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 (外一篇)
2022-01-04叙事散文若荷
母亲的心若荷五颜六色,大包小袋,我抱个满怀。春节将至,精心装点一下房间,为节日的家居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是人们一贯的风格。不例外的,我到花卉和民俗文化市场,买了一些适合春节摆放的盆花、窗花、挂饰,以及茶杯、茶壶等一些用具,准备把母亲的屋内……
母亲的心
若荷
五颜六色,大包小袋,我抱个满怀。春节将至,精心装点一下房间,为节日的家居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是人们一贯的风格。不例外的,我到花卉和民俗文化市场,买了一些适合春节摆放的盆花、窗花、挂饰,以及茶杯、茶壶等一些用具,准备把母亲的屋内装饰一新,给居室增添一份浓浓的年味。
找了一个阳光晴好的天气,好不容易请好假,去母亲那里帮她收拾屋子,趁此把这些物品摆放上去。看到我去,母亲很高兴,忙给我做饭吃。我告诉母亲,饭已经吃了,还是快点收拾屋子吧。我挽起袖子,拿起扫把,没忘记头上包一块白羊肚毛巾。这样一来,便很有清洁工的架式了。母亲也换了衣服,扎了围裙,上来搭把手。
桌子上的灰尘,扫去,母亲看也不看,任我打扫;地板上的污物,屋顶上的蛛丝,清理,母亲看一眼,没有一点留恋的样子。到了给日常用具精兵简政的时候,母亲更是给我一个鼓励的目光。古旧的茶杯、茶壶,还有母亲早已不用的一只竹笔筒、杂七杂八,统统归拢一起。同时,我还准备扔掉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那些用品,有的已经闲置多年,有的是有了小小的破损,更多的是因为与家俱不配套,母亲也已经很少用了。
对这些东西,很长时间我就想丢弃,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下手。它们在屋子里,摆又没地方摆,不摆又没有地方放置,看着它们,我都觉得是精神上的累赘,今天终于有机会了。我一边用抹布擦洗其他物品,一边顺手拿起那些准备淘汰的茶杯笔筒,迅速扔进一个旧物袋,一件一件,逐一清理。屋内收拾完毕,再收拾院子,等把院子扫除一净,我开始往外拖运垃圾。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干到上午12点多,大扫除收拾了整整小半天,累得我腰酸背疼,终于到了最后的阶段--倒垃圾。垃圾一袋一袋拖到门口,却被母亲喊住,等等,让我再检查一遍。
一听说检查,我心里顿时打起了鼓。就像上级下来检查工作,有点条件反射。我知道,在“除旧迎新”这一关,在母亲那里肯定过不了。果然,母亲把我已经装好的垃圾袋重新摊开,一件一件仔细过起目来。趁此机会,母亲又派我去倒了几趟垃圾。倒完垃圾,看到地上的旧物袋已经让母亲收拢袋口,我明白那是已经"过关"了的旧物,就去提起来,准备扔掉。一提,轻了,再打开一看,我刚收拾好的那些旧茶杯、旧笔筒一行,已不翼而飞。
原来那些物品,母亲在趁我下楼倒垃圾时洗净放回原处了,没有放回原处的,也被母亲塞进抽屉里,不让我看见。帮母亲收拾了一天屋子,站在门口翘首看看,仍然感觉很零乱,母亲却十分满足,一再夸赞,很好,很好的。母亲觉得已经干净了,在我这里,却只能说是勉强过关。新买的用具,在母亲的指导下摆放旁边,新旧参半。
第二天回家,发现新茶杯们已被母亲收了起来,旧的茶具摆上茶几,母亲用爱惜的目光打量着它们,却对我不由分说教育起来:2008年,国家灾难,经济危急。不能换。如果有用不着的钱物,不如捐出去一点,给更需要它们的人。比如汶川。不能看到东西旧了就扔,那是多不好的习惯?……要知道,破家值万贯啊!
等过了几天再回家,母亲已把新笔筒换下来,在旧笔筒里装上毛笔。一切如旧,又一切如新。因为楼上楼下,已经打扫得干净利索,新的日子整装待发。新年的味道也有,那就是年画,门对,挂历,配以红绳、红绸带、红贴片的中国结,鲜艳的色彩,精美的点缀,把母亲的屋子衬的古朴、典雅、热闹,亲情融融,充满暖意,十分温馨。
(1310字) “灶君”在哪里
若 荷
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过小年,当地流传着“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的歌谣。在这一天里,祭祀灶王爷升天,是自古以来的风俗。小时候,看到家家灶房北面或东面,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便很感兴趣,总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然而,因为生长年代的特殊,大家都在破“四旧”,有关灶王爷的传说也变得很神秘。
有一年,父母在政治运动中下放回到原籍老家。在这里,虽然不是那么大张旗鼓,但过小年送灶王爷的故事,毕竟可以口传心授了,大人们当故事讲给小孩子听。一天,我去娘娘家里玩,夜里下了雪,索性晚上就睡在那里。娘娘很喜欢我,她不像母亲,只会讲安徒生的故事,她能讲些旧书里的民间故事,问她大年、小年的来历,包括二十四节气,她都能知道,并说出一些典故,把我揣了多年的迷底揭开。
据说,灶王爷是天上的“司命菩萨”,或者叫“灶君司命”,是“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这是一个一直留在人间保护和监察人们做事的官。这个官,初一五更从天上下来,在人间做满一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日,便升天汇报这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汇报完毕,然后再到初一五更回来。家里供了灶王爷,他会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的日子。
听完灶王爷的故事,我这样想,这样的传说,比真有此事更有道理。中国许多的传说,或者古老的民间故事,几乎都带着对人的善意的劝导,它让做坏事的人,从此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这样,天下的坏人少了,好人才能一生平安,这个世界,便也成为一个理想的世界。
因为家没安定下来,小年那天,我们都在娘娘家过。娘娘的家里,安了一口大灶,与灶相连着的是一盘火炕。我们五六个小孩子,可以盘坐炕上,一边暖和,一边看大人送灶王爷。娘娘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读过书,她用“灶君”来称呼“司命菩萨”,口里喃喃着,灶君长,灶君短,似乎跟灶君很熟悉。
在这里,送灶君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君用的物品里,有一种糖,吃在嘴里黏黏的,大人把它叫糖瓜。小时候,没有好吃的东西,我们就曾经吃过地瓜油,就是煮地瓜时沾在锅上的一种。眼前的糖,和地瓜油的甜不一样,上面沾满了芝麻,不但甜且透着香。糖瓜摆在灶前的一个小桌子上,与之一起,还摆了三五样供菜。我对那些供菜不稀罕,唯独对糖瓜“一见钟情”,目光被糖瓜紧紧地吸引着,像抹了502胶剂,使劲儿都挪不开。
由于馋虫的作怪,促使我不顾一切,跟着娘娘里屋外屋的转,一个劲地问,娘娘娘娘,灶君在哪里?一声三迭,不肯罢休。娘娘很奇怪,说在天上,不妥,说在人间,也不行。毕竟我们是小孩子,而且还是肉眼凡胎,不管说是在哪里,也是看不见灶君的。
糖瓜是娘娘用家里的粮食换来的,统共四五块,灶君送走,娘娘把那些糖瓜收起来,等到过年时再用。那个晚上,哥哥姐姐们都睡着了,我的眼睛还幽幽地亮着,被糖瓜的甜味扰的睡不着。这时,娘娘悄悄挨到我的床边,装作给我腋被窝,把一小块糖瓜塞进我的枕头下。我探起头,从枕头下攥紧那个小糖瓜,悄悄吃到嘴里,甜蜜蜜的,这才满意地大梦睡去。
我至今不知道,它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只知道它还有个名字叫麦芽糖。到网上查,原来它是用小麦和糯米制成的,是饴糖的一个种类,不仅香甜可口,还营养丰富,具有健胃消食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只是从那以后,每到过小年时,若有知道这个典故的,都会抓住柄儿笑我:“灶君在哪里?” 真正令我对灶君敬畏的,是来自一个典故,说是有一个财主,平时做尽了坏事,却让灶君甜了嘴巴,然后上天廷去说好话,有一天竟说漏了嘴巴。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与其让灶君天庭去撒谎话,倒不如清白身家,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虽不能亲躬而行,也从不浪费一粒粮食。浪费是罪恶之源啊,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149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09-1-20 07:42 编辑 ]
若荷
五颜六色,大包小袋,我抱个满怀。春节将至,精心装点一下房间,为节日的家居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是人们一贯的风格。不例外的,我到花卉和民俗文化市场,买了一些适合春节摆放的盆花、窗花、挂饰,以及茶杯、茶壶等一些用具,准备把母亲的屋内装饰一新,给居室增添一份浓浓的年味。
找了一个阳光晴好的天气,好不容易请好假,去母亲那里帮她收拾屋子,趁此把这些物品摆放上去。看到我去,母亲很高兴,忙给我做饭吃。我告诉母亲,饭已经吃了,还是快点收拾屋子吧。我挽起袖子,拿起扫把,没忘记头上包一块白羊肚毛巾。这样一来,便很有清洁工的架式了。母亲也换了衣服,扎了围裙,上来搭把手。
桌子上的灰尘,扫去,母亲看也不看,任我打扫;地板上的污物,屋顶上的蛛丝,清理,母亲看一眼,没有一点留恋的样子。到了给日常用具精兵简政的时候,母亲更是给我一个鼓励的目光。古旧的茶杯、茶壶,还有母亲早已不用的一只竹笔筒、杂七杂八,统统归拢一起。同时,我还准备扔掉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那些用品,有的已经闲置多年,有的是有了小小的破损,更多的是因为与家俱不配套,母亲也已经很少用了。
对这些东西,很长时间我就想丢弃,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下手。它们在屋子里,摆又没地方摆,不摆又没有地方放置,看着它们,我都觉得是精神上的累赘,今天终于有机会了。我一边用抹布擦洗其他物品,一边顺手拿起那些准备淘汰的茶杯笔筒,迅速扔进一个旧物袋,一件一件,逐一清理。屋内收拾完毕,再收拾院子,等把院子扫除一净,我开始往外拖运垃圾。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干到上午12点多,大扫除收拾了整整小半天,累得我腰酸背疼,终于到了最后的阶段--倒垃圾。垃圾一袋一袋拖到门口,却被母亲喊住,等等,让我再检查一遍。
一听说检查,我心里顿时打起了鼓。就像上级下来检查工作,有点条件反射。我知道,在“除旧迎新”这一关,在母亲那里肯定过不了。果然,母亲把我已经装好的垃圾袋重新摊开,一件一件仔细过起目来。趁此机会,母亲又派我去倒了几趟垃圾。倒完垃圾,看到地上的旧物袋已经让母亲收拢袋口,我明白那是已经"过关"了的旧物,就去提起来,准备扔掉。一提,轻了,再打开一看,我刚收拾好的那些旧茶杯、旧笔筒一行,已不翼而飞。
原来那些物品,母亲在趁我下楼倒垃圾时洗净放回原处了,没有放回原处的,也被母亲塞进抽屉里,不让我看见。帮母亲收拾了一天屋子,站在门口翘首看看,仍然感觉很零乱,母亲却十分满足,一再夸赞,很好,很好的。母亲觉得已经干净了,在我这里,却只能说是勉强过关。新买的用具,在母亲的指导下摆放旁边,新旧参半。
第二天回家,发现新茶杯们已被母亲收了起来,旧的茶具摆上茶几,母亲用爱惜的目光打量着它们,却对我不由分说教育起来:2008年,国家灾难,经济危急。不能换。如果有用不着的钱物,不如捐出去一点,给更需要它们的人。比如汶川。不能看到东西旧了就扔,那是多不好的习惯?……要知道,破家值万贯啊!
等过了几天再回家,母亲已把新笔筒换下来,在旧笔筒里装上毛笔。一切如旧,又一切如新。因为楼上楼下,已经打扫得干净利索,新的日子整装待发。新年的味道也有,那就是年画,门对,挂历,配以红绳、红绸带、红贴片的中国结,鲜艳的色彩,精美的点缀,把母亲的屋子衬的古朴、典雅、热闹,亲情融融,充满暖意,十分温馨。
(1310字) “灶君”在哪里
若 荷
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过小年,当地流传着“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的歌谣。在这一天里,祭祀灶王爷升天,是自古以来的风俗。小时候,看到家家灶房北面或东面,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便很感兴趣,总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然而,因为生长年代的特殊,大家都在破“四旧”,有关灶王爷的传说也变得很神秘。
有一年,父母在政治运动中下放回到原籍老家。在这里,虽然不是那么大张旗鼓,但过小年送灶王爷的故事,毕竟可以口传心授了,大人们当故事讲给小孩子听。一天,我去娘娘家里玩,夜里下了雪,索性晚上就睡在那里。娘娘很喜欢我,她不像母亲,只会讲安徒生的故事,她能讲些旧书里的民间故事,问她大年、小年的来历,包括二十四节气,她都能知道,并说出一些典故,把我揣了多年的迷底揭开。
据说,灶王爷是天上的“司命菩萨”,或者叫“灶君司命”,是“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这是一个一直留在人间保护和监察人们做事的官。这个官,初一五更从天上下来,在人间做满一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日,便升天汇报这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汇报完毕,然后再到初一五更回来。家里供了灶王爷,他会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的日子。
听完灶王爷的故事,我这样想,这样的传说,比真有此事更有道理。中国许多的传说,或者古老的民间故事,几乎都带着对人的善意的劝导,它让做坏事的人,从此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这样,天下的坏人少了,好人才能一生平安,这个世界,便也成为一个理想的世界。
因为家没安定下来,小年那天,我们都在娘娘家过。娘娘的家里,安了一口大灶,与灶相连着的是一盘火炕。我们五六个小孩子,可以盘坐炕上,一边暖和,一边看大人送灶王爷。娘娘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读过书,她用“灶君”来称呼“司命菩萨”,口里喃喃着,灶君长,灶君短,似乎跟灶君很熟悉。
在这里,送灶君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君用的物品里,有一种糖,吃在嘴里黏黏的,大人把它叫糖瓜。小时候,没有好吃的东西,我们就曾经吃过地瓜油,就是煮地瓜时沾在锅上的一种。眼前的糖,和地瓜油的甜不一样,上面沾满了芝麻,不但甜且透着香。糖瓜摆在灶前的一个小桌子上,与之一起,还摆了三五样供菜。我对那些供菜不稀罕,唯独对糖瓜“一见钟情”,目光被糖瓜紧紧地吸引着,像抹了502胶剂,使劲儿都挪不开。
由于馋虫的作怪,促使我不顾一切,跟着娘娘里屋外屋的转,一个劲地问,娘娘娘娘,灶君在哪里?一声三迭,不肯罢休。娘娘很奇怪,说在天上,不妥,说在人间,也不行。毕竟我们是小孩子,而且还是肉眼凡胎,不管说是在哪里,也是看不见灶君的。
糖瓜是娘娘用家里的粮食换来的,统共四五块,灶君送走,娘娘把那些糖瓜收起来,等到过年时再用。那个晚上,哥哥姐姐们都睡着了,我的眼睛还幽幽地亮着,被糖瓜的甜味扰的睡不着。这时,娘娘悄悄挨到我的床边,装作给我腋被窝,把一小块糖瓜塞进我的枕头下。我探起头,从枕头下攥紧那个小糖瓜,悄悄吃到嘴里,甜蜜蜜的,这才满意地大梦睡去。
我至今不知道,它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只知道它还有个名字叫麦芽糖。到网上查,原来它是用小麦和糯米制成的,是饴糖的一个种类,不仅香甜可口,还营养丰富,具有健胃消食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只是从那以后,每到过小年时,若有知道这个典故的,都会抓住柄儿笑我:“灶君在哪里?” 真正令我对灶君敬畏的,是来自一个典故,说是有一个财主,平时做尽了坏事,却让灶君甜了嘴巴,然后上天廷去说好话,有一天竟说漏了嘴巴。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与其让灶君天庭去撒谎话,倒不如清白身家,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虽不能亲躬而行,也从不浪费一粒粮食。浪费是罪恶之源啊,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149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09-1-20 07:4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