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场秋雨
2022-01-04叙事散文老猫
天空是灰暗色的,雨就积压在头顶的半空中,眼看着就要落下来,可就是还没落下来。很不爽。快下班的时候,小余打电话过来,说他就在公司附近的理发店理发,想约见几个老友,他买单。 老友,就是公司初建时的老员工。因为那时小余也是公司员工。见面后顾不上寒……
天空是灰暗色的,雨就积压在头顶的半空中,眼看着就要落下来,可就是还没落下来。很不爽。
快下班的时候,小余打电话过来,说他就在公司附近的理发店理发,想约见几个老友,他买单。
老友,就是公司初建时的老员工。因为那时小余也是公司员工。
见面后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问他最近混得如何?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都太想他发财了,就象想自己发财一样。
“刚刚拿了提成款。” 小余笑嘻嘻的,“我们好久没聚了吧?”
“上个月还一起打羽毛球了。诶,上次带来打球的那个女孩还在交往吗?”
“没啦。”小余一脸默然。
“小余,你们家房子真的要换了。那是我见到的上海最差的房子。” 说到小余家的房子,我也去过一次。前年的腊月二十六,公司特地将年饭安排在长寿路附近吃,小余的家就在附近的安远路上,一会我们几个要去拜望小余的父母。
酒喝得有点多,晕晕糊糊跟着转了几个圈就走进一个门里,好象是院子又不完全是院子的感觉。过道里有人在洗着什么,水就在地面上泛滥。脑袋一下清醒了许多,早就听说小余家房子很旧,等着拆迁,没想到环境这么差。 踮着脚迈过去,转弯。再走几步,左面一个房门,小余的父母已经站在那里迎接了。
我和小余的父母应该是神交已久了吧,今日终于得见。象老熟人一样打招呼,互致问候。
转身进屋却被前面的人堵住了,小余的父亲赶紧在后面说:“坐,坐。”
简易沙发上连我正好坐下三个人,凳子上再坐两个,房间就显得富余了一些。 小余的爸爸把桌子上的糖果、桔子依次递给我们,然后坐在床沿上和我们说话。他妈妈微笑着把茶水递到我们手上,也坐在丈夫旁边,一直都很少开口。
小余的皮肤很像他妈妈,这个当年下放到江西的上海68届初中生,现在的皮肤还能用“白皙”这个词来形容,头发很随意的扎在脑后。我说:“小余,你妈妈很年轻啊。”她淡淡的不好意思的笑笑。 可惜小余没有继承他爸爸1.80米的个子。
小余的爸爸是扬州人,67届高中生,也是下放到革命根据地江西的知青。
1980年,小余出生在江西南昌。
再后来他的户口因为享受上海对知青子女的政策迁回到上海外婆家。 小余的父亲和公司的领导客气了几句,就开始细心的询问公司的近期运转状况和长远规划,一边还不忘续茶、递烟。话语中除了感谢公司对小余的培养,同时殷切希望儿子在公司有所作为。 我是属于那种眼睛特别迟钝的人,一般去人家家里好多次都不知道那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可是在这个空间里,怎么觉得视线有些堵得发慌,无处可逃的目光只好在对面的桌子和一个古老的柜子之间,缓缓的扫过来再扫过去。面对桌子上的果盘,仍然可以不动声色的数着柜子的上面有两只箱子,箱子的上面还有六只凳子。我想象着放凳子时他们要怎样动脑又动手,才能正反交错着恰巧塞下这六只凳子。
目光所及最多的当然是面前的桌子,依稀还能辨别出曾经是很深的暗红色,桌边已经接近原色了。就象是一件穿旧了但是洗得很干净的衣服,袖口边和领口边已经洗得发白了。
柜子旁边是一个老式木窗,天色已晚,窗外面什么也看不见。 我轻轻问小余:“你睡在哪里?”小余的手指着门外顺着墙往窗户这边一转,“从这里上楼,我和外婆住在楼上。”
不知道楼上的房子是不是也是这么低矮这么狭小,但我知道那里有一个卫生间,卫生间里有一个浴缸,浴缸上有破洞或者裂缝。因为小余说过他们家洗澡要在浴缸里放个脸盆,浴缸已经漏了。
唉,早就说要拆迁的房子,没必要冤枉花钱安个新浴缸了。 盼拆迁又怕拆迁。这是小余一家人的矛盾心理。
我曾经问小余:“你外婆的房子拆迁,是你妈妈和你两个舅舅平均分吗?”
“不知道,关于房子的事我爸妈从来不跟我说。他们不许我问这个事情。”
“你两个舅舅已经买了新房子,可以照顾你们家一点吧?” “我爸妈和我的两个舅舅的关系现在很不好,我爸妈认为他们太欺负我们家了。如今只剩我在和舅舅们来往了。”
“最好你们家出点钱给你两个舅舅,拆迁后的房子给你们住。”
“我们家哪来钱呀。”一声长叹,与他的年龄太不相符。 是的,小余家没有钱。两个工薪用一辈子的心血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后还剩多少呢?加上他们一心想返回上海,咬咬牙把辎重全扔在南昌,只带了随身“细软”返沪。
好不容易,一家人终于回来了。可是茫茫大上海哪里是他们的立身之处?
寄住在年迈的外婆家里,父母和舅舅们之间的焦点不就是为了这该死的房子?也不能怪他们,谁让上海房价上了天呢? 房子,房子。为了房子,必须要有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 为了积攒很多很多的钱,小余的妈妈做三家的钟点工。出门乘车她尽量不坐空调车,为了省下那区区1块钱,宁愿在车站上痴痴的守着,望眼欲穿的等着那熟悉的车身出现。 这个年纪又没一技之长还能做什么呢?小余的爸爸先是在一家保洁公司里干活。去年夏天不小心把去污用的盐酸水溅进了眼睛里,急送医院清洗处理以后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眼睛总算是保住了,视力也无大碍。可还得去挣钱呀。
后来亲戚帮忙介绍在一家酒店找到一个新的工作:保安。每天12个小时,可以在那里吃两顿。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值班,可以坐,但是要经常走动;可以喝喝茶,却没个说话的人。不管怎样,比原来轻松多了。 小余在公司因为专业技能的原因,工资上升的幅度较慢。他们家有个亲戚在一个软件销售公司,据说收入很不错。权衡了很久,小余奉父母之命去了那家软件销售公司。
小余离开公司时说了几次:“我家里要是稍微比现在多点钱就好了,我真的不想走。”
我们都能理解他。一切向钱看,他们家太需要钱了。 “感觉还好吧,资金开始回笼啦。”
“唉,怎么说呢。钱不是你想赚就能赚来的,我现在才开始拿了几笔提成,以前是在交学费。”沉吟了一会,小余慢慢地说,“那边都是搞市场的高手,我觉得我不是做销售的料。”
“慢慢来。”
“我都不想坚持了,不是我爸妈逼着我,早就走人啦。现在我很怕回家,天天看到他们的样子心里很难受。” 小余的眼睛潮湿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现在一事无成。”
“……来,干杯。”
“你爸爸还在那个酒店做保安?”
“没有做了,现在在‘农工商超市’。”
“做些什么呢?” “一般的事,下下货什么的。”
“工资?”我的问题总是很实际。 “1000左右吧,上个月拿了1005。”
“怎么不在酒店做了呢?”
“做得不开心。本来试用期三个月,到了第四个月,里面正好有几天才算满三个月整,就只4天,结果第四个月还是发的试用期工资。”
“试用期”?我们老三届的朋友,快60岁的人啦,还在经历“试用阶段”。 “你妈妈还在做吗?”不知为何,每次提到他妈妈我的声音都很轻,小心翼翼的。
“她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毛病都出来了,不能做什么了。”
“完全没做了”?
“嗯,……还留了一家,有时去做做。”
“……”
“来,来,喝酒。”
“喝酒。干杯。小余,来,满上。”
推开餐厅的玻璃门,一阵寒意袭过来。
“啊,这么大的雨?”
“听说,这次的雨要连着下一个星期呢。”
老友,就是公司初建时的老员工。因为那时小余也是公司员工。
见面后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问他最近混得如何?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都太想他发财了,就象想自己发财一样。
“刚刚拿了提成款。” 小余笑嘻嘻的,“我们好久没聚了吧?”
“上个月还一起打羽毛球了。诶,上次带来打球的那个女孩还在交往吗?”
“没啦。”小余一脸默然。
“小余,你们家房子真的要换了。那是我见到的上海最差的房子。” 说到小余家的房子,我也去过一次。前年的腊月二十六,公司特地将年饭安排在长寿路附近吃,小余的家就在附近的安远路上,一会我们几个要去拜望小余的父母。
酒喝得有点多,晕晕糊糊跟着转了几个圈就走进一个门里,好象是院子又不完全是院子的感觉。过道里有人在洗着什么,水就在地面上泛滥。脑袋一下清醒了许多,早就听说小余家房子很旧,等着拆迁,没想到环境这么差。 踮着脚迈过去,转弯。再走几步,左面一个房门,小余的父母已经站在那里迎接了。
我和小余的父母应该是神交已久了吧,今日终于得见。象老熟人一样打招呼,互致问候。
转身进屋却被前面的人堵住了,小余的父亲赶紧在后面说:“坐,坐。”
简易沙发上连我正好坐下三个人,凳子上再坐两个,房间就显得富余了一些。 小余的爸爸把桌子上的糖果、桔子依次递给我们,然后坐在床沿上和我们说话。他妈妈微笑着把茶水递到我们手上,也坐在丈夫旁边,一直都很少开口。
小余的皮肤很像他妈妈,这个当年下放到江西的上海68届初中生,现在的皮肤还能用“白皙”这个词来形容,头发很随意的扎在脑后。我说:“小余,你妈妈很年轻啊。”她淡淡的不好意思的笑笑。 可惜小余没有继承他爸爸1.80米的个子。
小余的爸爸是扬州人,67届高中生,也是下放到革命根据地江西的知青。
1980年,小余出生在江西南昌。
再后来他的户口因为享受上海对知青子女的政策迁回到上海外婆家。 小余的父亲和公司的领导客气了几句,就开始细心的询问公司的近期运转状况和长远规划,一边还不忘续茶、递烟。话语中除了感谢公司对小余的培养,同时殷切希望儿子在公司有所作为。 我是属于那种眼睛特别迟钝的人,一般去人家家里好多次都不知道那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可是在这个空间里,怎么觉得视线有些堵得发慌,无处可逃的目光只好在对面的桌子和一个古老的柜子之间,缓缓的扫过来再扫过去。面对桌子上的果盘,仍然可以不动声色的数着柜子的上面有两只箱子,箱子的上面还有六只凳子。我想象着放凳子时他们要怎样动脑又动手,才能正反交错着恰巧塞下这六只凳子。
目光所及最多的当然是面前的桌子,依稀还能辨别出曾经是很深的暗红色,桌边已经接近原色了。就象是一件穿旧了但是洗得很干净的衣服,袖口边和领口边已经洗得发白了。
柜子旁边是一个老式木窗,天色已晚,窗外面什么也看不见。 我轻轻问小余:“你睡在哪里?”小余的手指着门外顺着墙往窗户这边一转,“从这里上楼,我和外婆住在楼上。”
不知道楼上的房子是不是也是这么低矮这么狭小,但我知道那里有一个卫生间,卫生间里有一个浴缸,浴缸上有破洞或者裂缝。因为小余说过他们家洗澡要在浴缸里放个脸盆,浴缸已经漏了。
唉,早就说要拆迁的房子,没必要冤枉花钱安个新浴缸了。 盼拆迁又怕拆迁。这是小余一家人的矛盾心理。
我曾经问小余:“你外婆的房子拆迁,是你妈妈和你两个舅舅平均分吗?”
“不知道,关于房子的事我爸妈从来不跟我说。他们不许我问这个事情。”
“你两个舅舅已经买了新房子,可以照顾你们家一点吧?” “我爸妈和我的两个舅舅的关系现在很不好,我爸妈认为他们太欺负我们家了。如今只剩我在和舅舅们来往了。”
“最好你们家出点钱给你两个舅舅,拆迁后的房子给你们住。”
“我们家哪来钱呀。”一声长叹,与他的年龄太不相符。 是的,小余家没有钱。两个工薪用一辈子的心血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后还剩多少呢?加上他们一心想返回上海,咬咬牙把辎重全扔在南昌,只带了随身“细软”返沪。
好不容易,一家人终于回来了。可是茫茫大上海哪里是他们的立身之处?
寄住在年迈的外婆家里,父母和舅舅们之间的焦点不就是为了这该死的房子?也不能怪他们,谁让上海房价上了天呢? 房子,房子。为了房子,必须要有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 为了积攒很多很多的钱,小余的妈妈做三家的钟点工。出门乘车她尽量不坐空调车,为了省下那区区1块钱,宁愿在车站上痴痴的守着,望眼欲穿的等着那熟悉的车身出现。 这个年纪又没一技之长还能做什么呢?小余的爸爸先是在一家保洁公司里干活。去年夏天不小心把去污用的盐酸水溅进了眼睛里,急送医院清洗处理以后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眼睛总算是保住了,视力也无大碍。可还得去挣钱呀。
后来亲戚帮忙介绍在一家酒店找到一个新的工作:保安。每天12个小时,可以在那里吃两顿。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值班,可以坐,但是要经常走动;可以喝喝茶,却没个说话的人。不管怎样,比原来轻松多了。 小余在公司因为专业技能的原因,工资上升的幅度较慢。他们家有个亲戚在一个软件销售公司,据说收入很不错。权衡了很久,小余奉父母之命去了那家软件销售公司。
小余离开公司时说了几次:“我家里要是稍微比现在多点钱就好了,我真的不想走。”
我们都能理解他。一切向钱看,他们家太需要钱了。 “感觉还好吧,资金开始回笼啦。”
“唉,怎么说呢。钱不是你想赚就能赚来的,我现在才开始拿了几笔提成,以前是在交学费。”沉吟了一会,小余慢慢地说,“那边都是搞市场的高手,我觉得我不是做销售的料。”
“慢慢来。”
“我都不想坚持了,不是我爸妈逼着我,早就走人啦。现在我很怕回家,天天看到他们的样子心里很难受。” 小余的眼睛潮湿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现在一事无成。”
“……来,干杯。”
“你爸爸还在那个酒店做保安?”
“没有做了,现在在‘农工商超市’。”
“做些什么呢?” “一般的事,下下货什么的。”
“工资?”我的问题总是很实际。 “1000左右吧,上个月拿了1005。”
“怎么不在酒店做了呢?”
“做得不开心。本来试用期三个月,到了第四个月,里面正好有几天才算满三个月整,就只4天,结果第四个月还是发的试用期工资。”
“试用期”?我们老三届的朋友,快60岁的人啦,还在经历“试用阶段”。 “你妈妈还在做吗?”不知为何,每次提到他妈妈我的声音都很轻,小心翼翼的。
“她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毛病都出来了,不能做什么了。”
“完全没做了”?
“嗯,……还留了一家,有时去做做。”
“……”
“来,来,喝酒。”
“喝酒。干杯。小余,来,满上。”
推开餐厅的玻璃门,一阵寒意袭过来。
“啊,这么大的雨?”
“听说,这次的雨要连着下一个星期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