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个完整的村庄[原创]

2022-01-04叙事散文荒蹲

一个完整的村庄发配,战乱,隐居……带来了生命的迁徙,也同样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村庄的种芽。在乡村日臻成熟的同时,都市在必然驱使下融进农村。农村,现代都市人寻求心灵回归的捷径,它诞生在被都市的遗忘之中,最后它必然会消亡在被都市重新记起的潮流之中……
一个完整的村庄   发配,战乱,隐居……带来了生命的迁徙,也同样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村庄的种芽。在乡村日臻成熟的同时,都市在必然驱使下融进农村。农村,现代都市人寻求心灵回归的捷径,它诞生在被都市的遗忘之中,最后它必然会消亡在被都市重新记起的潮流之中。这是城市的飞速发展与乡村的滞后不断谋求平衡的必然趋势。村庄似乎从一诞生那一刻起就带上了浓厚的必然意味!
  一个完整的村庄必须包含诞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正如一个生命在自然界里的一个来回。无论是怎样的一个山野在没有人烟前便是蛮荒的代名词,过去不是有个“发配”的狱刑吗!一般都是朝边疆发配的,有些发配到了云南,这边的山野十分的迷人虽不能说是自古定论,但以现代人的眼光望一眼这边的山野,“风景这边独好!”亦是贴恰的。但云南自古便是穷山恶水,据《三国志》记载,云南是不毛之地。我在这边只是牵强地把蛮荒与山野拉扯到一块,但蛮荒与山野是有着不可解的联系这亦是中肯的。
  而我所处的那个落于滇西边陲的小村子,即是蛮荒之地被开拓的一个点数。正如山野间的生命不是定数一样,祖先选择落脚地也不是命定的。就如有个人说的,“祖先到了某地累了,在喝清冽的溪水时觉出其中所含着的母亲的乳汁味,便定了下来!”这是母性一次浓重的召唤,有了母性的温暖,有了母性呵护下的生命便有了诞生村庄的最基本条件。村庄的形成是重新感受到母乳所引起兴奋的持续与再生。
  一个村庄,一个没有完全异化的村庄就不会把开辟蛮荒的祖先忘却。水是维系生命的根本,祖先先是找到了水。在山野间的沟沟茬茬里,到处流淌着沁人心脾的溪流,这边一塘那边一泓,低垂的茅草浸入其中被轻轻地拉扯着。溪流像拉扯茅草一样拉住了想离开的祖先,本以为不是命定的东西却实实在在地是命定的,祖先就这样相信了宿命,祖先拼命地吮吸着溪水直到酩酊大醉。这也成了村子以纵酒豪饮待客的胚胎,是水让祖先尝到了酒香味。祖先们(当然不能是仅仅一个,一个人的村庄只能成就于人的脑海而不能是现时中,在这里没有丝毫要冒撞刘亮程老师的意思,《一个人的村庄》是把乡野间被人们视为低贱的生命拉伸到了更高层次。在这本薄薄的乡村哲学书里,描绘着的是村庄的一个发展过程,这是村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生存转化)用着原始的农用工具修整好了一条又一条的垅溪,一个最早的茅房被搭在了溪水边平缓的斜坡上。
村庄经过了山头移到山谷的变化,以前一欢而散的炊烟凝聚在了山谷,与山峦上的岚烟汇集在了一起。从此炊烟成了乡村永恒的意象,有了成诗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我有幸生长在了炊烟的燎熏之中,一个人在爬上山顶的过程中,才得以把村庄的诞生看得诗意化了许多。村庄的诞生便是一部人类的生存史诗,其中包含了诗歌的万千要素,生命一朝一夕的颤动、生命的浅薄、生命的风云变幻、生命的宏伟雄壮……这是在开辟荒野使其成为沃野,这是一个村庄的真正形成的生命意识。一个接一个村庄的诞生,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潜意识地表达出对生的饥渴情态。
  蛮荒的山野对生存提出了让祖先想不到(何况祖先的思想正处于半开化的状态)的挑战,刚刚苏醒的灵魂吸到了生命的血性,对生存祖先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还蒙昧的祖先有着一股令人惊诧的冲劲,这是到现在甚至永远都无法曲解的一股劲,祖先后一个接一个的先辈到最接近我辈的村人依旧表现出求生存的劲头。一个村庄也是一把锄头的振奋过程,一把锄头完成了农民与土地的融合,野地变成真实的土地是人类进化的惊人所得。为了一张无法满足的嘴,手握紧了锄头立于土地的中央化作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农人在那一刹那明白了生存即是开荒的过程。以往无一点人烟的乡野开始散发出了无以伦比的生气,众多农人对生存的热情促成了乡村的正式形成。
  一些牲畜,一把猎枪,一把铁镐,一把斧子,再加一堆赤燃的火堆就是村庄的重要组成,直到上个世界九十年代,一把猎枪才从村庄的墙壁上剔除下来。但那时的农具已经是种类繁多且使人更容易操作了。但远古就传下的诸如“二牛抬杠”“铁镐抠地”“挥斧砍树”等还依然在乡村的野地里重复着。
荒野不断地变成了良田,每一块新开垦出的良田都散发着处女般的气息。这里没有像美国的“西部开发”所具有的血腥味,这里只有开辟荒野的艰辛与开辟所使人得到的激动。祖先在不断满足自己对土地的渴望,一垅接着一垅的田地把村庄围裹了起来。同样,土地也把祖先死死地束缚在了自己的爪牙之中。自祖先宣布自己是农民开始,农民就离不开了土地。森林离村庄越来越远,一个村庄所拥有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在经过乡村的激情确立后,乡村开始回复到了太古的宁静中,连那几束看似很平常的炊烟也紧紧地聚集在了山谷成了永不可解的神话。乡村开始重复着单调又丰繁的时日,每一个农人都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只是因人而异把这种生活节奏进行得紧些或缓些而已!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新的农具的发现都会使农村来个震天动地的欢跃,但这样的欢跃只是持续很短暂的一秒,只让农人们闲下来打了个盹。一个盹总会生出很多错综绮丽的梦境,那是双手对乡野的一个幻想。看着红彤彤的火塘,祖先顿然间明白了乡村的生活就像这个烧得赤红的火炭熄灭变成白灰然后重新化入野地,祖先穷其一生只化为野地中的一个萤虫,这多多少少对乡村的生活有点讽刺,但现实中的农民就是为了重新与土地融合而拼尽全力生存着。但就是在去往虚无的路上,一个乡野间的农人给人留下的只有狠狠地与野地搏击、与野地相协调的痕迹。一个农人似乎用那一双麻木的手不断地朝口中送着糠皮野菜,这其实是野地与农人最正常不过的反哺。有野地农人才能比较舒坦地活下去,也只有有了人野地才能称其为野地。
  云烟缭绕的山谷里断断续续地响着一个调子。二十多年里刻在印象的就一个调子,简单却沉郁,似在嚷嚷却又无比真实。二十多年里没有丝毫变化,这是令人吃惊的。能有这么深厚积淀的调子一定要经过很长时间来作为调子的奠基,就如《吴越春秋》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实。”农民们用最最简单的歌词唱出了劳动生产的丰富一样,村里的这个调子一定有着同样的延伸。时令不断变化,同样的调子里面被农人们填入了自己的真实生活、自己的真切想法。野地有着野性,这种野性融化在了山谷一毫一厘的空气中,用这个调子唱人情,无论在唱者还是听者都是有味十足!是一个完整的村庄就一定有着自己独有的心绪,一个农人逃脱不了野地的撩拨。野地与农人的“生”息息相关,一个调子的一半都是抒发着野地,农人总觉得如果没有野地的衬托别的一切都只是被托到天空的一个幽灵,野地才是孕育一切的根基。调子的延续就像是流传于乡间能洞穿生死的谶语得到了延续,村庄因之而变得实在多了。唱风唱雨唱人情世故,一个调子在浑厚的唱词里越渐浑圆,一个村庄应该是在调子的滋润下变得结实、变得成熟!
  真正的村庄经过了事过境迁风云变换后,一点一滴地被农人组合在了一起。很实在的村庄让人几乎不能生出妒嫉之情,农民在内心里定了个美的标准,“实在的便是美的!”一个村庄就这样实在地诞生了,并实在地发展着!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一个村庄不能只靠与土地的单一关系来继续朝前发展。村庄、野地被卷入了时代潮流之中,村庄每时每刻都在意都市对它的包容与忌讳。城市的利欲熏心过早地袭入了乡村,在村庄没有任何准备下被都市的生活理念来了个“大屠杀”。农人们采取了近乎疯狂的举动向野地进行着很不合理的进攻,村庄与野地之间失去了平衡。村庄忘了被自己提着的那一个秤砣,秤砣成了村庄的一个刻意遗失。短暂的二十年里(在我的印象里最真实的二十年),野地被农人修饰得面目全非。一块又一块的良田相继被泥石流卷走,村庄陷入了泥石流的恐慌之中。其实,村庄陷入的是都市的不合理冲撞之中。
  在抚平创伤的途中,都市更加彻底地撞开了村庄的门。在“退耕回林”政策的驱动下,乡野渐渐平去了所受的疤痕。从此,村庄将更多地依附都市,这有着必然的意味,从它诞生时刻就注定了。依笔者而言,这即是村庄步入消亡的开始。村庄的历史是坚固如磐石的,而我却在这边用虚弱的笔力揉捏着它,这是我与乡村间不可分割的血缘在作怪吧!爱它所以矫饰的成分浓了些,但这是一个在乡野间流浪多时的孩子对乡村作的一个传,在他看来这却是最实在的一个传,与村庄一样实在。 地址:云南省大理学院古城校区06汉本一班948信箱
邮编:671003
姓名:李达伟
电子邮箱:hanbenyiban@yahoo.com.cn

文章评论