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韩树柏的艺术人生

2022-01-04抒情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隐入小巷的农家小院仿佛闹市桃源。进了院门,主人巧妙利用小路两旁的栅栏跨度,搭一列拱形支架,上面张扬的爬满牵牛花、丝瓜等,一条绿色长廊把秋阳隔在外面。小园里栽着农家常见果蔬。光西红柿种类就有好几个:鸡心型、灯笼状、弹珠大小的袖珍型……仅此一项……
  隐入小巷的农家小院仿佛闹市桃源。进了院门,主人巧妙利用小路两旁的栅栏跨度,搭一列拱形支架,上面张扬的爬满牵牛花、丝瓜等,一条绿色长廊把秋阳隔在外面。   小园里栽着农家常见果蔬。光西红柿种类就有好几个:鸡心型、灯笼状、弹珠大小的袖珍型……仅此一项就让我目不暇接。小路旁的鲜花肆意怒放,品种并不名贵,但朴素、毫无做作的美透着野性,散发葱茏盎然的生机。   房前摆着一口100印大铁锅。这么大的锅现在很少见,30年前生产队做“大锅饭”,用铁锹充当饭铲子的灶具就是此物。铁锅中荷花盛开,为保持锅内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荷叶下隐约有红金鱼游动,与端庄的绿叶、雅致的粉莲之间,动静谐和,相得益彰。   等走进主人的工作室,我的眼前不禁一亮,只见墙上挂着父亲韩玉复的皮影镂刻人物遗作,老式立柜的镜子前别着主人几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土炕上堆着一摞装裱好的剪纸作品。原来,主人刚从“第六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参展回来,征尘未洗。他的皮影剪纸刚获得“十佳精品”的殊荣。大红的烫金证书,像山村孩子的笑脸一样,用喜庆热闹的表情望着我。   屋中央有一张方桌,韩树柏正伏案工作,在一张已勾勒出草图的驴皮上运刀镌刻。入境的创作是妙笔生花,有条不紊的线条、动作仿佛流淌出让人气定神闲的古典乐,浮躁暑气全消,浑身通透。虔诚随之而来,不用伪装谦卑的仰视。说起皮影艺术,一向沉默寡言的他便滔滔不绝的打开话匣子。   他的父亲韩玉复是黑龙江省双城市有名的皮影民间艺人,擅长演唱青衣、小旦、文武花旦、小生等,说唱俱佳,声腔并茂。并精通皮影的主要乐器,皮影影人的镂刻艺术有一定的造诣,享有“南杜北韩”的美誉。老辈人提起他当年痴迷皮影艺术的佚事、演出风采还津津乐道。老人早在1997年,以85岁高龄去世。当年录音、录像的条件有限,并无演出资料留下。幸存的只是给老人拜寿的录像,在众儿孙的众星捧月中,老人拿出自己做的大弦胡琴,在年近七旬弟弟的扬琴伴奏下,从手中流淌出婉转、动听的皮影唱腔,老人的听力所剩不多,但依然陶醉的用脚打着拍子……   韩树柏在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自幼对镂刻剪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父亲因势利导传授他用刀技法。从春节的喜庆挂笺儿练起,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摸索,他的镂刻作品形成独特风格,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尤其以皮影影人为蓝本的剪纸作品与在驴皮上镂刻的影人相比,突出不同的层次、独有韵致。但青春岁月为谋生辛苦奔波,热爱在生存面前低头俯首,业余爱好显得似有似无,只能作为琐碎生活的一种修饰与点缀。   直到从农业银行退休后,他才拥有自己的大量时间,对剪纸、皮影影人镂刻艺术可以全身心投入、不计较得失的付出,人生仿佛迎来第二个春天。但事情不像说说这么简单。来自老伴的压力就显得无可辩驳的有理有据。皮影影人镂刻的用料“驴皮”价格不斐,买回生驴皮,堆在院子里待“熟”,腥气冲着鼻孔,招来嗡嗡乱飞的苍蝇,左邻右舍都有意见;各种水彩染料、透明色齐备;宣纸、红纸、白纸、120克的衬板等都要成刀、成匹的买,自己的退休金几乎都搭了进去,日常生活用度只能从老伴的退休收入里打算。   他痴迷如此,对身边发生的事儿逐渐的置若罔闻,家务活根本不能指望。自己与家人作出的“牺牲”背后,皮影戏却是另一种状况。起源于汉代的“影戏”源远流传几千年,如今,纯正浓郁的民间皮影随着老艺人的离去、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已在繁华中逐渐没落,这是令人痛心、无奈又不能回避的现实。韩树柏一件一件美妙的剪纸、镂刻作品换不来名,更无金钱收益。这样的热爱是一种艰苦,在追求中探索,枯燥而寂寞。但他执着不悔的为心中留存大半生的爱好圆梦,义不容辞担起抢救皮影艺术的重任。   为了安抚老伴,腾出时间干家务,韩树柏在农忙时候就白天干农活,晚上伏案工作到鸡鸣,才略微打个盹儿,用冷水洗把脸提提精神,然后拿着锄头上地。如此月余,老伴、儿女不仅为他的坚定动容。毕竟是60多岁的人,用健康与性命相搏的爱好,早已经深入骨髓成为本性,本性难移,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老伴、子女终于被他感动了,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弯,他们多承担家务,把家庭事体处理的妥帖,尽量不让他分心,并且常给他买补品,劝他把健康保养放到首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像跳得更远的运动员要先后退一样,留得青山在,让青山的春天驻留更久。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树柏多年的追求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从1999年开始参加历届的“哈尔滨市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均获有奖项,2005年参与出版了《中国剪纸艺术家》个人作品集。特别在书法剪纸的阴刻技艺上取得前人未有的创新突破,克服以往书法剪纸中笔顺不连贯的弊病。他创作的以“毛泽东书法”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令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用高超的剪纸技艺重新演绎领袖的飘逸草书,以全新的艺术形式,给人美的享受。   取得的成绩是鞭策也是挑战,他的剪纸作品在艺术界有了一定影响。经常收到全国各地剪纸艺术节、博览会的参赛通知。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艺术,他总要加班加点赶制参赛作品,从邮局寄出参赛。   虽然邀请函中夹有邀请作者亲临比赛现场的通知,但旅费自理却让他望而怯步。退休金已经搭到原材料中,得到的奖项也是一些精神鼓励。特别是某些参赛声明“作品不退”,他参赛的优秀作品多数被主办单位收藏。尽管他的镂刻剪纸已在美国展出。但作者本人的经济状况却没什么改观,依然在北方小村中节衣缩食、孜孜不倦的为他热爱的艺术无悔奉献。   他的三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与皮影、剪纸皆无缘。刻工再精美、历史再久远的皮影影人,如果无人会操纵表演,无人给其血液般的唱腔,它只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他指给我看几个同行的友谊誓词剪纸,赠给弟子的扇面阴刻……言词间后继无人的担忧替换成脸颊的欣慰光芒。艺术走出家族,在广阔的天地中展翅翱翔。   窗外是色彩缤纷的秋天,各种果实用炫目的外表招摇路人的眼光,蹊跷的好奇平静而随意,只有路旁的两行白杨,任它东南西北风,坚定的用一树荫凉遮住伸向远方的路,延展开阔的视线尽处,仿佛等待攀登、书写的追求与人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