“祖辈”,类似的顽劣又必须忍受——阳光全心全意地晒着,晒得柏油路面发亮,热风里滚涌着沥青的焦糊气息。“小面的”转眼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比我更加不堪暴晒,跑到前面找阴凉去了——忽然想到自己也许把东西遗失在车上了!赶快查看,东西都在。事实证明“小面的”真的不堪暴晒才那样奔逃了。
为什么要这样想呢?随即就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惭愧起来,这么好的阳光,自己的心里怎么还有那么阴暗的“死角”呢?好在无人看见,更无人知道,我的猥琐很快被暴烈的阳光“晒化”了,挥发了,不知去了哪里,然后,觉得自己还是光明磊落的,像夏天的阳光一样光明磊落,也便打算披着阳光向通往家的巷子走去。
对面有人走来,风尘仆仆的样子,悲壮苍凉的神色,俨然带领族人走出埃及的摩西。
这是世间最奇妙的事情,因为对面来人正好是我的父亲。
我向他呼唤一声,猛然觉得自己的声音已经变得那样干涩,仿佛是被风吹动的一张干羊皮发出来的声音那样干瘪,也好像跋涉了千山万水而疲惫已极。父亲眼睛不好,他既没有听出我的声音,也没有认出我来,等他走近,就笑出声来了。
父亲的笑容却是无比的润泽,无比的清爽,俨然化育万物的春风春雨。一瞬间,我的灵魂门户轰然洞开,半生的经历仿佛五维立体画那样顿然在我心里眼里清晰起来、凸显起来。我和父亲,和几十年并不平静的生活之间,只是隔了一层薄薄的叫做“昨天”的东西。父亲在我面前站定,好像有人及时地说了一声“芝麻开门”一般,我的心志就带上父亲走进过去几十年的时光里。
父亲今年七十一岁,我和父亲在时光的长河里共同“漂”过了五十年光景。这一刻,这一串光阴重又回来。
我和父亲不期而遇的地方,曾经有几爿苍凉的水磨。现在,水磨蹲踞过的地方已经是国道和农舍,国道的外面是一条与国道平行延伸的大河,在国道和大河之间,是一片田地,在被冠之以“曾经”的那段时光里,那片田地是大河边上的一大片滩涂。
为冲击水磨磨轮引水的水渠还在。比起从前,水渠里的水量自然小了许多,宛如衰老的人,身量缩小了,佝偻了,蜷缩了,渠水发出的声音极其微弱,但渠水还在心平气和地淌着。
那片地里有我家的一小块地,父亲是到那片田地里给豆秧放水去了。放好了水,往回走的时候,赶上我下车。我竟突发奇想:不知道他刚才有没有想到水磨?
父亲笑着,接过我手中的东西。
我让他先回家去。
我很想在这里站一下。
铺天盖地的阳光我很熟悉,当算故交。阳光下,高高的白杨好像根本没有燥热的感觉,高高的树尖上,杨树叶在激情澎湃地哗哗翻动,杨树叶子的正面极其翠绿,而它们的背面,那一层绒毛像雪一样洁白,风吹叶动,雪白的叶背酷似许多年以前夏夜里璀璨的星光。不过,杨树的外皮已经苍老而龟裂了,站在水渠边,站在公路边,活像久经沧桑的一群老人,都活着,并且相惜相怜地挤在一起。我很想在它们身上找到更多关于已逝时光的印记,也找一些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证据,找到一些相关我的童年的信息。
没有找到,抑或是我已经记不得了。此时此刻,在我的脑子里忽闪忽闪的,全都是形容枯槁而摇摇欲坠的水磨。
水磨有一个与磨房差不多等大的轮窝,轮窝底部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石上凿有小碗大小的臼,那是用来安插磨砧(抑或是磨针)的地方。磨砧是磨房结构里惟一的铁器,生铁铸成,极其耐磨。庞大而沉重的木制水轮水平安置在六脚的十字磨砧上。渠水冲下陡直的水槽,再冲击水平水轮的叶片,轮心的垂直木轴带动水平磨盘的下扇一起转动。粮食是从上扇中央的磨眼里下进去的,面粉凭借磨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从磨口里喷洒出来,在磨盘下面的楼板上围成一座“环形山”。
在我们家,磨面的人从来都是我的母亲。
那些日子,我的心志常常往祖宗们逝去的方向延伸,但我根本看不到他们,甚至我根本看不见祖父母以前的漫长时光。我却清楚地知道,那段时光在母亲的年代里就已经中断了,也许是永远地断绝了,并且,那段时光断绝在母亲的中年。在十几年前,那几爿磨房全都自然倾颓,却不知道它们是否全都功德圆满。很快,飞涨的人口将这里夷为平地,修房造屋。穿村而过的公路也改道河边。路边不远处,那条巷子的里面,就是我家和各位高邻的房子。
父亲从没有去过磨房。
每年产下的粮食都不够吃。
在集体劳作极其难得的缝隙里,父亲就会悄悄潜入深山老林,偷偷垦荒播种。那时,父亲俨然一只不停迁徙的候鸟,他一个人长时间独处山林。也是后来我才渐渐知道,他所过的日子差不多是类人猿过的日子了。
父亲的辛劳是无以伦比的。
某年,严酷到了极点的生活给我的灵魂留下了一道刀砍斧凿一般深刻的印记。
母亲带着我在磨房里守候两天了,我们在等待父亲归来。
第三天早上,我和母亲都没有吃饭,我知道,我们已经断炊了。我在苦难中早熟。我强作欢颜随意玩耍,以期母亲能够看出我并不饥饿。但是,肚中越来越强烈的饥饿感觉是无法忽略的,我终于瘫软地坐在磨门前的土地上,随母亲一同向远处张望。那时,我根本不敢看母亲的脸,当然,我更加不忍向母亲诉说自己的饥饿感觉。但是母亲还在向我许诺:等父亲回来,晚上,她一定给我烧一个大大的馍。就这样,我对父亲的向往很快变成对烧馍的向往。
现在看来,当初母亲对我的爱是那样的残酷,因为她的许诺让我的饥饿感觉更加强烈了!
水磨在空转着,发出更加令人心酸且烦躁的饥肠辘辘的悲鸣。母亲倚着磨门,我倚着母亲,向父亲将要归来的方向望眼欲穿。
后来我在饥饿中昏然入睡。然后,母亲的惊呼声又把我唤醒。父亲终于回来了。
父亲的背上背着一只口袋,口袋里装着一些东西,确乎不是很多,也就极不显眼。等父亲有气无力地将口袋里的东西倒在磨盘上的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些玉米。
磨膛里重又发出饥不择食且狂乱的咀嚼和下咽之声。
父亲朝着母亲笑了,父亲的笑容极其生硬,仿佛很长时间不曾笑过。我看得出,他的笑容是从饥饿和疲惫之中挤出来的。
我和母亲开始磨面,父亲,倚在磨房门框上睡着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走进磨房。
晚上,母亲的许诺总算兑现,不过,那个烧出来的馍实在不能算作大。
……
刚才,父亲走近我、终于认出我的时候发出的笑容和当年的有些像,又不太像,再无凄惶,但有宁静和安详。
毫无疑问,我又回到亲情的发祥地了。四顾无人,这是我所希望的,但还不是“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寞其无人”那样的阒寂幽冷,村里还生活着好几百口和我的父母亲一样的乡亲。
母亲在家。她当然又在嗔怪我给他们买东西了。她一怪,我的心里更加难过起来。我买来的不过是白面馒头,挂面,肉,蔬菜,茶叶,给父亲的香烟,还有我亲自送回来的我自己。而他们,曾经很需要这些,但从没有人向他们慷慨给予。
饭后小坐。
我本想说说水磨的,却没有说,太沉重了,沉重得让我想哭。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把我们一家人从苦难中带出来,把我们兄妹几人养大,我们才能像今天这样如鸟儿一样飞向四面八方,他们的伟大并不亚于带领族人走出埃及的摩西。
水磨的时代已经过去,也算好事,母亲不再磨面了,也算好事。我却发现,无论如何,我再也无法弥补父母大人当年的饥饿所致的人生缺憾,如今,他们已经苍老,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常回家看看,给他们买一些生活资料,最好是安全可口的食物,但他们,分明已经无需太多,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我经常回来。我知道,我的回来比他们的温饱更加真实可靠,因为我是他们温饱之外最直接的快乐。
乘车返城,双亲送我,站在路边的白杨树下,他们的笑容比暴烈的阳光更加亲和。
我在火热的车厢里静默,车在热风里疾驰。
我想,母亲曾经是强大的水流,父亲是一爿强劲的水磨,我是他们磨出来的幸福,如今,他们对这份幸福很在意,我知道。但他们并不知道,城市是又一爿巨大的水磨,我在磨着他们难以想象的生活,我却不能对他们说破,我只想让他们知道,今天的我,活得还算安乐。
2013-5-24
又一次从逼仄闷热的“小面的”里挤出来,自己已经燥热得仿佛刚出窑的一件瓷器。站在路边,吹吹风、稳稳神,虽然盛夏的风是十分酷热的。所谓“稳稳神”,无不过是想更进一步证明自己下车的地方是绝对正确的,设若坐车错过了故乡,那种天一样大的失误无论如何是自己无法接受的。
夏天的阳光像顽劣的孙子肆意撕扯着祖父的头发和胡子,兴致勃勃的“手”想抓住哪里就抓住哪里,而那样的“手”最喜欢抓挠的地方总是头、脸,作为“祖辈”,类似的顽劣又必须忍受——阳光全心全意地晒着,晒得柏油路面发亮,热风里滚涌着沥青的焦糊气息。“小面的”转眼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比我更加不堪暴晒,跑到前面找阴凉去了——忽然想到自己也许把东西遗失在车上了!赶快查看,东西都在。事实证明“小面的”真的不堪暴晒才那样奔逃了。
为什么要这样想呢?随即就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惭愧起来,这么好的阳光,自己的心里怎么还有那么阴暗的“死角”呢?好在无人看见,更无人知道,我的猥琐很快被暴烈的阳光“晒化”了,挥发了,不知去了哪里,然后,觉得自己还是光明磊落的,像夏天的阳光一样光明磊落,也便打算披着阳光向通往家的巷子走去。
对面有人走来,风尘仆仆的样子,悲壮苍凉的神色,俨然带领族人走出埃及的摩西。
这是世间最奇妙的事情,因为对面来人正好是我的父亲。
我向他呼唤一声,猛然觉得自己的声音已经变得那样干涩,仿佛是被风吹动的一张干羊皮发出来的声音那样干瘪,也好像跋涉了千山万水而疲惫已极。父亲眼睛不好,他既没有听出我的声音,也没有认出我来,等他走近,就笑出声来了。
父亲的笑容却是无比的润泽,无比的清爽,俨然化育万物的春风春雨。一瞬间,我的灵魂门户轰然洞开,半生的经历仿佛五维立体画那样顿然在我心里眼里清晰起来、凸显起来。我和父亲,和几十年并不平静的生活之间,只是隔了一层薄薄的叫做“昨天”的东西。父亲在我面前站定,好像有人及时地说了一声“芝麻开门”一般,我的心志就带上父亲走进过去几十年的时光里。
父亲今年七十一岁,我和父亲在时光的长河里共同“漂”过了五十年光景。这一刻,这一串光阴重又回来。
我和父亲不期而遇的地方,曾经有几爿苍凉的水磨。现在,水磨蹲踞过的地方已经是国道和农舍,国道的外面是一条与国道平行延伸的大河,在国道和大河之间,是一片田地,在被冠之以“曾经”的那段时光里,那片田地是大河边上的一大片滩涂。
为冲击水磨磨轮引水的水渠还在。比起从前,水渠里的水量自然小了许多,宛如衰老的人,身量缩小了,佝偻了,蜷缩了,渠水发出的声音极其微弱,但渠水还在心平气和地淌着。
那片地里有我家的一小块地,父亲是到那片田地里给豆秧放水去了。放好了水,往回走的时候,赶上我下车。我竟突发奇想:不知道他刚才有没有想到水磨?
父亲笑着,接过我手中的东西。
我让他先回家去。
我很想在这里站一下。
铺天盖地的阳光我很熟悉,当算故交。阳光下,高高的白杨好像根本没有燥热的感觉,高高的树尖上,杨树叶在激情澎湃地哗哗翻动,杨树叶子的正面极其翠绿,而它们的背面,那一层绒毛像雪一样洁白,风吹叶动,雪白的叶背酷似许多年以前夏夜里璀璨的星光。不过,杨树的外皮已经苍老而龟裂了,站在水渠边,站在公路边,活像久经沧桑的一群老人,都活着,并且相惜相怜地挤在一起。我很想在它们身上找到更多关于已逝时光的印记,也找一些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证据,找到一些相关我的童年的信息。
没有找到,抑或是我已经记不得了。此时此刻,在我的脑子里忽闪忽闪的,全都是形容枯槁而摇摇欲坠的水磨。
水磨有一个与磨房差不多等大的轮窝,轮窝底部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石上凿有小碗大小的臼,那是用来安插磨砧(抑或是磨针)的地方。磨砧是磨房结构里惟一的铁器,生铁铸成,极其耐磨。庞大而沉重的木制水轮水平安置在六脚的十字磨砧上。渠水冲下陡直的水槽,再冲击水平水轮的叶片,轮心的垂直木轴带动水平磨盘的下扇一起转动。粮食是从上扇中央的磨眼里下进去的,面粉凭借磨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从磨口里喷洒出来,在磨盘下面的楼板上围成一座“环形山”。
在我们家,磨面的人从来都是我的母亲。
那些日子,我的心志常常往祖宗们逝去的方向延伸,但我根本看不到他们,甚至我根本看不见祖父母以前的漫长时光。我却清楚地知道,那段时光在母亲的年代里就已经中断了,也许是永远地断绝了,并且,那段时光断绝在母亲的中年。在十几年前,那几爿磨房全都自然倾颓,却不知道它们是否全都功德圆满。很快,飞涨的人口将这里夷为平地,修房造屋。穿村而过的公路也改道河边。路边不远处,那条巷子的里面,就是我家和各位高邻的房子。
父亲从没有去过磨房。
每年产下的粮食都不够吃。
在集体劳作极其难得的缝隙里,父亲就会悄悄潜入深山老林,偷偷垦荒播种。那时,父亲俨然一只不停迁徙的候鸟,他一个人长时间独处山林。也是后来我才渐渐知道,他所过的日子差不多是类人猿过的日子了。
父亲的辛劳是无以伦比的。
某年,严酷到了极点的生活给我的灵魂留下了一道刀砍斧凿一般深刻的印记。
母亲带着我在磨房里守候两天了,我们在等待父亲归来。
第三天早上,我和母亲都没有吃饭,我知道,我们已经断炊了。我在苦难中早熟。我强作欢颜随意玩耍,以期母亲能够看出我并不饥饿。但是,肚中越来越强烈的饥饿感觉是无法忽略的,我终于瘫软地坐在磨门前的土地上,随母亲一同向远处张望。那时,我根本不敢看母亲的脸,当然,我更加不忍向母亲诉说自己的饥饿感觉。但是母亲还在向我许诺:等父亲回来,晚上,她一定给我烧一个大大的馍。就这样,我对父亲的向往很快变成对烧馍的向往。
现在看来,当初母亲对我的爱是那样的残酷,因为她的许诺让我的饥饿感觉更加强烈了!
水磨在空转着,发出更加令人心酸且烦躁的饥肠辘辘的悲鸣。母亲倚着磨门,我倚着母亲,向父亲将要归来的方向望眼欲穿。
后来我在饥饿中昏然入睡。然后,母亲的惊呼声又把我唤醒。父亲终于回来了。
父亲的背上背着一只口袋,口袋里装着一些东西,确乎不是很多,也就极不显眼。等父亲有气无力地将口袋里的东西倒在磨盘上的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些玉米。
磨膛里重又发出饥不择食且狂乱的咀嚼和下咽之声。
父亲朝着母亲笑了,父亲的笑容极其生硬,仿佛很长时间不曾笑过。我看得出,他的笑容是从饥饿和疲惫之中挤出来的。
我和母亲开始磨面,父亲,倚在磨房门框上睡着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走进磨房。
晚上,母亲的许诺总算兑现,不过,那个烧出来的馍实在不能算作大。
……
刚才,父亲走近我、终于认出我的时候发出的笑容和当年的有些像,又不太像,再无凄惶,但有宁静和安详。
毫无疑问,我又回到亲情的发祥地了。四顾无人,这是我所希望的,但还不是“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寞其无人”那样的阒寂幽冷,村里还生活着好几百口和我的父母亲一样的乡亲。
母亲在家。她当然又在嗔怪我给他们买东西了。她一怪,我的心里更加难过起来。我买来的不过是白面馒头,挂面,肉,蔬菜,茶叶,给父亲的香烟,还有我亲自送回来的我自己。而他们,曾经很需要这些,但从没有人向他们慷慨给予。
饭后小坐。
我本想说说水磨的,却没有说,太沉重了,沉重得让我想哭。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把我们一家人从苦难中带出来,把我们兄妹几人养大,我们才能像今天这样如鸟儿一样飞向四面八方,他们的伟大并不亚于带领族人走出埃及的摩西。
水磨的时代已经过去,也算好事,母亲不再磨面了,也算好事。我却发现,无论如何,我再也无法弥补父母大人当年的饥饿所致的人生缺憾,如今,他们已经苍老,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常回家看看,给他们买一些生活资料,最好是安全可口的食物,但他们,分明已经无需太多,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我经常回来。我知道,我的回来比他们的温饱更加真实可靠,因为我是他们温饱之外最直接的快乐。
乘车返城,双亲送我,站在路边的白杨树下,他们的笑容比暴烈的阳光更加亲和。
我在火热的车厢里静默,车在热风里疾驰。
我想,母亲曾经是强大的水流,父亲是一爿强劲的水磨,我是他们磨出来的幸福,如今,他们对这份幸福很在意,我知道。但他们并不知道,城市是又一爿巨大的水磨,我在磨着他们难以想象的生活,我却不能对他们说破,我只想让他们知道,今天的我,活得还算安乐。
2013-5-24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